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 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
A 、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 、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桂林山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 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法特点
1.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 透”,最 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 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 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主要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
1、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 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 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
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 真清啊nga ,真绿啊ya )
(4)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一张表格。
三、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课文。
思考题是: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 ),真秀啊(wa ),真险啊(na )。读后完成课后第一题的第二张表格。
四、学习课文第四节,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 学习重点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 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 句子的作用
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五、听全文录音。
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 : 奇 秀 险
水 : 静 清 绿
《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 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
A 、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 、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桂林山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 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法特点
1.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 透”,最 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 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 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主要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
1、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 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 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
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 真清啊nga ,真绿啊ya )
(4)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一张表格。
三、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课文。
思考题是: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 ),真秀啊(wa ),真险啊(na )。读后完成课后第一题的第二张表格。
四、学习课文第四节,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 学习重点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 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 句子的作用
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五、听全文录音。
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 : 奇 秀 险
水 : 静 清 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