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路上
关于读书的名言很多,曾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很少。今天想来,对狄金森的话颇有感触:“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再一次的重读狄金森的这段话时,竟有些许悲从中来,回忆参加工作后的十多年里,却很少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一本书了。
去年九月份,当方校长要老师们申报学习型教师时,我开始回忆自己的几年里,关于读书的记忆,读书?除工作之外的读书几乎是一种消遣,尽管偶尔想在书中寻找点什么,或拿一些文章与学生一起分享,今天想来,犹如蜻蜓点水。学习型教师?哦,我才恍惚间明白了什么似的,我该学习了。但学什么?怎么学?却一时间困扰着我。
直至十月底,有幸与全校的班主任老师在谢校长的带领下,去郑州参加了班主任培训。听各位优秀班主任的报告中发现,他们的共性就是不断的学习,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成长。
回来后,心底对于学习的方向好像变得清晰了,对自己的班级管理以及教育生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我真的需要更认真的学习,更认真的对待工作,更用心对待自己的学生。更有幸的是谢校长向我推荐了几本好书:王晓春老师的《今
天怎样做教师》、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张万祥老师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
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如饥似渴的读着,好像找到了儿时背着家长与老师偷偷读“画本”的感觉,更有青春期时读琼瑶爱情小说或金庸武侠小说的那份强烈的欲望。
读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时,让我感觉如同在其间穿行,一个个案例就在身边,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于是我就在我的随笔里这样写道:“读着每一个案例,我都在心底不断的问自己:假如这个孩子在我的班级里,我会怎么做孩子的工作?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或在寂静的夜里,总在回亿自己的工作,工作中总有一股孩子似的激情与天真。生活对于我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每一天也都有新的渴望与憧憬。
也许我会为落红而感伤片刻,但我还会抬起头去寻找四季里不一样的景色。回味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路。想想自己的班级,孩子们的身影一个个在眼前晃动,恍惚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十多年的工作中,有时像个天真的孩子,有时像个哲人。今天有“名师”相伴,让我觉得天空更加蔚蓝。
行走在路上,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人为本,用科学的眼光。用博爱的心胸来与孩子一同行走在路上、、、、、、”
翻开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并细细的品味,更确
切的说是一种体验、享受与感动。总感觉李老师就在我身后,总有一个声音在唤醒我心底那股更强烈的爱与责任。也再一次燃起我心底深处的那团烈火,以及更多的反思。反思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只是凭借一股认真与热情,竟也安静的、顺利的走到今天。再度回首不免有些许感慨!记得刚担任班主任前几年,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再后来,像是有青涩走向成熟。现在忽然觉得那更多的时候,使用的还是一种老套的方法,或凭借自认为是“经验”的方法。但在今天却带给我更多的反思、、、
打开笔记本,于是在随笔里有记下了感动的瞬间: “行走在路上,我不断地收获着、、、
我会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我也总在思索教育的可能性。面临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总在心底问自己: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才能够真正做到对孩子更有益?
对孩子们的爱与责任会告诉我该怎么做。
、、、、、、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有“名师”相伴,我激情满怀。 读书,带给我无尽的思索。
思索,又为我带来更多更好的方法。
同时心底充满了感动:“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 、、、、、、
班级里72名同学,72个生命,都在演义着不一样的精彩。能同时感触72个不同的世界,心底总是升腾起一种莫名的快乐。每当想起孩子们,想起它们带给我的充实,我就感觉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读张万祥老师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时,我这样写到:今夜有书相伴,不再孤单。很久没有这样对一本书有如此强烈的感觉了。今天有幸捧起张万祥老师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竟兴奋至极!
书中汇集了40位优秀班主任案例,翻开就不忍心合起。 教育,使人生活的更加美好,使人不断的走向崇高。 不觉间,又爱上了读书,期末考试还未结束,我与贺老师一同在网上购买了几本书,准备在这个假期美美的饱餐一顿。
将近一个月的寒假,是教师这份职业所能享受到的一份丰厚的馈赠。旅游、聚会、美食、、、、、、、都是人生必要的营养。当然,还有些同事利用假期为下学期的课程做准备。我们,还选择了读两本好书。
手捧专家们的书,他们就在我身旁。从他们身上,我不渴望能学到什么方法与技能,那也是不现实的。但它们的点滴却总能唤醒我沉睡的心灵。
与书为伴,或穿行于学生之中,我也才能真正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被教育者。只有这时,才能唤醒心底深处的那份
强烈的欲望:虽身处浮躁的社会,但不肯放弃早已被许多人弃如敝屣的理想,而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勇于承担身为教师的责任,在自己内心深处或者希望在自己的班级里,守护着最初的纯真愿望。
行走在路上,我仍像一个执着追梦的孩子!
拿儿时一句似懂非懂的话送与大家:
读书吧先生,书中真有颜如玉,读书吧美女,书中真有黄金屋!!!
2012年2月7号
濮阳市油田十中:尚善报
行走在路上
关于读书的名言很多,曾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很少。今天想来,对狄金森的话颇有感触:“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再一次的重读狄金森的这段话时,竟有些许悲从中来,回忆参加工作后的十多年里,却很少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一本书了。
去年九月份,当方校长要老师们申报学习型教师时,我开始回忆自己的几年里,关于读书的记忆,读书?除工作之外的读书几乎是一种消遣,尽管偶尔想在书中寻找点什么,或拿一些文章与学生一起分享,今天想来,犹如蜻蜓点水。学习型教师?哦,我才恍惚间明白了什么似的,我该学习了。但学什么?怎么学?却一时间困扰着我。
直至十月底,有幸与全校的班主任老师在谢校长的带领下,去郑州参加了班主任培训。听各位优秀班主任的报告中发现,他们的共性就是不断的学习,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成长。
回来后,心底对于学习的方向好像变得清晰了,对自己的班级管理以及教育生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我真的需要更认真的学习,更认真的对待工作,更用心对待自己的学生。更有幸的是谢校长向我推荐了几本好书:王晓春老师的《今
天怎样做教师》、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张万祥老师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
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如饥似渴的读着,好像找到了儿时背着家长与老师偷偷读“画本”的感觉,更有青春期时读琼瑶爱情小说或金庸武侠小说的那份强烈的欲望。
读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时,让我感觉如同在其间穿行,一个个案例就在身边,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于是我就在我的随笔里这样写道:“读着每一个案例,我都在心底不断的问自己:假如这个孩子在我的班级里,我会怎么做孩子的工作?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或在寂静的夜里,总在回亿自己的工作,工作中总有一股孩子似的激情与天真。生活对于我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每一天也都有新的渴望与憧憬。
也许我会为落红而感伤片刻,但我还会抬起头去寻找四季里不一样的景色。回味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路。想想自己的班级,孩子们的身影一个个在眼前晃动,恍惚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十多年的工作中,有时像个天真的孩子,有时像个哲人。今天有“名师”相伴,让我觉得天空更加蔚蓝。
行走在路上,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人为本,用科学的眼光。用博爱的心胸来与孩子一同行走在路上、、、、、、”
翻开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并细细的品味,更确
切的说是一种体验、享受与感动。总感觉李老师就在我身后,总有一个声音在唤醒我心底那股更强烈的爱与责任。也再一次燃起我心底深处的那团烈火,以及更多的反思。反思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只是凭借一股认真与热情,竟也安静的、顺利的走到今天。再度回首不免有些许感慨!记得刚担任班主任前几年,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再后来,像是有青涩走向成熟。现在忽然觉得那更多的时候,使用的还是一种老套的方法,或凭借自认为是“经验”的方法。但在今天却带给我更多的反思、、、
打开笔记本,于是在随笔里有记下了感动的瞬间: “行走在路上,我不断地收获着、、、
我会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我也总在思索教育的可能性。面临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总在心底问自己: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才能够真正做到对孩子更有益?
对孩子们的爱与责任会告诉我该怎么做。
、、、、、、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有“名师”相伴,我激情满怀。 读书,带给我无尽的思索。
思索,又为我带来更多更好的方法。
同时心底充满了感动:“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 、、、、、、
班级里72名同学,72个生命,都在演义着不一样的精彩。能同时感触72个不同的世界,心底总是升腾起一种莫名的快乐。每当想起孩子们,想起它们带给我的充实,我就感觉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读张万祥老师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时,我这样写到:今夜有书相伴,不再孤单。很久没有这样对一本书有如此强烈的感觉了。今天有幸捧起张万祥老师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竟兴奋至极!
书中汇集了40位优秀班主任案例,翻开就不忍心合起。 教育,使人生活的更加美好,使人不断的走向崇高。 不觉间,又爱上了读书,期末考试还未结束,我与贺老师一同在网上购买了几本书,准备在这个假期美美的饱餐一顿。
将近一个月的寒假,是教师这份职业所能享受到的一份丰厚的馈赠。旅游、聚会、美食、、、、、、、都是人生必要的营养。当然,还有些同事利用假期为下学期的课程做准备。我们,还选择了读两本好书。
手捧专家们的书,他们就在我身旁。从他们身上,我不渴望能学到什么方法与技能,那也是不现实的。但它们的点滴却总能唤醒我沉睡的心灵。
与书为伴,或穿行于学生之中,我也才能真正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被教育者。只有这时,才能唤醒心底深处的那份
强烈的欲望:虽身处浮躁的社会,但不肯放弃早已被许多人弃如敝屣的理想,而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勇于承担身为教师的责任,在自己内心深处或者希望在自己的班级里,守护着最初的纯真愿望。
行走在路上,我仍像一个执着追梦的孩子!
拿儿时一句似懂非懂的话送与大家:
读书吧先生,书中真有颜如玉,读书吧美女,书中真有黄金屋!!!
2012年2月7号
濮阳市油田十中:尚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