小熊历险记
活动领域:社 会 适宜对象:大 班
授课教师:何 颖 指导园长:孔震英
所获奖项:优秀奖
幼儿园: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第二幼儿园
学情分析
长度守恒是幼儿园数学教育中一个比较难的课题。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本次活动,把平时枯燥的长度守恒,融在生动有趣的小熊历险记中,通过让孩子们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帮助小熊通过一个个难关,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活动形式新颖,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强,交互式白板的利用恰到好处。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获得长度守恒的感性经验,在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认识长度的不变性。
2.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长度守恒问题。
3.鼓励幼儿乐于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并学习应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测量工具有卷尺、皮尺、直尺,非测量工具有绳子、纸条、毛线、别针、火柴,相关课件,交互式白板。
经验准备:幼儿有测量的基础。
活动过程
1.导入情景,切入主题
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一天,小熊维尼到森林里去玩儿,可它迷路了,它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一座大城堡。(播放课件,发出“城堡”的挑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小熊勇闯难关,找到回家的路呢?
分析:本环节通过“城堡”提出的挑战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并鼓励幼儿勇于帮助他人的行为。
2.利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线的长短
(1)请小朋友们和小熊进入第一关:显示一条直线、一条间断的直线。
这两条线谁长谁短,还是一样长?请小朋友讨论并证实自己的判断。小朋友们可以利用小组内的材料帮助小熊解决问题,并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们讲讲,自己是利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得出结论的?
分析:孩子们的兴趣被完全调动了起来,积极性很高,纷纷使用各种材料进行测量。在工具的合理使用上,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并要帮助幼儿总结经验。教师在白板上利用拖动的方法,比较直观地把两条线进行了比较,使孩子们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2)请小朋友们和小熊进入第二关:显示一条直线、一条折线。
这两条线谁长谁短,还是一样长?请小朋友们利用小组内的材料帮助小熊解决问题,并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们讲讲,自己是利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得出结论的?
分析:第二关,教师设计的是直线和折线,比第一关的难度提高了。教师要帮助幼儿提取第一关的经验,使用恰当的工具,进行测量。孩子们有了上一次测量的经验,结论得出的比较快。
(3)请小朋友们和小熊进入第三关:两条不同形状的曲线。
这两条线谁长谁短,还是一样长?请小朋友们利用小组内的材料帮助小熊解决问题,想一想,在这些工具中,哪种工具最适合这道题的测量,并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们讲讲,自己是利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得出结论的?
分析:在测量曲线时,工具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老师的引导和幼儿已有经验的条件下,孩子们能找到恰当的材料,如线、卷尺等,并进一步明确守恒的意义。
3.讨论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形成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1)小熊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2)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总结,虽然线的形状是不同的,但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
教师自评
本次活动的选择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紧紧围绕大班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开展,并关注孩子们在知识上、技能技巧上及情感上的共同发展。教师通过引导孩子们猜想、实践、记录结果,逐步引导孩子们深入活动。在孩子们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更为孩子们从多角度解决问题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其次,教师
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多运用疑问句的形式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如“在这些工具里,哪种工具最适合这道题的测量?”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的思考。 专家评析
量的守恒是幼儿园数学教育中一个比较难的课题。教师在这个活动中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利用互动式白板引出问题,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互动式白板中拖拉的方法,现场拖出结果,满足了大班幼儿强烈的求知愿望,又通过语音的插入,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充分满足了孩子们实验的愿望,对于不成功的孩子,教师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尝试。教师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并巧妙地利用课件中的白板拖动等手段让孩子猜想、操作、验证等,让他们逐渐明白物体长度的守恒概念,想法和设计都不错。最后,希望在实录方面教师记录得再详细一些。
小熊历险记
活动领域:社 会 适宜对象:大 班
授课教师:何 颖 指导园长:孔震英
所获奖项:优秀奖
幼儿园: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第二幼儿园
学情分析
长度守恒是幼儿园数学教育中一个比较难的课题。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本次活动,把平时枯燥的长度守恒,融在生动有趣的小熊历险记中,通过让孩子们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帮助小熊通过一个个难关,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活动形式新颖,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强,交互式白板的利用恰到好处。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获得长度守恒的感性经验,在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认识长度的不变性。
2.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长度守恒问题。
3.鼓励幼儿乐于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并学习应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测量工具有卷尺、皮尺、直尺,非测量工具有绳子、纸条、毛线、别针、火柴,相关课件,交互式白板。
经验准备:幼儿有测量的基础。
活动过程
1.导入情景,切入主题
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一天,小熊维尼到森林里去玩儿,可它迷路了,它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一座大城堡。(播放课件,发出“城堡”的挑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小熊勇闯难关,找到回家的路呢?
分析:本环节通过“城堡”提出的挑战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并鼓励幼儿勇于帮助他人的行为。
2.利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线的长短
(1)请小朋友们和小熊进入第一关:显示一条直线、一条间断的直线。
这两条线谁长谁短,还是一样长?请小朋友讨论并证实自己的判断。小朋友们可以利用小组内的材料帮助小熊解决问题,并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们讲讲,自己是利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得出结论的?
分析:孩子们的兴趣被完全调动了起来,积极性很高,纷纷使用各种材料进行测量。在工具的合理使用上,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并要帮助幼儿总结经验。教师在白板上利用拖动的方法,比较直观地把两条线进行了比较,使孩子们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2)请小朋友们和小熊进入第二关:显示一条直线、一条折线。
这两条线谁长谁短,还是一样长?请小朋友们利用小组内的材料帮助小熊解决问题,并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们讲讲,自己是利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得出结论的?
分析:第二关,教师设计的是直线和折线,比第一关的难度提高了。教师要帮助幼儿提取第一关的经验,使用恰当的工具,进行测量。孩子们有了上一次测量的经验,结论得出的比较快。
(3)请小朋友们和小熊进入第三关:两条不同形状的曲线。
这两条线谁长谁短,还是一样长?请小朋友们利用小组内的材料帮助小熊解决问题,想一想,在这些工具中,哪种工具最适合这道题的测量,并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们讲讲,自己是利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得出结论的?
分析:在测量曲线时,工具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老师的引导和幼儿已有经验的条件下,孩子们能找到恰当的材料,如线、卷尺等,并进一步明确守恒的意义。
3.讨论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形成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1)小熊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2)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总结,虽然线的形状是不同的,但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
教师自评
本次活动的选择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紧紧围绕大班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开展,并关注孩子们在知识上、技能技巧上及情感上的共同发展。教师通过引导孩子们猜想、实践、记录结果,逐步引导孩子们深入活动。在孩子们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更为孩子们从多角度解决问题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其次,教师
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多运用疑问句的形式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如“在这些工具里,哪种工具最适合这道题的测量?”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的思考。 专家评析
量的守恒是幼儿园数学教育中一个比较难的课题。教师在这个活动中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利用互动式白板引出问题,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互动式白板中拖拉的方法,现场拖出结果,满足了大班幼儿强烈的求知愿望,又通过语音的插入,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充分满足了孩子们实验的愿望,对于不成功的孩子,教师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尝试。教师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并巧妙地利用课件中的白板拖动等手段让孩子猜想、操作、验证等,让他们逐渐明白物体长度的守恒概念,想法和设计都不错。最后,希望在实录方面教师记录得再详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