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和猎狗,谁是英雄?作文2300字

高三作文

猎人和猎狗,谁是英雄?

征战数年,天下初定,刘邦开始论功行赏。“功”怎么定?“赏”又是什么尺度?众多功臣意见嘈杂。刘邦最终确定了“猎人”和“猎狗”的不同标准,发出了“奖金”„„

猎人和猎狗,谁是英雄?

西汉5年,刘邦消灭项羽、平定天下,到了按功封赏群臣的时候了。大臣们争夺功劳、众说纷纭,一年多了封赏依然迟迟未定。

刘邦发奖金

刘邦来了个“一刀切”。从他的认知出发,萧何应该功劳最大,于是给他封了酇侯。

群臣哗然:“我们经过几百次战斗浴血攻城,而萧何只是舞文弄墨、口头上的功夫,功劳为何却在我们之上?”刘邦回答:“大家打猎吗?知道猎狗吧。追杀兔子的是猎狗,而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却是人。如今,诸位只是捕获兔子而已,功劳如同猎狗。至于萧何,发现野兽踪迹,功劳如同猎人。”

封完土地排座次,又有人建议:“平阳侯曹参身负70多处伤,攻城掠地功劳最大,应该排在第一。”高祖虽已力排众议多封了萧何土地,但他还是想把萧何排在第一。

关内侯了解刘邦的心思:“曹参虽有功劳,却只是一时一事。皇上和项羽打了5年的仗,每当紧急时刻,需要人时萧何总能补充人,需要粮食时也能及时送到一线。这是千秋万代的功劳,所以萧何排第一,曹参排第二。”

刘邦不是简单地用攻城掠地的多少来评价功劳大小,而是用“功人”还是“功狗”的标准。群臣排座次的时候,关内侯也不是简单地按照攻城掠地的标准来

评价,而是用“千秋万代的功劳和一时的功劳”来进行评价。

由于标准的不统一,导致评估出来的结果不同,就会有不公平的感觉。群臣慑于刘邦的地位不敢有二话,但是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应当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评价给员工发奖金?标准是事前制定还是事后制定?

如果没有对这个标准的共同认可,那么操作起来就达不到目的。

群臣不太认可刘邦的标准,虽然勉强接受把萧何排在第一,但心里依然不服。所以评价标准一定要取得企业上下共同认可,按照这个结果发奖金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指哪打哪,还是打哪指哪

那么,刘邦的“奖金”依据究竟是什么?

《史记》中没有说刘邦有没有事先设定好标准,从最后君臣的对话来看,这个标准应该是事前没有设定的。评价标准如果是事后再制定,其存在就基本没有意义。

就像两个人进行打靶比赛,肯定是先有一个标靶,然后射击,看是否射中了目标,最后给出成绩。如果改变次序,先射击再设定标靶,那么,就会变成裁判想要谁获胜谁就可以获胜。所以,标准一定要事先设定好,事后设定没有意义。

很多企业发奖金时候,事先并没有明确标准。最后一纸简单的表格,什么叫工作态度好,什么叫业绩好,统统没有标准。这样的评估,有标准等于没有标准,事先模糊的标准就等于是事后再找一个标准来评价。就像刘邦愿意给萧何排第一,“功人还是功狗”、“一时之功还是万世之功”,都只是一个借口。 要发好奖金,显然要事先制定好标准。那么,这个标准要不要清晰呢? 对这个问题,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要清晰了,否则怎么给员工

解释得清楚呢?”事实上,清晰还是模糊各有利弊,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当我们遇到两难问题的时候都会采取综合的办法,既清晰又模糊。把标准分为两种类型,一类的标准非常清晰,针对被评估者的主要工作;一类标准比较模糊,针对被评估者的基础工作。

刘邦的“功人还是功狗”、“一时之功还是万世之功”这两个标准是评价群臣主要工作的,应该非常清晰。但是,刘邦没有明确这两个概念。他举例说了萧何运筹帷幄指引了方向,而群臣都受到了这个方向的指引。到底指引到什么样 ,刘邦没有说明白,群臣不服气也在情理之中了。企业在发奖金的过程中不但要事先制定标准,而且有些标准应该是非常清晰的,否则就没有可操作性。 吃饱的标准是什么

有人会说标准肯定是要越明确越好,但“无限的明确”就带来了成本的问题。如果为了评估而导致过高的成本就会得不偿失。开疆掠土当然是大事情,需要仔细评估,但是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找到一个既明确又有可操作性的标准来评估,然后再按照这个标准激励才更有效果。

在一次聚会上有人提了个问题:“请客户吃饭,用什么标准可以比较准确的评价出客户吃饱了没有?”“你直接问他,是否吃饱了不就可以了吗?”直接问当然可以,而且容易操作。但客户是中国人,这个问题等于白问,因为客户99%可能会回答:“吃饱了。”因为中国人客气,这个标准显然不好。

于是又有人提出:“看看他吃了多少饭菜,再看看他的体形就知道了。”于是又有人在此君的基础上提出:“对,看看他摄入了多少卡路里的能量,再测量他的血糖。”大家哈哈大笑。最后一位老兄提出:“看他十分钟内伸筷子的频率如何?”这个标准的可操作性就比较恰当,而且比较容易通过简单的观测得到。 有些标准需要明确,有些标准则不需要明确,有人会费解,为什么会这样?

看看李广的故事。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为何李广难封?

纵观李广的生平,虽然有很多英勇的事迹,但是他到死为止都没有被封侯。而李广的堂弟李蔡,当年和李广一起侍奉汉文帝,到汉武帝的时候,做到了代国的国相。李广的部下很多也封了侯。他们的名声和才干都不如李广。

若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不避刀剑,身先士卒,大概没有人敢和李广比肩,这是个有点像李逵似的人物,但其在深陷绝境时表现出的机智和胆略又远高出李逵。李广缺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智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后,他竟然挣不到可以封侯的杀敌之数!

猎人与猎狗,究竟谁是英雄?

答案就是在标准的制定和标准下发的时间上。

李广就是因为没有达到“斩杀敌人首级的数量”这个钢性指标而未能封候,成为千古一叹。

猎人和猎狗,谁是英雄?

征战数年,天下初定,刘邦开始论功行赏。“功”怎么定?“赏”又是什么尺度?众多功臣意见嘈杂。刘邦最终确定了“猎人”和“猎狗”的不同标准,发出了“奖金”„„

猎人和猎狗,谁是英雄?

西汉5年,刘邦消灭项羽、平定天下,到了按功封赏群臣的时候了。大臣们争夺功劳、众说纷纭,一年多了封赏依然迟迟未定。

刘邦发奖金

刘邦来了个“一刀切”。从他的认知出发,萧何应该功劳最大,于是给他封了酇侯。

群臣哗然:“我们经过几百次战斗浴血攻城,而萧何只是舞文弄墨、口头上的功夫,功劳为何却在我们之上?”刘邦回答:“大家打猎吗?知道猎狗吧。追杀兔子的是猎狗,而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却是人。如今,诸位只是捕获兔子而已,功劳如同猎狗。至于萧何,发现野兽踪迹,功劳如同猎人。”

封完土地排座次,又有人建议:“平阳侯曹参身负70多处伤,攻城掠地功劳最大,应该排在第一。”高祖虽已力排众议多封了萧何土地,但他还是想把萧何排在第一。

关内侯了解刘邦的心思:“曹参虽有功劳,却只是一时一事。皇上和项羽打了5年的仗,每当紧急时刻,需要人时萧何总能补充人,需要粮食时也能及时送到一线。这是千秋万代的功劳,所以萧何排第一,曹参排第二。”

刘邦不是简单地用攻城掠地的多少来评价功劳大小,而是用“功人”还是“功狗”的标准。群臣排座次的时候,关内侯也不是简单地按照攻城掠地的标准来

评价,而是用“千秋万代的功劳和一时的功劳”来进行评价。

由于标准的不统一,导致评估出来的结果不同,就会有不公平的感觉。群臣慑于刘邦的地位不敢有二话,但是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应当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评价给员工发奖金?标准是事前制定还是事后制定?

如果没有对这个标准的共同认可,那么操作起来就达不到目的。

群臣不太认可刘邦的标准,虽然勉强接受把萧何排在第一,但心里依然不服。所以评价标准一定要取得企业上下共同认可,按照这个结果发奖金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指哪打哪,还是打哪指哪

那么,刘邦的“奖金”依据究竟是什么?

《史记》中没有说刘邦有没有事先设定好标准,从最后君臣的对话来看,这个标准应该是事前没有设定的。评价标准如果是事后再制定,其存在就基本没有意义。

就像两个人进行打靶比赛,肯定是先有一个标靶,然后射击,看是否射中了目标,最后给出成绩。如果改变次序,先射击再设定标靶,那么,就会变成裁判想要谁获胜谁就可以获胜。所以,标准一定要事先设定好,事后设定没有意义。

很多企业发奖金时候,事先并没有明确标准。最后一纸简单的表格,什么叫工作态度好,什么叫业绩好,统统没有标准。这样的评估,有标准等于没有标准,事先模糊的标准就等于是事后再找一个标准来评价。就像刘邦愿意给萧何排第一,“功人还是功狗”、“一时之功还是万世之功”,都只是一个借口。 要发好奖金,显然要事先制定好标准。那么,这个标准要不要清晰呢? 对这个问题,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要清晰了,否则怎么给员工

解释得清楚呢?”事实上,清晰还是模糊各有利弊,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当我们遇到两难问题的时候都会采取综合的办法,既清晰又模糊。把标准分为两种类型,一类的标准非常清晰,针对被评估者的主要工作;一类标准比较模糊,针对被评估者的基础工作。

刘邦的“功人还是功狗”、“一时之功还是万世之功”这两个标准是评价群臣主要工作的,应该非常清晰。但是,刘邦没有明确这两个概念。他举例说了萧何运筹帷幄指引了方向,而群臣都受到了这个方向的指引。到底指引到什么样 ,刘邦没有说明白,群臣不服气也在情理之中了。企业在发奖金的过程中不但要事先制定标准,而且有些标准应该是非常清晰的,否则就没有可操作性。 吃饱的标准是什么

有人会说标准肯定是要越明确越好,但“无限的明确”就带来了成本的问题。如果为了评估而导致过高的成本就会得不偿失。开疆掠土当然是大事情,需要仔细评估,但是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找到一个既明确又有可操作性的标准来评估,然后再按照这个标准激励才更有效果。

在一次聚会上有人提了个问题:“请客户吃饭,用什么标准可以比较准确的评价出客户吃饱了没有?”“你直接问他,是否吃饱了不就可以了吗?”直接问当然可以,而且容易操作。但客户是中国人,这个问题等于白问,因为客户99%可能会回答:“吃饱了。”因为中国人客气,这个标准显然不好。

于是又有人提出:“看看他吃了多少饭菜,再看看他的体形就知道了。”于是又有人在此君的基础上提出:“对,看看他摄入了多少卡路里的能量,再测量他的血糖。”大家哈哈大笑。最后一位老兄提出:“看他十分钟内伸筷子的频率如何?”这个标准的可操作性就比较恰当,而且比较容易通过简单的观测得到。 有些标准需要明确,有些标准则不需要明确,有人会费解,为什么会这样?

看看李广的故事。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为何李广难封?

纵观李广的生平,虽然有很多英勇的事迹,但是他到死为止都没有被封侯。而李广的堂弟李蔡,当年和李广一起侍奉汉文帝,到汉武帝的时候,做到了代国的国相。李广的部下很多也封了侯。他们的名声和才干都不如李广。

若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不避刀剑,身先士卒,大概没有人敢和李广比肩,这是个有点像李逵似的人物,但其在深陷绝境时表现出的机智和胆略又远高出李逵。李广缺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智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后,他竟然挣不到可以封侯的杀敌之数!

猎人与猎狗,究竟谁是英雄?

答案就是在标准的制定和标准下发的时间上。

李广就是因为没有达到“斩杀敌人首级的数量”这个钢性指标而未能封候,成为千古一叹。


相关作文

  • 猎狗和兔子作文1900字
  •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 猎人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的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猎人听了后想:猎狗说的对啊,那我要想得到更 ...

  •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作文1200字
  •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牧羊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的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这话被猎人听到了,猎人想:猎狗说的对啊,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猎物,得想个好法子.于是,猎 ...

  • 爱创造奇迹作文800字
  • 一个来自树林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猎人和一群动物之间所发生的事情. 一位穿着一双大皮靴的猎人拿着猎枪,牵着猎狗闯进了宁静的大树林.他踩在树林里不满落叶的小道上,发出"吧喳--吧喳!"的响声. 原本宁静的大树林因为猎人的脚步声而变得狂躁不安. "吧喳--吧喳!"猎 ...

  • 麻雀作文1300字
  • <麻雀>课本剧剧本 舞蹈 小麻雀:妈妈--(跑出)妈妈,妈妈(打滚)好疼呀!姐姐,姐姐,你们在哪儿?(打滚)妈妈,妈妈,姐姐,姐姐,你们在哪呀? 姐姐:快上来呀 小麻雀:姐姐,我还不会飞,上不去 小麻雀:妈妈,妈妈.你在哪儿,快来救救我! 姐姐:妈妈给我们找吃的去了,还没回来呢 狗叫 小 ...

  • [第七条猎狗]读后感作文300字
  • <第七条猎狗>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第七条猎狗>. 本书特别介绍了一个猎人养了第七条猎狗的故事.他原来有六只猎狗,但是它们的反应能力不够快,第一次狩猎就被老虎和豹子咬死了.最后,猎人又养了第七条猎狗--赤利.它不像其它猎狗,一看到野兽就汪汪叫,而它会把猎人悄悄 ...

  • 第七条猎狗作文1800字
  • 篇一:<第七条猎狗>读后感 利用假期的一点时间,我读完了一本书,名叫<第七条猎狗>,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很深,惊险的事也有很多. 它主要讲的是老猎人召盘巴前后养过七条猎狗,另外六条猎狗都令召盘巴很失望.只有第七条猎狗--赤利,赤利另召盘巴觉得很有用.可是在一次捕猎中由于他误会了赤 ...

  • 第七条猎狗作文1800字
  • 篇一:<第七条猎狗>读后感 利用假期的一点时间,我读完了一本书,名叫<第七条猎狗>,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很深,惊险的事也有很多. 它主要讲的是老猎人召盘巴前后养过七条猎狗,另外六条猎狗都令召盘巴很失望.只有第七条猎狗--赤利,赤利另召盘巴觉得很有用.可是在一次捕猎中由于他误会了赤 ...

  • 作文 续写[红奶羊]作文400字
  • [作文 续写<红奶羊>] 夕阳正一点点滑向与葫芦洞平行的天际,作文 续写<红奶羊>. 汪汪汪,突然,寂静地洞外传来猎狗紧张的吠叫声.洞口浓重地残阳里投进一位持枪猎人的身影. 猎狗走进了石洞里,猎人悄悄地跟在后面.茜露儿看见了,紧紧地把黑球搂在怀里,生怕被猎人发现了,黑球大叫一 ...

  • 读[第七条猎狗]有感作文500字
  • <第七条猎狗>的主人公是小狗赤利,书名因为小狗赤利是芭蕉寨老猎人召盘巴养的第七条猎狗,所以叫<第七条猎狗>.<第七条猎狗>是作家沈石溪的成名短篇小说,故事讲述的是老猎人召盘巴的第七条猎狗的故事.老猎人闯荡山林40年,却得不到一条称心如意的猎狗,一直引以为憾.后来,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