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靶档山,犹忆概貌,恍若重回童年。
——题记
桥园初建成,来此玩赏,沿着一条幽径步入园内。穿过桥廊云梯,走过芦苇荷塘,一路走到小山丘上。一路上时而可见寒鸭戏水,时而可见花团锦簇,满园都沉浸在这芳馨之中。偶尔也可见一两只迷了路的鸭子在芦苇丛中游荡,正如现在的我一样,漫无目的的在园中游荡。拿出夹在书页中的一张照片。
照片依旧完好。那是一个两三岁的女孩,也正是十三年前的我,半面身子掩映在草丛之中。身后是一片树林,左边便是山坡。一片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这片碧野山林也正是十三年前的桥园。于是又陷入了回忆之中……
很多人都知道靶档山,在今天的太阳城边上,那是不过一块荒地。从两岁多时,有记忆开始,我便一直呆在奶奶家。那是爷爷奶奶身体比现在都好,便一有时间就带我去靶档山,记得那时爷爷总是用车驮着我去。
我小时候没有去过长途旅游,那时的靶档山在我心中便是最大的山,现在想来不过是一个小土坡而已。靶档山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打靶的山,是部队所建。靶档山的构造至今记得,山腰处有一圈铁丝网。据说是以前有人来爬山曾被子弹打死,故此修了一圈铁丝网。如此一来,想爬到山顶便是行不通了,只能在山下玩。那时的靶档山对面是一片荒地,即太阳城。靶档山并非绿化建设用地,没有什么美化建筑,只有一些小树而已,还有些不知名的花草在这一带疯长。这里的一切都非人为,是自然而成。人烟稀少,更为靶档山增添了一种旷野之凄美。
把车停在草地或荒石中是绝没人偷的。一片碧绿由南到北一直延伸下去,一望无际。树木涔涔掩映,一直延伸到山的顶端。正如诗中
“山高林密绿满目”一般。就连铁丝网也设计的恰到好处,如一道天然防线。
沿着山脚下的小河沟一路向北奔去,会不时地看见脚下有些小洞,小时候不知道,现在想来恐怕是子弹的痕迹吧!我从未去过山的西面,那边是部队的训练场所。
每到大地回春之际,沉寂了一冬的靶档山,也换掉了冬天的老样子,取而代之的是一身新绿。沉睡了一冬的草地泛起了新绿,沉闷了一冬的河沟恢复了活力。过不了多久,和煦的清风便吹散了一冬的寒气。天降甘霖,春雨绵绵,凉风如水,拂过窗外的翠竹,拂动水藻般的竹影。影间漏下的雨丝,斜斜地撒在森郁的靶档山上,为山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此时正浸润在绵绵春雨之中,天空中的雨丝如一根根丝线,细密又透明。雨丝打落在泥土地上,碰撞出细微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雨水浸泡过的清新味道。桃花开得正好,细密的雨丝顺着一枝伸进窗内的桃花悄然滴落。春日细雨里的靶档山,今日终于放了晴,阳光格外灿烂,恍若细细碎碎的水晶一样,撒在地上,透着晶莹的亮光。柳絮在空中飘散,飞舞着独特的舞步。
夏日里的靶档山却满是清爽之气,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树木,带来了一阵新鲜的青草香,品种繁多的百花簇拥在这方寸之地争奇斗丽,娇艳诱人的花瓣上,晶莹的露珠折射着阳光的七彩,让人不舍得移开目光。刚刚下过一场雨,润泽的土壤反射出青幽的水光。参差不齐的树木随着夜风掀起一阵阵黯淡的墨色波浪。微风习习,阳光点点,一阵微疾的风拂过,令沾染阳光葱茏的草木有如银光下的起伏的波涛,散发着阵阵清香……天边忽然响起了一个炸雷声,瓢泼大雨顷刻间从天而降,豆大的雨点仿佛急行军一般迫不及待的撞击在地面上,溅起了一片一片的水花,顷刻间整个世界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噪音。
靶档山的秋天透着丝丝凉意,“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一场接一场的秋雨和随风飘散的落叶为本就凄凉的靶档山更平添了几分萧瑟。溯风吹得冷冽,天色一片阴沉,萧瑟之气越发浓重了。无风的时候,便可到路边摘下几朵蒲公英。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想起小时读过的《小伞兵的故事》,便会猛然有一闪念,拿起手中的蒲公英,用嘴一吹,大喊一声:“小伞兵,飞吧!”
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别。
河沟里的芦苇也全都张开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便就是这情景了吧。芦苇开花了,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
河边浅水处刚绽叶的芦苇飒啦啦摇响,与秋风缠绵絮语,像是低吟着一首朦胧的诗。
冬天的靶档山则是光秃秃的一片,但也不乏乐趣。清晨,雪花纷飞,在空中飞舞,亲吻着久别的大地。雪好似冬的使者,好似天空赐给人们的小精灵,不知不觉来到人间。我张开双手,让雪花飘落在我的手上,然而它却顷刻间融化,消失的无影无踪。雪,飘飘洒洒,落在了我的衣领里,冰凉的雪水仿佛流进了我的心田。记得有一年,偶获一只尚在冬眠的青蛙,拿回家,在塑料桶里养了一冬,春天时放走了。
后来,我到了该入学的你年龄。家门口儿的学校不好,从家人的谈话中得知他们要我去河西上学。我伤心了很长时间,我知道以后去靶档山的机会是少之又少了。上学后便再未来过靶档山,记得一二年级时要建太阳城,靶档山被围了起来。后来修快速,便索性占用了一部分草地。再后来,靶档山被逼得节节败退。
再后来要修绿地,靶档山又被围了起来。建成后,靶档山变成了一片小树林,一座养鱼池,一座小山丘。总面积不到原先的二分之一,简直小的可怜。小丘上铺满了石砖,倒像个锥形塔,往日的荒凉亦一扫而光。到处都是人为景观,自然之美亦荡然无存。
上了初中,这里建成了桥园。正门外立着一块石头,上书“桥园”二字。园中亭台轩榭,假山楼阁,展览馆,导航图……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园中游人络绎不绝。
靶档山的美在于它的凄、野。任凭你修一百个桥园,靶档山的凄美都可能不复再有!我想,要不了多久,还会有更多的饭馆、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靶档山定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流逝。新可能是美,大可能是美,热闹可能是美,但凄清不也是一种美吗?
童年之梦已融进靶档山,在时光的长河中流逝了,不复再有。
梦回靶档山,犹忆概貌,恍若重回童年。
——题记
桥园初建成,来此玩赏,沿着一条幽径步入园内。穿过桥廊云梯,走过芦苇荷塘,一路走到小山丘上。一路上时而可见寒鸭戏水,时而可见花团锦簇,满园都沉浸在这芳馨之中。偶尔也可见一两只迷了路的鸭子在芦苇丛中游荡,正如现在的我一样,漫无目的的在园中游荡。拿出夹在书页中的一张照片。
照片依旧完好。那是一个两三岁的女孩,也正是十三年前的我,半面身子掩映在草丛之中。身后是一片树林,左边便是山坡。一片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这片碧野山林也正是十三年前的桥园。于是又陷入了回忆之中……
很多人都知道靶档山,在今天的太阳城边上,那是不过一块荒地。从两岁多时,有记忆开始,我便一直呆在奶奶家。那是爷爷奶奶身体比现在都好,便一有时间就带我去靶档山,记得那时爷爷总是用车驮着我去。
我小时候没有去过长途旅游,那时的靶档山在我心中便是最大的山,现在想来不过是一个小土坡而已。靶档山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打靶的山,是部队所建。靶档山的构造至今记得,山腰处有一圈铁丝网。据说是以前有人来爬山曾被子弹打死,故此修了一圈铁丝网。如此一来,想爬到山顶便是行不通了,只能在山下玩。那时的靶档山对面是一片荒地,即太阳城。靶档山并非绿化建设用地,没有什么美化建筑,只有一些小树而已,还有些不知名的花草在这一带疯长。这里的一切都非人为,是自然而成。人烟稀少,更为靶档山增添了一种旷野之凄美。
把车停在草地或荒石中是绝没人偷的。一片碧绿由南到北一直延伸下去,一望无际。树木涔涔掩映,一直延伸到山的顶端。正如诗中
“山高林密绿满目”一般。就连铁丝网也设计的恰到好处,如一道天然防线。
沿着山脚下的小河沟一路向北奔去,会不时地看见脚下有些小洞,小时候不知道,现在想来恐怕是子弹的痕迹吧!我从未去过山的西面,那边是部队的训练场所。
每到大地回春之际,沉寂了一冬的靶档山,也换掉了冬天的老样子,取而代之的是一身新绿。沉睡了一冬的草地泛起了新绿,沉闷了一冬的河沟恢复了活力。过不了多久,和煦的清风便吹散了一冬的寒气。天降甘霖,春雨绵绵,凉风如水,拂过窗外的翠竹,拂动水藻般的竹影。影间漏下的雨丝,斜斜地撒在森郁的靶档山上,为山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此时正浸润在绵绵春雨之中,天空中的雨丝如一根根丝线,细密又透明。雨丝打落在泥土地上,碰撞出细微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雨水浸泡过的清新味道。桃花开得正好,细密的雨丝顺着一枝伸进窗内的桃花悄然滴落。春日细雨里的靶档山,今日终于放了晴,阳光格外灿烂,恍若细细碎碎的水晶一样,撒在地上,透着晶莹的亮光。柳絮在空中飘散,飞舞着独特的舞步。
夏日里的靶档山却满是清爽之气,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树木,带来了一阵新鲜的青草香,品种繁多的百花簇拥在这方寸之地争奇斗丽,娇艳诱人的花瓣上,晶莹的露珠折射着阳光的七彩,让人不舍得移开目光。刚刚下过一场雨,润泽的土壤反射出青幽的水光。参差不齐的树木随着夜风掀起一阵阵黯淡的墨色波浪。微风习习,阳光点点,一阵微疾的风拂过,令沾染阳光葱茏的草木有如银光下的起伏的波涛,散发着阵阵清香……天边忽然响起了一个炸雷声,瓢泼大雨顷刻间从天而降,豆大的雨点仿佛急行军一般迫不及待的撞击在地面上,溅起了一片一片的水花,顷刻间整个世界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噪音。
靶档山的秋天透着丝丝凉意,“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一场接一场的秋雨和随风飘散的落叶为本就凄凉的靶档山更平添了几分萧瑟。溯风吹得冷冽,天色一片阴沉,萧瑟之气越发浓重了。无风的时候,便可到路边摘下几朵蒲公英。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想起小时读过的《小伞兵的故事》,便会猛然有一闪念,拿起手中的蒲公英,用嘴一吹,大喊一声:“小伞兵,飞吧!”
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别。
河沟里的芦苇也全都张开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便就是这情景了吧。芦苇开花了,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
河边浅水处刚绽叶的芦苇飒啦啦摇响,与秋风缠绵絮语,像是低吟着一首朦胧的诗。
冬天的靶档山则是光秃秃的一片,但也不乏乐趣。清晨,雪花纷飞,在空中飞舞,亲吻着久别的大地。雪好似冬的使者,好似天空赐给人们的小精灵,不知不觉来到人间。我张开双手,让雪花飘落在我的手上,然而它却顷刻间融化,消失的无影无踪。雪,飘飘洒洒,落在了我的衣领里,冰凉的雪水仿佛流进了我的心田。记得有一年,偶获一只尚在冬眠的青蛙,拿回家,在塑料桶里养了一冬,春天时放走了。
后来,我到了该入学的你年龄。家门口儿的学校不好,从家人的谈话中得知他们要我去河西上学。我伤心了很长时间,我知道以后去靶档山的机会是少之又少了。上学后便再未来过靶档山,记得一二年级时要建太阳城,靶档山被围了起来。后来修快速,便索性占用了一部分草地。再后来,靶档山被逼得节节败退。
再后来要修绿地,靶档山又被围了起来。建成后,靶档山变成了一片小树林,一座养鱼池,一座小山丘。总面积不到原先的二分之一,简直小的可怜。小丘上铺满了石砖,倒像个锥形塔,往日的荒凉亦一扫而光。到处都是人为景观,自然之美亦荡然无存。
上了初中,这里建成了桥园。正门外立着一块石头,上书“桥园”二字。园中亭台轩榭,假山楼阁,展览馆,导航图……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园中游人络绎不绝。
靶档山的美在于它的凄、野。任凭你修一百个桥园,靶档山的凄美都可能不复再有!我想,要不了多久,还会有更多的饭馆、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靶档山定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流逝。新可能是美,大可能是美,热闹可能是美,但凄清不也是一种美吗?
童年之梦已融进靶档山,在时光的长河中流逝了,不复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