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给巴特勒的一封信]教案作文2200字

初二作文

雨果《给布特勒的信》教案

流渡中学 严庄坤

教学目标:

1、情感诵读,体味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2、语言品读,体会这封信运用反语修辞达到的精彩讽刺的特色。

3、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珍视人类文明成果的情感。

难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划出文中精彩语言并揣摩感悟;

难点:采用圈点法精读,仔细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圆明园景,反思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景。看了以后,谁能用自己的言语来形容一下?并说一说你的感受呢?

是啊,那是一次强盗的掠夺,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正直的法国人的声音吧。

(板书课题与作者)

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九三年》等。

二、情感诵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诵读中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

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 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①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② 具体讲园中之物;

③ 耗费了巨大劳动;

④ 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雨果又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语言有什么特点

设置问题情景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并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设置问题情景三: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四、语言品味,学习反语。

找出作者讽刺、谴责英法联军的语句。

“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美”。 讽刺侵略者的语句: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蔼然无存。„„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什么作用?

反语。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五、体验对话,互动释疑。

1、体验对话: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就雨果的赞誉,你又是怎样看待的? 而作为中学生的你,又有怎样的打算呢?

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学生可能这样说:拿破仑曾经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着的雄狮,当它醒来时,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的确,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尽艰难坎坷,正大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是祖国新一代的建设者,必须要努力学习,发奋图强,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今天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复兴时期,我们一定会让这头雄狮怒吼的。

2、课外延伸: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③安排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雨果《给布特勒的信》教案

流渡中学 严庄坤

教学目标:

1、情感诵读,体味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2、语言品读,体会这封信运用反语修辞达到的精彩讽刺的特色。

3、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珍视人类文明成果的情感。

难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划出文中精彩语言并揣摩感悟;

难点:采用圈点法精读,仔细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圆明园景,反思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景。看了以后,谁能用自己的言语来形容一下?并说一说你的感受呢?

是啊,那是一次强盗的掠夺,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正直的法国人的声音吧。

(板书课题与作者)

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九三年》等。

二、情感诵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诵读中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

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 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①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② 具体讲园中之物;

③ 耗费了巨大劳动;

④ 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雨果又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语言有什么特点

设置问题情景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并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设置问题情景三: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四、语言品味,学习反语。

找出作者讽刺、谴责英法联军的语句。

“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美”。 讽刺侵略者的语句: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蔼然无存。„„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什么作用?

反语。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五、体验对话,互动释疑。

1、体验对话: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就雨果的赞誉,你又是怎样看待的? 而作为中学生的你,又有怎样的打算呢?

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学生可能这样说:拿破仑曾经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着的雄狮,当它醒来时,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的确,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尽艰难坎坷,正大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是祖国新一代的建设者,必须要努力学习,发奋图强,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今天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复兴时期,我们一定会让这头雄狮怒吼的。

2、课外延伸: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③安排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相关作文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一封信]学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作文900字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一封信 课标解读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 ...

  • 给巴特勒的信作文1600字
  • 校际交流公开课 执教人 汪华浩 2009-11-12 给巴特勒的信 [教材分析] <给巴特勒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封书信.这封信盛赞了圆明园的美轮美奂,指出了其艺术价值和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谴责了英法联军毁灭人类文明精华的滔天罪行,表现了作者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反对侵略的正直良知和公正立 ...

  • 给雨果的一封信作文400字
  • 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首先,我要感谢您.感谢您对圆明园的盛赞."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中的地位."从您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看来,您并非认为我们是"野蛮人",反而对我们充满信心. 您的大名我早已知晓,今天能有机会给您写信,我感到非常激动. 在 ...

  • 給雨果先生的一封信作文500字
  • 尊敬的雨果先生: 您好! 读了您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我感到正义不论国籍与我同在.您身为英国人,但您并没有因此包容英法联军,而是勇敢地站出来.充分地说明了您的勇气和爱心,确定了圆明园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 圆明园凝聚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华.它是中国建筑师智慧的结晶,耗费 ...

  • 致雨果的一封信作文600字
  • 敬爱的雨果先生: 您好 感谢你让我看到了一封中国人应该看到的信,拾起了一段中国人不该忘记的历史. 圆明园,正如你所说,亚洲文明的剪影,中西结合的奇迹,不过现在,已成一遍废墟,一阵荒凉,只剩那仍然倔强地耸立却残缺不堪的几道石柱,依旧在记录历史沧桑--那往日的光芒,仙境般的美景,超乎想象的华丽,难以计数 ...

  • 给雨果一封信作文500字
  • 雨果先生: 你具有的同情心,你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今天,我学了你的书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还愤怒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雨果先生,你虽然是法国着名作家,但你具有一股正义感.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的荣誉,你不会认为是光荣的,体面的,出色的 ...

  • 给雨果的一封信作文800字
  • 亲爱的雨果先生: 您好! 我是一位21世纪的中国初中生.今天,我学了您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我不禁要为您的勇气和正直而感到敬佩. 我想,也许巴特勒上尉是想借您的声望来为这次的远征中国扩大名声.可是,您非但没有为这而出卖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反而为我们中国人说了些公道话. ...

  • 给雨果的一封信作文500字
  • 敬爱的雨果: 您好! 我是初二年级的一名学生,今天看了你的一篇文章后颇受感触,文章名为<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我从这封信中体会到了您热爱文化的积极性.虽然,我和您不是一个国籍的 ...

  • 给雨果的一封信文档作文800字
  • 给雨果的一封信 吴媛媛 尊敬的雨果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中国的中学生,刚刚在我们八年级的课本上学习了您写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我深受感动,我不禁为您的勇气和正直而感到敬佩.虽然写下这封信,你将背负着叛国的骂名,甚至会被自己的国家的人民所厌恶,所反感.但你还是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