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就描绘了龙虎山。山上是“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山下是“逶迤曲折,风光綺丽的泸溪河,一片凤翥鸾翔之地。”足见龙虎山之美之奇之祥,故历来被人们称之为神仙所都,人间福地。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这里的肇基练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此得名。张道陵在此精诚修道,创立道教,道教由此而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山以教传,龙虎山因此而名扬中外,成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出鹰潭市往南行约二十公里,便是龙虎山仙水岩景区。仙水岩是龙虎山景点最集中的景区,这里风光绮丽,胜景如云。千尺云崖上,仙城白莲开,徘徊凌绝顶,好景胜蓬莱。我来龙虎山旅游正值三伏天气,当我走出空调车,一股热浪向我扑面袭来,顿感酷热难当。导游小姐说上了游船就不热了。听了导游小姐的话,我三步并着两步向码头急步走去。到了码头,我随着大家上了一条带顶棚的游船。上船坐定后,不知是被眼前绮丽的风光所吸引忘记了热,还是见了清澈碧绿的泸溪河水心里起了作用,不一会儿身上就感到凉爽了许多。我乘的游船是夫妻船,妻在船头撑篙,夫在船后掌舵。起篙、推篙、转向、调头动作配合默契,船载着我悠悠地逆水而上。这时导游小姐打开了话匣子,开始了绘声绘色的介绍。我随着导游小姐手指方向望去,泸溪河下游平坦坦的河畔上囫囵囵地一座三四十米高的石柱拔地而起。“这石柱叫金枪峰,又叫大地之父„„”导游小姐眨巴着豆荚一般的眉眼,带着庄重而神秘的神情说道。我还未想出这石柱为什么又叫大地之父时,导游小姐转过头用纤指指着右岸一处悬崖峭壁下的一座庙宇说:“这叫‘飞云阁’,又称‘水岩庙’。它背靠金钟峰,面临泸溪河。庙里供奉着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的塑像。道教奉东周思想家、哲学家老聃为始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道教把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追求长生不老为宗旨„„”我抬头望去,离水面二十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下一座洞庙。“飞云阁”三个金色大字立刻映入我的眼帘,我立刻对她感到好奇起来,瞬间生出一睹为快的情绪来。我的心一下飞到了“飞云阁”,连导游后面的介绍也没听清楚。船家好似懂得我的心情,赶忙把船驶了过去,稳稳地停靠在阶台前。我有点迫不及待地跳下船,拾级而上。登上两层平台,到达庙门前。庙门口左边是一位男道士,右边是一位女道士在不断地招揽香客、观光者看相测字。我没理睬他们,径直往庙里走。张天师安详地端坐于八卦台上。庙内墙壁白如雪,幔幛垂挂,烛光明亮,香烟缭绕,一派庄严、静穆的景象。紧靠飞云阁,有长廊栈道、云梯可达云居洞。云居洞位于飞云阁左上方。洞中有梦床、卧佛等景点可参观。看完飞云阁,爬毕云梯,走完长廊栈道回到船上,我就想:道教只所以能成为我国的主要宗教,一千多年来兴盛不衰,与它崇尚、顺应自然,主张清静,反对斗争,追求和平的宗旨不无关系。她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理想和追求,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道教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表现了古人对大自然充满着崇敬之情和人与自然之间一种相亲相近,相合相融,天人合一的关系。表现了古人热爱生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理想和追求。来到思源壁码头,登上台阶,穿过牌楼,沿小路拾级而上,七八十米的路程便到了仙女岩。仙女岩因山体状如仙女而得名。“仙女岩,又叫大地之母„„只可看、意会,不可言传。”导游小姐带了几分神秘几分庄重的语气说道。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犹如一位年轻、苗条,脱得一丝不挂,裸露着玉身,羞羞答答正要走下碧绿如纱的泸溪河沐浴的美女。我静静地看着,虽不免被她美丽所吸引,但不敢有半点邪念,不敢有半点轻佻,生怕亵渎了她的美。亲眼目睹悬棺,今天却是头一回,也是这次来龙虎山旅游的目的之一。“大家看,那悬崖绝壁上一座座洞穴,一根根木桩,一方方棺木,就是春秋战国时古越人安放棺木的地方和保留下来的棺木。这种安葬法叫着‘悬棺’„„”导游小姐声情并茂地介绍着。悬棺的置棺方式主要有三种:一在峭壁岩檐下凿孔安桩后搁棺。二利用天然岩框安放棺木。三依靠人工凿石成墓。在这里三种置棺方式都有。古人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安葬法呢?古人是如何将棺木安放上去的呢?据科学家多年
考证认为,悬棺的主要目的是高险处通风、向阳、干燥,又可防止人兽侵扰,有利于棺木和尸体的保存。悬棺绝大多数是安置在临水的高山峭壁之上,这意味着亡灵对山水的依恋和寄托之情。史籍上有“争挂高岩以趋吉,弥高者以为至孝。”的记载。在这类观念的支配下,便形成了悬棺的习俗。至于古人是怎样将棺木安放在悬崖绝壁之上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一个千年难解之谜。悬棺蕴涵了古人多少聪明才智,带给我们多少神思遐想,留给我们多少难解之谜。“大地之父”和“大地之母”,这不正是生命诞生的象征吗?而“悬棺”,不正是死亡的象征吗?是的,有生有死,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生与死在这里表现的如此直白、完整,是其它风景区所没有的、独特的景观。这种独特的景观,在带给观光者一种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给观光者一种思考,一种参悟。许家村,又称无蚊村。位于仙水岩的泸溪河畔,与仙人城隔河相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峦起伏,绿树翠竹葱茏,整个村庄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村前的泸溪河碧波蕩漾,船筏来往如梭。传说当年张天师驱蚊孝母,至今蚊不留村。夏天整个村庄无蚊,多么令人感到神奇,究竟是什么魔力的作用?原来魔力来自村中许多桉树,桉树发出的气味有驱蚊的作用。许家村是龙虎山仙水岩一处有名的景点,她的有名并不完全在于无蚊,还在于整个村庄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建筑遗迹和生产、生活具器,以及许多风俗。使观光者能真实地看到两千六百多年前古越人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情景。游船在清澈见底,卵石游鱼直视无碍的泸溪河上前行着,各种美丽、奇特的风景不断展现在眼前,让人目不暇接。两岸的孤峰、峭壁、怪石耸立,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翻腾的蛟龙,有的像凶猛的雄狮,有的像蛰伏的巨龟,有的像擎天的巨柱,有的像锋利的刀剑,有的像巨大的金鼓,有的像鲜红的桃子,有的像美艳的云锦,有的像盛开的莲花,有的像英俊的武士,有的像苍劲的老人,有的像纤纤的少女,有的像私语的僧尼„„文豪峰,老人石,天桥,排衙峰,雄狮回头峰,莲花峰,仙人城„„个个形象逼真,富有美丽、神奇的传说。这里的山水风景,似桂林漓江,但比漓江山水更美更奇。她纳桂林、黄山之美,容庐山、南岳之秀,集国内名山大川之大成。这里有许多道教景观,如上清宫、镇压井、三清殿、九天殿、北极殿、太乙殿、三官殿、水岩庙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这些景观点缀在龙虎山的山水之中,使龙虎山的山水更加美丽、奇特、神奇。龙虎山作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向人们展示了博大深邃的道教文化,作为重点风景名胜区,让人们寻找到回归自然的无穷乐趣。是一处美丽绝伦,梦幻般的人间仙境,令人心迷神醉,流连忘返。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就描绘了龙虎山。山上是“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山下是“逶迤曲折,风光綺丽的泸溪河,一片凤翥鸾翔之地。”足见龙虎山之美之奇之祥,故历来被人们称之为神仙所都,人间福地。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这里的肇基练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此得名。张道陵在此精诚修道,创立道教,道教由此而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山以教传,龙虎山因此而名扬中外,成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出鹰潭市往南行约二十公里,便是龙虎山仙水岩景区。仙水岩是龙虎山景点最集中的景区,这里风光绮丽,胜景如云。千尺云崖上,仙城白莲开,徘徊凌绝顶,好景胜蓬莱。我来龙虎山旅游正值三伏天气,当我走出空调车,一股热浪向我扑面袭来,顿感酷热难当。导游小姐说上了游船就不热了。听了导游小姐的话,我三步并着两步向码头急步走去。到了码头,我随着大家上了一条带顶棚的游船。上船坐定后,不知是被眼前绮丽的风光所吸引忘记了热,还是见了清澈碧绿的泸溪河水心里起了作用,不一会儿身上就感到凉爽了许多。我乘的游船是夫妻船,妻在船头撑篙,夫在船后掌舵。起篙、推篙、转向、调头动作配合默契,船载着我悠悠地逆水而上。这时导游小姐打开了话匣子,开始了绘声绘色的介绍。我随着导游小姐手指方向望去,泸溪河下游平坦坦的河畔上囫囵囵地一座三四十米高的石柱拔地而起。“这石柱叫金枪峰,又叫大地之父„„”导游小姐眨巴着豆荚一般的眉眼,带着庄重而神秘的神情说道。我还未想出这石柱为什么又叫大地之父时,导游小姐转过头用纤指指着右岸一处悬崖峭壁下的一座庙宇说:“这叫‘飞云阁’,又称‘水岩庙’。它背靠金钟峰,面临泸溪河。庙里供奉着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的塑像。道教奉东周思想家、哲学家老聃为始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道教把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追求长生不老为宗旨„„”我抬头望去,离水面二十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下一座洞庙。“飞云阁”三个金色大字立刻映入我的眼帘,我立刻对她感到好奇起来,瞬间生出一睹为快的情绪来。我的心一下飞到了“飞云阁”,连导游后面的介绍也没听清楚。船家好似懂得我的心情,赶忙把船驶了过去,稳稳地停靠在阶台前。我有点迫不及待地跳下船,拾级而上。登上两层平台,到达庙门前。庙门口左边是一位男道士,右边是一位女道士在不断地招揽香客、观光者看相测字。我没理睬他们,径直往庙里走。张天师安详地端坐于八卦台上。庙内墙壁白如雪,幔幛垂挂,烛光明亮,香烟缭绕,一派庄严、静穆的景象。紧靠飞云阁,有长廊栈道、云梯可达云居洞。云居洞位于飞云阁左上方。洞中有梦床、卧佛等景点可参观。看完飞云阁,爬毕云梯,走完长廊栈道回到船上,我就想:道教只所以能成为我国的主要宗教,一千多年来兴盛不衰,与它崇尚、顺应自然,主张清静,反对斗争,追求和平的宗旨不无关系。她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理想和追求,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道教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表现了古人对大自然充满着崇敬之情和人与自然之间一种相亲相近,相合相融,天人合一的关系。表现了古人热爱生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理想和追求。来到思源壁码头,登上台阶,穿过牌楼,沿小路拾级而上,七八十米的路程便到了仙女岩。仙女岩因山体状如仙女而得名。“仙女岩,又叫大地之母„„只可看、意会,不可言传。”导游小姐带了几分神秘几分庄重的语气说道。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犹如一位年轻、苗条,脱得一丝不挂,裸露着玉身,羞羞答答正要走下碧绿如纱的泸溪河沐浴的美女。我静静地看着,虽不免被她美丽所吸引,但不敢有半点邪念,不敢有半点轻佻,生怕亵渎了她的美。亲眼目睹悬棺,今天却是头一回,也是这次来龙虎山旅游的目的之一。“大家看,那悬崖绝壁上一座座洞穴,一根根木桩,一方方棺木,就是春秋战国时古越人安放棺木的地方和保留下来的棺木。这种安葬法叫着‘悬棺’„„”导游小姐声情并茂地介绍着。悬棺的置棺方式主要有三种:一在峭壁岩檐下凿孔安桩后搁棺。二利用天然岩框安放棺木。三依靠人工凿石成墓。在这里三种置棺方式都有。古人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安葬法呢?古人是如何将棺木安放上去的呢?据科学家多年
考证认为,悬棺的主要目的是高险处通风、向阳、干燥,又可防止人兽侵扰,有利于棺木和尸体的保存。悬棺绝大多数是安置在临水的高山峭壁之上,这意味着亡灵对山水的依恋和寄托之情。史籍上有“争挂高岩以趋吉,弥高者以为至孝。”的记载。在这类观念的支配下,便形成了悬棺的习俗。至于古人是怎样将棺木安放在悬崖绝壁之上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一个千年难解之谜。悬棺蕴涵了古人多少聪明才智,带给我们多少神思遐想,留给我们多少难解之谜。“大地之父”和“大地之母”,这不正是生命诞生的象征吗?而“悬棺”,不正是死亡的象征吗?是的,有生有死,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生与死在这里表现的如此直白、完整,是其它风景区所没有的、独特的景观。这种独特的景观,在带给观光者一种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给观光者一种思考,一种参悟。许家村,又称无蚊村。位于仙水岩的泸溪河畔,与仙人城隔河相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峦起伏,绿树翠竹葱茏,整个村庄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村前的泸溪河碧波蕩漾,船筏来往如梭。传说当年张天师驱蚊孝母,至今蚊不留村。夏天整个村庄无蚊,多么令人感到神奇,究竟是什么魔力的作用?原来魔力来自村中许多桉树,桉树发出的气味有驱蚊的作用。许家村是龙虎山仙水岩一处有名的景点,她的有名并不完全在于无蚊,还在于整个村庄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建筑遗迹和生产、生活具器,以及许多风俗。使观光者能真实地看到两千六百多年前古越人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情景。游船在清澈见底,卵石游鱼直视无碍的泸溪河上前行着,各种美丽、奇特的风景不断展现在眼前,让人目不暇接。两岸的孤峰、峭壁、怪石耸立,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翻腾的蛟龙,有的像凶猛的雄狮,有的像蛰伏的巨龟,有的像擎天的巨柱,有的像锋利的刀剑,有的像巨大的金鼓,有的像鲜红的桃子,有的像美艳的云锦,有的像盛开的莲花,有的像英俊的武士,有的像苍劲的老人,有的像纤纤的少女,有的像私语的僧尼„„文豪峰,老人石,天桥,排衙峰,雄狮回头峰,莲花峰,仙人城„„个个形象逼真,富有美丽、神奇的传说。这里的山水风景,似桂林漓江,但比漓江山水更美更奇。她纳桂林、黄山之美,容庐山、南岳之秀,集国内名山大川之大成。这里有许多道教景观,如上清宫、镇压井、三清殿、九天殿、北极殿、太乙殿、三官殿、水岩庙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这些景观点缀在龙虎山的山水之中,使龙虎山的山水更加美丽、奇特、神奇。龙虎山作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向人们展示了博大深邃的道教文化,作为重点风景名胜区,让人们寻找到回归自然的无穷乐趣。是一处美丽绝伦,梦幻般的人间仙境,令人心迷神醉,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