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猜灯谜的乐趣就在一个“猜”上。上海职工灯谜协会顾问江更生先生形容说,“猜灯谜的过程就好像捉迷藏一样,出谜的人躲起来,大叫一声„喂,我在这儿呢‟,猜谜的人循着声音去找,找到了,双方都有说不出的快活。”
73岁的江老先生从11岁起就喜欢上了灯谜文化,他说一个好的灯谜既要有趣,又要有知识点。这就要求灯谜的创作者学贯古今,时刻把握最新的多方信息,当然也包括网络热词。 下面就奉上江更生先生的一篇文章,摘自其著作《巧学灯谜》一书,帮你普及一下关于灯谜的那些常识。
﹎﹎﹎﹎﹎﹎﹎﹎﹎﹎﹎﹎﹎﹎﹎
灯谜的规则与体裁
文 | 江更生
【两项规则】
猜灯谜,有一些规则必须要了解,否则会走弯路。只要我们遵守灯谜的规则,多动脑筋,谜底便不难解出。
灯谜的规则只有两项:
(1)谜面与谜底不许“撞车”
这项规则是说,凡是谜面上出现过的文字,绝对不准在谜底中重复出现,哪怕只是一个字。当然,谜目上出现过的字就不在此限了。倘若谜面上的字在谜底上出现了,灯谜的术语就叫做“相犯”,是绝对不允许的。“相犯”是谜中的大忌,要是哪一位做了一条谜底与谜面“相犯”
的灯谜让人猜,人家按照规则去寻思,准猜不出。而且越是高手越是无法猜出,因为猜的人不会把谜面上出现过的字放进谜底。
可是,有不少初次接触灯谜的朋友,由于不明白这项规则,往往见了谜面上的文字,以为抓住了谜底的绳结,就把谜面上的某个文字进行组词扩句,结果东拉西扯,南辕北辙,猜了老半天还没挨上边。如今,我们掌握了这个谜面谜底不许“相犯”(撞车)的规则,就可以避免走弯路。有时候也许还能利用这项规则,一眼识破谜面上故意让字避免“相犯”的机关,顺藤摸瓜,很快能猜出谜底。例如有这样一条灯谜:
悬崖勒缰(打国名一)
如果我们仔细端详谜面,不难发现谜面像是一条成语,但又与成语有异。原来谜面是由成语“悬崖勒马”改字而成的,内中将“马”字换成了“缰”字,分明露出了避开“马”字的破绽。慧心者一定会觉察到作者为了恪守底面不“相犯”的规则,才把“马”字换下,以“缰”来隐示谜底中有“马”字的存在。据此,谜底已先露了“马”脚,再从谜面的“悬崖”可推想到地处危境,“勒”是拉缰绳的动作,这么一来,谜底便显而易见了,是“危地马拉”。再看一例:
锦官城外树森森(打外国首都一)
喜欢唐诗的读者,见了这条灯谜的谜面一定很面熟,很像“诗圣”杜甫名作《蜀相》里的句子。然而定睛一看,诗中被换下了一个字,原诗的开头两句是:“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其中一个“柏”字换成了“树”字,这一换反而让猜的人揪住了谜底的小辫子,准是作者要遵循谜底谜面严禁“撞车”这一规则,才“李代桃僵”地换下“柏”字,正好证明“柏”字藏于谜底。至此,谜底已跃然而出了,乃是:都柏林(别解为都是柏树林子)。
(2)必须运用字义的“别解”
“别解”,是一个灯谜术语,就是故意对字或词语进行曲解。也就是出谜的人利用汉字一字多义多音的特点,存心将谜面和谜底(主要是谜底)上的字或词语不照原来的意思解释,而是引出它的歧义,构成别种解释,使经过曲解处理的谜底与谜面吻合,这种手段在灯谜中称之为“别解”。“别解”是灯谜艺术的“主心骨”,是灯谜的趣味渊薮。它犹如相声中的“包袱”,魔术中的“结子”,一经解开,便使人恍然大悟,解颐开怀。倘若灯谜中没有“别解”,谜面谜底直来直去,那么与词典中的词语解释又有何异?还会有那么多的爱好者和“粉丝”乐此不疲吗?所以,猜制灯谜必须遵循凡谜皆有“别解”这个至关重要的规则。“别解”在清代的谜家中也叫做“借用”,两者只是名称上的区别。
一般说来,“别解”通常表现在谜底上。例如:
群众欢喜(打音乐品种简称一) 谜底:民乐
谜底“民乐”,原来的意思是本民族的音乐。“民”,在此作“民族”解释;那“乐”读yuè,是音乐的乐,作名词解。可是在灯谜里,根据谜面所示,谜底须作如是解:人民群众愉快喜悦。这里的民,已从“民族”别解为“人民”了,而“乐”也从“音乐”别解为“快乐”,读lè,已由名词转为形容词了。除了把谜底文字进行“别解”,也有把“别解”的功夫用在谜面上的,请看以下一例:
引拿破仑、培根为知己(打四字成语一) 谜底:酒肉朋友
这条灯谜谜面里的“培根”和“拿破仑”,粗看起来均为西方名人。前者为法国政治家、法兰西皇帝,后者是英国哲学家,“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即出自他口。其实作者已“暗渡陈仓”地将它作了曲解。“拿破仑”被当做法国名酒的品牌了,而“培根”却成了西餐里一种烟熏肉条的名字,正好与谜底中的“酒”、“肉”二字吻合。谜面上的“引……为知己”正好与“朋友”二字照应。显然这条谜的“别解”是放在谜面上,而非设置在谜底中的。不过,更有同时在谜面和谜底上双双“别解”的情况,且看下例:
宝玉、花袭人(打外国音乐家一) 谜底:贝多芬
这条灯谜的谜面虽然借用了古典小说《红楼梦》里的两个人名,但扣谜时应作如此解释:“宝玉”由荣国府的宝二爷别解为“宝贝”的意思,以此扣合谜底中的“贝”字;“花袭人”亦由怡红院的大丫头别解为“花气芳香袭人”之意,用来与谜底中的“多芬”二字扣合。整个谜底也已从外国人的译名,分段别解后与经过“别解”处理的谜面绾合了。
可是,有些初次接触灯谜的朋友不懂得“必须运用字义„别解‟”这一规则,结果把谜面直译一番,尽管理解无误,注释正确,但谜底还是离他远远的。就像笔者在前面强调的:“别解”是灯谜的主心骨。因此,我们遇到灯谜时,要有意识地避开所示内容的原意,而去找出它的歧义,进行一番“别解”。比如家电的名称“空调”是谜底,我们不必从空气调节器的意思上去枉费心思,可以别解为“空中的曲调”之意,那么一旦遇上了谜面为“此曲只应天上有”(打家用电器名一)的灯谜时,就可一箭中鹄了。
试猜了一个谜底后,可利用凡谜均有“别解”的规则来检验一下猜得对不对。倘若测试下来,所猜的谜底(或谜面)直接作本义或近义解释,毫无“别解”的意思,那就甭去兑奖处了,谜底准是戴草帽亲嘴——差得远呢!要是颇具别解之意,也许可望成为奖品的得主。
【四大谜体】
作为以文义别解为能事的灯谜,由于制谜时别解方法和角度的不同,谜面与谜底的扣合形式也会不同,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体裁,在灯谜的术语中,称为“谜体”。
通常在谜条上是不注明谜体类别的,由猜谜的人根据谜面提供的文字信息去琢磨,悟出它究竟属于何种谜体,然后因“体”制宜地去解开谜底。所以,我们对于不同谜体的特点和规律必须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得心应手地去破谜。
一般来说,按照汉字的音、形、义以及笔画结构的变化等方面来区分,灯谜大致有四种体裁,即“会意体”、“增损体”、“象形体”和“拟声体”。它也被称作“四大谜体”,现一一介绍于下:
(1)会意体
“会意体”又叫“包意体”、“传神体”。它是灯谜中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体裁,故有“十谜九„会意‟”之说。顾名思义,这种谜体是根据谜面文字的含意直接扣合谜底,是靠领会题面文字的意思去完成由面求底的任务。由于思考时的角度、着眼点不同,又可派生出“正面会意”、“反面会意”、“分段会意”及“侧面会意”等不同的扣合形式,这些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详细介绍,在此就不展开了。请看“会意体”灯谜一例:
拒收红包(打中医疗法一)谜底:推拿
此谜直接从“拒收红包”的意思上去领会,拒收红包就是推掉、不去拿人家所赠的钱财之意,故而谜底为“推拿”。属于从正面去领悟的“会意体”。
(2)增损体
“增损体”又叫“增损离合体”、“离合体”。它是运用增添或减少文字笔画或词句内容的手法,使得谜底和谜面能够扣合。这种谜体又可依照增添、减少、分离、聚合等方式的差异,衍化出不同的扣合形式,详细情况,请看后面的章节。下面举上“增损体”一例:
七(打日常洗涤用品一)谜底:增白皂
谜面是一个字的灯谜,在灯谜术语中称之为“独字谜”,这类灯谜多数为“增损体”。先不要从字义上去领会,应往拆拼、离合上去思考。我们如往谜面“七”字上增添一个“白”字,便可组合成一个“皂”字,于是谜底就出来了:增白皂。可以说它与谜面“七”字的文义没有丝毫关联,这就是“离合体”的特色。
(3)象形体
“象形体”灯谜是取字酷肖的形状,使得谜底与谜同相互吻合。例如宋代大词人秦少游的传世名作:
一钩残月带三星(打字一)谜底:心
此谜以“心”字中央的竖弯钩象形一弯残月,又以三点来状摹三颗灿星。
(4)拟声体
“拟声体”又叫“象声体”。它是一种专以模拟声响作为扣合手段的灯谜体裁,把所拟的声音用汉字表达出来,使其符合谜目的要求,并且底面相切。例如有这么一条灯谜:
鸡犬之声相闻(打食品品牌二)谜底:喔喔、旺旺
根据谜面提供的信息,应用鸡和狗的声音来解谜,大家知道“喔喔”是雄鸡打鸣的声音,而“旺旺”是犬吠的声音。正好一个是糖果品牌,另一个是饼干品牌,故扣。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猜灯谜的乐趣就在一个“猜”上。上海职工灯谜协会顾问江更生先生形容说,“猜灯谜的过程就好像捉迷藏一样,出谜的人躲起来,大叫一声„喂,我在这儿呢‟,猜谜的人循着声音去找,找到了,双方都有说不出的快活。”
73岁的江老先生从11岁起就喜欢上了灯谜文化,他说一个好的灯谜既要有趣,又要有知识点。这就要求灯谜的创作者学贯古今,时刻把握最新的多方信息,当然也包括网络热词。 下面就奉上江更生先生的一篇文章,摘自其著作《巧学灯谜》一书,帮你普及一下关于灯谜的那些常识。
﹎﹎﹎﹎﹎﹎﹎﹎﹎﹎﹎﹎﹎﹎﹎
灯谜的规则与体裁
文 | 江更生
【两项规则】
猜灯谜,有一些规则必须要了解,否则会走弯路。只要我们遵守灯谜的规则,多动脑筋,谜底便不难解出。
灯谜的规则只有两项:
(1)谜面与谜底不许“撞车”
这项规则是说,凡是谜面上出现过的文字,绝对不准在谜底中重复出现,哪怕只是一个字。当然,谜目上出现过的字就不在此限了。倘若谜面上的字在谜底上出现了,灯谜的术语就叫做“相犯”,是绝对不允许的。“相犯”是谜中的大忌,要是哪一位做了一条谜底与谜面“相犯”
的灯谜让人猜,人家按照规则去寻思,准猜不出。而且越是高手越是无法猜出,因为猜的人不会把谜面上出现过的字放进谜底。
可是,有不少初次接触灯谜的朋友,由于不明白这项规则,往往见了谜面上的文字,以为抓住了谜底的绳结,就把谜面上的某个文字进行组词扩句,结果东拉西扯,南辕北辙,猜了老半天还没挨上边。如今,我们掌握了这个谜面谜底不许“相犯”(撞车)的规则,就可以避免走弯路。有时候也许还能利用这项规则,一眼识破谜面上故意让字避免“相犯”的机关,顺藤摸瓜,很快能猜出谜底。例如有这样一条灯谜:
悬崖勒缰(打国名一)
如果我们仔细端详谜面,不难发现谜面像是一条成语,但又与成语有异。原来谜面是由成语“悬崖勒马”改字而成的,内中将“马”字换成了“缰”字,分明露出了避开“马”字的破绽。慧心者一定会觉察到作者为了恪守底面不“相犯”的规则,才把“马”字换下,以“缰”来隐示谜底中有“马”字的存在。据此,谜底已先露了“马”脚,再从谜面的“悬崖”可推想到地处危境,“勒”是拉缰绳的动作,这么一来,谜底便显而易见了,是“危地马拉”。再看一例:
锦官城外树森森(打外国首都一)
喜欢唐诗的读者,见了这条灯谜的谜面一定很面熟,很像“诗圣”杜甫名作《蜀相》里的句子。然而定睛一看,诗中被换下了一个字,原诗的开头两句是:“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其中一个“柏”字换成了“树”字,这一换反而让猜的人揪住了谜底的小辫子,准是作者要遵循谜底谜面严禁“撞车”这一规则,才“李代桃僵”地换下“柏”字,正好证明“柏”字藏于谜底。至此,谜底已跃然而出了,乃是:都柏林(别解为都是柏树林子)。
(2)必须运用字义的“别解”
“别解”,是一个灯谜术语,就是故意对字或词语进行曲解。也就是出谜的人利用汉字一字多义多音的特点,存心将谜面和谜底(主要是谜底)上的字或词语不照原来的意思解释,而是引出它的歧义,构成别种解释,使经过曲解处理的谜底与谜面吻合,这种手段在灯谜中称之为“别解”。“别解”是灯谜艺术的“主心骨”,是灯谜的趣味渊薮。它犹如相声中的“包袱”,魔术中的“结子”,一经解开,便使人恍然大悟,解颐开怀。倘若灯谜中没有“别解”,谜面谜底直来直去,那么与词典中的词语解释又有何异?还会有那么多的爱好者和“粉丝”乐此不疲吗?所以,猜制灯谜必须遵循凡谜皆有“别解”这个至关重要的规则。“别解”在清代的谜家中也叫做“借用”,两者只是名称上的区别。
一般说来,“别解”通常表现在谜底上。例如:
群众欢喜(打音乐品种简称一) 谜底:民乐
谜底“民乐”,原来的意思是本民族的音乐。“民”,在此作“民族”解释;那“乐”读yuè,是音乐的乐,作名词解。可是在灯谜里,根据谜面所示,谜底须作如是解:人民群众愉快喜悦。这里的民,已从“民族”别解为“人民”了,而“乐”也从“音乐”别解为“快乐”,读lè,已由名词转为形容词了。除了把谜底文字进行“别解”,也有把“别解”的功夫用在谜面上的,请看以下一例:
引拿破仑、培根为知己(打四字成语一) 谜底:酒肉朋友
这条灯谜谜面里的“培根”和“拿破仑”,粗看起来均为西方名人。前者为法国政治家、法兰西皇帝,后者是英国哲学家,“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即出自他口。其实作者已“暗渡陈仓”地将它作了曲解。“拿破仑”被当做法国名酒的品牌了,而“培根”却成了西餐里一种烟熏肉条的名字,正好与谜底中的“酒”、“肉”二字吻合。谜面上的“引……为知己”正好与“朋友”二字照应。显然这条谜的“别解”是放在谜面上,而非设置在谜底中的。不过,更有同时在谜面和谜底上双双“别解”的情况,且看下例:
宝玉、花袭人(打外国音乐家一) 谜底:贝多芬
这条灯谜的谜面虽然借用了古典小说《红楼梦》里的两个人名,但扣谜时应作如此解释:“宝玉”由荣国府的宝二爷别解为“宝贝”的意思,以此扣合谜底中的“贝”字;“花袭人”亦由怡红院的大丫头别解为“花气芳香袭人”之意,用来与谜底中的“多芬”二字扣合。整个谜底也已从外国人的译名,分段别解后与经过“别解”处理的谜面绾合了。
可是,有些初次接触灯谜的朋友不懂得“必须运用字义„别解‟”这一规则,结果把谜面直译一番,尽管理解无误,注释正确,但谜底还是离他远远的。就像笔者在前面强调的:“别解”是灯谜的主心骨。因此,我们遇到灯谜时,要有意识地避开所示内容的原意,而去找出它的歧义,进行一番“别解”。比如家电的名称“空调”是谜底,我们不必从空气调节器的意思上去枉费心思,可以别解为“空中的曲调”之意,那么一旦遇上了谜面为“此曲只应天上有”(打家用电器名一)的灯谜时,就可一箭中鹄了。
试猜了一个谜底后,可利用凡谜均有“别解”的规则来检验一下猜得对不对。倘若测试下来,所猜的谜底(或谜面)直接作本义或近义解释,毫无“别解”的意思,那就甭去兑奖处了,谜底准是戴草帽亲嘴——差得远呢!要是颇具别解之意,也许可望成为奖品的得主。
【四大谜体】
作为以文义别解为能事的灯谜,由于制谜时别解方法和角度的不同,谜面与谜底的扣合形式也会不同,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体裁,在灯谜的术语中,称为“谜体”。
通常在谜条上是不注明谜体类别的,由猜谜的人根据谜面提供的文字信息去琢磨,悟出它究竟属于何种谜体,然后因“体”制宜地去解开谜底。所以,我们对于不同谜体的特点和规律必须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得心应手地去破谜。
一般来说,按照汉字的音、形、义以及笔画结构的变化等方面来区分,灯谜大致有四种体裁,即“会意体”、“增损体”、“象形体”和“拟声体”。它也被称作“四大谜体”,现一一介绍于下:
(1)会意体
“会意体”又叫“包意体”、“传神体”。它是灯谜中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体裁,故有“十谜九„会意‟”之说。顾名思义,这种谜体是根据谜面文字的含意直接扣合谜底,是靠领会题面文字的意思去完成由面求底的任务。由于思考时的角度、着眼点不同,又可派生出“正面会意”、“反面会意”、“分段会意”及“侧面会意”等不同的扣合形式,这些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详细介绍,在此就不展开了。请看“会意体”灯谜一例:
拒收红包(打中医疗法一)谜底:推拿
此谜直接从“拒收红包”的意思上去领会,拒收红包就是推掉、不去拿人家所赠的钱财之意,故而谜底为“推拿”。属于从正面去领悟的“会意体”。
(2)增损体
“增损体”又叫“增损离合体”、“离合体”。它是运用增添或减少文字笔画或词句内容的手法,使得谜底和谜面能够扣合。这种谜体又可依照增添、减少、分离、聚合等方式的差异,衍化出不同的扣合形式,详细情况,请看后面的章节。下面举上“增损体”一例:
七(打日常洗涤用品一)谜底:增白皂
谜面是一个字的灯谜,在灯谜术语中称之为“独字谜”,这类灯谜多数为“增损体”。先不要从字义上去领会,应往拆拼、离合上去思考。我们如往谜面“七”字上增添一个“白”字,便可组合成一个“皂”字,于是谜底就出来了:增白皂。可以说它与谜面“七”字的文义没有丝毫关联,这就是“离合体”的特色。
(3)象形体
“象形体”灯谜是取字酷肖的形状,使得谜底与谜同相互吻合。例如宋代大词人秦少游的传世名作:
一钩残月带三星(打字一)谜底:心
此谜以“心”字中央的竖弯钩象形一弯残月,又以三点来状摹三颗灿星。
(4)拟声体
“拟声体”又叫“象声体”。它是一种专以模拟声响作为扣合手段的灯谜体裁,把所拟的声音用汉字表达出来,使其符合谜目的要求,并且底面相切。例如有这么一条灯谜:
鸡犬之声相闻(打食品品牌二)谜底:喔喔、旺旺
根据谜面提供的信息,应用鸡和狗的声音来解谜,大家知道“喔喔”是雄鸡打鸣的声音,而“旺旺”是犬吠的声音。正好一个是糖果品牌,另一个是饼干品牌,故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