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乡愁》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 忻圣娟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诗中的意象
2 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
4 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创设氛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由于学习的原因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感,引出小诗:
“„„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觉得到,谁也说不清。”——王慧敏《想家的心情》(媒体配乐)
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呢?(媒体示图)尤其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和历史原因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走近作者
1 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
2 补充(媒体示):
代表作《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被称为乡愁诗人。
(三)整体感知
1. 自主读本诗,谈谈你读后的心情?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淡淡的哀愁,所以朗读时的速度就是——缓慢的。
2 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小时候 长大后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新娘∕在那头
并适当指导:
第一、二节,语速慢,读出思念之情
第三节,注“呵”的变调,应读为轻声,读出适当的颤音(生死离别)
2
第四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 4 齐读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
我们一起来听听名家的朗诵,思考一下的问题:
1. 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
(板书: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2. 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板书: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3. 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 (板书: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4. 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5. 当堂记忆
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简单陈述意象美。像这么美的诗,不把它记下来岂不可惜?
把这些词想一想,然后,我们试着一起来记忆一下——(单独记,齐忆) 一个深秋的夜晚,夜深了,一轮明月升上了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了门窗, 洒进了屋里,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一股思乡之情如潮水般地涌出,一首诗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五、拓展,仿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 乡愁" 打个比方吗? (适当穿插评,表扬) 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乡愁是一根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碗老醋,每尝一口,都让人心酸。
乡愁是母亲头上的乱发,理也理不清。
乡愁是一湾湛蓝的海洋,望不着边际,看不到底。
乡愁是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涩涩的。
六、小结当堂
实在不忍心打断我们同学满是“乡愁”的思绪。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谢谢大家!
七、布置作业(见附练习)
1
《乡愁》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 忻圣娟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诗中的意象
2 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
4 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创设氛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由于学习的原因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感,引出小诗:
“„„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觉得到,谁也说不清。”——王慧敏《想家的心情》(媒体配乐)
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呢?(媒体示图)尤其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和历史原因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走近作者
1 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
2 补充(媒体示):
代表作《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被称为乡愁诗人。
(三)整体感知
1. 自主读本诗,谈谈你读后的心情?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淡淡的哀愁,所以朗读时的速度就是——缓慢的。
2 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小时候 长大后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新娘∕在那头
并适当指导:
第一、二节,语速慢,读出思念之情
第三节,注“呵”的变调,应读为轻声,读出适当的颤音(生死离别)
2
第四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 4 齐读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
我们一起来听听名家的朗诵,思考一下的问题:
1. 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
(板书: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2. 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板书: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3. 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 (板书: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4. 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5. 当堂记忆
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简单陈述意象美。像这么美的诗,不把它记下来岂不可惜?
把这些词想一想,然后,我们试着一起来记忆一下——(单独记,齐忆) 一个深秋的夜晚,夜深了,一轮明月升上了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了门窗, 洒进了屋里,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一股思乡之情如潮水般地涌出,一首诗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五、拓展,仿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 乡愁" 打个比方吗? (适当穿插评,表扬) 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乡愁是一根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碗老醋,每尝一口,都让人心酸。
乡愁是母亲头上的乱发,理也理不清。
乡愁是一湾湛蓝的海洋,望不着边际,看不到底。
乡愁是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涩涩的。
六、小结当堂
实在不忍心打断我们同学满是“乡愁”的思绪。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谢谢大家!
七、布置作业(见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