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作文3900字

高一作文

父亲的烟

那时,父亲的气味是由香烟和剃须水以及万金油联合组成的,是一股好闻的气味。只是父亲很少有机会在家里休假。小时候看他衣冠楚楚去上班,将一条深绿色的领带系得又小又硬又精致。再后来看到爸爸调往北京时的忙乱,那正是1975年,政治形势变化万端,哥哥送站时去买月台票竟将父亲的车票遗失,父亲坐在汽车后座心急如焚。那时我知道了烟和工作,是爸爸的命,而家和亲人,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转眼到了父亲离休的日子。离休是一个古怪并且不真实的字眼,对这个生造词后面的意味,我也是从父亲的香烟里体会到的。

刚回家时父亲曾经是高兴过的,他很爱读书但多年没有时间享受书,“文革”中家里多年的藏书全被抄抢一空,1978年以后父母亲又慢慢将书买回,父亲以为他终于有了时间去做他爱做的事,他甚至特地在家里布置了一间书房,那时正读中文系大四的我,突然觉得父亲像苏东坡时代的书生。

但很快父亲就沉寂下去。有天晚上有极亮的月光,一直照亮了大半个房间。父亲关着灯坐在沙发上,月光照亮了重重萦绕在他身上的轻烟,突然想起了母亲说的,父亲的烟增至三包。

父亲因为长期服用过量的安眠药,医生再三警告不要吸烟再增加肝的负担。父亲定期验血,每次去医院听化验结果,我都有大难临头的恐惧。但父亲从不为戒烟松口,也从不说为什么。

后来家里发生了变故。我和母亲到父亲所住的疗养院去告诉并安慰父亲,母亲陪父亲住一段,我独自先回。回家的这天父亲到疗养院门口来送我,车转弯开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直镇定乐观的父亲独自落坐在花团锦簇的石上,阳光将他的头发照得很白,仿佛一潭静水似的,深深地照亮了他无法遮盖的悲凉,他的手垂在膝上,因为没有烟。

我突然想起一个行为学家的研究结果:烟是奶嘴的延续,当男人感到孤独、失望、疲劳的时候,有烟在手,就仿佛婴儿含奶嘴可以止住哭声一样。

从此,我不劝父亲戒烟。看轻烟细线般在父亲四周缭绕起伏,仿佛一道屏障。

一枚大头针

陈刚是一家私营脱水蔬菜厂的老板,有一个外商准备在全市的私营脱水蔬菜厂中选择一家重点投资,这几天就来考察。

陈刚马上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可会后不到一个小时,包装车间主任就风风火火地闯进陈刚的办公室,说一个叫朱凤的女员工发现别在护袖上的一枚大头针不见了,可能掉进了半成品或成品的蔬菜中。陈刚慌了,赶紧跑到包装车间。那个叫朱凤的女员工刚才被车间主任训斥后正在不停地哭泣,见陈刚来了忙赔不是:“老板,这完全是我的错,可以扣我的工资,但千万不要开除我。我一家老小还等着我的工资呢!”

“不开除你? 想得倒美,赶快收拾东西,准备走人! ”一旁的车间主任嚷起来。陈刚望了一下朱凤:“那枚大头针掉进去的事别人知道吗? ”朱凤摇摇头。陈刚又问:“那你为什么不隐瞒而立即报告了呢? ”朱凤哭哭啼啼地说:“我想,不能误了外商投资的大事啊! ”

陈刚一挥手,立即通知全线停机,从正在包装的半成品和上千件成品脱水蔬菜中寻找那枚大头针。车间主任连忙摆手:“老板,这至少要一天时间啊。我们的损失得多大啊——不就是一枚大头针吗? ”

谁知陈刚大吼一声,指着车间主任骂道:“你胡说! 我宣布,从现在开始你被解聘了,他对着哭泣的朱凤说:“从现在起,你行使车间主任一职,另外奖你5000元。”

什么? 朱凤将大头针掉进脱水蔬菜中不仅没受到任何处罚,还升官得奖金? 一时全厂议论纷纷。

第二天,会长领着一个老太太来到陈刚的办公室,一进门,会长就笑眯眯地告诉陈刚,外商已经选择了你们作为合作伙伴。陈刚一愣——人家外商还没来考察呢。会长哈哈大笑起来:“已经考察过了,就是昨天发生的那起大头针事件。”他一指那个老太太:“这就是外商萨莎女士。”

原来,萨莎女士一到陈刚的脱水蔬菜厂,就听到员工们议论纷纷,继而看到那张解聘车间主任、提拔和奖励朱凤公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最终,选择陈刚作为她投资合作的重要伙伴。至于那枚大头针,两天后最终在一件成品中被找到。

静心

道元禅师向大众说法,认为专注一心、只管打坐便是禅修的根本所在。有的人对他的做法表示疑惑,说他根本不懂禅法,只是一个粗鲁的门外汉。于是便有轻慢的学僧找到道元要跟他辩论如何才是修禅。

于是道元禅师给学僧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将军去打猎,有一天在山里遇到暴雨,找不到回去的路,于是便焦急地在山里到处奔走,心里充满了恐惧,生怕自己会被这暴风雨卷到山崖里去。他急于找到一条出路,在黑暗的山谷里到处冲突,最后不慎掉下了悬崖。

将军在掉下悬崖之后,天亮的时候,才被前来的士兵找到,那个时候将军几乎已经奄奄一息。而事实上暴雨并没有下太久,天也快亮了,将军完全不必急于下山,只需要在原地附近的山洞里稍微避雨,待天亮的时候再下山就安全了。但是将军驰骋沙场,性情急躁,耐不住内心的暴躁,着急回到山下的军营,心火怒烧,便迷失了方向。本来路就在眼前,他却在慌张中走到了悬崖那个方向去。

道元禅师于是问学僧:“你觉得将军为什么会迷路?”

学僧看着道元禅师,说:“因为将军心性急躁,心气浮动不可安置,所以才分辨不清道路,以致失足掉下山崖。”

道元禅师问:“如何才是安心?”

学僧仿佛有所悟,便说:“身心脱落,安住自心。”

道元禅师说:“将军之所以迷路坠崖,根本便在于此,这是一样的道理。”

学僧这时才明白道元禅师讲这个故事的原因,原来我们都是那个迷路的人,眼前的黑暗和暴雨让我们心浮气躁,不能安心地考虑事情,分不清楚形势,以致仓促之中迷失了自己,酿成了悲剧。

当我们觉得自己迷路的时候,尤其是在沙漠中,千万不要到处乱走,我们需要的是让自己停下来,休息一下,让心安定下来,慢慢地辨明方向,这才是最佳的办法。

迷路的时候不要着急,心浮的时候让心安定下来,你就会感觉天地开阔很多。道元禅师的禅法如此简单明了,但却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路。而道元禅师作为日本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禅师,他的禅法并不是那样驳杂,却是简简单单,本本分分。这大概就是参禅、做人的大境界吧。

从零开始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不仅善于写作,还擅长绘画。他的书,居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而他的画,也频繁获奖。

有一年,他的画参加台湾当代名家画展,被邀展的作品有张大千、黄君壁等著名画家的作品,而能参加此次画展,也证明作品是很有实力的。

刘墉对此有些沾沾自喜,在展出过程中,有位关系极好的画家朋友,对他赞赏道:“你的画画得真不错,还是过去的样子。”只此一句,让刘墉很震撼。回家后,他不断地回味着朋友的话,“还是过去画的样子”,也就是说,自己的画没有新的突破,还是最初取得的成绩。 刘墉重新审视了自己画画的历程,虽然获过奖,但多少还是靠聪明得来的虚名,毕竟有不足的地方,而自己又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令作品没有提高,仍然在原地踏步。

是重新开始,还是继续撑下去?经过痛苦的抉择,刘墉果断辞去了中视的工作,离开台湾转去美国留学,决定从零开始。而之所以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就是为了离开掌声,从而能更好地学习。

无独有偶,台湾著名书法家曹秋圃,幼时即研习书法,小小年纪便已成名,18岁时,就开始教人写字,成名之早令人羡慕。因为他的盛名,前来学习书法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也从中学到了许多。

有一次,他的学生吴慈,在学习过程中,又将他的书法稍加润饰,写出来的字更加飘逸俊秀,引来众人赞赏。名师竟然不敌弟子,许多人并不敢承认这个事实,曹秋圃却坦诚相对。学生吴慈的精益求精,让曹秋圃从中悟出自己的不足,于是,果断放弃眼前的一切,重新研习书法,而那一年,他已经32岁了。

当你拥有了名和利,并被光环笼罩的时候,突然间发现还有不足的地方,那么,你是否拥有从零开始的勇气呢?在作家刘墉及书法家曹秋圃身上,我们感悟到,虽然已负盛名,他们却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果断放弃已拥有的一切,甘于淡泊,从零开始,那份精神与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苦 瓜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把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喜爱。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时,母亲总要眯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

后来,我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下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父亲的烟

那时,父亲的气味是由香烟和剃须水以及万金油联合组成的,是一股好闻的气味。只是父亲很少有机会在家里休假。小时候看他衣冠楚楚去上班,将一条深绿色的领带系得又小又硬又精致。再后来看到爸爸调往北京时的忙乱,那正是1975年,政治形势变化万端,哥哥送站时去买月台票竟将父亲的车票遗失,父亲坐在汽车后座心急如焚。那时我知道了烟和工作,是爸爸的命,而家和亲人,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转眼到了父亲离休的日子。离休是一个古怪并且不真实的字眼,对这个生造词后面的意味,我也是从父亲的香烟里体会到的。

刚回家时父亲曾经是高兴过的,他很爱读书但多年没有时间享受书,“文革”中家里多年的藏书全被抄抢一空,1978年以后父母亲又慢慢将书买回,父亲以为他终于有了时间去做他爱做的事,他甚至特地在家里布置了一间书房,那时正读中文系大四的我,突然觉得父亲像苏东坡时代的书生。

但很快父亲就沉寂下去。有天晚上有极亮的月光,一直照亮了大半个房间。父亲关着灯坐在沙发上,月光照亮了重重萦绕在他身上的轻烟,突然想起了母亲说的,父亲的烟增至三包。

父亲因为长期服用过量的安眠药,医生再三警告不要吸烟再增加肝的负担。父亲定期验血,每次去医院听化验结果,我都有大难临头的恐惧。但父亲从不为戒烟松口,也从不说为什么。

后来家里发生了变故。我和母亲到父亲所住的疗养院去告诉并安慰父亲,母亲陪父亲住一段,我独自先回。回家的这天父亲到疗养院门口来送我,车转弯开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直镇定乐观的父亲独自落坐在花团锦簇的石上,阳光将他的头发照得很白,仿佛一潭静水似的,深深地照亮了他无法遮盖的悲凉,他的手垂在膝上,因为没有烟。

我突然想起一个行为学家的研究结果:烟是奶嘴的延续,当男人感到孤独、失望、疲劳的时候,有烟在手,就仿佛婴儿含奶嘴可以止住哭声一样。

从此,我不劝父亲戒烟。看轻烟细线般在父亲四周缭绕起伏,仿佛一道屏障。

一枚大头针

陈刚是一家私营脱水蔬菜厂的老板,有一个外商准备在全市的私营脱水蔬菜厂中选择一家重点投资,这几天就来考察。

陈刚马上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可会后不到一个小时,包装车间主任就风风火火地闯进陈刚的办公室,说一个叫朱凤的女员工发现别在护袖上的一枚大头针不见了,可能掉进了半成品或成品的蔬菜中。陈刚慌了,赶紧跑到包装车间。那个叫朱凤的女员工刚才被车间主任训斥后正在不停地哭泣,见陈刚来了忙赔不是:“老板,这完全是我的错,可以扣我的工资,但千万不要开除我。我一家老小还等着我的工资呢!”

“不开除你? 想得倒美,赶快收拾东西,准备走人! ”一旁的车间主任嚷起来。陈刚望了一下朱凤:“那枚大头针掉进去的事别人知道吗? ”朱凤摇摇头。陈刚又问:“那你为什么不隐瞒而立即报告了呢? ”朱凤哭哭啼啼地说:“我想,不能误了外商投资的大事啊! ”

陈刚一挥手,立即通知全线停机,从正在包装的半成品和上千件成品脱水蔬菜中寻找那枚大头针。车间主任连忙摆手:“老板,这至少要一天时间啊。我们的损失得多大啊——不就是一枚大头针吗? ”

谁知陈刚大吼一声,指着车间主任骂道:“你胡说! 我宣布,从现在开始你被解聘了,他对着哭泣的朱凤说:“从现在起,你行使车间主任一职,另外奖你5000元。”

什么? 朱凤将大头针掉进脱水蔬菜中不仅没受到任何处罚,还升官得奖金? 一时全厂议论纷纷。

第二天,会长领着一个老太太来到陈刚的办公室,一进门,会长就笑眯眯地告诉陈刚,外商已经选择了你们作为合作伙伴。陈刚一愣——人家外商还没来考察呢。会长哈哈大笑起来:“已经考察过了,就是昨天发生的那起大头针事件。”他一指那个老太太:“这就是外商萨莎女士。”

原来,萨莎女士一到陈刚的脱水蔬菜厂,就听到员工们议论纷纷,继而看到那张解聘车间主任、提拔和奖励朱凤公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最终,选择陈刚作为她投资合作的重要伙伴。至于那枚大头针,两天后最终在一件成品中被找到。

静心

道元禅师向大众说法,认为专注一心、只管打坐便是禅修的根本所在。有的人对他的做法表示疑惑,说他根本不懂禅法,只是一个粗鲁的门外汉。于是便有轻慢的学僧找到道元要跟他辩论如何才是修禅。

于是道元禅师给学僧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将军去打猎,有一天在山里遇到暴雨,找不到回去的路,于是便焦急地在山里到处奔走,心里充满了恐惧,生怕自己会被这暴风雨卷到山崖里去。他急于找到一条出路,在黑暗的山谷里到处冲突,最后不慎掉下了悬崖。

将军在掉下悬崖之后,天亮的时候,才被前来的士兵找到,那个时候将军几乎已经奄奄一息。而事实上暴雨并没有下太久,天也快亮了,将军完全不必急于下山,只需要在原地附近的山洞里稍微避雨,待天亮的时候再下山就安全了。但是将军驰骋沙场,性情急躁,耐不住内心的暴躁,着急回到山下的军营,心火怒烧,便迷失了方向。本来路就在眼前,他却在慌张中走到了悬崖那个方向去。

道元禅师于是问学僧:“你觉得将军为什么会迷路?”

学僧看着道元禅师,说:“因为将军心性急躁,心气浮动不可安置,所以才分辨不清道路,以致失足掉下山崖。”

道元禅师问:“如何才是安心?”

学僧仿佛有所悟,便说:“身心脱落,安住自心。”

道元禅师说:“将军之所以迷路坠崖,根本便在于此,这是一样的道理。”

学僧这时才明白道元禅师讲这个故事的原因,原来我们都是那个迷路的人,眼前的黑暗和暴雨让我们心浮气躁,不能安心地考虑事情,分不清楚形势,以致仓促之中迷失了自己,酿成了悲剧。

当我们觉得自己迷路的时候,尤其是在沙漠中,千万不要到处乱走,我们需要的是让自己停下来,休息一下,让心安定下来,慢慢地辨明方向,这才是最佳的办法。

迷路的时候不要着急,心浮的时候让心安定下来,你就会感觉天地开阔很多。道元禅师的禅法如此简单明了,但却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路。而道元禅师作为日本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禅师,他的禅法并不是那样驳杂,却是简简单单,本本分分。这大概就是参禅、做人的大境界吧。

从零开始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不仅善于写作,还擅长绘画。他的书,居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而他的画,也频繁获奖。

有一年,他的画参加台湾当代名家画展,被邀展的作品有张大千、黄君壁等著名画家的作品,而能参加此次画展,也证明作品是很有实力的。

刘墉对此有些沾沾自喜,在展出过程中,有位关系极好的画家朋友,对他赞赏道:“你的画画得真不错,还是过去的样子。”只此一句,让刘墉很震撼。回家后,他不断地回味着朋友的话,“还是过去画的样子”,也就是说,自己的画没有新的突破,还是最初取得的成绩。 刘墉重新审视了自己画画的历程,虽然获过奖,但多少还是靠聪明得来的虚名,毕竟有不足的地方,而自己又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令作品没有提高,仍然在原地踏步。

是重新开始,还是继续撑下去?经过痛苦的抉择,刘墉果断辞去了中视的工作,离开台湾转去美国留学,决定从零开始。而之所以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就是为了离开掌声,从而能更好地学习。

无独有偶,台湾著名书法家曹秋圃,幼时即研习书法,小小年纪便已成名,18岁时,就开始教人写字,成名之早令人羡慕。因为他的盛名,前来学习书法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也从中学到了许多。

有一次,他的学生吴慈,在学习过程中,又将他的书法稍加润饰,写出来的字更加飘逸俊秀,引来众人赞赏。名师竟然不敌弟子,许多人并不敢承认这个事实,曹秋圃却坦诚相对。学生吴慈的精益求精,让曹秋圃从中悟出自己的不足,于是,果断放弃眼前的一切,重新研习书法,而那一年,他已经32岁了。

当你拥有了名和利,并被光环笼罩的时候,突然间发现还有不足的地方,那么,你是否拥有从零开始的勇气呢?在作家刘墉及书法家曹秋圃身上,我们感悟到,虽然已负盛名,他们却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果断放弃已拥有的一切,甘于淡泊,从零开始,那份精神与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苦 瓜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把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喜爱。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时,母亲总要眯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

后来,我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下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相关作文

  • 童年趣事作文500字
  • 童年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有自己的影子.童年是一个华丽的梦,梦中有令人开心.令人伤心.令人苦涩的故事.梦,最终还是要醒过来的,希望大家能珍惜自己的童年. 记得小时候,我很早就听妈妈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于是在我的脑海里,立刻萌生了一个天真幼稚的想法. 星期六的早晨,我早早地起床,虽然很不情愿,但想到 ...

  • 灵感与汗水优秀作文作文700字
  • 灵感与汗水优秀作文 灵感与汗水 唐世博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这句话掷地有声,放之四海皆为准. 仲永这百分之一的灵感,确实让人羡慕.但"父利其然也,不使学,结果--泯然众人."因为他没有付出过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最终只能落得个 ...

  •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作文500字
  •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也想看看那些滴水.古今中外,你看,有多少位有着滴水精神的名人,如:谈迁.司马迁.竺可桢.李四光.瓦特.富兰克等等. 谈迁自小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编一部明史.在1328年九月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才终于写出了一本<国榷&g ...

  • 天才在于勤奋作文600字
  •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电学家.发明家.他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迈兰,自幼就在父亲的木工厂做工,由于家庭贫困,一生只在学校读过三个月书.但他从小热爱科学,自己刻苦钻研,醉心于发明,正式登记的发明达1328种,被称为世界发明大王.同学们,你们知道爱迪生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秘诀就在于你不仅有聪明的头脑,更会努 ...

  • 爱迪生作文600字
  •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遇到困难时,我决不灰心--成功的三个 条件是勤勉.努力和尝试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他,曾经是一个被老师称做"白痴"的学生,只读过三年的小学:他,曾经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发明大王,发明的物品不计其数,造福百世:他,曾经说过"天才就是99 ...

  • 天才在于勤奋作文600字
  • 天才在于勤奋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电学家.发明家.他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迈兰,自幼就在父亲的木工厂做工,由于家庭贫困,一生只在学校读过三个月书.但他从小热爱科学,自己刻苦钻研,醉心于发明,正式登记的发明达1328种,被称为世界发明大王.同学们,你们知道爱迪生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秘诀就在于你不仅有聪明 ...

  • 挫折与成功作文700字
  • 成功,好比顺境,而挫折,就是逆境. 有时,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变化,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囚徒的蜕变. 然而,置身绝境,你必然会饱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反观自身的内心和灵魂,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触摸心灵中最脆弱的一部份,对生 ...

  • 我敬佩的人作文800字
  • 我敬佩的人有许许多多,但最令我敬佩的人是爱迪生.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电学家.发明家.他生于美国,自幼就在父亲的木工厂做工,由于家庭贫困,一生只在学校读过三个月书.但他从小热爱科学,自己刻苦钻研,醉心于发明,正式登记的发明达1328种,被称为世界发明大王. 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不仅靠聪明才智,还要靠科学实 ...

  • 奋斗过就没有遗憾了作文800字
  • 我认为我不后悔,因为我努力过,追求过,奋斗过!即使失败了,我至少知道了失败的原因了,知道以后应该怎么更好的去做!我有失败的经验了,对于我来说,失败有失败的收获! 我知道: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只有努力了,才会有所收获.追求过,经历过,努力过,奋斗过就没有遗憾了! 我羡慕爱迪生,他一生进行过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