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作文的写法
写景,就是对自然景象、建筑工艺等景物的描写。描写景物,要有条理,就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或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或按游览景物的线路,或按景物的类别,或按观察点的变换顺序等依次观察,有条理地描写。因此,我们进行写景作文时,要交代观景的时间、地点,尤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地、细致地、有条理地描写,同时注意景物的动态和静态,恰当地进行合理想象,表达出自己对景物的思想感情。
写景作文的基本写法:
1、①交代观景的时间、地点。
②总写景物的特点或感受。
2、有条理、有重点地描写景物的特点。
3、①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②照应开头或题目。
四、状物作文
状物,一般是指对动植物和物品的描写。状物作文,分以物写物、借物喻人(理)两种。对以物写物的作文,应抓住物的形状、构造、功用、特点、抓住人对物的情感关系,进行细致地描写,着重表达出你喜爱的思想感情或物带给你的帮助;对借物(一般是植物居多)喻人(理)的作文,应着重抓住物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等进行具体描写,并从中联想到人、联想到物所蕴涵的道理。在状物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定的合理想象,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状物作文的基本写法:
1、开门见山交代要写的事物。
2、比较详细描写事物的形状、特点或构造。
3、具体叙述人和物的关系。
4、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抒情结尾。
借物喻人(理)作文的基本写法:
1、开门见山交代要写的事物。
2、比较详细描写事物的形状、生长环境和特点。
3、①总结全文,点明道理。
②联想到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抒情结尾。
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 静观默察,烂熟于心" 。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二、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从描写景物的角度看。作者采用定点观察,由上到下、由近及远,分别抓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景物:亭亭玉立的荷叶、姿色各异的荷花、不绝如缕的荷香、疾如闪电的荷波、脉脉传神的荷水。动静相宜、形色皆备,视觉、嗅觉、听觉有机结合,描绘出月光下荷塘如诗如画的迷人景色。更令人叫绝的是,全段不见一个“月”字,但处处紧扣月色,充分表现出作者写景状物的独具匠心。试想:没有如水的月光,怎能观赏到荷叶的妙曼之态,荷花的光彩之美,叶与花颤动时凝碧的波痕?就是那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的缕缕荷香,也与清幽朦胧月色水乳交融,构成恬静淡远的诗画般的意境。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静态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后,又把荷塘的动态捕捉进来,微风掠过,引起了荷叶荷花的“一丝颤动”,因叶子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故这颤动由一片叶子传给另一片叶子,“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动与静结合使整个画面有了动感。
六.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要想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优美,就要巧妙的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的成语、俗语以及引用古诗词或名言锦句进行描写。
比喻、拟人、排比。如《春》中作者对“春花图”的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段文字,首句用拟人、回环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紧接着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 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开展联想,运用超前夸张,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荷塘月色》妙用比喻拟人通感,使画面生动传神。①描绘荷叶,作者运用比喻手法,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形象地描绘出月下荷叶的动人风姿。②描绘荷花,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袅娜”绘荷花盛开之形,“羞涩”绘荷花含苞待放之态,这两个词本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现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采用比喻中的博喻,以“明珠”喻荷花晶莹剔透的光彩,“星星”喻荷花忽明忽暗的颜色,“美人”喻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比喻拟人的巧妙运用,荷花的神韵,呼之欲出。③描绘荷香:运用通感手法。“清香”属于嗅觉,“歌声”属于听觉,但二者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等方面相似,作者把嗅觉与听觉沟通,灌注了作者浓浓的情意,“清香”与“歌声”两个优美意象的叠加,艺术效果倍增,更加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④描绘荷波:运用比喻手法,叶子的“一丝颤动”化为“凝碧的波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创造出清幽恬静的氛围。⑤描绘荷水:运用拟人手法,“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下水的“脉脉”有情,达到了“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的妙境。
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是直接对景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衬托景物。在描绘景物时为了使景物更真切、具体,更有利于烘托人物,可以把正面描写与侧面的烘托结合起来。如《春》,写蜂蝶,衬托春花的芬芳艳丽。)
写景作文的写法
写景,就是对自然景象、建筑工艺等景物的描写。描写景物,要有条理,就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或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或按游览景物的线路,或按景物的类别,或按观察点的变换顺序等依次观察,有条理地描写。因此,我们进行写景作文时,要交代观景的时间、地点,尤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地、细致地、有条理地描写,同时注意景物的动态和静态,恰当地进行合理想象,表达出自己对景物的思想感情。
写景作文的基本写法:
1、①交代观景的时间、地点。
②总写景物的特点或感受。
2、有条理、有重点地描写景物的特点。
3、①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②照应开头或题目。
四、状物作文
状物,一般是指对动植物和物品的描写。状物作文,分以物写物、借物喻人(理)两种。对以物写物的作文,应抓住物的形状、构造、功用、特点、抓住人对物的情感关系,进行细致地描写,着重表达出你喜爱的思想感情或物带给你的帮助;对借物(一般是植物居多)喻人(理)的作文,应着重抓住物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等进行具体描写,并从中联想到人、联想到物所蕴涵的道理。在状物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定的合理想象,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状物作文的基本写法:
1、开门见山交代要写的事物。
2、比较详细描写事物的形状、特点或构造。
3、具体叙述人和物的关系。
4、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抒情结尾。
借物喻人(理)作文的基本写法:
1、开门见山交代要写的事物。
2、比较详细描写事物的形状、生长环境和特点。
3、①总结全文,点明道理。
②联想到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抒情结尾。
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 静观默察,烂熟于心" 。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二、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从描写景物的角度看。作者采用定点观察,由上到下、由近及远,分别抓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景物:亭亭玉立的荷叶、姿色各异的荷花、不绝如缕的荷香、疾如闪电的荷波、脉脉传神的荷水。动静相宜、形色皆备,视觉、嗅觉、听觉有机结合,描绘出月光下荷塘如诗如画的迷人景色。更令人叫绝的是,全段不见一个“月”字,但处处紧扣月色,充分表现出作者写景状物的独具匠心。试想:没有如水的月光,怎能观赏到荷叶的妙曼之态,荷花的光彩之美,叶与花颤动时凝碧的波痕?就是那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的缕缕荷香,也与清幽朦胧月色水乳交融,构成恬静淡远的诗画般的意境。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静态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后,又把荷塘的动态捕捉进来,微风掠过,引起了荷叶荷花的“一丝颤动”,因叶子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故这颤动由一片叶子传给另一片叶子,“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动与静结合使整个画面有了动感。
六.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要想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优美,就要巧妙的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的成语、俗语以及引用古诗词或名言锦句进行描写。
比喻、拟人、排比。如《春》中作者对“春花图”的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段文字,首句用拟人、回环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紧接着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 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开展联想,运用超前夸张,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荷塘月色》妙用比喻拟人通感,使画面生动传神。①描绘荷叶,作者运用比喻手法,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形象地描绘出月下荷叶的动人风姿。②描绘荷花,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袅娜”绘荷花盛开之形,“羞涩”绘荷花含苞待放之态,这两个词本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现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采用比喻中的博喻,以“明珠”喻荷花晶莹剔透的光彩,“星星”喻荷花忽明忽暗的颜色,“美人”喻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比喻拟人的巧妙运用,荷花的神韵,呼之欲出。③描绘荷香:运用通感手法。“清香”属于嗅觉,“歌声”属于听觉,但二者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等方面相似,作者把嗅觉与听觉沟通,灌注了作者浓浓的情意,“清香”与“歌声”两个优美意象的叠加,艺术效果倍增,更加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④描绘荷波:运用比喻手法,叶子的“一丝颤动”化为“凝碧的波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创造出清幽恬静的氛围。⑤描绘荷水:运用拟人手法,“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下水的“脉脉”有情,达到了“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的妙境。
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是直接对景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衬托景物。在描绘景物时为了使景物更真切、具体,更有利于烘托人物,可以把正面描写与侧面的烘托结合起来。如《春》,写蜂蝶,衬托春花的芬芳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