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我们家的男子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使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作者对描写对象的细节描写,并体会作者在文章中透视出的敏锐洞察力;
2、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常用词语:设想、熟练、教训、何况、日益、抱歉、心不在焉、嘱咐、得力等;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听说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分析对姐姐的孩子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组织材料、写好作文,为主题思想服务;
4、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思考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文章中对姐姐孩子的性格描写的关键词语;掌握描写小男孩的成长过程;
2、掌握文章的主线索。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让学生准备谈一些关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初步了解课文
(一)教学目标说明:初读课文,能基本理解课文中讲述的故事情节,并能够陈述课文大意。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阅读与思考结合;
(三)教学手段:常规
(四)课文导入
同学们,儿童时代已悄然远去,但在你们的身边依然还有很多儿童正在成长, 你们观察过他们在成长过程的特点了吗?简单说说。
(五)教学过程
阅读课文并反馈
1、方法和任务:小组内自读并交流初读感受。
2、预设问题: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这个男子汉的?每一个方面都选择了哪些典型例子?
(2)在吃饭方面,小男孩有什么特点?他喜欢吃哪些食物?
(3)小男孩对父亲的崇拜表现在哪些方面?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个孩子要强、喜欢独立的?
(5)为什么说他的成长是一件奇妙的事?
3、教学提示: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相互回答,给小组评分登记成绩。 朗读课文: 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复述故事情节;
1、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先在小组内复述,然后以抽签的方式请两个小组代表来复述课文大意。
2、复述要点:
为什么写这个男子汉——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他对独立的要求——他的坚强——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观察孩子的成长极为有趣
3、教学提示:儿童时代是天真可爱的时代,作者以姐姐家的孩子为描写对象,从五个方面描写了这个男子汉生动活泼的性格特点。学会本文的素材技巧。 课内练习
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1题,有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六)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进一步熟读课文,达到能完整复述;
(2)书面作业:1、同步练习二(1—4);
2、抄写读一读,品一品。
(七)板书:
他对食物的兴趣
他对父亲的崇拜
他对独立的要求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八)课后探讨与反思 :
第二课时 深入了解课文
(一)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描写的故事情节,认真把握人物的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脉络;
2、掌握课文的结构。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探究、合作;
(三)教学手段:常规
(四)课文导入
听写词组。
(五)教学过程
分析和学习课文
人物形象和活动探究之一-------男子汉对食物的兴趣
小组内讨论,各抒己见。明确下列问题:
1. 、他吃饭的特点是什么?
2、他喜欢吃哪些食物,不喜欢吃哪些食物?从中分析孩子的男子汉特征;
3、他不爱吃青菜,可听“我”说“不吃青菜会死的”后,他有什么反应?
这又说明了什么?
教学提示:预设的问题尽可能启发个小组自己提出,再由小组间回答。 人物形象和活动探究之二——他对父亲的崇拜
1他对父亲的崇拜表现在哪些方面?
2老师点拨:仔细阅读课文后思考:为什么爸爸妈妈吵架时,孩子会帮妈妈攻击爸爸?
教学提示:他为什么帮妈妈?(因为男子汉不能欺负妇女)为什么在他心目中,爸爸是无所不能的?(因为男子汉在家庭中起顶天立地的作用) 人物形象和活动探究三——他对独立的要求(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他的坚强(他为什么不流泪?——男子汉不轻易流泪)
课内练习;
做教材中练习第2题和第5题 (六)板书:对食物的兴趣——吃饭爽快 不爱吃青菜
对父亲的崇拜——爸爸无所不能
对独立的要求——像倔强的活鱼 自己买东西
他的坚强——不为无聊的小事哭
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接受去托儿所的事实
小男子汉
(七). 作业
作业1、做同步练习(5—9)
2、作文:请以学龄前儿童为描写对象,写一篇3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主要介绍孩子的日常举动、性格,写出这一阶段孩子的生动活泼的特点。
(八)课后探讨与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巩固课文
(一)教学目标说明:
1.分析和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把握文章的写作结构,能模仿写作。
2.查缺补漏, 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三)教学手段:常规
(四)课文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作文。要
求: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情景来写。
(五)教学过程
语言知识强化点
1、 整理课后练习;
2、对同步练习答案。
(六)小结和作业:1、用所学句型造句;;
2、完成剩余的练习。
(八)课后探讨与反思
第四课时 复习测试
(一)教学目标说明
1、复习旧课,
2、组织学生做练习。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三)教学手段:常规
(四)前提测评及课文导入
1、方法:学生自己做,老师引导;
2、进行小测试。
(五)教学过程
(六)布置作业:
预习新课。
(七)板书:
(八)课后探讨与反思:
第二课 我们家的男子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使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作者对描写对象的细节描写,并体会作者在文章中透视出的敏锐洞察力;
2、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常用词语:设想、熟练、教训、何况、日益、抱歉、心不在焉、嘱咐、得力等;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听说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分析对姐姐的孩子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组织材料、写好作文,为主题思想服务;
4、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思考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文章中对姐姐孩子的性格描写的关键词语;掌握描写小男孩的成长过程;
2、掌握文章的主线索。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让学生准备谈一些关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初步了解课文
(一)教学目标说明:初读课文,能基本理解课文中讲述的故事情节,并能够陈述课文大意。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阅读与思考结合;
(三)教学手段:常规
(四)课文导入
同学们,儿童时代已悄然远去,但在你们的身边依然还有很多儿童正在成长, 你们观察过他们在成长过程的特点了吗?简单说说。
(五)教学过程
阅读课文并反馈
1、方法和任务:小组内自读并交流初读感受。
2、预设问题: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这个男子汉的?每一个方面都选择了哪些典型例子?
(2)在吃饭方面,小男孩有什么特点?他喜欢吃哪些食物?
(3)小男孩对父亲的崇拜表现在哪些方面?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个孩子要强、喜欢独立的?
(5)为什么说他的成长是一件奇妙的事?
3、教学提示: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相互回答,给小组评分登记成绩。 朗读课文: 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复述故事情节;
1、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先在小组内复述,然后以抽签的方式请两个小组代表来复述课文大意。
2、复述要点:
为什么写这个男子汉——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他对独立的要求——他的坚强——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观察孩子的成长极为有趣
3、教学提示:儿童时代是天真可爱的时代,作者以姐姐家的孩子为描写对象,从五个方面描写了这个男子汉生动活泼的性格特点。学会本文的素材技巧。 课内练习
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1题,有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六)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进一步熟读课文,达到能完整复述;
(2)书面作业:1、同步练习二(1—4);
2、抄写读一读,品一品。
(七)板书:
他对食物的兴趣
他对父亲的崇拜
他对独立的要求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八)课后探讨与反思 :
第二课时 深入了解课文
(一)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描写的故事情节,认真把握人物的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脉络;
2、掌握课文的结构。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探究、合作;
(三)教学手段:常规
(四)课文导入
听写词组。
(五)教学过程
分析和学习课文
人物形象和活动探究之一-------男子汉对食物的兴趣
小组内讨论,各抒己见。明确下列问题:
1. 、他吃饭的特点是什么?
2、他喜欢吃哪些食物,不喜欢吃哪些食物?从中分析孩子的男子汉特征;
3、他不爱吃青菜,可听“我”说“不吃青菜会死的”后,他有什么反应?
这又说明了什么?
教学提示:预设的问题尽可能启发个小组自己提出,再由小组间回答。 人物形象和活动探究之二——他对父亲的崇拜
1他对父亲的崇拜表现在哪些方面?
2老师点拨:仔细阅读课文后思考:为什么爸爸妈妈吵架时,孩子会帮妈妈攻击爸爸?
教学提示:他为什么帮妈妈?(因为男子汉不能欺负妇女)为什么在他心目中,爸爸是无所不能的?(因为男子汉在家庭中起顶天立地的作用) 人物形象和活动探究三——他对独立的要求(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他的坚强(他为什么不流泪?——男子汉不轻易流泪)
课内练习;
做教材中练习第2题和第5题 (六)板书:对食物的兴趣——吃饭爽快 不爱吃青菜
对父亲的崇拜——爸爸无所不能
对独立的要求——像倔强的活鱼 自己买东西
他的坚强——不为无聊的小事哭
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接受去托儿所的事实
小男子汉
(七). 作业
作业1、做同步练习(5—9)
2、作文:请以学龄前儿童为描写对象,写一篇3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主要介绍孩子的日常举动、性格,写出这一阶段孩子的生动活泼的特点。
(八)课后探讨与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巩固课文
(一)教学目标说明:
1.分析和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把握文章的写作结构,能模仿写作。
2.查缺补漏, 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三)教学手段:常规
(四)课文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作文。要
求: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情景来写。
(五)教学过程
语言知识强化点
1、 整理课后练习;
2、对同步练习答案。
(六)小结和作业:1、用所学句型造句;;
2、完成剩余的练习。
(八)课后探讨与反思
第四课时 复习测试
(一)教学目标说明
1、复习旧课,
2、组织学生做练习。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三)教学手段:常规
(四)前提测评及课文导入
1、方法:学生自己做,老师引导;
2、进行小测试。
(五)教学过程
(六)布置作业:
预习新课。
(七)板书:
(八)课后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