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浅谈书香班级建设
学生遨游书海,与大师对话,为精神打底;学生呼吸书香,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历代的文人墨客、教育专家都为我们指明了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我国许多教育名家也在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确实,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童年时期的阅读是审美情感的起点,是美好人性的起点,是性格塑造的起点,更是人生体验的起点。如何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如何让班级“墨香弥漫,书声琅琅”?结合我校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办重点课题《经典阅读中的读写结合策略研究》,我班以“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为主题,努力营造书香班级。
一、书香飘逸,美的熏陶
我觉得班级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因为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书香充盈的班级文化布置,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1、建立班级读书角。一跨进二(4)的教室,一排整整齐齐的书架(学生用牛奶盒做成)展现在我们眼前,上面是一年多来学校奖励的各种图书,还有孩子们捐献的书目,以及从阅览室里借来的书,都层层叠叠的摆放在书架上。我建议同学们每人带两本以上的课外书,来充实我们的图书角。学期初我引导学生阅读《好饿的毛毛虫》吗?鼓励学生——“那条可爱的毛毛虫吃了好多好多的东西,终于有一天破茧成蝶,展翅高飞。今天,我们也要像毛毛虫一样一本一本地“吃”书,吃“绿色”的好书,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会破茧成蝶。”
2、四壁生辉,面面俱到。第一,黑板报上有一片阅读的风景。黑板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部分,我在黑板报的内容上开辟了一个名为“沐浴书香”的栏目,不管主题怎样的更换,“沐浴书香”始终敞开,每次板报内容突显“四个一”原则,即:一首诗歌、一组成语、一篇美文诵读、一则名言锦句。在内容选择上尽量围绕每期不同的主体,选取不同的内容供学生诵读品味,积累运用。
第二,为了结合学校班级各项活动,在教室前黑板右边专门辟出一块,作为学生晨诵内容的展现区,在这里展现的是每周学生晨诵的主要内容。教室左前方
开辟了“读书乐园”、“知识闯关”“快乐分享”三大版块,包括学生、老师、家长的书画作品、精彩手抄报、小巧的手工制作等。缤纷的学生天地,独具匠心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比较的“展台”,竞争的“擂台”,相映生辉的“舞台”,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沐浴在艺术的天地里,沉浸在美的世界里。
3、特色鲜明的班级名片。名片中展示阅读之星、诵读之星。旨在激励学生热爱读书,在不同时期,将学生中在阅读、诵读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学生,将他的照片结合文字说明张贴到名片专栏中,以此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4、借书好办法。首先我采取了一周轮换一次书籍的方法。每周一我将图书角中的书随机发到学生的手中,每生一本。拿到书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换,得到自己喜欢的书。第二周再从每一位同学的手上收回一本书。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图书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借书还书的时间只需要五分钟。
5、“好书推荐卡”的制作。用卡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然后把自己最喜欢的书的简略介绍写到这张卡上,然后我们把它贴到学习园地里供大家学习。孩子们看着有趣的卡片,然后细细看内容介绍,兴趣来了,双休日和妈妈上书店买书的时候看到,就会想起,这本书是我们同学好书推荐卡上有过的,我也买来看看。
二、积极指导,智慧飞扬
对于孩子的读书,我时常会向孩子和家长推荐书籍,让他们品味书香,智慧飞扬;也会在课堂上,让孩子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教给他们写话技巧;培养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督促他们勤写日记。
(一)“我的时间我做主”——保证读书时间
我们都知道,读书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当孩子们能把它看成是和吃饭一样平常的事,那应该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鉴于实际情况,我们需把握好阅读的时间,确保阅读的质量。我们主要采取阶梯式的读书。
1、每天早上半小时。每天利用早上“阳光诵读”的20分钟时间,开展师生共读经典书目,背诵经典诗词,享受古韵!利用晨(夕)会的十分钟,开展“请你倾听”活动。请班上的同学轮流给大家,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故事。每天请一名学生,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你的推荐理由是什么。
2、每晚半小时
每天晚上完成家庭作业以后,鼓励学生能自觉主动地阅读课外书籍,时间
不少于30分钟,并学会与家长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有了时间的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如今,在班级中,学生大多有了自觉阅读的习惯,有些学生甚至连课间的十分钟也不想错过,匆匆地捧起书本读起来。
3、每周两节课。本学期我充分的利用课堂资源来创造性的引导孩子读书。周二下午的第一节为阅读欣赏课,提供给孩子一些经典文献,接触一些优美的散文和儿童诗。我觉得朗读似乎更能体现出文本的美感,更能掀起学生心中的共鸣。有些有趣的绘本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周五下午的第一节为分享课,请孩子们自己来交流展示自己的阅读历程,包括阅读中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或者从书中了解到的印象深刻的小故事等等,有的将自己喜欢的书中人物做一个小书签,有的把自己最喜欢的场景画下来。围绕读书开展多种这样的互动,更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可不是普通日记本哦!”——精美积累本
这学期,孩子们准备了精美的日记本,一来摘抄好的词句,二来写阅读感受和生活日记。摘录数量并不大,如果要求摘录满满的一张,对学生的阅读乐趣是否也是一种抹杀。所以,每天是四个词两句话。任务不重,学生看得也安心了,摘得更舒心了。我还采用和书中人物对话的形式进行读书笔记,如“木偶匹诺曹,我想对你说„„”“长袜子皮皮,我想对你说„„”等。这真的是一种好方式,因为这样的读书笔记把读者和文中的主人公拉得更近了。当学到《水乡歌》一课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写出《家乡歌》,余俊逸的家乡在随州,他写到:“家乡什么多?蜻蜓多。千只蜻蜓,万只蜻蜓,飞过一群又一群,捉来捉去捉不到家乡什么多? ”黄子坤的家乡在福建,他写出了浓浓的家乡味:“ 家乡什么多? 鱼多。千只虾,万条鱼,装满一箩又一箩, 渔民见了乐呵呵。 ”我有时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体会在班级中交流,尽管有的内向的同学声音很轻,但所有的听众都是竖起耳朵拼命地听着,生怕遗漏哪一个字。每当这个时候,他们互相分享着彼此的感受,分享着彼此的感动。或许,每个人天生都有分享思想的需要。
三、活动导航,读书之乐乐无穷
1、好书推荐,让阅读有方向。 引导孩子们有方向的阅读,让孩子们知道那些书可以读。每年学校会推荐一些好书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今年的读书节上,我们给二年级学生推荐了下面的一些书籍;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逃家小兔》、《小猪唏哩呼噜》、《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笨笨猪》、《鼠小弟的小背心》、《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爱心树》、《木偶奇遇记》《舒克与贝塔》
2、制作书签,让阅读有热情。在学期读书计划中我们就安排了书签评比。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书签,有的把书签设计成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有的把书签设计成各种书的形状,还有的在书签上写上勤奋读书的格言和名句。被评上的“特色书签”老师贴上一个鲜艳的五角星以示鼓励。学生对自己制作的书签格外珍惜,完稿之后,存于图书角,让学生欣赏、品位、回顾,并向校橱窗推荐、张贴,激发了同学们创作和创造的热情,同时也向全校展示了班级风采,增强了班级自信心、凝聚力。
3、课本剧才艺秀,让阅读有活力。在看了《木偶人奇遇记》后,很多学生兴趣盎然,还编排了课本剧,在自编、自导、自演中又一次走进了人物内心,走到了故事中去,深刻感悟了书的内涵。通过这种读书活动的开展,既是对学生读书的一种督促,也是一种激励。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4、评选“读书之星”,让阅读有动力。主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藏书量,阅读成绩等进行评定,安排在月末。这个评选活动是成了学生最欢欣鼓舞,充满期盼的一天。在评选出结果后,在大家的掌声中,孩子们似乎更多地找到了一份自信。学生对阅读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当他们走上讲台,领回一朵朵太阳花,一次次免做卡,一本本老师赠的新书,我想他们心中不仅充溢着太多的欢欣与鼓舞,更留下了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五彩缤纷童年美好回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我更希望孩子们求学的路上是欢声笑语。我希望他们博览群书,我希望他们看的书,能变为一盏指路的明灯。因此,作为班主任需努力营造书香班级,让孩子们沐浴着书香茁壮成长。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浅谈书香班级建设
学生遨游书海,与大师对话,为精神打底;学生呼吸书香,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历代的文人墨客、教育专家都为我们指明了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我国许多教育名家也在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确实,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童年时期的阅读是审美情感的起点,是美好人性的起点,是性格塑造的起点,更是人生体验的起点。如何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如何让班级“墨香弥漫,书声琅琅”?结合我校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办重点课题《经典阅读中的读写结合策略研究》,我班以“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为主题,努力营造书香班级。
一、书香飘逸,美的熏陶
我觉得班级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因为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书香充盈的班级文化布置,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1、建立班级读书角。一跨进二(4)的教室,一排整整齐齐的书架(学生用牛奶盒做成)展现在我们眼前,上面是一年多来学校奖励的各种图书,还有孩子们捐献的书目,以及从阅览室里借来的书,都层层叠叠的摆放在书架上。我建议同学们每人带两本以上的课外书,来充实我们的图书角。学期初我引导学生阅读《好饿的毛毛虫》吗?鼓励学生——“那条可爱的毛毛虫吃了好多好多的东西,终于有一天破茧成蝶,展翅高飞。今天,我们也要像毛毛虫一样一本一本地“吃”书,吃“绿色”的好书,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会破茧成蝶。”
2、四壁生辉,面面俱到。第一,黑板报上有一片阅读的风景。黑板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部分,我在黑板报的内容上开辟了一个名为“沐浴书香”的栏目,不管主题怎样的更换,“沐浴书香”始终敞开,每次板报内容突显“四个一”原则,即:一首诗歌、一组成语、一篇美文诵读、一则名言锦句。在内容选择上尽量围绕每期不同的主体,选取不同的内容供学生诵读品味,积累运用。
第二,为了结合学校班级各项活动,在教室前黑板右边专门辟出一块,作为学生晨诵内容的展现区,在这里展现的是每周学生晨诵的主要内容。教室左前方
开辟了“读书乐园”、“知识闯关”“快乐分享”三大版块,包括学生、老师、家长的书画作品、精彩手抄报、小巧的手工制作等。缤纷的学生天地,独具匠心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比较的“展台”,竞争的“擂台”,相映生辉的“舞台”,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沐浴在艺术的天地里,沉浸在美的世界里。
3、特色鲜明的班级名片。名片中展示阅读之星、诵读之星。旨在激励学生热爱读书,在不同时期,将学生中在阅读、诵读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学生,将他的照片结合文字说明张贴到名片专栏中,以此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4、借书好办法。首先我采取了一周轮换一次书籍的方法。每周一我将图书角中的书随机发到学生的手中,每生一本。拿到书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换,得到自己喜欢的书。第二周再从每一位同学的手上收回一本书。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图书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借书还书的时间只需要五分钟。
5、“好书推荐卡”的制作。用卡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然后把自己最喜欢的书的简略介绍写到这张卡上,然后我们把它贴到学习园地里供大家学习。孩子们看着有趣的卡片,然后细细看内容介绍,兴趣来了,双休日和妈妈上书店买书的时候看到,就会想起,这本书是我们同学好书推荐卡上有过的,我也买来看看。
二、积极指导,智慧飞扬
对于孩子的读书,我时常会向孩子和家长推荐书籍,让他们品味书香,智慧飞扬;也会在课堂上,让孩子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教给他们写话技巧;培养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督促他们勤写日记。
(一)“我的时间我做主”——保证读书时间
我们都知道,读书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当孩子们能把它看成是和吃饭一样平常的事,那应该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鉴于实际情况,我们需把握好阅读的时间,确保阅读的质量。我们主要采取阶梯式的读书。
1、每天早上半小时。每天利用早上“阳光诵读”的20分钟时间,开展师生共读经典书目,背诵经典诗词,享受古韵!利用晨(夕)会的十分钟,开展“请你倾听”活动。请班上的同学轮流给大家,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故事。每天请一名学生,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你的推荐理由是什么。
2、每晚半小时
每天晚上完成家庭作业以后,鼓励学生能自觉主动地阅读课外书籍,时间
不少于30分钟,并学会与家长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有了时间的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如今,在班级中,学生大多有了自觉阅读的习惯,有些学生甚至连课间的十分钟也不想错过,匆匆地捧起书本读起来。
3、每周两节课。本学期我充分的利用课堂资源来创造性的引导孩子读书。周二下午的第一节为阅读欣赏课,提供给孩子一些经典文献,接触一些优美的散文和儿童诗。我觉得朗读似乎更能体现出文本的美感,更能掀起学生心中的共鸣。有些有趣的绘本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周五下午的第一节为分享课,请孩子们自己来交流展示自己的阅读历程,包括阅读中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或者从书中了解到的印象深刻的小故事等等,有的将自己喜欢的书中人物做一个小书签,有的把自己最喜欢的场景画下来。围绕读书开展多种这样的互动,更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可不是普通日记本哦!”——精美积累本
这学期,孩子们准备了精美的日记本,一来摘抄好的词句,二来写阅读感受和生活日记。摘录数量并不大,如果要求摘录满满的一张,对学生的阅读乐趣是否也是一种抹杀。所以,每天是四个词两句话。任务不重,学生看得也安心了,摘得更舒心了。我还采用和书中人物对话的形式进行读书笔记,如“木偶匹诺曹,我想对你说„„”“长袜子皮皮,我想对你说„„”等。这真的是一种好方式,因为这样的读书笔记把读者和文中的主人公拉得更近了。当学到《水乡歌》一课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写出《家乡歌》,余俊逸的家乡在随州,他写到:“家乡什么多?蜻蜓多。千只蜻蜓,万只蜻蜓,飞过一群又一群,捉来捉去捉不到家乡什么多? ”黄子坤的家乡在福建,他写出了浓浓的家乡味:“ 家乡什么多? 鱼多。千只虾,万条鱼,装满一箩又一箩, 渔民见了乐呵呵。 ”我有时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体会在班级中交流,尽管有的内向的同学声音很轻,但所有的听众都是竖起耳朵拼命地听着,生怕遗漏哪一个字。每当这个时候,他们互相分享着彼此的感受,分享着彼此的感动。或许,每个人天生都有分享思想的需要。
三、活动导航,读书之乐乐无穷
1、好书推荐,让阅读有方向。 引导孩子们有方向的阅读,让孩子们知道那些书可以读。每年学校会推荐一些好书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今年的读书节上,我们给二年级学生推荐了下面的一些书籍;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逃家小兔》、《小猪唏哩呼噜》、《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笨笨猪》、《鼠小弟的小背心》、《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爱心树》、《木偶奇遇记》《舒克与贝塔》
2、制作书签,让阅读有热情。在学期读书计划中我们就安排了书签评比。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书签,有的把书签设计成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有的把书签设计成各种书的形状,还有的在书签上写上勤奋读书的格言和名句。被评上的“特色书签”老师贴上一个鲜艳的五角星以示鼓励。学生对自己制作的书签格外珍惜,完稿之后,存于图书角,让学生欣赏、品位、回顾,并向校橱窗推荐、张贴,激发了同学们创作和创造的热情,同时也向全校展示了班级风采,增强了班级自信心、凝聚力。
3、课本剧才艺秀,让阅读有活力。在看了《木偶人奇遇记》后,很多学生兴趣盎然,还编排了课本剧,在自编、自导、自演中又一次走进了人物内心,走到了故事中去,深刻感悟了书的内涵。通过这种读书活动的开展,既是对学生读书的一种督促,也是一种激励。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4、评选“读书之星”,让阅读有动力。主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藏书量,阅读成绩等进行评定,安排在月末。这个评选活动是成了学生最欢欣鼓舞,充满期盼的一天。在评选出结果后,在大家的掌声中,孩子们似乎更多地找到了一份自信。学生对阅读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当他们走上讲台,领回一朵朵太阳花,一次次免做卡,一本本老师赠的新书,我想他们心中不仅充溢着太多的欢欣与鼓舞,更留下了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五彩缤纷童年美好回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我更希望孩子们求学的路上是欢声笑语。我希望他们博览群书,我希望他们看的书,能变为一盏指路的明灯。因此,作为班主任需努力营造书香班级,让孩子们沐浴着书香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