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童心,让成长更快乐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唐梦娇
一口气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思绪跟着小豆豆沉浸在纯真烂漫的童年里。合上书本,脑海里却盘旋着几个大大的问号:如果小豆豆在我的班上,我该怎样教育她呢?班上有些像小豆豆一样的孩子,如果在巴学园学习又会有怎样的改变呢?小豆豆的校长、老师和爸爸妈妈拥有什么样的教育法宝,能够让别人认为“有问题”的孩子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呢?
从书本的字里行间,我试图寻找教育成功的奥秘。这本书自始至终都在讲故事,这些故事给我感受最强烈的是小豆豆纯粹的童真,而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小豆豆身边的父母、校长、老师等人对这份童真的悉心呵护。我想,这大概就是小豆豆能够快乐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吧!
让孩子的好奇之心与探索精神为成长引路
不停地开关课桌,站在窗边和宣传艺人打招呼,上课和燕子讲话等行为让一年级的小豆豆看起来像个“有问题”的孩子。也许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行为确实很怪异,但是作为一个孩子,这恰恰是天性使然。显然,班主任老师更关注小豆豆的行为对班级规则的影响,而并没有深入到小豆豆的内心。
幸运的是,小豆豆来到了新学校——巴学园,这是一片养护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乐土。在散步的途中,老师问孩子们“油菜为什么要开花呢?”;在深夜的礼堂里,孩子们穿着睡衣裹着毛毯等着看电车如何被运来;在夜晚昏暗的寺院里,孩子们心惊胆战地“试胆量”„„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之心引导着他们快乐地向知识和真理迈进,而设计这些活动的校长先生无疑是深谙孩子心理的最聪明的引路人。
兴趣是撬动求知的杠杆。记得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时,从《篓子里的青虫》到《会上树的鱼》,再到《自然界的时钟》,孩子们对神奇的大自然产生了无尽的探索欲望,他们下课了还不停地拉着我问东问西。于是,我们级上组建了第一个兴趣团队——自然科学兴趣小组,由聪明好学,但是精力旺盛略调皮的齐鸣洋同学担任组长,他们每周四利用早读前十分钟进行自然科学知识演讲展示。他们选择的内容,他们自主的展示,吸引了一大批孩子早早到校等待活动开始。而一直让我头疼的齐同学,自从担任组长以后,每天课间忙着联系安排组员选题,分任务和排练等等,我越来越少听到关于他的告状声。最重要的是,孩子们无比崇拜这个团队,每周四的活动也让他们感到愉快。我想,这样快乐的探寻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宝贵的财富。
被尊重的孩子才会尊重他人
尊重,基于平等。尊重孩子,绝不因为小孩子的话天真幼稚
而丧失耐心或敷衍了事,绝不因为小孩子年幼无知而强加意志或粗暴压迫。平等地交谈,认真地倾听,给与关注和回应,照顾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真诚地敞开心扉,这样,孩子才能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和被需要,他会因此而感受到快乐,并且由此学会尊重他人。
当检票大叔听到小豆豆说长大要做个卖车票的人的时候,他回答小豆豆:“我家儿子也说想在车站工作,你们一起工作也不错。”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不禁深深为之动容,忙碌的陌生人却认真地和孩子聊着天真的心愿,这何尝不是童心温床里温暖的一捧沃土呢!妈妈,是小豆豆快乐成长的保护伞。被退学了,妈妈没有呵斥责备,而是领着她去了一所听说很不错的新学校。认真地倾听了一年级的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校长先生让小豆豆感觉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为了找钱包小豆豆掏空了便池,校长先生看到了只说了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这让小豆豆感受到了信任地满足。这些尊重的传递,小豆豆从内心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而与此同时,她也将会学着用同样的方式去尊重地对待他人。
还记得有一次听特级心理教师耿喜玲老师的讲座,她提到的一个观点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大致意思是:小学老师是各行业中社交能力较弱的一个群体,因为长期与单纯的孩子打交道,不管我们的态度和交流方式如何简单粗暴,孩子,是没有任何还击能力的,如若没有自省和自控,长此以往,小学教师就会形成一
种“任性”的社交习惯。观点的正确与否暂不予置评,但是有一点确实值得深思:面对无还击之力的孩子,我们该如何与之相处?我想,我们的角色不仅仅是长者、师者,更是孩子们的朋友。我们的爱与尊重,孩子都能感受得到,并且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回应。
在体验和实践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有人说: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我很赞同这种观点,这是基于儿童心理现状的论断。
巴学园的小林先生必定早就明白其中的奥秘,所以巴学园的教学教育活动多的是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一边亲身体验,老师一边引导和答疑解惑,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精彩的回忆,灿烂的笑容,还在无形中吸取了知识的的雨露,成长悄然发生。
自学为主,自主选择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而把普通的盒饭命名为“海的味道,山的味道”,不仅让孩子们觉得吃饭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还由此渗透了对食物种类分类及制作的知识,隐含了珍惜食物不挑食,追求朴素,不攀比不歧视等思想道德教育;散步时探索自然知识;通过脱光衣服游泳使孩子们懂得悦纳自己,尊重残缺;礼堂露营为孩子们制造了终身
难忘的宝贵经历;“试胆量”游戏教会了孩子们正视恐惧,学会勇敢;温泉旅行促使孩子们都学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运动会上的蔬菜奖品则用最朴实的方法教孩子们品味胜利的果实,并且创造环境为特殊孩子树立自信„„所有这些新鲜有趣的活动都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而在活动中孩子们收获的远比快乐多得多,这里面深深饱含着小林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家的情怀和智慧。
近期有一篇作文练习,要求写一写跟学习有关的最难忘的故事。有一个孩子写道他最难忘的是二年级在学校展示的一节班会课。他在作文中记录了班上每一个人为班会努力的团结面貌,他赞扬了情景剧表演的精彩,他还表达了在全校老师面前展示的自豪。虽然时隔已久,而且当时的反复修改排练让有些孩子很不乐意,但是事后他们回想起来却是那么的温暖和激动人心。不管是班会课、运动会还是合唱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对老师和孩子们来说都有点辛苦,但是通过这些活动,我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长大了,班级更团结了。还有一个孩子提到喜欢上语文课,原因是我临时组织的一场关于“读万卷书重要还是行万里路重要”的小小辩论赛吸引了她,她特别期待今后的语文课上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还希望老师多点她发言。我觉得,今后在班级里应该多创造机会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在他们所期待和喜爱的实践、体验中获得成长。
儿童的心灵丰富而纯净,以成人的眼光出发,那就永远也触及不到它们,教育也就成为了无法抵达的远方。《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在让我们为小豆豆的纯真无邪啼笑皆非的时候,也让我们思考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呵护孩子的童心,在引着他们朝前走的过程中传递给他们成长所需的养分。成长之路,必有荆棘,但是并非所有的长大一定得充满挫折、忏悔、痛改前非和血泪教训,拥有智慧的教育者可以让爱润物无声,让教育悄然而至,让成长丰盈而快乐!
呵护童心,让成长更快乐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唐梦娇
一口气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思绪跟着小豆豆沉浸在纯真烂漫的童年里。合上书本,脑海里却盘旋着几个大大的问号:如果小豆豆在我的班上,我该怎样教育她呢?班上有些像小豆豆一样的孩子,如果在巴学园学习又会有怎样的改变呢?小豆豆的校长、老师和爸爸妈妈拥有什么样的教育法宝,能够让别人认为“有问题”的孩子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呢?
从书本的字里行间,我试图寻找教育成功的奥秘。这本书自始至终都在讲故事,这些故事给我感受最强烈的是小豆豆纯粹的童真,而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小豆豆身边的父母、校长、老师等人对这份童真的悉心呵护。我想,这大概就是小豆豆能够快乐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吧!
让孩子的好奇之心与探索精神为成长引路
不停地开关课桌,站在窗边和宣传艺人打招呼,上课和燕子讲话等行为让一年级的小豆豆看起来像个“有问题”的孩子。也许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行为确实很怪异,但是作为一个孩子,这恰恰是天性使然。显然,班主任老师更关注小豆豆的行为对班级规则的影响,而并没有深入到小豆豆的内心。
幸运的是,小豆豆来到了新学校——巴学园,这是一片养护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乐土。在散步的途中,老师问孩子们“油菜为什么要开花呢?”;在深夜的礼堂里,孩子们穿着睡衣裹着毛毯等着看电车如何被运来;在夜晚昏暗的寺院里,孩子们心惊胆战地“试胆量”„„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之心引导着他们快乐地向知识和真理迈进,而设计这些活动的校长先生无疑是深谙孩子心理的最聪明的引路人。
兴趣是撬动求知的杠杆。记得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时,从《篓子里的青虫》到《会上树的鱼》,再到《自然界的时钟》,孩子们对神奇的大自然产生了无尽的探索欲望,他们下课了还不停地拉着我问东问西。于是,我们级上组建了第一个兴趣团队——自然科学兴趣小组,由聪明好学,但是精力旺盛略调皮的齐鸣洋同学担任组长,他们每周四利用早读前十分钟进行自然科学知识演讲展示。他们选择的内容,他们自主的展示,吸引了一大批孩子早早到校等待活动开始。而一直让我头疼的齐同学,自从担任组长以后,每天课间忙着联系安排组员选题,分任务和排练等等,我越来越少听到关于他的告状声。最重要的是,孩子们无比崇拜这个团队,每周四的活动也让他们感到愉快。我想,这样快乐的探寻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宝贵的财富。
被尊重的孩子才会尊重他人
尊重,基于平等。尊重孩子,绝不因为小孩子的话天真幼稚
而丧失耐心或敷衍了事,绝不因为小孩子年幼无知而强加意志或粗暴压迫。平等地交谈,认真地倾听,给与关注和回应,照顾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真诚地敞开心扉,这样,孩子才能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和被需要,他会因此而感受到快乐,并且由此学会尊重他人。
当检票大叔听到小豆豆说长大要做个卖车票的人的时候,他回答小豆豆:“我家儿子也说想在车站工作,你们一起工作也不错。”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不禁深深为之动容,忙碌的陌生人却认真地和孩子聊着天真的心愿,这何尝不是童心温床里温暖的一捧沃土呢!妈妈,是小豆豆快乐成长的保护伞。被退学了,妈妈没有呵斥责备,而是领着她去了一所听说很不错的新学校。认真地倾听了一年级的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校长先生让小豆豆感觉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为了找钱包小豆豆掏空了便池,校长先生看到了只说了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这让小豆豆感受到了信任地满足。这些尊重的传递,小豆豆从内心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而与此同时,她也将会学着用同样的方式去尊重地对待他人。
还记得有一次听特级心理教师耿喜玲老师的讲座,她提到的一个观点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大致意思是:小学老师是各行业中社交能力较弱的一个群体,因为长期与单纯的孩子打交道,不管我们的态度和交流方式如何简单粗暴,孩子,是没有任何还击能力的,如若没有自省和自控,长此以往,小学教师就会形成一
种“任性”的社交习惯。观点的正确与否暂不予置评,但是有一点确实值得深思:面对无还击之力的孩子,我们该如何与之相处?我想,我们的角色不仅仅是长者、师者,更是孩子们的朋友。我们的爱与尊重,孩子都能感受得到,并且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回应。
在体验和实践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有人说: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我很赞同这种观点,这是基于儿童心理现状的论断。
巴学园的小林先生必定早就明白其中的奥秘,所以巴学园的教学教育活动多的是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一边亲身体验,老师一边引导和答疑解惑,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精彩的回忆,灿烂的笑容,还在无形中吸取了知识的的雨露,成长悄然发生。
自学为主,自主选择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而把普通的盒饭命名为“海的味道,山的味道”,不仅让孩子们觉得吃饭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还由此渗透了对食物种类分类及制作的知识,隐含了珍惜食物不挑食,追求朴素,不攀比不歧视等思想道德教育;散步时探索自然知识;通过脱光衣服游泳使孩子们懂得悦纳自己,尊重残缺;礼堂露营为孩子们制造了终身
难忘的宝贵经历;“试胆量”游戏教会了孩子们正视恐惧,学会勇敢;温泉旅行促使孩子们都学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运动会上的蔬菜奖品则用最朴实的方法教孩子们品味胜利的果实,并且创造环境为特殊孩子树立自信„„所有这些新鲜有趣的活动都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而在活动中孩子们收获的远比快乐多得多,这里面深深饱含着小林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家的情怀和智慧。
近期有一篇作文练习,要求写一写跟学习有关的最难忘的故事。有一个孩子写道他最难忘的是二年级在学校展示的一节班会课。他在作文中记录了班上每一个人为班会努力的团结面貌,他赞扬了情景剧表演的精彩,他还表达了在全校老师面前展示的自豪。虽然时隔已久,而且当时的反复修改排练让有些孩子很不乐意,但是事后他们回想起来却是那么的温暖和激动人心。不管是班会课、运动会还是合唱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对老师和孩子们来说都有点辛苦,但是通过这些活动,我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长大了,班级更团结了。还有一个孩子提到喜欢上语文课,原因是我临时组织的一场关于“读万卷书重要还是行万里路重要”的小小辩论赛吸引了她,她特别期待今后的语文课上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还希望老师多点她发言。我觉得,今后在班级里应该多创造机会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在他们所期待和喜爱的实践、体验中获得成长。
儿童的心灵丰富而纯净,以成人的眼光出发,那就永远也触及不到它们,教育也就成为了无法抵达的远方。《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在让我们为小豆豆的纯真无邪啼笑皆非的时候,也让我们思考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呵护孩子的童心,在引着他们朝前走的过程中传递给他们成长所需的养分。成长之路,必有荆棘,但是并非所有的长大一定得充满挫折、忏悔、痛改前非和血泪教训,拥有智慧的教育者可以让爱润物无声,让教育悄然而至,让成长丰盈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