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水族地区小学作文的教学 塘州乡梅育小学:马月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在水族地区的农村小学,一提起作文,不但学生感到头痛,而且就连老师也感到头痛。可见“老师怕教,学生怕写。”已经成为水族地区小学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为走出这一现状,下面就水族地区小学作文的教学谈谈个人看法;
一、现状分析
1、学生的语言受阻
作文,顾名思义就是由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它必须从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言语向展开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形式转化。一般来说,水族地区的小学生必须具备两种语言,即母语——水话(第一语言)和汉语(第二语言),而他们在思维转化的过程中,得借助母语来进行思维,而在作文上则要求的是用汉语来表达。在中间,这就必然地经过一定的翻译、比较、整理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一个水族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学生就难以在立意和构思上得到突破。因此,他们笔下的作文总是文理不通,词不达意。
2、学生见识少、生活单调乏味
由于这些学生皆生活在边远农村,生活的范围仅在家庭和学校之间,不是看山就是看水,所以他们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之
又少,社交能力也差 。很多学校没有正规的图书室,甚至有的学校连图书都没有。学生阅读量太小,导致学生知识贫乏,语言苍白无力,思路狭窄。俗话说:“见多识广”。没有足够的见闻,哪来广博的知识?再加上学生平时没有细心观察的习惯,怎能发现平凡中的伟大,写出好文章呢?
3、学习的氛围差
父母的文化水平低,这也是造成这些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因素之一。众所周知,这些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出现大量的留守学生,而这些学生一旦离开了身边的监护人,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成天就成了一个不学无术的群体。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水族地区的农村,一般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学习都是莫不关心的。当然,这也是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在这方面他们也是力不从心的。
4、作文数量太少,思维训练不够。
现在的边远地区小学,老师们为赶语文教学进度,一般两周才上一次作文,一学期共八次,加上单元测试上的作文,一学期也不过十多次作文。这之中还有些作文题目是雷同的,学生作文也是“换汤不换药”,思维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针对水族地区小学作文的种种状况,力图摆脱这些现状,我想得从以下几点去入手:
二、措施
1、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在小学生的作文启蒙阶段,在初写作文时,可让学生按要求用水族语言进行叙述,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进行。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文其实并不难,再用汉语言文字将自己能够用水族语言口头叙述的内容写下来,这就是作文。口述练习后,再让学生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循序渐进地尝试作文练习,老师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要求不要过高、过急,而是要多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起写作文的信心。
2、增加阅读积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只有读得多,知识才丰富,丰富才能博发,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梁启超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因此必须加大水族地区学生的阅读量,扩大水族地区学生的知识面,还要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要“重视文本”,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坚持写日记就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
3、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一定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凡是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都可以写;在交流中有什么感受的就说;对他人有什么样的认识就评。抓住学生的喜好对身边的事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让学生认为老师说得好,
也有想跟着老师说或是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去写。不管说得好坏,不论写的优劣,都要给与激励。这样,消除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激发写作兴趣,这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前提。
4、加强综合训练
从水族地区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使训练收到实效。其实,就是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水族地区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 契入点" ,有了这个" 契入点" 训练才是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是指在作文训练中,以多方面有利因素的结合,既是作文本身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摘、抄、记、写、改、编、评、赏的结合,也可以是作文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作文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与生活的结合,作文与做事、做人的结合等这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训练方式,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以便帮助水族地区学生拓展写作空间,提高写作能力。
5、注重作文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学生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失败了站起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在作文评改中注重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作文评改的形式,把写好的作文拿给同学评价或修改;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和身心发展。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水族地区的作文教学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想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努力,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不懈的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认真的辅导,相信几年以后,水族地区的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较大的提高。
小议水族地区小学作文的教学 塘州乡梅育小学:马月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在水族地区的农村小学,一提起作文,不但学生感到头痛,而且就连老师也感到头痛。可见“老师怕教,学生怕写。”已经成为水族地区小学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为走出这一现状,下面就水族地区小学作文的教学谈谈个人看法;
一、现状分析
1、学生的语言受阻
作文,顾名思义就是由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它必须从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言语向展开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形式转化。一般来说,水族地区的小学生必须具备两种语言,即母语——水话(第一语言)和汉语(第二语言),而他们在思维转化的过程中,得借助母语来进行思维,而在作文上则要求的是用汉语来表达。在中间,这就必然地经过一定的翻译、比较、整理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一个水族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学生就难以在立意和构思上得到突破。因此,他们笔下的作文总是文理不通,词不达意。
2、学生见识少、生活单调乏味
由于这些学生皆生活在边远农村,生活的范围仅在家庭和学校之间,不是看山就是看水,所以他们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之
又少,社交能力也差 。很多学校没有正规的图书室,甚至有的学校连图书都没有。学生阅读量太小,导致学生知识贫乏,语言苍白无力,思路狭窄。俗话说:“见多识广”。没有足够的见闻,哪来广博的知识?再加上学生平时没有细心观察的习惯,怎能发现平凡中的伟大,写出好文章呢?
3、学习的氛围差
父母的文化水平低,这也是造成这些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因素之一。众所周知,这些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出现大量的留守学生,而这些学生一旦离开了身边的监护人,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成天就成了一个不学无术的群体。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水族地区的农村,一般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学习都是莫不关心的。当然,这也是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在这方面他们也是力不从心的。
4、作文数量太少,思维训练不够。
现在的边远地区小学,老师们为赶语文教学进度,一般两周才上一次作文,一学期共八次,加上单元测试上的作文,一学期也不过十多次作文。这之中还有些作文题目是雷同的,学生作文也是“换汤不换药”,思维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针对水族地区小学作文的种种状况,力图摆脱这些现状,我想得从以下几点去入手:
二、措施
1、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在小学生的作文启蒙阶段,在初写作文时,可让学生按要求用水族语言进行叙述,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进行。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文其实并不难,再用汉语言文字将自己能够用水族语言口头叙述的内容写下来,这就是作文。口述练习后,再让学生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循序渐进地尝试作文练习,老师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要求不要过高、过急,而是要多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起写作文的信心。
2、增加阅读积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只有读得多,知识才丰富,丰富才能博发,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梁启超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因此必须加大水族地区学生的阅读量,扩大水族地区学生的知识面,还要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要“重视文本”,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坚持写日记就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
3、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一定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凡是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都可以写;在交流中有什么感受的就说;对他人有什么样的认识就评。抓住学生的喜好对身边的事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让学生认为老师说得好,
也有想跟着老师说或是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去写。不管说得好坏,不论写的优劣,都要给与激励。这样,消除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激发写作兴趣,这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前提。
4、加强综合训练
从水族地区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使训练收到实效。其实,就是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水族地区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 契入点" ,有了这个" 契入点" 训练才是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是指在作文训练中,以多方面有利因素的结合,既是作文本身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摘、抄、记、写、改、编、评、赏的结合,也可以是作文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作文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与生活的结合,作文与做事、做人的结合等这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训练方式,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以便帮助水族地区学生拓展写作空间,提高写作能力。
5、注重作文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学生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失败了站起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在作文评改中注重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作文评改的形式,把写好的作文拿给同学评价或修改;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和身心发展。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水族地区的作文教学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想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努力,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不懈的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认真的辅导,相信几年以后,水族地区的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