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皇帝的新装》
二、课型:精读课
三、学习目标
1.了解童话想像和夸张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学习本文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和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真诚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
1. 体现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让学生先自学课文,并自主搜集安徒生及其作品的有关资料,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3.讨论法。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4.探究拓展法。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改编剧本、童话主题的多元阐解。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童话吗? 你都读过哪些童话作品? 谁来说一说?(让同学尽量多地说出童话作品的名称,最好能说出作者。教师予以鼓励。) 简介作者及代表作品: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宇,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二) 明确教学重点
1、这是一篇童话作品,它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人物,反映现实生活。学习本文就是要在理解这种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这是一篇反映当时丹麦社会病态的文学作品,学习本文要用心体会作者运用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真诚的品质。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概括复述课文内容,并用一、两个字概括故事情节。
这一任务旨在让学生把握故事情节,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打下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
2、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一个__________的皇帝
这个任务旨在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答案不是惟一的,只要切合文意并能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即可。
(以上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应该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教师可巡回指导,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求同存异。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后半部分可能有分歧,教师要积极参与,正确引导,以达成认识上的一致。)
(四)研究性学习(这一环节是重点,可占用25分钟左右)
1、研究语言。
指导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自己认为描述得最精彩的语段,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揣摩人物的心态、语气,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展现人物形象。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语言来把握人物特点及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来理解、揣摩,切不可架空分析。如老大臣看布的情节有这样的描述:“‘愿上帝可怜我吧! ’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这是对老大臣内心恐慌又故作镇静、自欺欺人的心理的描述。教师要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教师应注意指导,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正、完善自己的答案。
2、研究情节。
①引导学生讨论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以达到揭示事件本质的目的。
②这个故事最终由一个孩子说出真相揭穿骗局,这说明了什么?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
3、研究人物刻画。
指导学生找出作者笔下呈现得最精彩的人物,学习人物刻画的
方法,体会其作用。如文章第21段写皇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 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
这一段通过对皇帝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极度恐慌、虚伪骄横的皇帝形象。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分析及人物刻画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与文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
4、研究艺术手法。
作者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使原本看似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给人以真实感? 请结合文中的实例来谈谈他们的作用。
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这篇童话是作者在原有的西班牙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像、夸张,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写成的。如故事的结尾处写皇帝赤身裸体地游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这种艺术的创作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入木三分。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由师生共同交流、合作以解决问题。教师始终作为一个参与者参与到讨论交流中去,并适当地作点拨、引导。)
(五)联想与扩展
1、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 试结合生活体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反思,以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2、口头作文:不脱离主题,大胆想像,任意选择一个角度,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皇帝„„
老大臣„„
假如我是诚实的官员„„
骗子„ 百姓„„ 孩子„„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课堂练习
精选《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相关题目
(七) 课堂小结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享誉世界的童话佳作。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本质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装的“美”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尽致。读过之后的笑声,恰是对以皇帝为首的一伙丑类的讽刺。
(八) 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一、课题:《皇帝的新装》
二、课型:精读课
三、学习目标
1.了解童话想像和夸张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学习本文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和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真诚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
1. 体现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让学生先自学课文,并自主搜集安徒生及其作品的有关资料,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3.讨论法。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4.探究拓展法。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改编剧本、童话主题的多元阐解。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童话吗? 你都读过哪些童话作品? 谁来说一说?(让同学尽量多地说出童话作品的名称,最好能说出作者。教师予以鼓励。) 简介作者及代表作品: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宇,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二) 明确教学重点
1、这是一篇童话作品,它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人物,反映现实生活。学习本文就是要在理解这种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这是一篇反映当时丹麦社会病态的文学作品,学习本文要用心体会作者运用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真诚的品质。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概括复述课文内容,并用一、两个字概括故事情节。
这一任务旨在让学生把握故事情节,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打下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
2、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一个__________的皇帝
这个任务旨在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答案不是惟一的,只要切合文意并能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即可。
(以上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应该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教师可巡回指导,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求同存异。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后半部分可能有分歧,教师要积极参与,正确引导,以达成认识上的一致。)
(四)研究性学习(这一环节是重点,可占用25分钟左右)
1、研究语言。
指导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自己认为描述得最精彩的语段,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揣摩人物的心态、语气,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展现人物形象。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语言来把握人物特点及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来理解、揣摩,切不可架空分析。如老大臣看布的情节有这样的描述:“‘愿上帝可怜我吧! ’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这是对老大臣内心恐慌又故作镇静、自欺欺人的心理的描述。教师要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教师应注意指导,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正、完善自己的答案。
2、研究情节。
①引导学生讨论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以达到揭示事件本质的目的。
②这个故事最终由一个孩子说出真相揭穿骗局,这说明了什么?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
3、研究人物刻画。
指导学生找出作者笔下呈现得最精彩的人物,学习人物刻画的
方法,体会其作用。如文章第21段写皇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 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
这一段通过对皇帝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极度恐慌、虚伪骄横的皇帝形象。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分析及人物刻画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与文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
4、研究艺术手法。
作者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使原本看似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给人以真实感? 请结合文中的实例来谈谈他们的作用。
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这篇童话是作者在原有的西班牙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像、夸张,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写成的。如故事的结尾处写皇帝赤身裸体地游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这种艺术的创作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入木三分。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由师生共同交流、合作以解决问题。教师始终作为一个参与者参与到讨论交流中去,并适当地作点拨、引导。)
(五)联想与扩展
1、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 试结合生活体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反思,以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2、口头作文:不脱离主题,大胆想像,任意选择一个角度,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皇帝„„
老大臣„„
假如我是诚实的官员„„
骗子„ 百姓„„ 孩子„„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课堂练习
精选《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相关题目
(七) 课堂小结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享誉世界的童话佳作。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本质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装的“美”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尽致。读过之后的笑声,恰是对以皇帝为首的一伙丑类的讽刺。
(八) 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