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青春
窗外,雨来。耳畔,风过。 外婆,我又想起了你。 我记得看过您的一张照片:一袭旗袍,头发高高绾起,显得格外青春。而如今,您已离我两年,这两年,您还好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您格外喜爱宋词。每每听您念道:‚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我总会看到您的眼睛在发亮,耳鬓的白发在您充满感情的吟诵中似乎被染黑了,三尺讲台上,您为学生解释宋词,饱含深情,青春焕发,活力逼人。您告诉我,因为这份对宋词的执著热爱,你的青春长在。 也许是某个星光熠熠的夜晚,天际划过一颗流星;也许是某个风轻霜微的凌晨,草叶上一颗欲落未落的露珠;也许是某个彩霞映染的黄昏,山坡上飞过的一只孤雁:您,总能在自然中找到美。 您不愿意安装空调,于是您在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说这样才是生活。起初我并不懂您,却在某次失意独坐院中看蜂飞蝶舞时读懂了您的趣味。越是贴近自然,越能获得心灵的平和。在当今欲望滋生、物欲横流的社会,外婆,您是我的榜样。 临终前,您望着窗外的梧桐。顺着您的目光,恰有一片黄叶从枝头飘落,缓缓地打着旋儿飞下,似一个小精灵在风中嬉戏。您说:‚我也要归根喽。‛从您的话中,我嗅不到一丝感伤,只有‚释然‛和‚放开‛在流转。我手中紧握的手陡然失去了力气,我望着您,您神态安详,不见丝毫痛苦。把您的手轻轻放进被窝里,我知道,您会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成长。我也会在某一天与您相遇,像以往一样,奔向您,向您撒娇。
5 外婆啊,现在的我即将揭开人生日历上新的一页。当我也年纪一大把的时候,或许记不清您的模样,我的记忆也会随春风吹入柳梢头,融入黄昏后。那时,我只希望与外婆饮一盅酒,赏一簇花,叙一段情。 窗外,雨停。耳畔,风息。 我正青春,但我会像您一样用热爱,用简单的心,去面对生命与生活的真谛。 搁笔。窗外,阳光凝聚在叶片的雨珠上,折射出七彩光芒。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我想,草籽枕头的青春,姨婆的青春和村庄的青春,大概是一起逝去的。 譬如当姨婆掉落第一颗牙齿,村里倒下了第一幢年久失修的老屋;当无人问津的草籽枕头因姨婆的日夜摩挲而终于破裂,村里的人也像枕头里的稗草籽一样哗哗流去,散落四方…… 如果我们就把这叫作老去,那什么能被称为青春? 在姨婆一口健壮整齐的牙齿能干净利落地咬断草茎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她能每天早上四点半利落地爬起,与村庄里的女人们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地去收草籽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我每年都换上的新草籽枕头散发出草木与大地干净而辛辣的气息时,我想它是青春的;在村庄还鸡鸣狗吠,热闹非凡时,我想它是青春的…… 记忆中最清晰的是姨婆早上出门时的背影。彼时她年轻如斯,活力如斯,蹑手蹑脚地打开那扇老旧的木门。可我每次都会在木门的吱呀声中醒来,然后看到她梳着一个大辫子的挺直的背影和门缝中微露的一条狭长的晨曦。从孟夏到深冬,那天晨曦从微红变作深紫,从二十岁到四十岁,姨婆的背影从挺直变得微躬…… 站在姨婆的墓前,我撒下一把清香的草籽。肝癌夺走了她还不算太老的生命。可我知道,当村子里的人都千方百计地奔向城市,奔向羽绒枕头,姨婆就已不可能回到她的青春了。 回望身后,曾经长满稗草的湿润小径上尘土飞扬。宽阔的水泥路上,新建的小洋楼里,新的村里人们,抑或是半个城里人们,开着汽车,枕着羽绒枕头,过着他们不一样的青春。 心中莫名其妙产生一种释然。 没有人永远不会老去,可永远有人正在年轻。我曾经那么固执地想抓住的,不过是我心中姨婆的青春,村庄的青春。他们的青春逝去了,但仍可在我心中不朽;而另一群人,亦在延续属于他们的,村庄新的青春。 再一次枕上姨婆留下的草籽枕头,耳边适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仿佛那些草木仍在枕头中拔节生长。经冬历春,枕中却封存一段岁月,永老去。老旧的棉
6 布轻抚我的脸,一如姨婆温暖的手。外面传来汽车的鸣笛声,新型收割机的轰鸣声,意外地不觉刺耳。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琴 琴断了! 爷爷有把三弦琴,漆身,蟒腹。弹了几十年的琴,在爷爷厚实的指甲板下断了。 为此爷爷闷闷不乐了许久。听奶
奶说,爷爷去县里的音乐厅、琴行跑了个遍,硬是没有找到个会修三弦琴的师傅。我看了眼手里夹着烟的爷爷,他似乎又苍老了许多。 父亲听说琴断了后,跑遍邻近各县,终于在一片竹林里找到了一位做三弦琴的师傅。爷爷得信,立马带我奔了去。 老师傅姓白,白鬓、长须,似乎比爷爷还要年长几岁。爷爷一见着老师傅,顿觉心头痛快,容光焕发。 ‚师傅,这小三弦还能用吗?‛ ‚不急,不急,您这琴工艺精良,还需要几天。‛白师傅转身拿出了另一把三弦,‚喏,我这儿刚巧有一把,几日不弹,怕技痒了吧?‛ 一看到三弦,爷爷眼里就有光。他轻轻接过琴,架了张板凳,正坐,摆好架势,给我们来了段单弦。 ‚大汉丞相归了天,这蜀汉怕要亡……‛ 原本欢快的《三国》弹词,唱到最后,竟然有了悲壮的味道,那拖长音的‚亡‛字尤其刺耳。 白师傅也和了一段。‚老兄,如今像您这样的人,可不多见啦!‛他指了指没有用竹片弹奏的爷爷。 ‚那年头艰苦,一把琴养一家人,还是用手拨着踏实。‛ 爷爷在白师傅那儿呆了三天,取琴后,他就大病了一场。待我见到爷爷时,他全身已经插满了管子。奶奶说是胃病,年轻时四处弹唱落下的。 白师傅先前来看了爷爷一趟,嘀咕了一阵,又把爷爷的琴取走了。 等我再见到白师傅时,
爷爷已经去世了。师傅将两把三弦塞给了我:‚他哪在乎什么命啊?可怜了这门手艺!‛ 我蓦地明白了爷爷坚持住在乡下的原因,想必只有那儿还留着年轻时的梦,留着三弦的最后一批听众吧? 我把爷爷的琴抚了抚,在墙架上摆好,纪念这辈子都没有弹完的青春。
不朽的青春
窗外,雨来。耳畔,风过。 外婆,我又想起了你。 我记得看过您的一张照片:一袭旗袍,头发高高绾起,显得格外青春。而如今,您已离我两年,这两年,您还好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您格外喜爱宋词。每每听您念道:‚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我总会看到您的眼睛在发亮,耳鬓的白发在您充满感情的吟诵中似乎被染黑了,三尺讲台上,您为学生解释宋词,饱含深情,青春焕发,活力逼人。您告诉我,因为这份对宋词的执著热爱,你的青春长在。 也许是某个星光熠熠的夜晚,天际划过一颗流星;也许是某个风轻霜微的凌晨,草叶上一颗欲落未落的露珠;也许是某个彩霞映染的黄昏,山坡上飞过的一只孤雁:您,总能在自然中找到美。 您不愿意安装空调,于是您在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说这样才是生活。起初我并不懂您,却在某次失意独坐院中看蜂飞蝶舞时读懂了您的趣味。越是贴近自然,越能获得心灵的平和。在当今欲望滋生、物欲横流的社会,外婆,您是我的榜样。 临终前,您望着窗外的梧桐。顺着您的目光,恰有一片黄叶从枝头飘落,缓缓地打着旋儿飞下,似一个小精灵在风中嬉戏。您说:‚我也要归根喽。‛从您的话中,我嗅不到一丝感伤,只有‚释然‛和‚放开‛在流转。我手中紧握的手陡然失去了力气,我望着您,您神态安详,不见丝毫痛苦。把您的手轻轻放进被窝里,我知道,您会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成长。我也会在某一天与您相遇,像以往一样,奔向您,向您撒娇。
5 外婆啊,现在的我即将揭开人生日历上新的一页。当我也年纪一大把的时候,或许记不清您的模样,我的记忆也会随春风吹入柳梢头,融入黄昏后。那时,我只希望与外婆饮一盅酒,赏一簇花,叙一段情。 窗外,雨停。耳畔,风息。 我正青春,但我会像您一样用热爱,用简单的心,去面对生命与生活的真谛。 搁笔。窗外,阳光凝聚在叶片的雨珠上,折射出七彩光芒。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我想,草籽枕头的青春,姨婆的青春和村庄的青春,大概是一起逝去的。 譬如当姨婆掉落第一颗牙齿,村里倒下了第一幢年久失修的老屋;当无人问津的草籽枕头因姨婆的日夜摩挲而终于破裂,村里的人也像枕头里的稗草籽一样哗哗流去,散落四方…… 如果我们就把这叫作老去,那什么能被称为青春? 在姨婆一口健壮整齐的牙齿能干净利落地咬断草茎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她能每天早上四点半利落地爬起,与村庄里的女人们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地去收草籽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我每年都换上的新草籽枕头散发出草木与大地干净而辛辣的气息时,我想它是青春的;在村庄还鸡鸣狗吠,热闹非凡时,我想它是青春的…… 记忆中最清晰的是姨婆早上出门时的背影。彼时她年轻如斯,活力如斯,蹑手蹑脚地打开那扇老旧的木门。可我每次都会在木门的吱呀声中醒来,然后看到她梳着一个大辫子的挺直的背影和门缝中微露的一条狭长的晨曦。从孟夏到深冬,那天晨曦从微红变作深紫,从二十岁到四十岁,姨婆的背影从挺直变得微躬…… 站在姨婆的墓前,我撒下一把清香的草籽。肝癌夺走了她还不算太老的生命。可我知道,当村子里的人都千方百计地奔向城市,奔向羽绒枕头,姨婆就已不可能回到她的青春了。 回望身后,曾经长满稗草的湿润小径上尘土飞扬。宽阔的水泥路上,新建的小洋楼里,新的村里人们,抑或是半个城里人们,开着汽车,枕着羽绒枕头,过着他们不一样的青春。 心中莫名其妙产生一种释然。 没有人永远不会老去,可永远有人正在年轻。我曾经那么固执地想抓住的,不过是我心中姨婆的青春,村庄的青春。他们的青春逝去了,但仍可在我心中不朽;而另一群人,亦在延续属于他们的,村庄新的青春。 再一次枕上姨婆留下的草籽枕头,耳边适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仿佛那些草木仍在枕头中拔节生长。经冬历春,枕中却封存一段岁月,永老去。老旧的棉
6 布轻抚我的脸,一如姨婆温暖的手。外面传来汽车的鸣笛声,新型收割机的轰鸣声,意外地不觉刺耳。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琴 琴断了! 爷爷有把三弦琴,漆身,蟒腹。弹了几十年的琴,在爷爷厚实的指甲板下断了。 为此爷爷闷闷不乐了许久。听奶
奶说,爷爷去县里的音乐厅、琴行跑了个遍,硬是没有找到个会修三弦琴的师傅。我看了眼手里夹着烟的爷爷,他似乎又苍老了许多。 父亲听说琴断了后,跑遍邻近各县,终于在一片竹林里找到了一位做三弦琴的师傅。爷爷得信,立马带我奔了去。 老师傅姓白,白鬓、长须,似乎比爷爷还要年长几岁。爷爷一见着老师傅,顿觉心头痛快,容光焕发。 ‚师傅,这小三弦还能用吗?‛ ‚不急,不急,您这琴工艺精良,还需要几天。‛白师傅转身拿出了另一把三弦,‚喏,我这儿刚巧有一把,几日不弹,怕技痒了吧?‛ 一看到三弦,爷爷眼里就有光。他轻轻接过琴,架了张板凳,正坐,摆好架势,给我们来了段单弦。 ‚大汉丞相归了天,这蜀汉怕要亡……‛ 原本欢快的《三国》弹词,唱到最后,竟然有了悲壮的味道,那拖长音的‚亡‛字尤其刺耳。 白师傅也和了一段。‚老兄,如今像您这样的人,可不多见啦!‛他指了指没有用竹片弹奏的爷爷。 ‚那年头艰苦,一把琴养一家人,还是用手拨着踏实。‛ 爷爷在白师傅那儿呆了三天,取琴后,他就大病了一场。待我见到爷爷时,他全身已经插满了管子。奶奶说是胃病,年轻时四处弹唱落下的。 白师傅先前来看了爷爷一趟,嘀咕了一阵,又把爷爷的琴取走了。 等我再见到白师傅时,
爷爷已经去世了。师傅将两把三弦塞给了我:‚他哪在乎什么命啊?可怜了这门手艺!‛ 我蓦地明白了爷爷坚持住在乡下的原因,想必只有那儿还留着年轻时的梦,留着三弦的最后一批听众吧? 我把爷爷的琴抚了抚,在墙架上摆好,纪念这辈子都没有弹完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