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康乐学校 丁旺
一、 说教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
本文通过对百草园美丽景物和奇闻趣事的描写及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采用朗读和问题导引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
三、说学法
1. 最后具体到本文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学生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自行解决、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同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2. 反复读
3. 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四、说程序
设计思路:
其一,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其二,加强对课文的朗读。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多读,读出节奏,读出美感。
其三,本文篇幅较长,要讲的东西也很多,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尽量删繁就简,长文短教。我在交代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包括
- 2 - 对作者的了解和字词的掌握;其次是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并提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由阅读和思考。
今天要说的是第二课时,本堂课淡化对主题的解读,重点放在分析第一部的描写,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语句的表现力,使文章生动富有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
具体程序如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熟悉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思路,感受了大师叙事的功力,内容繁多,但不复杂,叙事清晰而有条理。今天我们将深入文本,品味大师语言的魅力,随作者一起感受美好的无可复制的童年。
二.品读文本:
(一)走进百草园
1、问题导引,品析语言。
①同学们,你认为百草园里什么东西最吸引你?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欣赏图片。
③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这样精彩?
(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融入情感、讲究顺序、多个角度、联想想象、恰当修辞、精选词语。)
这个环节落实了本堂课的重点,即“分析第一部的描写,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语句的表现力,使文章生动富有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而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思路来品析文章。
④百草园里有许多乐事,你觉得哪一件最有意思?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雪地捕鸟”这一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
5. 请一同学上台表演在人多的食堂买饭的艰难,提醒全班同学注意观察,完了,每个人写一段话,描述表演者的动作变化。
6. 大家的注意力好像都在于百草园的美景趣物乐事,那美女蛇的传说在文中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呢?
过渡自然,问题直接。学生对话交流,教师点评总结。鲁迅借助这个故事饶有兴趣地从另一侧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得百草园更加充满神秘色彩。更重要是的是它反映了儿童的心理,可以想象得出,孩子们对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欢又害怕的。
- 3 - 2、朗读训练,感性认识。
通过朗读,增强语感,丰富对语言的感性认识。
3、小结百草园的生活。
美丽的景色
美女蛇的传说
雪地捕鸟
“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
这一总结回归整体,百草园作为乐园的形象一目了然,并突出了“自由自在”的快乐,以便引出下面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分析和感受。
(二)走进三味书屋
1、作者写了三味书屋的那些生活片段?
陈设及行礼
提问受斥
读书生活
小园玩耍
偷偷画画
“苦中有乐”的三味书屋生活
将看似杂乱的三味书屋生活梳理成片,苦乐相伴,有助于学生客观的认识。
2、你如何看待三味书屋的生活?
我特意把问题设计得很开放很主观,力图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自由轻松愉快的对话,达到对文章主题的个性理解。
三、联系自身,感悟童年,小结课堂。
- 1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康乐学校 丁旺
一、 说教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
本文通过对百草园美丽景物和奇闻趣事的描写及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采用朗读和问题导引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
三、说学法
1. 最后具体到本文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学生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自行解决、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同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2. 反复读
3. 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四、说程序
设计思路:
其一,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其二,加强对课文的朗读。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多读,读出节奏,读出美感。
其三,本文篇幅较长,要讲的东西也很多,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尽量删繁就简,长文短教。我在交代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包括
- 2 - 对作者的了解和字词的掌握;其次是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并提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由阅读和思考。
今天要说的是第二课时,本堂课淡化对主题的解读,重点放在分析第一部的描写,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语句的表现力,使文章生动富有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
具体程序如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熟悉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思路,感受了大师叙事的功力,内容繁多,但不复杂,叙事清晰而有条理。今天我们将深入文本,品味大师语言的魅力,随作者一起感受美好的无可复制的童年。
二.品读文本:
(一)走进百草园
1、问题导引,品析语言。
①同学们,你认为百草园里什么东西最吸引你?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欣赏图片。
③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这样精彩?
(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融入情感、讲究顺序、多个角度、联想想象、恰当修辞、精选词语。)
这个环节落实了本堂课的重点,即“分析第一部的描写,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语句的表现力,使文章生动富有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而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思路来品析文章。
④百草园里有许多乐事,你觉得哪一件最有意思?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雪地捕鸟”这一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
5. 请一同学上台表演在人多的食堂买饭的艰难,提醒全班同学注意观察,完了,每个人写一段话,描述表演者的动作变化。
6. 大家的注意力好像都在于百草园的美景趣物乐事,那美女蛇的传说在文中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呢?
过渡自然,问题直接。学生对话交流,教师点评总结。鲁迅借助这个故事饶有兴趣地从另一侧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得百草园更加充满神秘色彩。更重要是的是它反映了儿童的心理,可以想象得出,孩子们对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欢又害怕的。
- 3 - 2、朗读训练,感性认识。
通过朗读,增强语感,丰富对语言的感性认识。
3、小结百草园的生活。
美丽的景色
美女蛇的传说
雪地捕鸟
“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
这一总结回归整体,百草园作为乐园的形象一目了然,并突出了“自由自在”的快乐,以便引出下面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分析和感受。
(二)走进三味书屋
1、作者写了三味书屋的那些生活片段?
陈设及行礼
提问受斥
读书生活
小园玩耍
偷偷画画
“苦中有乐”的三味书屋生活
将看似杂乱的三味书屋生活梳理成片,苦乐相伴,有助于学生客观的认识。
2、你如何看待三味书屋的生活?
我特意把问题设计得很开放很主观,力图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自由轻松愉快的对话,达到对文章主题的个性理解。
三、联系自身,感悟童年,小结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