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作文1100字

初三作文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年更名为中央大学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山东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 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一多先生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他一开头便愤激地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年更名为中央大学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山东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 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一多先生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他一开头便愤激地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相关作文

  • 我心中的闻一多作文800字
  • 记得一次我在图书馆的时候,看到了一本书--<闻一多先生全集>.也是从那一次我知道了这位伟人.我虽然依稀记起那一幕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但我真正在心中形成对闻一多先生的认识,从我眼中的闻一多和心中的闻一多发生变化,是从那次的语文课. 在课上,我对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才算第一步的了解." ...

  • 红色之旅--闻一多故乡行作文1200字
  • 今天是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因为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要去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的故乡--浠水,去参观闻一多纪念馆. 八点左右,我们就坐上了旅游大巴,不过一会儿,车就缓缓行驶了,大巴在马路上奔驰着,车窗外,春风吹拂着我们,像妈妈的手一样温柔地抚 ...

  • 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感作文500字
  • 从下册的语文书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录.写的是闻一多先生.文中写到"在30年代国力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写此作文时已是75岁高龄,但面对这些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 闻一多先生总是头发零乱,但他是无暇及此的.我认为闻一多先生与杜甫有 ...

  • 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感作文400字
  • 今天我们学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的言行举止.本文的写作手法令我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是:1从人的言行举止来写2精选典型事迹.从这两点可以让读者充分认识这个人.通过读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对工作一丝不苟.勤勤恳恳 ...

  • [闻一多评传]读后感作文2600字
  • 我有幸,从图书馆借得一线装版<闻一多评传>,此书为刘-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同许多八十年代的文艺经典之作一样,八三年七月印刷第一版,而我所读之书恰为八三年诸多印刷本之一.藏至今,你迈过近三十个年头的风雨历程,经多人借阅,流传于众人之手,我拿到此书时,它已破旧不堪,灰蓝色的封面仿佛一触即破, ...

  • 我也要追星作文900字
  • 凌乱的头发,长长的胡须,消瘦的面孔--乍一瞧,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寡老头,可仔细一看,他竟然是我们伟大的学者.革命家--闻一多先生. 其实我对闻一多并不是很了解,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仅仅是他的言行就已经深深感染了我,他是我心中的一颗明星! 在当时我们中华民族衰微之际,他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 ...

  • 邓稼先作文900字
  • <邓稼先> 阅读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答题. 1: 表现邓稼先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性格特征. 2: 这是感动和自豪的泪.作者既为中国的发展自豪,也为朋友的成就感到自豪. 读第五段"我不能走",答题. 1. 引<吊古战场文>,渲 ...

  • 端午节的第二个起源作文600字
  • 端午节除了有纪念屈原一说之外,第二种端午起源的学说是闻一多先生提出的.很多记载都显示,端午的起源跟龙是有联系的,所以闻一多猜测,端午节的来源不是纪念屈原. 屈原五月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

  •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作文2300字
  •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 我们都是中国人,"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这八个字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做事风格.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这些成果都要归功于那些为了中国发展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因为他们,我们才能生活在今天这繁荣昌盛的社会.他们,用自己的血肉,满腔爱国热情和行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