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唤醒自己”为例谈作文构思的一般方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 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 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 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 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只有不断唤醒自己, 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请以“唤醒自己”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学生例文一】
唤醒自己
王晓龙
下了一夜的雪, 醒来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我早早地起身, 到家乡的小树林里赏雪。好久没有下这样大的雪了, 内心有些欢喜有些激动。
风轻轻地吹落枝头的雪花, 雪花漱漱地下落。静极了。我紧闭着双眼去感受。忽然一声凄凉的叫声传入我的耳朵, 前面一个黑色的物体在蠕动, 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在挣扎。这是一只很小的黑猫, 估计是才出生不久的。忍受过寒冷的一夜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尽管天生就讨厌猫, 我还是走近了。
它的身上沾满了泥水, 污秽不堪, 全身的毛变成了一块一块的。它看到我时叫得更加凄惨了, 拼命地往我腿边靠。泥渍沾在我洁白的衣服上。我厌恶极了, 迅速用脚将它拨开。一次一次, 它终于不再过来, 无助地躺在雪坑里, 绝望地看着我。它的身体慢慢颤抖起来, 隔着鞋子, 我依然能感到它身上硬梆梆的, 对, 它的身上结冰了。
我转身离开了它和那凄惨的叫声。那令人揪心的声音渐渐地远去, 直到再也听不见。雪还是那样地飘着, 却再也不是以前那样生动可爱。天空像是骤然变冷了。我不禁缩了缩身子。我没有去救它, 我没有去救它。它很快就会被冻死, 那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呀, 与我们一样。
慢慢地走着, 内心似乎愈感压抑, 像犯罪般的慌张。终于在我快离开树林时掉回了头。我是跑着回去的, 内心不断地有一个声音在喊:它真的会冻死, 它真的会冻死。当我赶到的时候, 它蜷缩在那儿, 看见了我, 依然拼命地靠过来。这一次我没躲, 轻轻地将它抱起, 心痛的感觉悄然袭来。它似乎是一个冰球。我把它抱在怀里, 紧紧的。它伸出那颗小脑袋看着我, 眼里亮晶晶的, 是眼泪吗? 也许是雪水吧! 不一会我听到了呼噜呼噜的声音, 它在我的怀里睡着了, 睡得是那样亲切安谧。
它活过来了, 但也许它本来就不会死。它总是跟着我, 趴在我的书桌上, 常常将我的书桌上印上几朵黑色的小梅花。
冬天再一次来了, 而我即将面临高考, 每当我挑灯苦读时, 它都会趴在我的脚上睡觉, 它真的很讨人喜欢, 而我感觉到的是一种温暖。
点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可是当我们真正面对别人的苦难时, 我们有时会选择退缩, 我们的内心会进行一场道德的斗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反正别人也不知道, 这些想法或许我们都会有。但是另一面, 我们的良心
2 又会不断受到拷问, 我们会感到不安, 我们会在内心贬低自己的行为。现在作者就面临这样的矛盾。难得的一场大雪, 乘兴赏雪, 却被一只可怜的快要冻死的小猫给搅和了。想逃避, 可最终还是被良心、爱心唤了回来。文章的主旨不难理解, 作者表现了自己的爱心。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把唤醒的过程写了出来, 通篇把笔墨放在冰天雪地里小生命的无助和可怜, 写救与不救的矛盾斗争, 没有多余的议论抒情而主题却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记叙文的审题来讲, 作者抓住了“唤醒”二字, 写了事情的过程。从立意的角度来说, 作者表现了自己的爱心, 而且是对动物的爱心, 这一点更加难能可贵。从构思上来讲, 作者注意运用了前后对比, 开始是愉悦地赏雪, 后来是兴致全无只想逃离, 开始写小猫的可怜, 自己的厌恶, 后来写小猫的可爱, 文章富于变化。
【学生例文二】
唤醒自己
窦静
开学了, 我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返校。爸爸妈妈为我准备了好多零食, 还为我买了一套新衣服。进校门时照例又碰上了几个乞丐。
我们学校的门口经常有一些乞丐“出没”,他们或老或少, 或病或瘫, 在自己身前置一个饭盒, 便大模大样做起“生意”来。有些小孩甚至挡在出入的师生面前, 一副“不给钱别想走”的无赖嘴脸。
今天挡在我面前的老乞丐, 穿着看起来并不怎么暖和的蓝色中山装, 身上挂着几只灰白的袋子。一只手拿着杯装的粥, 也许是在卖粥的小摊上讨来的, 另一只手握着饭盒向前伸着, 似乎只要他伸长一点, 路人就会多给他一毛钱。这样的乞丐我见得多了, 我几乎可以确定, 他身底穿着保暖衣, 口袋里藏着手机, 是个比我阔许多的“大爷”。一位“大爷”向我这个尚“寄生”在父母身上的学生讨钱, 真是滑稽!
于是我大步流星地从他身前走过, 忽略了他向前伸的脏兮兮的手, 忽略了他明显浮肿的脸, 忽略了那渴求的双眼。可是, 走在校园的路上, 老乞丐的手和浮肿的脸却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一种莫名的罪恶感包围着我。我哪里做错了? 我讨厌这种感觉, 它让我心慌, 像是做错了什么事。
突然想起小时候的事。一个老乞丐讨到了我家门口。我看他老态龙钟, 着实可怜, 就把家里的小半袋米拿给了他。乞丐笑了:“你妈妈回家会打你的哦。”他执意不肯收, 我拼命地要给他。最后他叹了叹气:“好孩子, 好人有好报。”然后拿着那小半袋米蹒跚着走了。
妈妈回家做饭, 一看米没有了。我说拿去喂鱼了, 妈妈一怒之下给了一顿揍。但是我没有哭, 一种自豪感和正义感充满了我的小胸膛, 我有些激动, 像是当了一回英雄。
可如今, 这位小英雄哪里去了? 我兜里有4块钱零钱, 它可能会在某家超市里轻易地变成零食, 但那个老头儿可能需要4块钱买药。
我毅然回头, 返回了校门口, 那个老人还在。我轻轻地走到他的面前, 弯下身轻轻地把4元钱放在他的饭盒里, 没有“咣当”一声的轻蔑与傲慢。那一刻我想微笑, 眼睛却不争气地湿润了。
点评:每个人可能都会担心自己付出爱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至少我们付出了爱不会被欺骗。作者遇到乞丐时起初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她最终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良知与爱心, 特别是她想到了小时候的一次“英雄壮举”,让她对今天的自己产生了不满。她重新走回校门口, 投下自己的爱心, 也完成了一次唤醒自己的历程。
3 写记叙文, 我们有时总感觉到生活中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 不值一写。其实不然, 小事中也有闪光点, 也有美, 也有真情, 也有真爱。把这样一些细节抓住, 然后把它放在特定的背景下, 那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当然要把这些生活中的点滴之美突显出来, 就必须要想办法去烘托, 去设置铺垫, 去制造故事。
【教师尝试】
唤醒自己
王中海
2010年2月21日, 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
当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中国小将, 年仅19岁的周洋, 在8名参加决赛的选手中脱颖而出, 以绝对的优势获得冠军, 赛场顿时沸腾了。闪光灯闪烁不停, 周洋和主教练激情相拥, 身披中国国旗的周洋绕场答谢现场的观众。
赛后, 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周洋。问及夺冠后的想法, 周洋难掩心中的激动。她断断续续地说, 我感到我更加自信了, 还有我要让我的父母过得好一些, 父亲一直有病。
多么朴实的话语! 且不说周洋是个多么孝顺父母的孩子, 始终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只想在这里讨论周洋在这一场比赛中唤醒自己收获的自信。
在半决赛中, 周洋和另外两名队友一起冲击决赛, 王蒙更是被寄予厚望。可是最终只有周洋成功晋级。由于种种原因, 决赛共有8名选手参加, 作为传统的优势项目, 韩国队独占3席, 其他选手也都有问鼎的实力, 周洋要想夺魁可谓势单力孤, 难上加难。
狭路相逢勇者胜, 孤军奋战的周洋赛前一遍遍地呼唤自己:周洋, 你一定可以的! 大赛在即, 她没有去想自己是初出茅庐, 第一次参加冬奥会; 她没有去想自己乳臭未干, 今年只有19岁, 标准的90后; 她没有去想和自己站在同一起跑线的世界强手, 特别是韩国队的三名选手。动人心弦的发令枪响了, 周洋一马当先, 冲在最前面。超越、反超越、碰撞, 风驰电掣, 险象环生。当比赛还剩三圈时, 周洋再次突出重围, 而且越滑越快, 把所有的选手甩在了身后。此时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扬已经在祈祷周洋保持状态, 因为冠军不出意外, 就要花落中国队了。果不其然, 周洋以绝对的优势冲过终点线, 夺得了这枚宝贵的金牌, 打破了冬奥会的记录, 改写了中国速滑队的历史。
周洋创造了奇迹! 评论员这样说。因为周洋还如此的年轻, 因为这不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 因为韩国队太强大了, 曾经在上届都灵冬奥会包揽金银牌, 这次又有3名选手晋级决赛, 还因为中国队一号人物王蒙犯规出局, 全队的希望都压在了周洋的身上。
但也许正是这些原因, 给了周洋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 或者说周洋在这种环境下唤醒了自己的自信:我能行, 我一定能行。最终周洋成功了, 她给了所有人一份感动, 一种启迪:努力地唤醒自己吧, 人的潜能只有在自信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点评:这是一篇带有时事评论性质的文章, 通篇都是以周洋夺冠这件事作为材料, 揭示唤醒自己的自信就可以发挥自己潜能的道理。文章中两次提到周洋在关键时候没有退缩, 而是不断地唤醒自己的自信, 最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战胜了强手, 取得了成功。时事评论带有叙议结合的特点, 周洋夺冠的过程在文章有完整的交代, 但始终是为了突出周洋成功给人们的启迪——周洋唤醒自己的自信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一中心。第1至3段是全文的一个引子, 第4、5段着重突出周洋夺冠之难, 与后文的观点是紧扣在一起的。
4 如果我们写常规的议论文, 则可以这样去审题:补充内容。如(什么) 唤醒自己(什么) 。立意确立分论点时, 可从“为什么”和“怎么样”考虑。比如,“为什么”可以说人都有惰性, 容易得过且过, 甘于平庸, 所以需要唤醒;“怎么样”可以说唤醒自己的自信就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 唤醒自己的责任就可以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唤醒自己的良知就能懂得付出爱心的意义等等, 这样构思就很容易成文。
1 以“唤醒自己”为例谈作文构思的一般方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 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 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 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 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只有不断唤醒自己, 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请以“唤醒自己”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学生例文一】
唤醒自己
王晓龙
下了一夜的雪, 醒来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我早早地起身, 到家乡的小树林里赏雪。好久没有下这样大的雪了, 内心有些欢喜有些激动。
风轻轻地吹落枝头的雪花, 雪花漱漱地下落。静极了。我紧闭着双眼去感受。忽然一声凄凉的叫声传入我的耳朵, 前面一个黑色的物体在蠕动, 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在挣扎。这是一只很小的黑猫, 估计是才出生不久的。忍受过寒冷的一夜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尽管天生就讨厌猫, 我还是走近了。
它的身上沾满了泥水, 污秽不堪, 全身的毛变成了一块一块的。它看到我时叫得更加凄惨了, 拼命地往我腿边靠。泥渍沾在我洁白的衣服上。我厌恶极了, 迅速用脚将它拨开。一次一次, 它终于不再过来, 无助地躺在雪坑里, 绝望地看着我。它的身体慢慢颤抖起来, 隔着鞋子, 我依然能感到它身上硬梆梆的, 对, 它的身上结冰了。
我转身离开了它和那凄惨的叫声。那令人揪心的声音渐渐地远去, 直到再也听不见。雪还是那样地飘着, 却再也不是以前那样生动可爱。天空像是骤然变冷了。我不禁缩了缩身子。我没有去救它, 我没有去救它。它很快就会被冻死, 那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呀, 与我们一样。
慢慢地走着, 内心似乎愈感压抑, 像犯罪般的慌张。终于在我快离开树林时掉回了头。我是跑着回去的, 内心不断地有一个声音在喊:它真的会冻死, 它真的会冻死。当我赶到的时候, 它蜷缩在那儿, 看见了我, 依然拼命地靠过来。这一次我没躲, 轻轻地将它抱起, 心痛的感觉悄然袭来。它似乎是一个冰球。我把它抱在怀里, 紧紧的。它伸出那颗小脑袋看着我, 眼里亮晶晶的, 是眼泪吗? 也许是雪水吧! 不一会我听到了呼噜呼噜的声音, 它在我的怀里睡着了, 睡得是那样亲切安谧。
它活过来了, 但也许它本来就不会死。它总是跟着我, 趴在我的书桌上, 常常将我的书桌上印上几朵黑色的小梅花。
冬天再一次来了, 而我即将面临高考, 每当我挑灯苦读时, 它都会趴在我的脚上睡觉, 它真的很讨人喜欢, 而我感觉到的是一种温暖。
点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可是当我们真正面对别人的苦难时, 我们有时会选择退缩, 我们的内心会进行一场道德的斗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反正别人也不知道, 这些想法或许我们都会有。但是另一面, 我们的良心
2 又会不断受到拷问, 我们会感到不安, 我们会在内心贬低自己的行为。现在作者就面临这样的矛盾。难得的一场大雪, 乘兴赏雪, 却被一只可怜的快要冻死的小猫给搅和了。想逃避, 可最终还是被良心、爱心唤了回来。文章的主旨不难理解, 作者表现了自己的爱心。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把唤醒的过程写了出来, 通篇把笔墨放在冰天雪地里小生命的无助和可怜, 写救与不救的矛盾斗争, 没有多余的议论抒情而主题却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记叙文的审题来讲, 作者抓住了“唤醒”二字, 写了事情的过程。从立意的角度来说, 作者表现了自己的爱心, 而且是对动物的爱心, 这一点更加难能可贵。从构思上来讲, 作者注意运用了前后对比, 开始是愉悦地赏雪, 后来是兴致全无只想逃离, 开始写小猫的可怜, 自己的厌恶, 后来写小猫的可爱, 文章富于变化。
【学生例文二】
唤醒自己
窦静
开学了, 我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返校。爸爸妈妈为我准备了好多零食, 还为我买了一套新衣服。进校门时照例又碰上了几个乞丐。
我们学校的门口经常有一些乞丐“出没”,他们或老或少, 或病或瘫, 在自己身前置一个饭盒, 便大模大样做起“生意”来。有些小孩甚至挡在出入的师生面前, 一副“不给钱别想走”的无赖嘴脸。
今天挡在我面前的老乞丐, 穿着看起来并不怎么暖和的蓝色中山装, 身上挂着几只灰白的袋子。一只手拿着杯装的粥, 也许是在卖粥的小摊上讨来的, 另一只手握着饭盒向前伸着, 似乎只要他伸长一点, 路人就会多给他一毛钱。这样的乞丐我见得多了, 我几乎可以确定, 他身底穿着保暖衣, 口袋里藏着手机, 是个比我阔许多的“大爷”。一位“大爷”向我这个尚“寄生”在父母身上的学生讨钱, 真是滑稽!
于是我大步流星地从他身前走过, 忽略了他向前伸的脏兮兮的手, 忽略了他明显浮肿的脸, 忽略了那渴求的双眼。可是, 走在校园的路上, 老乞丐的手和浮肿的脸却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一种莫名的罪恶感包围着我。我哪里做错了? 我讨厌这种感觉, 它让我心慌, 像是做错了什么事。
突然想起小时候的事。一个老乞丐讨到了我家门口。我看他老态龙钟, 着实可怜, 就把家里的小半袋米拿给了他。乞丐笑了:“你妈妈回家会打你的哦。”他执意不肯收, 我拼命地要给他。最后他叹了叹气:“好孩子, 好人有好报。”然后拿着那小半袋米蹒跚着走了。
妈妈回家做饭, 一看米没有了。我说拿去喂鱼了, 妈妈一怒之下给了一顿揍。但是我没有哭, 一种自豪感和正义感充满了我的小胸膛, 我有些激动, 像是当了一回英雄。
可如今, 这位小英雄哪里去了? 我兜里有4块钱零钱, 它可能会在某家超市里轻易地变成零食, 但那个老头儿可能需要4块钱买药。
我毅然回头, 返回了校门口, 那个老人还在。我轻轻地走到他的面前, 弯下身轻轻地把4元钱放在他的饭盒里, 没有“咣当”一声的轻蔑与傲慢。那一刻我想微笑, 眼睛却不争气地湿润了。
点评:每个人可能都会担心自己付出爱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至少我们付出了爱不会被欺骗。作者遇到乞丐时起初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她最终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良知与爱心, 特别是她想到了小时候的一次“英雄壮举”,让她对今天的自己产生了不满。她重新走回校门口, 投下自己的爱心, 也完成了一次唤醒自己的历程。
3 写记叙文, 我们有时总感觉到生活中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 不值一写。其实不然, 小事中也有闪光点, 也有美, 也有真情, 也有真爱。把这样一些细节抓住, 然后把它放在特定的背景下, 那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当然要把这些生活中的点滴之美突显出来, 就必须要想办法去烘托, 去设置铺垫, 去制造故事。
【教师尝试】
唤醒自己
王中海
2010年2月21日, 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
当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中国小将, 年仅19岁的周洋, 在8名参加决赛的选手中脱颖而出, 以绝对的优势获得冠军, 赛场顿时沸腾了。闪光灯闪烁不停, 周洋和主教练激情相拥, 身披中国国旗的周洋绕场答谢现场的观众。
赛后, 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周洋。问及夺冠后的想法, 周洋难掩心中的激动。她断断续续地说, 我感到我更加自信了, 还有我要让我的父母过得好一些, 父亲一直有病。
多么朴实的话语! 且不说周洋是个多么孝顺父母的孩子, 始终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只想在这里讨论周洋在这一场比赛中唤醒自己收获的自信。
在半决赛中, 周洋和另外两名队友一起冲击决赛, 王蒙更是被寄予厚望。可是最终只有周洋成功晋级。由于种种原因, 决赛共有8名选手参加, 作为传统的优势项目, 韩国队独占3席, 其他选手也都有问鼎的实力, 周洋要想夺魁可谓势单力孤, 难上加难。
狭路相逢勇者胜, 孤军奋战的周洋赛前一遍遍地呼唤自己:周洋, 你一定可以的! 大赛在即, 她没有去想自己是初出茅庐, 第一次参加冬奥会; 她没有去想自己乳臭未干, 今年只有19岁, 标准的90后; 她没有去想和自己站在同一起跑线的世界强手, 特别是韩国队的三名选手。动人心弦的发令枪响了, 周洋一马当先, 冲在最前面。超越、反超越、碰撞, 风驰电掣, 险象环生。当比赛还剩三圈时, 周洋再次突出重围, 而且越滑越快, 把所有的选手甩在了身后。此时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扬已经在祈祷周洋保持状态, 因为冠军不出意外, 就要花落中国队了。果不其然, 周洋以绝对的优势冲过终点线, 夺得了这枚宝贵的金牌, 打破了冬奥会的记录, 改写了中国速滑队的历史。
周洋创造了奇迹! 评论员这样说。因为周洋还如此的年轻, 因为这不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 因为韩国队太强大了, 曾经在上届都灵冬奥会包揽金银牌, 这次又有3名选手晋级决赛, 还因为中国队一号人物王蒙犯规出局, 全队的希望都压在了周洋的身上。
但也许正是这些原因, 给了周洋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 或者说周洋在这种环境下唤醒了自己的自信:我能行, 我一定能行。最终周洋成功了, 她给了所有人一份感动, 一种启迪:努力地唤醒自己吧, 人的潜能只有在自信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点评:这是一篇带有时事评论性质的文章, 通篇都是以周洋夺冠这件事作为材料, 揭示唤醒自己的自信就可以发挥自己潜能的道理。文章中两次提到周洋在关键时候没有退缩, 而是不断地唤醒自己的自信, 最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战胜了强手, 取得了成功。时事评论带有叙议结合的特点, 周洋夺冠的过程在文章有完整的交代, 但始终是为了突出周洋成功给人们的启迪——周洋唤醒自己的自信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一中心。第1至3段是全文的一个引子, 第4、5段着重突出周洋夺冠之难, 与后文的观点是紧扣在一起的。
4 如果我们写常规的议论文, 则可以这样去审题:补充内容。如(什么) 唤醒自己(什么) 。立意确立分论点时, 可从“为什么”和“怎么样”考虑。比如,“为什么”可以说人都有惰性, 容易得过且过, 甘于平庸, 所以需要唤醒;“怎么样”可以说唤醒自己的自信就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 唤醒自己的责任就可以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唤醒自己的良知就能懂得付出爱心的意义等等, 这样构思就很容易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