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元宵节
我国农历正月十五称上元,这天晚上称元夕,又叫元宵。因按旧俗,这一夜家家户户要张灯结彩,故又称“灯节”。
据《古今事物考》记载,我国在汉朝已有了元夕张灯的习俗。在唐代睿宗景云年间,灯节只有正月十五这一夜。当时在安福门外要搭“灯轮”,高20丈,挂花灯5万盏,命宫女们在灯轮下踏歌。到唐玄宗时,将灯节延长为3夜。当时,在上阳宫中需建“灯楼”20间,高150尺,规模甚为宏大。到开元年间,灯事更盈。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朝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唐代诗人曾有诗记灯节盛况云:“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 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
到了北宋、南宋期间,又将灯节时间延长,先为5夜,后为6夜,到正月十八落灯,宋徽宗为了赏灯,命将万盏彩灯扎成一座“鳌山”。北宋时福州太守刘瑾,曾下令在元宵节那天,不论贫富,每家都要燃灯10盏。《石湖乐府》亦曾记载宋朝初期苏州灯市的盛况云:元夕前后,结棚与通衢,昼则悬彩;夜则燃灯,辉煌火树,通宵达旦。凡大街通路,灯彩遍张,不见天日,形成一派“花市灯如昼”、“火树银花触目红”的辉煌景象。
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更变本加厉,将灯花时间又延为10夜,即从正月初八“上灯”,到十七夜“落灯”,这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明太祖建都南京不久,即命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以上的“水灯”以示庆贺。在南都则要搭起高高彩楼,招徕天下富商都来看灯;北都东华门一带,也有两里长的灯市,晚间花灯耀眼,彻夜通明。刘侗对明初的灯市盛况,曾有记载说:“丝竹肉声,不辨拍煞,光影五色,照人无妍,烟骨尘笼,月不得明,露不得下。” 到了清代,灯节时亦甚热闹。康熙年间,词人彭孙 有《洞仙歌》咏元夕说:“千门万户,听踏歌声遍,一派笙箫暗尘远。有麝兰通气,罗绮如云,香过处隐隐红帘尽卷。闲行南北曲,玉醉花嫣,争簇天街闹蛾转。更谁家丽质,灯火阑干,蓦地里夜深重见。向皓月光中费疑猜,不道是今宵,广寒人现。”从这里,不难看出灯市之盈了。
在旧社会,历代统治者大肆张灯结彩,只是搜刮民脂民膏后,供少数达官贵人享乐观赏。解放以后,广大人民群众才真正有了条件张灯结彩,普天同庆。
我国近代的灯节,一般是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八夜“落灯”,与南宋时期的习俗相同。
火树银花元宵节
我国农历正月十五称上元,这天晚上称元夕,又叫元宵。因按旧俗,这一夜家家户户要张灯结彩,故又称“灯节”。
据《古今事物考》记载,我国在汉朝已有了元夕张灯的习俗。在唐代睿宗景云年间,灯节只有正月十五这一夜。当时在安福门外要搭“灯轮”,高20丈,挂花灯5万盏,命宫女们在灯轮下踏歌。到唐玄宗时,将灯节延长为3夜。当时,在上阳宫中需建“灯楼”20间,高150尺,规模甚为宏大。到开元年间,灯事更盈。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朝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唐代诗人曾有诗记灯节盛况云:“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 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
到了北宋、南宋期间,又将灯节时间延长,先为5夜,后为6夜,到正月十八落灯,宋徽宗为了赏灯,命将万盏彩灯扎成一座“鳌山”。北宋时福州太守刘瑾,曾下令在元宵节那天,不论贫富,每家都要燃灯10盏。《石湖乐府》亦曾记载宋朝初期苏州灯市的盛况云:元夕前后,结棚与通衢,昼则悬彩;夜则燃灯,辉煌火树,通宵达旦。凡大街通路,灯彩遍张,不见天日,形成一派“花市灯如昼”、“火树银花触目红”的辉煌景象。
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更变本加厉,将灯花时间又延为10夜,即从正月初八“上灯”,到十七夜“落灯”,这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明太祖建都南京不久,即命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以上的“水灯”以示庆贺。在南都则要搭起高高彩楼,招徕天下富商都来看灯;北都东华门一带,也有两里长的灯市,晚间花灯耀眼,彻夜通明。刘侗对明初的灯市盛况,曾有记载说:“丝竹肉声,不辨拍煞,光影五色,照人无妍,烟骨尘笼,月不得明,露不得下。” 到了清代,灯节时亦甚热闹。康熙年间,词人彭孙 有《洞仙歌》咏元夕说:“千门万户,听踏歌声遍,一派笙箫暗尘远。有麝兰通气,罗绮如云,香过处隐隐红帘尽卷。闲行南北曲,玉醉花嫣,争簇天街闹蛾转。更谁家丽质,灯火阑干,蓦地里夜深重见。向皓月光中费疑猜,不道是今宵,广寒人现。”从这里,不难看出灯市之盈了。
在旧社会,历代统治者大肆张灯结彩,只是搜刮民脂民膏后,供少数达官贵人享乐观赏。解放以后,广大人民群众才真正有了条件张灯结彩,普天同庆。
我国近代的灯节,一般是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八夜“落灯”,与南宋时期的习俗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