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辅导之——话题作文
编稿:于坤 审稿:李家声 责编:徐冬杰
一、话题作文特点
1、命题的开放性。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范围、写作的内容指向,不限立意,不限取材,不限表达方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态势。
2、创新的导向性。
话题作文是语文考试命题认识的更新和理论上的发展,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旨在启发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活考生的思维,激励并培育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思维的发散性。
命题作文和命意作文都是封闭性的,而话题作文则以话题为定点向四面发散,话题是触发点,是引爆点,引发考生做纵向、横向、顺向、逆向、侧向、分聚等多方向思考。
4、文体的多样性。
命题作文和命意作文往往只限一种文体,不准这不准那。话题作文的文体则丰富多彩。从阅卷来看,多达十几种,除要求中学生掌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可写应用文,如书信、新闻、特写、报告等;写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剧本者比比皆是;写杂文、寓言故事、童话的大有人在。在诗歌中有写自由诗的,甚至还有写格律诗的。
5、行文的自主性。
材料作文(命意作文) 讲究起承转合、引议联结,话题 作文则不拘一格。立意自定,考生可围绕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文体自选,考生可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适合自己的文体;标题自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推销自己,考生可自拟文章标题。
二、话题作文审题误区及原则
(一)审题误区
1、忽视了概念的内涵
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似是而非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就有走题之虞。如以“热”为话题作文,提示语中已经列举了“网络热”“打工热”“炒股热”等例子,显然,这里的“热”是指一种社会现象,但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将“热”理解成“热情”“热心”,甚至写成了“我为祖国献热血”等。错解内涵,作文之始,就误入歧途。
2、忽视了背景语的指向
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文脉的贯通。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
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读背景语,我们就发现,要求我们谈论的哲理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之所欲,滥施于人”;孔子的“入世”与庄子的“出世”;谭嗣同式的“我自横刀”与文天祥式的“隐忍以行”„„有的人忽视了背景语中的提示,抓住“哲理”便作文章,写成“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这一些虽是哲理,但是,缺少矛盾对立双方的哲理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
3、忽略提示语的暗示
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
比如这样一则材料: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
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以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1)要写自己的,不能写他人的;(2)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1)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2)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
4、贴金式点题
话题作文因为有开放性,文体选择又比较灵活,一部分学生就有投机取巧的思想,套用现成的文章,只在结尾象征性地点一下话题。比如以“英雄”为话题作文,一个同学写成《母亲——心中的英雄》,记叙了母亲持家的艰辛、对父亲的忍耐、对邻人的关爱。结尾生硬点题:“母亲是平凡的,但是,她却是儿子心中的英雄。”“勤劳、忍耐”是美好的品性,但是未必能算得上“英雄”,这很可能是套用了一篇现成的写母亲的文章。再如以“音乐”为话题作文,尽管内容形式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所写的文章必须以音乐为轴心,不能离开这个轴心而另起炉灶。有学生写成《家庭,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大谈家庭生活,只在结尾提上一两句:“音乐,正回响在我的家庭中”。这种贴金式点题,是我们着力反对的,它不仅影响作文得分,还容易养成学生的投机取巧的不良心理。
5、只注意判断中主项或是谓项
判断通常由主项和谓项两部分构成。主项是判断的对象,谓项是表示判断对象具有或是不具有的性质。话题作文是一种“宽题”,写作中,可以将一个概念细化为一个判断。比如以“生活”为话题作文,可以细化为“生活是一种选择”、“生活中要经历失败”等,可有的同学在行文中,抛开了判断的主项“生活”,片面地谈“选择”或是“勇气”,比如写成选择需要有眼光,或是写成了类似与“失败是成功之母”之类的文章。这样一来实际上把原话题“生活”变成了“选择”或是“失败”。再比如以“面对拥有”为话题,许多同学只看主项“拥有”而忽略了“面对”,写成怎样追求理想,怎样实现成功等。
6、偷梁换柱
有时面对一个话题,刚刚写作时,还是切题的。但是,在行文中,经过层层推演,离话题则远来越远,从而使文章前后脱节。比如,以“人生之美”为话题,一个学生确定了这样的写作角度,“人生之美在于紧紧把握今天”,这个视角是符合话题要求的,但是,在行文中,他用这样几个要点去阐释:“今天最美,把所要作的事推到明天是向生命赊欠帐单”;“今天最美,所有梦想的终点都可以用今天的跋涉去逼近”。显然,他是由“人生之美”转向了“今天之美”。再如以“课桌文化”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把课桌文化放到校园中去考察,这本是正确的,但是,后面则由课桌文化不自觉地写成校园文化,大谈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却回不到本题“课桌文化”上去。这种现象在高三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屡见不鲜。
(二)审题原则
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走向成熟的体现,从话题作文命题思路看,命题者一般从宏观角度出发设置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多角度联系、引申,写出与话题相关的作文,能使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个性,表现出感悟生活的能力,这种命题思路大大降低了学生审题的难度,有利于考察学生正确运用语言和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在话题作文审题构思阶段往往思维迟滞,视野狭窄,或者立意缺少新意,不能有效利用所给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选取新颖的角度,写出对自身或社会生活的独特感悟。
审题构思是作文的起始阶段,一篇文章内容是否新颖、深刻,如何审题构思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虽然话题作文在审题上降低了难度,但如何审题构思还必须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在审题构思阶段应该注意两个原则要遵循:
1、神思飞扬,化一为万
话题作文的特点之一是命题者一般从宏观角度出发设置题目,并且这类题目应该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能让学生有陌生的熟悉感,使他们在经过一番思考后能写出有内容有思想的文章来。
因此,话题作文不会让学生没内容可写,也不是让学生大而化之,泛泛而谈;学生应该
面对话题飞扬神思,驰骋想像,多侧面、多角度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认识,由面到点,把一个大话题能细分为无数个小范围,即能化一为万。所谓“一花一叶一世界”,话题就是让学生能依据话题生发联想,洞幽烛微,深入发掘,透过日常的现象挖掘本质,进行巧妙构思,在叙事、写景、议论、感悟中写出对人生的独到认识。
比如以“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那么在审题时,可以对“美”进行分类联想生发:“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自然美是客观世界自然物的美,这些自然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物的美常表现在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综合美等几个方面;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除自然美之外其他社会现象的美,如人的美、劳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等。如进一步细化“人的美”又可分为人体美、人的语言美、人的思想(品格、情操、才华)美等几个小类。再深入分析,“人体美”还可继续分为相貌美、姿态动作美、肌肤色彩美等。“艺术美”是指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美,如绘画的美,音乐的美,雕塑的美,建筑的美,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美等等。如此联想生发,思路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具体,自然就会文思如泉涌。
以上为审题立意构思的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找依据话题找写作角度和写作材料。但有了写作的角度和材料后,并不代表就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来,有不少同学往往在想到一个角度后就匆匆动笔,结果写出来的文章或缺少新意构思平庸,或缺少鲜明的个性特点。 那么,在有了写作材料后,还应怎么做呢?
2、彰显个性,化万为一
学生在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可能会有多个写作角度,但一般来说,并不是每个角度都可以构思成文,因为有些角度虽然你能想到,但并不是你熟悉的写作题材,或者在写作过程中难以把握好,这时候如果勉强为文,就容易犯空洞或平庸的毛病。这时候你应该选择最有把握的角度,最能体现你的写作个性来写。
什么是个性?从心理学上讲,个性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文章个性不是搞怪或者故意与众不同,也不是单纯的文章形式上的变化。而是指能自主写作,能写出真实情感的文章,写出有所创新的文章。文章中应体现着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着力表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文中写的是“我”的观察、“我”的发现、“我”的感受、“我”的思想、“我”的情感等等,写“我”的喜怒哀乐,“我”的独特经验和真切体验。同时重视独立思考,不入俗套,不人云亦云。
比如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作文,如果大家写议论文时都引用关于日本对历史的认识态度问题的材料,并且内容上大同小异,几乎都是电视报纸上的内容和语言的翻版,那就看不到学生对这个问题带有个性化的思考了。
这种“大题大作”的文章,往往是因为学生对相关问题缺乏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不会“化万为一”,不能找出自己最能把握好的角度来写,就只能人云亦云,空洞无物了。
三、话题作文审题类型
1、 独词型 (只有一个词语构成的话题)
这种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提供一个词语,或者是名词,如“母爱”、“家园”、“财富”、“家庭”、“位置”、“秋”、“书”、“水”、“窗”、“网”、“大海”、“误会”、“镜子”、“荣誉”、 “朋友”、“人生”、“生命”、“记忆”、“苏轼”、“文化”„„或者是形容词,如“诚信”、“宽容”、“残缺”、“勇气”、“美”、“寂寞”、“坚韧”、“脆弱”、“幸福”、 “执着”、“平凡”、“高贵”„„或者是动词,如“比”、“等”、“选择”、“尊重”、“创新”、“喝彩”、“理解”、“拼搏”、“感激”、“感动”、“欣赏”、“寻找”、“忏悔”、“醒悟”、“探索”„„这个词语就是话题的核心,它确定了写作的范围,但是又给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写作留出了充足的空间。因为它的中心并没有确定,它的材料也没有确定,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和自己的感悟提出中心。 这种话题类型的核心词语就是展开写作思考的出发点,但你必须能够准确的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然后你就可以通过联想选择最佳素材。你可以关注现实,就现实中某一个与话题核心词语有关的社会问题展开你的构思;你也可以关注你身边的人,就他们中与话题核心词语有关的事等展开构思;你可以关注历史,就历史上与话题核心词语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展开你的构思;你可以关注你所读过的书,就书中与话题核心词语有关的人物和事件展开构思„„只要你放开你联想的翅膀,在这丰富多彩的生活长河中总会有一颗你钟爱的耀眼的钻石,只要你精心打磨,提出有个人独见的中心,使用你最擅长的文体,它必将放出七彩而迷人的光芒。
2、 短语型(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的话题)
这种话题作文的话题提供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语,这些词语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决定了文章的写作重点甚至文章的中心。
如“心灵的选择”、“心灵的自然” 、“人生的关键”、“人性的缺口”、“涉世的深浅与勇气”等属于偏正性短语,有中心语和限定语之分,往往强调的是中心语的内容揭示。 “战胜脆弱”、“学会生存”、“学会感激”、“学会合作”、“学会欣赏”、“换个角度看问题”、“守住精神的家园”等属于动宾式短语,写作时侧重强调的动作过程。 “门与墙”、 “冲突与融合”、 “竞争与进步”、 “树木·森林·社会” “感情的亲疏与认知”、“志向的高低与成功”、“鼓励的多少与进步”、“压力的大小与成就”、“对手的强弱与成就”、 “钱财的多少与爱心”等属于关系型短语,这些词语相互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而这关系正是构思文章的出发点,写作时的关键点在于首先区分概念间的关系,看是属于对立统一关系还是相互包含关系、互为因果关系或是并列关系等等。 短语型话题的写作首先也是对话题中的核心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要有准确的理解,然后再分析这些词语之间关系(常常在基本词语之间还要有一些中间的桥梁型词语也要十分当心),或者并列关系,有同向并列,有反向并列,这不同的并列又形成了不同的思考触发点;或者
动宾关系,这种关系有的确定了文章的基本中心,如“学会„„”,有的中心还需要依自己的素材和理解确定,如“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者修饰关系,这类话题中一个词语对另一个词语的范围或者程度进行了限定,从而话题写作的范围或者程度也相应有了变化,如“心灵的„„”;或者条件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或者假设关系,一个词语情形的出现需要建立在另一个词语的基础之上;或者是不确定的或然关系,具体的关系还需要写作者自己个人的理解和感受的参入„„这些不同的关系决定你对话题的理解,也影响到你作文的立意。如何才能更好的把握这些词语之间的关系呢?你必须有自己对自然、生活、人生、社会等的深刻的认识,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尤其是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这些将使你避免走死胡同,避免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然后再以话题所涉及的词语为基础展开联想,选到最符合题义而自己又最有话可说的材料,构思成文。
3、 句子型(由一个单句或者复句构成的话题)
这种话题是以一个单句或复句的形式给出的,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支柱是精神”、“爱国是最高情感”、“只有你做了自己命运的主人,你的人生价值才会有精彩的展现”„„这种话题的理性比较强,话题本身就是一个观点十分鲜明的判断或者推理,明确的表示了自己对某问题或者现象的见解。这种话题决定了文章的中心,而所选用的材料的范围却是开放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选取适当的材料来对这个限定了的中心进行诠释。你可以直接对这句有理性的话进行论证,写成议论性的文章;也可以用具体的事实来形象的诠释话中的道理,写成记叙类文章,或是小说,或是剧本,或是一般的记叙文;你也可以联系现实社会生活或者人生,就话题所涉及的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
4、比喻型
比喻型话题这两年出现的非常多,如《一枝、一叶、一世界》、《说“脸”》、《出与入的哲学》、《今年花胜去年红》、《凤头、猪肚、豹尾》、《圆与多角圆》等。
那么怎样审比喻型话题呢?一般来说分析材料、拓展喻体是写作此类话题话题作文的有效方法。
(1)分析材料即透彻理解话题前的提示性材料,把握事件突转、人物冲突及其化解的缘由,从而确定喻体所对应的精神品质。
分析材料就是首先把话题作文当作传统的材料作文来剖析。
如: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发现这里到处是残砖乱石。邻街的商家说,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路人和车辆慢下来,进店铺的几率增加了,才能有商机。乡下人却坚决搬走石头,并找人修平了路面,从此,人车畅流,一派繁华,以前绕道的人也回来了。
请以“石头与商机”为话题写篇作文。
【话题分析】话题中的“石头”就是一个典型的喻体,那么从对它的感悟中应该确定什
么样的观点才能贴切题旨呢?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到:
①甲商利用乱石,使路人与车辆慢下来走进商铺,来扩大商机;乙商搬走石头,修平路面,路人方便了,商机更多了。
②石头满地,商机不多;铺平路面,商机多了。
③石头的保留与去除是事情不同的原因。“巧用”石头是不真诚的甲商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却是损人以利己使他人陷入困境的旁门左道;搬走石头是质朴的乙商改善环境,方便行人,最终获得成功的美德体现。
商机是事业的成功的关键。那么,是损害他人以求自己的成功,还是先帮助他人后赢得自己的辉煌?孰是孰非,一目了然。由此,可从以下角度切入:
①不能损人利己,而应先利人后利己。
②要真诚善良,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目光短浅。
③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关怀他人,亦被他人关怀。
④为大家就是为小家,帮助他人亦被他人帮助。
⑤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⑥改善环境可促进发展经济。
⑦尊重他人,行善去恶。
⑧发展进步双赢为上等等。
(2)拓展喻体则是抛开材料,挖掘话题中核心词语的内涵,然后联系现实确定主题。 “石头与商机”这个话题中,“石头”是平凡的事物,“商机”是成功,所以能否关注平凡的事物就与事业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着眼于喻体的内涵,可确立的主题和联系的素材有:
①巧用平凡,追求成功。
②善良帮助人,平凡见伟大。一个小孩用小石子到店铺像大人一样“买”东西,善良的老板犹豫片刻后,收下小石子,给了孩子一些糖果,老人以他的善良影响着一位孩子的成长,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卓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③摒弃平庸,赢得财富。当淘金者蜂拥而至,却受阻于一条大河,一位冷静的淘金客于是拿出积蓄,买了艘船,没有随众人再奔向产金地,而是留下来摆渡,最终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他的成功就是缘于对那些平凡平庸做法的摒弃。
④汲取知识,运用智慧,化平凡为神奇。一位农夫买了座农场,满地沙砾,都是响尾蛇,失望之余,他翻阅书籍后,将响尾蛇肉制成罐头,蛇皮送到皮革厂,蛇油等送往药厂,并开设了农庄旅游,由此大获成功等等。因此,直接拓展喻体,合理想象,仍然可以提炼到新颖的观点。
总之,比喻性话题既可狠抓提示性材料,深入挖掘,又可直接拓展喻体,联系现实,提炼论点,以展现丰富角度和厚重的立意。
四、例文赏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财富是什么?商人摆弄着手机说,财富就是金钱;农民望着一望无际的麦田说,财富就是收获的庄稼;学者推了推眼镜说,财富就是知识„„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请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要写好这个话题作文,首先要搞清 “财富”的内在含义。“财富”是指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财富”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财富,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财富。在审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两个方面展开思维联想构思。
在化一为万阶段,可以把话题“财富”缩小为“我的财富”。由此联想:我的财富是什么?是亲情、友情?是苦难、微笑?还是富有、贫穷?是读书、写诗?是走过的人生历程?还是现在拥有的美好青春?是追求崇高的理想?还是珍惜眼前的一切?„„如此化一为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自我的感悟认识写出对财富的独特感受和想法,就能小中见大,把文章写得文情俱佳了。
【例文1】
我的财富
青岛二中 宫羽
你说,如果拥有了像比尔·盖茨那样连一车皮都装不下的钞票, 拥有了像皇家宫殿那样的名门豪宅,拥有了宝马 、凯迪、法拉利,拥有了那些炫的要把人眼珠子都闪下来的珠宝,就是拥有了财富。我哈哈大笑,笑你的狭隘和庸俗。让我来指给你看我的财富。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射入我的瞳孔时,当和煦的春风吹拂我的头发时,当凉凉的雨水打湿我的鼻翼时,当冰冰的雪落在我的睫毛上时,当我抬头望见天上那些上帝还未来得及摘走的花朵时,当点点繁星在我头上闪烁时,当如水的月光洒满脚下的路时,当咆哮的大海、巍峨的山川、潺潺的溪流从我眼中直射入心底时,我会冲它们微笑,因为它们是我的财富,是大自然最美的馈赠。
当我在操场上尽情地飞奔,尽情地跳跃时,当我和朋友肆意地玩耍打闹时,开心和活力是我的财富;当我在流感的侵袭中安然无恙时,当我长这么大都没得过水痘时,我自夸超强的免疫力是我的财富。
当我费尽心思解出一道题时,当我啃了一本小说足足一个月时,当我抓紧时间学习时,我知道,知识的无限积累是最有价值的财富。
当我生病时父母焦急的眼神,当我郁闷时朋友安慰的话语,当我碰到困难时旁人热情的
相助,都让我因温暖而感动,亲情、友情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不仅如此,连Jay 的个性的音乐,Harry ·Potter 的神奇魔法世界,《小王子》的纯真与忧郁,《圣传》里破裂的感情,安妮笔下的阴暗绝望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不可缺少的财富。 甚至,我已逝去的童年却迟迟不泯的童心,我拼命想抗拒却不能的成长,我对我已去世的姥姥姥爷的温暖的回忆,我认为是天底下最完美的小孩子我的小妹妹对我绽开最灿烂的微笑,我养得还没有枯死的野花杂草,都是我美好的财富。
„„
你说你懂了,世间万物一切美好或不美好的东西,只要是我们拥有的,都是无穷的财富,所以,任何人都不会一无所有,金钱决不是唯一的财富。
我说,对,凡是我们珍惜的,都是我们的财富。
简评:作者用清新流畅的、富有个性话的语言诠释了自己对财富的理解:凡是我们珍惜的,都是我们的财富。在审题上作者做到了化大为小,写出了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财富的独特认识。
【例文2】
欧也妮的自白
青岛二中 于斐
用漠视的表情,抗击着人们眼中喷射出的羡慕甚至有些邪恶的嫉妒。日复一日的痛苦的挣扎,让我感到压抑、屈辱,透不过气。
我无法忍受那样的目光,无法忍受那样的衡量,在世俗的天平上,高高站立着的我,无法承受头重脚轻的眩晕。
人们把我捆绑在失调的天平上,在天平的另一端压上我的财富,然后他们得意地,看着我游离在悬空的迷惘中失声痛哭。
也许我的眼泪在世人看来是可笑的,是安逸的生活带给我的矫情。他们眼中的我,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拥有世界上最最宝贵的财富。一夜之间,父亲的所有财产统统变成了我的囊中之物,黄灿灿的金路易可以堆满整条街道,只要我愿意。财富中打滚的我,在睡梦中都会被自己的笑声吵醒。金子洒落的光芒和撞击发出的乐声,会淹没所有的不幸与忧伤。 我也曾一度试图说服自己,人们眼中那个富足的自己是真实的。但是,我失败了。没有人能够真正地读懂我,他们都错了。我的母亲,带着这世界唯一的爱闭上了眼睛,带着解脱的畅快飞上了天堂。我的世界坍塌了,母亲带走了所有的光明和温暖,再多的金路易放出的光,再多的羡慕的眼神中透射的热,也不再能够照亮我的世界,温暖我冰冻的心。在父亲的黄金时代中,我的心慢慢冰冻,我的灵魂茫然地游离着。然后,父亲也离我而去了,却把他终生唯一的信仰和爱人留给了我——他的财富,以及枷锁。我的快乐,我的感受,我的生活,全部被金子所填充,而我只是一具空洞的躯体,被抽去了所有的信仰和自由。这还不够,我
还要经受更沉重地打击。我最爱的人离我而去,最信任的人无情地抛弃了我。泪水顺着我的面颊疯狂地逃离出我的身体。除了财富,我一无所有了。我的希望,我的留恋,随着泪水一同流泻,回首的瞬间投以我最后的嘲弄和同情。
除了财富,我是真的一无所有了,包括倾诉的权力。在财富的象牙塔中,我的身体淹没在寂寞和空虚的黑洞中,目送着我的灵魂踏上云间的路途。
简评:作者巧妙地化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选择新颖的角度切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内容上,作者借助欧也妮这个文学形象,把自己对财富、以及财富对人生的理解做了深刻的阐发。
五、例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于是, 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 立意自定。
③ 文体自选。
④ 题目自拟。
⑤ 不少于800字。
⑥ 不得抄袭。
【提示】这一道关系型作文题。“材与非材”目的在于引导我们辩证地思索人才观。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道理:全球化的现代生活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竞争,但这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才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满玄机与智慧。作为一名正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高中生理应明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人类对人才的定义是多元化的。只有相对的“材”,没有绝对的“非材”。思考时可从两个角度出发:其一,对拥材者而言,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正如伟大诗人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妄自菲薄,自怜自卑;其二,对用材者而言,应能用不同的眼光打量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努力发掘他们的价值,做到“物各有值,人尽其材”,甚至“变废为宝”。
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观出发,以树根为“至宝”。这是材料给
定的意义。理解这层意义,对于作文“立意”十分重要。更要紧的是选择讨论的重点,可以突出实用性,可以突出审美性,也可以两者兼容。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天鹅是一种候鸟, 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 每年都要飞跃千山万水, 往返千万里。可野生动物园里的天鹅只能在狭小的水面追逐嬉闹,无法飞翔。什么原因呢?原来,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可供其滑翔;如果滑翔的助跑线长度过短,天鹅就难以实现它拥抱蓝天的理想了。久而久之,动物园里的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信念,甚至丧失飞翔的本领。
天鹅由于滑翔的助跑线被人为的过短,而丧失了展翅翱翔的能力。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 中是否也存在呢?请结合自身经历,以“助跑线与飞翔”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提示】从材料中的“起跑线”可以联想到台阶、基石、跳板、缓冲、外力等,看到材料中的“飞翔”我们可以联想到冲刺、努力、奋斗、人生旅程等。据此咱们可以为这道作文题如此立意:要想成就一件事情,需借助一定的外界条件,任何事情要想成功,离不开一定的外力。
3、阅读下面的短诗,然后按要求作文。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 不再思量,不再思量,/ 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 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 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以“珍珠”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过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这是理解诗歌的基础,而下面的两行“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则是关键,因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会深深地领悟到,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因此我们可确立以下话题“成功与磨难”、“生命与挫折”、“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
请以“沙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材料中的“远方的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而“鞋里的一粒沙子”则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小缺点或前进途中的小困难,“随时倒掉鞋里的每粒沙子”,意思就是我们要随时改掉自身存在的小缺点,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小困难。我们可确立以下话题:“清除心灵的沙粒”、“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忽视小缺点”等。
作文辅导之——话题作文
编稿:于坤 审稿:李家声 责编:徐冬杰
一、话题作文特点
1、命题的开放性。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范围、写作的内容指向,不限立意,不限取材,不限表达方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态势。
2、创新的导向性。
话题作文是语文考试命题认识的更新和理论上的发展,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旨在启发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活考生的思维,激励并培育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思维的发散性。
命题作文和命意作文都是封闭性的,而话题作文则以话题为定点向四面发散,话题是触发点,是引爆点,引发考生做纵向、横向、顺向、逆向、侧向、分聚等多方向思考。
4、文体的多样性。
命题作文和命意作文往往只限一种文体,不准这不准那。话题作文的文体则丰富多彩。从阅卷来看,多达十几种,除要求中学生掌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可写应用文,如书信、新闻、特写、报告等;写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剧本者比比皆是;写杂文、寓言故事、童话的大有人在。在诗歌中有写自由诗的,甚至还有写格律诗的。
5、行文的自主性。
材料作文(命意作文) 讲究起承转合、引议联结,话题 作文则不拘一格。立意自定,考生可围绕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文体自选,考生可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适合自己的文体;标题自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推销自己,考生可自拟文章标题。
二、话题作文审题误区及原则
(一)审题误区
1、忽视了概念的内涵
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似是而非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就有走题之虞。如以“热”为话题作文,提示语中已经列举了“网络热”“打工热”“炒股热”等例子,显然,这里的“热”是指一种社会现象,但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将“热”理解成“热情”“热心”,甚至写成了“我为祖国献热血”等。错解内涵,作文之始,就误入歧途。
2、忽视了背景语的指向
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文脉的贯通。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
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读背景语,我们就发现,要求我们谈论的哲理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之所欲,滥施于人”;孔子的“入世”与庄子的“出世”;谭嗣同式的“我自横刀”与文天祥式的“隐忍以行”„„有的人忽视了背景语中的提示,抓住“哲理”便作文章,写成“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这一些虽是哲理,但是,缺少矛盾对立双方的哲理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
3、忽略提示语的暗示
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
比如这样一则材料: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
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以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1)要写自己的,不能写他人的;(2)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1)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2)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
4、贴金式点题
话题作文因为有开放性,文体选择又比较灵活,一部分学生就有投机取巧的思想,套用现成的文章,只在结尾象征性地点一下话题。比如以“英雄”为话题作文,一个同学写成《母亲——心中的英雄》,记叙了母亲持家的艰辛、对父亲的忍耐、对邻人的关爱。结尾生硬点题:“母亲是平凡的,但是,她却是儿子心中的英雄。”“勤劳、忍耐”是美好的品性,但是未必能算得上“英雄”,这很可能是套用了一篇现成的写母亲的文章。再如以“音乐”为话题作文,尽管内容形式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所写的文章必须以音乐为轴心,不能离开这个轴心而另起炉灶。有学生写成《家庭,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大谈家庭生活,只在结尾提上一两句:“音乐,正回响在我的家庭中”。这种贴金式点题,是我们着力反对的,它不仅影响作文得分,还容易养成学生的投机取巧的不良心理。
5、只注意判断中主项或是谓项
判断通常由主项和谓项两部分构成。主项是判断的对象,谓项是表示判断对象具有或是不具有的性质。话题作文是一种“宽题”,写作中,可以将一个概念细化为一个判断。比如以“生活”为话题作文,可以细化为“生活是一种选择”、“生活中要经历失败”等,可有的同学在行文中,抛开了判断的主项“生活”,片面地谈“选择”或是“勇气”,比如写成选择需要有眼光,或是写成了类似与“失败是成功之母”之类的文章。这样一来实际上把原话题“生活”变成了“选择”或是“失败”。再比如以“面对拥有”为话题,许多同学只看主项“拥有”而忽略了“面对”,写成怎样追求理想,怎样实现成功等。
6、偷梁换柱
有时面对一个话题,刚刚写作时,还是切题的。但是,在行文中,经过层层推演,离话题则远来越远,从而使文章前后脱节。比如,以“人生之美”为话题,一个学生确定了这样的写作角度,“人生之美在于紧紧把握今天”,这个视角是符合话题要求的,但是,在行文中,他用这样几个要点去阐释:“今天最美,把所要作的事推到明天是向生命赊欠帐单”;“今天最美,所有梦想的终点都可以用今天的跋涉去逼近”。显然,他是由“人生之美”转向了“今天之美”。再如以“课桌文化”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把课桌文化放到校园中去考察,这本是正确的,但是,后面则由课桌文化不自觉地写成校园文化,大谈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却回不到本题“课桌文化”上去。这种现象在高三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屡见不鲜。
(二)审题原则
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走向成熟的体现,从话题作文命题思路看,命题者一般从宏观角度出发设置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多角度联系、引申,写出与话题相关的作文,能使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个性,表现出感悟生活的能力,这种命题思路大大降低了学生审题的难度,有利于考察学生正确运用语言和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在话题作文审题构思阶段往往思维迟滞,视野狭窄,或者立意缺少新意,不能有效利用所给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选取新颖的角度,写出对自身或社会生活的独特感悟。
审题构思是作文的起始阶段,一篇文章内容是否新颖、深刻,如何审题构思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虽然话题作文在审题上降低了难度,但如何审题构思还必须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在审题构思阶段应该注意两个原则要遵循:
1、神思飞扬,化一为万
话题作文的特点之一是命题者一般从宏观角度出发设置题目,并且这类题目应该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能让学生有陌生的熟悉感,使他们在经过一番思考后能写出有内容有思想的文章来。
因此,话题作文不会让学生没内容可写,也不是让学生大而化之,泛泛而谈;学生应该
面对话题飞扬神思,驰骋想像,多侧面、多角度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认识,由面到点,把一个大话题能细分为无数个小范围,即能化一为万。所谓“一花一叶一世界”,话题就是让学生能依据话题生发联想,洞幽烛微,深入发掘,透过日常的现象挖掘本质,进行巧妙构思,在叙事、写景、议论、感悟中写出对人生的独到认识。
比如以“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那么在审题时,可以对“美”进行分类联想生发:“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自然美是客观世界自然物的美,这些自然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物的美常表现在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综合美等几个方面;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除自然美之外其他社会现象的美,如人的美、劳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等。如进一步细化“人的美”又可分为人体美、人的语言美、人的思想(品格、情操、才华)美等几个小类。再深入分析,“人体美”还可继续分为相貌美、姿态动作美、肌肤色彩美等。“艺术美”是指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美,如绘画的美,音乐的美,雕塑的美,建筑的美,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美等等。如此联想生发,思路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具体,自然就会文思如泉涌。
以上为审题立意构思的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找依据话题找写作角度和写作材料。但有了写作的角度和材料后,并不代表就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来,有不少同学往往在想到一个角度后就匆匆动笔,结果写出来的文章或缺少新意构思平庸,或缺少鲜明的个性特点。 那么,在有了写作材料后,还应怎么做呢?
2、彰显个性,化万为一
学生在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可能会有多个写作角度,但一般来说,并不是每个角度都可以构思成文,因为有些角度虽然你能想到,但并不是你熟悉的写作题材,或者在写作过程中难以把握好,这时候如果勉强为文,就容易犯空洞或平庸的毛病。这时候你应该选择最有把握的角度,最能体现你的写作个性来写。
什么是个性?从心理学上讲,个性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文章个性不是搞怪或者故意与众不同,也不是单纯的文章形式上的变化。而是指能自主写作,能写出真实情感的文章,写出有所创新的文章。文章中应体现着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着力表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文中写的是“我”的观察、“我”的发现、“我”的感受、“我”的思想、“我”的情感等等,写“我”的喜怒哀乐,“我”的独特经验和真切体验。同时重视独立思考,不入俗套,不人云亦云。
比如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作文,如果大家写议论文时都引用关于日本对历史的认识态度问题的材料,并且内容上大同小异,几乎都是电视报纸上的内容和语言的翻版,那就看不到学生对这个问题带有个性化的思考了。
这种“大题大作”的文章,往往是因为学生对相关问题缺乏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不会“化万为一”,不能找出自己最能把握好的角度来写,就只能人云亦云,空洞无物了。
三、话题作文审题类型
1、 独词型 (只有一个词语构成的话题)
这种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提供一个词语,或者是名词,如“母爱”、“家园”、“财富”、“家庭”、“位置”、“秋”、“书”、“水”、“窗”、“网”、“大海”、“误会”、“镜子”、“荣誉”、 “朋友”、“人生”、“生命”、“记忆”、“苏轼”、“文化”„„或者是形容词,如“诚信”、“宽容”、“残缺”、“勇气”、“美”、“寂寞”、“坚韧”、“脆弱”、“幸福”、 “执着”、“平凡”、“高贵”„„或者是动词,如“比”、“等”、“选择”、“尊重”、“创新”、“喝彩”、“理解”、“拼搏”、“感激”、“感动”、“欣赏”、“寻找”、“忏悔”、“醒悟”、“探索”„„这个词语就是话题的核心,它确定了写作的范围,但是又给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写作留出了充足的空间。因为它的中心并没有确定,它的材料也没有确定,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和自己的感悟提出中心。 这种话题类型的核心词语就是展开写作思考的出发点,但你必须能够准确的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然后你就可以通过联想选择最佳素材。你可以关注现实,就现实中某一个与话题核心词语有关的社会问题展开你的构思;你也可以关注你身边的人,就他们中与话题核心词语有关的事等展开构思;你可以关注历史,就历史上与话题核心词语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展开你的构思;你可以关注你所读过的书,就书中与话题核心词语有关的人物和事件展开构思„„只要你放开你联想的翅膀,在这丰富多彩的生活长河中总会有一颗你钟爱的耀眼的钻石,只要你精心打磨,提出有个人独见的中心,使用你最擅长的文体,它必将放出七彩而迷人的光芒。
2、 短语型(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的话题)
这种话题作文的话题提供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语,这些词语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决定了文章的写作重点甚至文章的中心。
如“心灵的选择”、“心灵的自然” 、“人生的关键”、“人性的缺口”、“涉世的深浅与勇气”等属于偏正性短语,有中心语和限定语之分,往往强调的是中心语的内容揭示。 “战胜脆弱”、“学会生存”、“学会感激”、“学会合作”、“学会欣赏”、“换个角度看问题”、“守住精神的家园”等属于动宾式短语,写作时侧重强调的动作过程。 “门与墙”、 “冲突与融合”、 “竞争与进步”、 “树木·森林·社会” “感情的亲疏与认知”、“志向的高低与成功”、“鼓励的多少与进步”、“压力的大小与成就”、“对手的强弱与成就”、 “钱财的多少与爱心”等属于关系型短语,这些词语相互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而这关系正是构思文章的出发点,写作时的关键点在于首先区分概念间的关系,看是属于对立统一关系还是相互包含关系、互为因果关系或是并列关系等等。 短语型话题的写作首先也是对话题中的核心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要有准确的理解,然后再分析这些词语之间关系(常常在基本词语之间还要有一些中间的桥梁型词语也要十分当心),或者并列关系,有同向并列,有反向并列,这不同的并列又形成了不同的思考触发点;或者
动宾关系,这种关系有的确定了文章的基本中心,如“学会„„”,有的中心还需要依自己的素材和理解确定,如“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者修饰关系,这类话题中一个词语对另一个词语的范围或者程度进行了限定,从而话题写作的范围或者程度也相应有了变化,如“心灵的„„”;或者条件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或者假设关系,一个词语情形的出现需要建立在另一个词语的基础之上;或者是不确定的或然关系,具体的关系还需要写作者自己个人的理解和感受的参入„„这些不同的关系决定你对话题的理解,也影响到你作文的立意。如何才能更好的把握这些词语之间的关系呢?你必须有自己对自然、生活、人生、社会等的深刻的认识,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尤其是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这些将使你避免走死胡同,避免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然后再以话题所涉及的词语为基础展开联想,选到最符合题义而自己又最有话可说的材料,构思成文。
3、 句子型(由一个单句或者复句构成的话题)
这种话题是以一个单句或复句的形式给出的,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支柱是精神”、“爱国是最高情感”、“只有你做了自己命运的主人,你的人生价值才会有精彩的展现”„„这种话题的理性比较强,话题本身就是一个观点十分鲜明的判断或者推理,明确的表示了自己对某问题或者现象的见解。这种话题决定了文章的中心,而所选用的材料的范围却是开放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选取适当的材料来对这个限定了的中心进行诠释。你可以直接对这句有理性的话进行论证,写成议论性的文章;也可以用具体的事实来形象的诠释话中的道理,写成记叙类文章,或是小说,或是剧本,或是一般的记叙文;你也可以联系现实社会生活或者人生,就话题所涉及的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
4、比喻型
比喻型话题这两年出现的非常多,如《一枝、一叶、一世界》、《说“脸”》、《出与入的哲学》、《今年花胜去年红》、《凤头、猪肚、豹尾》、《圆与多角圆》等。
那么怎样审比喻型话题呢?一般来说分析材料、拓展喻体是写作此类话题话题作文的有效方法。
(1)分析材料即透彻理解话题前的提示性材料,把握事件突转、人物冲突及其化解的缘由,从而确定喻体所对应的精神品质。
分析材料就是首先把话题作文当作传统的材料作文来剖析。
如: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发现这里到处是残砖乱石。邻街的商家说,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路人和车辆慢下来,进店铺的几率增加了,才能有商机。乡下人却坚决搬走石头,并找人修平了路面,从此,人车畅流,一派繁华,以前绕道的人也回来了。
请以“石头与商机”为话题写篇作文。
【话题分析】话题中的“石头”就是一个典型的喻体,那么从对它的感悟中应该确定什
么样的观点才能贴切题旨呢?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到:
①甲商利用乱石,使路人与车辆慢下来走进商铺,来扩大商机;乙商搬走石头,修平路面,路人方便了,商机更多了。
②石头满地,商机不多;铺平路面,商机多了。
③石头的保留与去除是事情不同的原因。“巧用”石头是不真诚的甲商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却是损人以利己使他人陷入困境的旁门左道;搬走石头是质朴的乙商改善环境,方便行人,最终获得成功的美德体现。
商机是事业的成功的关键。那么,是损害他人以求自己的成功,还是先帮助他人后赢得自己的辉煌?孰是孰非,一目了然。由此,可从以下角度切入:
①不能损人利己,而应先利人后利己。
②要真诚善良,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目光短浅。
③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关怀他人,亦被他人关怀。
④为大家就是为小家,帮助他人亦被他人帮助。
⑤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⑥改善环境可促进发展经济。
⑦尊重他人,行善去恶。
⑧发展进步双赢为上等等。
(2)拓展喻体则是抛开材料,挖掘话题中核心词语的内涵,然后联系现实确定主题。 “石头与商机”这个话题中,“石头”是平凡的事物,“商机”是成功,所以能否关注平凡的事物就与事业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着眼于喻体的内涵,可确立的主题和联系的素材有:
①巧用平凡,追求成功。
②善良帮助人,平凡见伟大。一个小孩用小石子到店铺像大人一样“买”东西,善良的老板犹豫片刻后,收下小石子,给了孩子一些糖果,老人以他的善良影响着一位孩子的成长,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卓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③摒弃平庸,赢得财富。当淘金者蜂拥而至,却受阻于一条大河,一位冷静的淘金客于是拿出积蓄,买了艘船,没有随众人再奔向产金地,而是留下来摆渡,最终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他的成功就是缘于对那些平凡平庸做法的摒弃。
④汲取知识,运用智慧,化平凡为神奇。一位农夫买了座农场,满地沙砾,都是响尾蛇,失望之余,他翻阅书籍后,将响尾蛇肉制成罐头,蛇皮送到皮革厂,蛇油等送往药厂,并开设了农庄旅游,由此大获成功等等。因此,直接拓展喻体,合理想象,仍然可以提炼到新颖的观点。
总之,比喻性话题既可狠抓提示性材料,深入挖掘,又可直接拓展喻体,联系现实,提炼论点,以展现丰富角度和厚重的立意。
四、例文赏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财富是什么?商人摆弄着手机说,财富就是金钱;农民望着一望无际的麦田说,财富就是收获的庄稼;学者推了推眼镜说,财富就是知识„„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请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要写好这个话题作文,首先要搞清 “财富”的内在含义。“财富”是指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财富”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财富,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财富。在审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两个方面展开思维联想构思。
在化一为万阶段,可以把话题“财富”缩小为“我的财富”。由此联想:我的财富是什么?是亲情、友情?是苦难、微笑?还是富有、贫穷?是读书、写诗?是走过的人生历程?还是现在拥有的美好青春?是追求崇高的理想?还是珍惜眼前的一切?„„如此化一为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自我的感悟认识写出对财富的独特感受和想法,就能小中见大,把文章写得文情俱佳了。
【例文1】
我的财富
青岛二中 宫羽
你说,如果拥有了像比尔·盖茨那样连一车皮都装不下的钞票, 拥有了像皇家宫殿那样的名门豪宅,拥有了宝马 、凯迪、法拉利,拥有了那些炫的要把人眼珠子都闪下来的珠宝,就是拥有了财富。我哈哈大笑,笑你的狭隘和庸俗。让我来指给你看我的财富。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射入我的瞳孔时,当和煦的春风吹拂我的头发时,当凉凉的雨水打湿我的鼻翼时,当冰冰的雪落在我的睫毛上时,当我抬头望见天上那些上帝还未来得及摘走的花朵时,当点点繁星在我头上闪烁时,当如水的月光洒满脚下的路时,当咆哮的大海、巍峨的山川、潺潺的溪流从我眼中直射入心底时,我会冲它们微笑,因为它们是我的财富,是大自然最美的馈赠。
当我在操场上尽情地飞奔,尽情地跳跃时,当我和朋友肆意地玩耍打闹时,开心和活力是我的财富;当我在流感的侵袭中安然无恙时,当我长这么大都没得过水痘时,我自夸超强的免疫力是我的财富。
当我费尽心思解出一道题时,当我啃了一本小说足足一个月时,当我抓紧时间学习时,我知道,知识的无限积累是最有价值的财富。
当我生病时父母焦急的眼神,当我郁闷时朋友安慰的话语,当我碰到困难时旁人热情的
相助,都让我因温暖而感动,亲情、友情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不仅如此,连Jay 的个性的音乐,Harry ·Potter 的神奇魔法世界,《小王子》的纯真与忧郁,《圣传》里破裂的感情,安妮笔下的阴暗绝望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不可缺少的财富。 甚至,我已逝去的童年却迟迟不泯的童心,我拼命想抗拒却不能的成长,我对我已去世的姥姥姥爷的温暖的回忆,我认为是天底下最完美的小孩子我的小妹妹对我绽开最灿烂的微笑,我养得还没有枯死的野花杂草,都是我美好的财富。
„„
你说你懂了,世间万物一切美好或不美好的东西,只要是我们拥有的,都是无穷的财富,所以,任何人都不会一无所有,金钱决不是唯一的财富。
我说,对,凡是我们珍惜的,都是我们的财富。
简评:作者用清新流畅的、富有个性话的语言诠释了自己对财富的理解:凡是我们珍惜的,都是我们的财富。在审题上作者做到了化大为小,写出了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财富的独特认识。
【例文2】
欧也妮的自白
青岛二中 于斐
用漠视的表情,抗击着人们眼中喷射出的羡慕甚至有些邪恶的嫉妒。日复一日的痛苦的挣扎,让我感到压抑、屈辱,透不过气。
我无法忍受那样的目光,无法忍受那样的衡量,在世俗的天平上,高高站立着的我,无法承受头重脚轻的眩晕。
人们把我捆绑在失调的天平上,在天平的另一端压上我的财富,然后他们得意地,看着我游离在悬空的迷惘中失声痛哭。
也许我的眼泪在世人看来是可笑的,是安逸的生活带给我的矫情。他们眼中的我,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拥有世界上最最宝贵的财富。一夜之间,父亲的所有财产统统变成了我的囊中之物,黄灿灿的金路易可以堆满整条街道,只要我愿意。财富中打滚的我,在睡梦中都会被自己的笑声吵醒。金子洒落的光芒和撞击发出的乐声,会淹没所有的不幸与忧伤。 我也曾一度试图说服自己,人们眼中那个富足的自己是真实的。但是,我失败了。没有人能够真正地读懂我,他们都错了。我的母亲,带着这世界唯一的爱闭上了眼睛,带着解脱的畅快飞上了天堂。我的世界坍塌了,母亲带走了所有的光明和温暖,再多的金路易放出的光,再多的羡慕的眼神中透射的热,也不再能够照亮我的世界,温暖我冰冻的心。在父亲的黄金时代中,我的心慢慢冰冻,我的灵魂茫然地游离着。然后,父亲也离我而去了,却把他终生唯一的信仰和爱人留给了我——他的财富,以及枷锁。我的快乐,我的感受,我的生活,全部被金子所填充,而我只是一具空洞的躯体,被抽去了所有的信仰和自由。这还不够,我
还要经受更沉重地打击。我最爱的人离我而去,最信任的人无情地抛弃了我。泪水顺着我的面颊疯狂地逃离出我的身体。除了财富,我一无所有了。我的希望,我的留恋,随着泪水一同流泻,回首的瞬间投以我最后的嘲弄和同情。
除了财富,我是真的一无所有了,包括倾诉的权力。在财富的象牙塔中,我的身体淹没在寂寞和空虚的黑洞中,目送着我的灵魂踏上云间的路途。
简评:作者巧妙地化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选择新颖的角度切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内容上,作者借助欧也妮这个文学形象,把自己对财富、以及财富对人生的理解做了深刻的阐发。
五、例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于是, 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 立意自定。
③ 文体自选。
④ 题目自拟。
⑤ 不少于800字。
⑥ 不得抄袭。
【提示】这一道关系型作文题。“材与非材”目的在于引导我们辩证地思索人才观。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道理:全球化的现代生活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竞争,但这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才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满玄机与智慧。作为一名正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高中生理应明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人类对人才的定义是多元化的。只有相对的“材”,没有绝对的“非材”。思考时可从两个角度出发:其一,对拥材者而言,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正如伟大诗人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妄自菲薄,自怜自卑;其二,对用材者而言,应能用不同的眼光打量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努力发掘他们的价值,做到“物各有值,人尽其材”,甚至“变废为宝”。
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观出发,以树根为“至宝”。这是材料给
定的意义。理解这层意义,对于作文“立意”十分重要。更要紧的是选择讨论的重点,可以突出实用性,可以突出审美性,也可以两者兼容。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天鹅是一种候鸟, 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 每年都要飞跃千山万水, 往返千万里。可野生动物园里的天鹅只能在狭小的水面追逐嬉闹,无法飞翔。什么原因呢?原来,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可供其滑翔;如果滑翔的助跑线长度过短,天鹅就难以实现它拥抱蓝天的理想了。久而久之,动物园里的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信念,甚至丧失飞翔的本领。
天鹅由于滑翔的助跑线被人为的过短,而丧失了展翅翱翔的能力。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 中是否也存在呢?请结合自身经历,以“助跑线与飞翔”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提示】从材料中的“起跑线”可以联想到台阶、基石、跳板、缓冲、外力等,看到材料中的“飞翔”我们可以联想到冲刺、努力、奋斗、人生旅程等。据此咱们可以为这道作文题如此立意:要想成就一件事情,需借助一定的外界条件,任何事情要想成功,离不开一定的外力。
3、阅读下面的短诗,然后按要求作文。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 不再思量,不再思量,/ 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 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 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以“珍珠”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过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这是理解诗歌的基础,而下面的两行“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则是关键,因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会深深地领悟到,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因此我们可确立以下话题“成功与磨难”、“生命与挫折”、“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
请以“沙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材料中的“远方的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而“鞋里的一粒沙子”则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小缺点或前进途中的小困难,“随时倒掉鞋里的每粒沙子”,意思就是我们要随时改掉自身存在的小缺点,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小困难。我们可确立以下话题:“清除心灵的沙粒”、“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忽视小缺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