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乌塔]练笔作文2400字

初三作文

27*《乌塔》小练笔:

《乌塔》这篇课文是一篇独立阅读的文章。这篇课文写了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煅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根据这两个目的,我就想: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达到这两个目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流程: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接着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用文中的语言,说一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最后,让学生展开辩论。

练笔一:开展辩论会。

练笔二: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从《乌塔》想到的” 可以是自己今后的打算;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写出自己以前和现在的不同。

开头:学了乌塔这篇课文,________________。 练笔三:运用对比写法展示人物特点,是本课的写作方

法。在习作中,若能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的话,就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乌塔》有两处对比:一是“乌塔”和作者对比,“我”的疲倦和小姑娘的“惬意”形成对比;二是乌塔和中国孩子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请同学们尝试着运用对比写法,写一写到乡下玩所看到的新农村的变化。 (以上三个练笔可以任选其一。)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练笔 教学设计片断:

说烦恼和原因:

1. 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一封信,想想第一封信写了什么?(多指几名学生)

(张国强同学给柯岩老师写了封信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2. 师:你真会概括啊!请你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用手中的笔把张国强的烦恼划下来。

3. 反馈:能在课文中找到张国强的烦恼吗?(指名)(课件出示)我在班里原来好朋友很多。最近,我的作文在全国征文比赛中得了奖,县报、市报都有记者来采访我。……有的还不理我了。

可过去热闹惯了,现在进进出出……我感到寂寞。 师:是啊,一个人进进出出好寂寞啊。(卡片出示“寂寞”理解意思)

4. 张国强在这封信中向柯岩老师倾诉了烦恼,还倾诉了原因,他认为疏远的原因是什么?

(张国强同学认为同学因为他获奖而嫉妒他。)

(1)师:对,你把这个词语读对了,你能再把这个词语读给大家听听吗?谁还想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你把这个词语读错了,跟老师来读读这个词语?谁还想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2)你能帮它找个近义词吗?(找的真棒)

5. 张国强的烦恼和原因我们都找到了,那我们来读读第一小节,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些什么?

(张国强是第一次给柯岩老师写信)

理解“冒昧”。

师小结:对啊,这是张国强第一次给柯岩老师写信,所以他用上了“冒昧”这个词语,那么我们再什么时候能用上冒昧这个词语呢?(如果学生打不上来)比如说你第一次打电话,就可以可以用冒昧这个词语。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用上冒昧这个词语呢?

(第一次请别人帮忙,第一次问路……)

师:你已经会用“冒昧”这个词语了。

四、找原因,说道理

1. 过渡:读了张国强的信,我们知道了张国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柯岩老师在回信中却为张国强的心态而感到担忧。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二封信,找找柯岩老师是怎么解决张国强的烦恼的。你可以把找到的句子用笔划一划。

2. 交流:(课件出示)

(1)“你说是因为同学嫉妒你。不排除个别人是这样……咱们还是从自己找原因”(柯岩老师让张国强先从自身找找原因。)

师“你还找到了那些句子?

(2)“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师:刚才同学们在形单影只这个地方读的有点小疙瘩,这是个新的成语,跟老师把这个词语读读。谁能来说说形单影只是什么意思呢?

理解“形单影只”的意思是孤独,一个人的意思。 师:相信同学们认识这个新成语之后,这段话读得更通顺。一个人起……

师: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师:是呀,柯岩老师就是要我们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板书课题),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学也都应该要明白这个道理。

(齐读:一个人……)

6. 过渡语:我们在与别人交往中,只要彼此交心,相互扶持,才能有很大的收获。那柯岩老师小时候明白这些道理吗?(不明白)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能不能把它读一读。(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

①生读:“我小时候是个骄傲的孩子……也并未真正入耳。”

②齐读。

师:是呀,直到后来柯岩老师她不断碰钉子,摔跟头……又在生活中看到许多比自己优秀千百倍的人,这才慢慢理解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深意。于是她学着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改正自己的不足,慢慢的就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7.同学们,两种不同的心态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道理吗?

学生举例说说。

8.同学们,带上你此时的体会,最后一起读读今天的课题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五、小练笔

1. 张国强同学第一次向柯岩老师写了这封信,柯岩老师的回信中语句亲切感人,字字在理,看得出来,大家学习后都有很大的触动。张国强看了回信,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静,他认真地反省了自己,他会打算怎么做?他想给柯岩老师回一封信,表达对柯岩老师的感激之情。他会写些什么呢?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帮助张国强同学写几句的感谢的话给柯岩老师回封信吧,在写的时候请一定要注意信的格式。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疑惑在不同的学生中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安排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质疑不仅能帮助“疑”者,而且还能使大多数学生得到启迪。给柯岩老师再写封回信,既能促使学生再深入地读原文,又有益于学生实践书信的格式。)

27*《乌塔》小练笔:

《乌塔》这篇课文是一篇独立阅读的文章。这篇课文写了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煅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根据这两个目的,我就想: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达到这两个目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流程: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接着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用文中的语言,说一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最后,让学生展开辩论。

练笔一:开展辩论会。

练笔二: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从《乌塔》想到的” 可以是自己今后的打算;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写出自己以前和现在的不同。

开头:学了乌塔这篇课文,________________。 练笔三:运用对比写法展示人物特点,是本课的写作方

法。在习作中,若能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的话,就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乌塔》有两处对比:一是“乌塔”和作者对比,“我”的疲倦和小姑娘的“惬意”形成对比;二是乌塔和中国孩子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请同学们尝试着运用对比写法,写一写到乡下玩所看到的新农村的变化。 (以上三个练笔可以任选其一。)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练笔 教学设计片断:

说烦恼和原因:

1. 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一封信,想想第一封信写了什么?(多指几名学生)

(张国强同学给柯岩老师写了封信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2. 师:你真会概括啊!请你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用手中的笔把张国强的烦恼划下来。

3. 反馈:能在课文中找到张国强的烦恼吗?(指名)(课件出示)我在班里原来好朋友很多。最近,我的作文在全国征文比赛中得了奖,县报、市报都有记者来采访我。……有的还不理我了。

可过去热闹惯了,现在进进出出……我感到寂寞。 师:是啊,一个人进进出出好寂寞啊。(卡片出示“寂寞”理解意思)

4. 张国强在这封信中向柯岩老师倾诉了烦恼,还倾诉了原因,他认为疏远的原因是什么?

(张国强同学认为同学因为他获奖而嫉妒他。)

(1)师:对,你把这个词语读对了,你能再把这个词语读给大家听听吗?谁还想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你把这个词语读错了,跟老师来读读这个词语?谁还想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2)你能帮它找个近义词吗?(找的真棒)

5. 张国强的烦恼和原因我们都找到了,那我们来读读第一小节,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些什么?

(张国强是第一次给柯岩老师写信)

理解“冒昧”。

师小结:对啊,这是张国强第一次给柯岩老师写信,所以他用上了“冒昧”这个词语,那么我们再什么时候能用上冒昧这个词语呢?(如果学生打不上来)比如说你第一次打电话,就可以可以用冒昧这个词语。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用上冒昧这个词语呢?

(第一次请别人帮忙,第一次问路……)

师:你已经会用“冒昧”这个词语了。

四、找原因,说道理

1. 过渡:读了张国强的信,我们知道了张国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柯岩老师在回信中却为张国强的心态而感到担忧。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二封信,找找柯岩老师是怎么解决张国强的烦恼的。你可以把找到的句子用笔划一划。

2. 交流:(课件出示)

(1)“你说是因为同学嫉妒你。不排除个别人是这样……咱们还是从自己找原因”(柯岩老师让张国强先从自身找找原因。)

师“你还找到了那些句子?

(2)“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师:刚才同学们在形单影只这个地方读的有点小疙瘩,这是个新的成语,跟老师把这个词语读读。谁能来说说形单影只是什么意思呢?

理解“形单影只”的意思是孤独,一个人的意思。 师:相信同学们认识这个新成语之后,这段话读得更通顺。一个人起……

师: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师:是呀,柯岩老师就是要我们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板书课题),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学也都应该要明白这个道理。

(齐读:一个人……)

6. 过渡语:我们在与别人交往中,只要彼此交心,相互扶持,才能有很大的收获。那柯岩老师小时候明白这些道理吗?(不明白)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能不能把它读一读。(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

①生读:“我小时候是个骄傲的孩子……也并未真正入耳。”

②齐读。

师:是呀,直到后来柯岩老师她不断碰钉子,摔跟头……又在生活中看到许多比自己优秀千百倍的人,这才慢慢理解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深意。于是她学着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改正自己的不足,慢慢的就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7.同学们,两种不同的心态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道理吗?

学生举例说说。

8.同学们,带上你此时的体会,最后一起读读今天的课题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五、小练笔

1. 张国强同学第一次向柯岩老师写了这封信,柯岩老师的回信中语句亲切感人,字字在理,看得出来,大家学习后都有很大的触动。张国强看了回信,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静,他认真地反省了自己,他会打算怎么做?他想给柯岩老师回一封信,表达对柯岩老师的感激之情。他会写些什么呢?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帮助张国强同学写几句的感谢的话给柯岩老师回封信吧,在写的时候请一定要注意信的格式。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疑惑在不同的学生中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安排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质疑不仅能帮助“疑”者,而且还能使大多数学生得到启迪。给柯岩老师再写封回信,既能促使学生再深入地读原文,又有益于学生实践书信的格式。)


相关作文

  • 27.[乌塔]教学设计作文1500字
  • 27.<乌塔>教学设计 罗针田小学 黄蓉 2014年12月12日 [教学目标] 1. 能认读本课6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 3. 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重难点] 1. 重点:从课文的叙述中了解人物的特点. ...

  • 乌塔公开课教案作文2700字
  • 1 27<乌塔>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 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为什么 ? 2.师:是啊!外出旅游,既能欣赏到优美的风光,又能增长不少的见识 ...

  • 第27课[乌塔]教学设计作文2200字
  • 1 / 4 27 乌塔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 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 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只 ...

  • 27.[乌塔]教学设计作文1000字
  • 27*<乌塔>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组 教学主题:成长的故事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邵姗 / 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小学 目标设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

  • 歌颂祖国作文1700字
  •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乌塔>.其中讲述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金发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乌塔的独立性很强,能在欧洲旅游一天还那么惬意,说明她安排的十分周到.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在给家里拨个电话或 ...

  • 27[乌塔]教学反思作文1600字
  • <乌塔>教学反思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 ...

  • 读[乌塔]有感作文500字
  •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字里行间表现出这个少年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如果在我们中国,一个小女孩能独立到欧洲旅行,而期为那么细致地花了三年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那是无法想象的.而这,外国对于这件事的做法就与中国截 ...

  • 27[乌塔]同步练习作文600字
  • 27<乌塔>同步练习 一.我能用直线把下面饿词语准确地搭配起来[4号必做] 热情的 掌声 详细地 批评 热烈的 愿望 庄严地 请求 热闹的 接待 诚恳地 宣告 热切的 大街 严厉地 盘问 二.我能给下列字加上偏旁,再组词[2,3号必做] 昔──( )( ) 良──( )( ) 争──( ...

  • 四年级上册[乌塔] 康玲作文2000字
  • <乌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塔的独立自信.聪明勇敢. 4.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