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让运动成为习惯 使生命更加精彩
—— 五台中学大课间活动汇报材料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快乐、主动、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大课间活动”就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课间操形式。实践证明,它是实现新的体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在全面实施健康、快乐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特有的功效。为了秉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坚持“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的原则,我校开展了多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汇报如下:
一、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大课间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活动的发展,是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对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大课间活动旨在贯彻学校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情感,提高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和兴趣,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地发展。
我们认为“大课间活动”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其本质就在于一个“大”字,具体表现在活动时间长,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师生共同参与三个方面。
二、领导重视、明确职责。
为推进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吴斌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分管领导、体育组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形成了校长全面负责,教导处、政教处协调指挥,体育组教师和班主任具
二 体实施的组织管理系统。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协调,创造了人人参与、士气高昂的浓厚氛围。落实了我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工作制度要求。
1、领导职责。校长、行政人员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体育老师职责。(1)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2)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3)负责技术指导和训练。
3、班主任职责。组织本班学生按时、按要求参加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规范学生活动中各种行为。
4、学校还建立了大课间活动的考评制度。每天由学校政教处和体育教师对各班出勤、活动、操姿、队列情况进行考评,并把考核结果纳入文明班级的评选和教师的期末考核,从制度上保证了活动的质量。
三、集思广益、整合资源,多点传授、层层推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大课间活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要打破已有的模式,一开始确实有点茫然。为此,以吴斌校长为首的行政班子,召集了教导、政教、教研、体育、艺术等各部门的负责人,迅速商讨确定了一个符合学校现有特色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方案确定后,全校上下齐动员,采取从点到面,集中传授的方式。并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充分利用早晨、中午时间分班级进行集中传授与训练。这样立体交叉的传授方式,营造出了一种学习大课间操的氛围,也掀起了大课间操的高潮。
为了促进学生尽快地掌握大课间操的基本动作,检验学习成果,我
三 们分年级举行了广播操、健身拳组合训练单项比赛。有力地推动了大课间活动的健康开展。
四、精心设计,科学实施。
整个大课间活动35分钟,怎样合理安排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合理组织,精心设计,以跑、操、跳等为主,保证学生有35分钟的活动时间。在活动内容的创编上,我们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出场:在运动员进行曲的节奏下,学生轻松愉快有序地走出教室。
第二环节《舞动青春》广播操:本套操动作设计健美大方、舒展顺畅,力度感强,富有朝气,体现了当代中学生青春、向上、竞争、拼搏的特点。把优美的旋律和适度的震撼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反映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青春活力。
第三环节《健身拳》(背景音乐《男儿当自强》):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运动。在开展时不受年龄、性别、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条件的限制,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健身拳是属于长拳类型,是一套朴实、简练、舒展大方、节奏鲜明的武术套路。它由12个动作组成,其中包括拳、掌、肘、爪、勾的打法和脚踢、膝顶、头撞、按摔等技法,内容丰富,攻防特点明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健身拳的全套动作及动作的攻防含义,了解动作的特点,规律和锻炼方法,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在提高所学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学习
四 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武术套路动作,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与此同时,健身拳中的尚武精神已经升华为一种校园文化:克己忍耐——自信自强,自律自制;百折不屈——意志坚定,永不言弃。
第四环节有序离场。全校学生在校园歌曲的伴奏下,有序的退场返回各自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五、全员参与、持之以恒、初见成效。
目前,我校大课间活动项目操作性强,而宽敞的活动场地为大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证。已成为我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首先,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丰富多采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而且还使他们形成了互相激励,自学奋进的良好习惯,各种优良的品质正在潜移默化的形成。
其次,大课间操对身体素质与精神状态的改善大有益处,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率也大大提高。
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12年元旦阳光体育长跑比赛中,我校获得了初中组团体一等奖殊荣。2012年初三毕业班体育考核我校获得区上第二名,这都是我校坚持长期开展活动的结果。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一是,在35分钟的运动过程中学生由于运动过大影响接下去一节课课堂效果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地使学生能在大课间中将体格与人格,生理与心理磨练有机融合等问题。二是,从长远的角度
五 看,如何保持学生在运动体验中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是一个有待研讨的问题,我们将在不断完善现有的形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季节,开发新的组合项目,如“冬季长跑”、“韵律操”、“大众健美操”、“ 军体拳”等。第三,还可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力争求新、求变。
回顾开展大课间活动经历,我们有一份感动,那是因为我们全校上下同心同德,付出了艰辛劳动才有了今天的收获;我们也有一份激动,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快乐地成长;我们更有一份深深的感激,那是因为我们的活动得到了领导认可。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深化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大课间活动成为五台中学一道瑰丽无比的风景线。
五台中学
一 让运动成为习惯 使生命更加精彩
—— 五台中学大课间活动汇报材料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快乐、主动、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大课间活动”就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课间操形式。实践证明,它是实现新的体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在全面实施健康、快乐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特有的功效。为了秉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坚持“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的原则,我校开展了多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汇报如下:
一、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大课间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活动的发展,是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对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大课间活动旨在贯彻学校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情感,提高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和兴趣,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地发展。
我们认为“大课间活动”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其本质就在于一个“大”字,具体表现在活动时间长,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师生共同参与三个方面。
二、领导重视、明确职责。
为推进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吴斌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分管领导、体育组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形成了校长全面负责,教导处、政教处协调指挥,体育组教师和班主任具
二 体实施的组织管理系统。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协调,创造了人人参与、士气高昂的浓厚氛围。落实了我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工作制度要求。
1、领导职责。校长、行政人员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体育老师职责。(1)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2)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3)负责技术指导和训练。
3、班主任职责。组织本班学生按时、按要求参加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规范学生活动中各种行为。
4、学校还建立了大课间活动的考评制度。每天由学校政教处和体育教师对各班出勤、活动、操姿、队列情况进行考评,并把考核结果纳入文明班级的评选和教师的期末考核,从制度上保证了活动的质量。
三、集思广益、整合资源,多点传授、层层推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大课间活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要打破已有的模式,一开始确实有点茫然。为此,以吴斌校长为首的行政班子,召集了教导、政教、教研、体育、艺术等各部门的负责人,迅速商讨确定了一个符合学校现有特色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方案确定后,全校上下齐动员,采取从点到面,集中传授的方式。并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充分利用早晨、中午时间分班级进行集中传授与训练。这样立体交叉的传授方式,营造出了一种学习大课间操的氛围,也掀起了大课间操的高潮。
为了促进学生尽快地掌握大课间操的基本动作,检验学习成果,我
三 们分年级举行了广播操、健身拳组合训练单项比赛。有力地推动了大课间活动的健康开展。
四、精心设计,科学实施。
整个大课间活动35分钟,怎样合理安排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合理组织,精心设计,以跑、操、跳等为主,保证学生有35分钟的活动时间。在活动内容的创编上,我们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出场:在运动员进行曲的节奏下,学生轻松愉快有序地走出教室。
第二环节《舞动青春》广播操:本套操动作设计健美大方、舒展顺畅,力度感强,富有朝气,体现了当代中学生青春、向上、竞争、拼搏的特点。把优美的旋律和适度的震撼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反映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青春活力。
第三环节《健身拳》(背景音乐《男儿当自强》):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运动。在开展时不受年龄、性别、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条件的限制,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健身拳是属于长拳类型,是一套朴实、简练、舒展大方、节奏鲜明的武术套路。它由12个动作组成,其中包括拳、掌、肘、爪、勾的打法和脚踢、膝顶、头撞、按摔等技法,内容丰富,攻防特点明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健身拳的全套动作及动作的攻防含义,了解动作的特点,规律和锻炼方法,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在提高所学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学习
四 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武术套路动作,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与此同时,健身拳中的尚武精神已经升华为一种校园文化:克己忍耐——自信自强,自律自制;百折不屈——意志坚定,永不言弃。
第四环节有序离场。全校学生在校园歌曲的伴奏下,有序的退场返回各自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五、全员参与、持之以恒、初见成效。
目前,我校大课间活动项目操作性强,而宽敞的活动场地为大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证。已成为我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首先,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丰富多采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而且还使他们形成了互相激励,自学奋进的良好习惯,各种优良的品质正在潜移默化的形成。
其次,大课间操对身体素质与精神状态的改善大有益处,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率也大大提高。
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12年元旦阳光体育长跑比赛中,我校获得了初中组团体一等奖殊荣。2012年初三毕业班体育考核我校获得区上第二名,这都是我校坚持长期开展活动的结果。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一是,在35分钟的运动过程中学生由于运动过大影响接下去一节课课堂效果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地使学生能在大课间中将体格与人格,生理与心理磨练有机融合等问题。二是,从长远的角度
五 看,如何保持学生在运动体验中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是一个有待研讨的问题,我们将在不断完善现有的形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季节,开发新的组合项目,如“冬季长跑”、“韵律操”、“大众健美操”、“ 军体拳”等。第三,还可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力争求新、求变。
回顾开展大课间活动经历,我们有一份感动,那是因为我们全校上下同心同德,付出了艰辛劳动才有了今天的收获;我们也有一份激动,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快乐地成长;我们更有一份深深的感激,那是因为我们的活动得到了领导认可。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深化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大课间活动成为五台中学一道瑰丽无比的风景线。
五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