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刻艺术中蕴涵的现代科学知识作文1200字

初三作文

早闻大足石刻的盛名,只是未有机会到那里去参观游览。今年暑假,听友人提议,便欣然前往,却未曾想到有了不大不小的发现。

众所周知的千手千眼观音以及卧佛自有其妙处,在此我不必多谈,而使我兴趣十足的圆觉洞,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这一组石刻艺术中蕴涵的现代科学知识,才是感悟最多之处。

圆觉洞中运用的光学、声学及排水系统

来到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有一座让人惊叹的洞穴――圆觉洞,窟高6米,宽近10米,深12米,洞口左下方刻有宋代着名学者魏了翁书写的“宝顶山”三字。进入洞中,洞内即使大白天也显得十分昏暗,唯一清晰可见的只有背对着我们,跪在供案前的菩萨,他与“天龙八部”里那位向来以背视人的枯荣大师倒有几分神似。石像雕刻精细,质感特强,供台犹如丝绸。可是,为什么只有这樽跪佛像在黑暗的洞里可以看得见呢?环顾洞内,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在石像背对的方向上方,开了一个天窗。而天窗与石像又呈45度角,光线透过天窗,正好射到了佛像上。这就是古代的“聚光灯”。古人在设计时巧妙地利用了光学的原理,就解决了照明问题,而且还环保不用其他火种光源造成洞内的污染,这也是古人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体现,这不得不让人折服,堪称大足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在洞里轻言几句,就会发现没有明显的回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是因为洞内石壁凹凸不平,从而减少的回音,这说明古人对声波的反射原理是清楚的,因而,就运用石壁凹凸不平使声波发射紊乱,相互抵消而导致回声消失。这简直与解放后修建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回声处理不谋而合,但前者却比后者早了整整800多年。

而还有更绝的,那便是它的排水系统。若是在雨天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环绕洞中的额众多石像中,有一坐石像的手不停在接水。随着手臂往上看,可以看到一条长龙在石壁上蜿蜒。石龙把水吞入体内,又顺着身子排出,排出的水又通过石像的手流入地下的暗道,再排到洞外去,真是巧夺天工,而比起现代的地下排水系统,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的力学、透视原理

来到宝顶山上,有一组很独特石刻,它就是“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间释迦身着敞领袈裟,普贤、文殊在左右内饰缨络赤足立于莲台之上。普贤手托大宝楼阁,文殊左手捧着7层宝塔。石刻独特之处就在于这座文殊像。文殊捧着的7层宝塔高近1。8米,重达公斤,倾斜10度,可是却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而未坠落,原因就在于袈裟与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支撑着宝塔。在多种结构中,惟有三角形稳定性最强,这是教科书里告诉我们的东西。可是这种力学中的的原理在这里却得到具体的运用。我们只有为古代的能人巧匠惊叹了。

释迦、普贤、文殊为什么要向前倾斜10度呢?这是因为石刻不仅要结实更要注重美观。为了避免人的视觉上出现雕像身体与头像的比例不协调,这几樽雕像的身体都有十几度的倾斜。我们知道这是运用了透视原理,这可是在当代美术教科书上才会学到的。能工巧匠却在宋代就知道了,还把它应用的炉火纯青,不得不让人称赞。

早闻大足石刻的盛名,只是未有机会到那里去参观游览。今年暑假,听友人提议,便欣然前往,却未曾想到有了不大不小的发现。

众所周知的千手千眼观音以及卧佛自有其妙处,在此我不必多谈,而使我兴趣十足的圆觉洞,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这一组石刻艺术中蕴涵的现代科学知识,才是感悟最多之处。

圆觉洞中运用的光学、声学及排水系统

来到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有一座让人惊叹的洞穴――圆觉洞,窟高6米,宽近10米,深12米,洞口左下方刻有宋代着名学者魏了翁书写的“宝顶山”三字。进入洞中,洞内即使大白天也显得十分昏暗,唯一清晰可见的只有背对着我们,跪在供案前的菩萨,他与“天龙八部”里那位向来以背视人的枯荣大师倒有几分神似。石像雕刻精细,质感特强,供台犹如丝绸。可是,为什么只有这樽跪佛像在黑暗的洞里可以看得见呢?环顾洞内,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在石像背对的方向上方,开了一个天窗。而天窗与石像又呈45度角,光线透过天窗,正好射到了佛像上。这就是古代的“聚光灯”。古人在设计时巧妙地利用了光学的原理,就解决了照明问题,而且还环保不用其他火种光源造成洞内的污染,这也是古人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体现,这不得不让人折服,堪称大足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在洞里轻言几句,就会发现没有明显的回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是因为洞内石壁凹凸不平,从而减少的回音,这说明古人对声波的反射原理是清楚的,因而,就运用石壁凹凸不平使声波发射紊乱,相互抵消而导致回声消失。这简直与解放后修建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回声处理不谋而合,但前者却比后者早了整整800多年。

而还有更绝的,那便是它的排水系统。若是在雨天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环绕洞中的额众多石像中,有一坐石像的手不停在接水。随着手臂往上看,可以看到一条长龙在石壁上蜿蜒。石龙把水吞入体内,又顺着身子排出,排出的水又通过石像的手流入地下的暗道,再排到洞外去,真是巧夺天工,而比起现代的地下排水系统,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的力学、透视原理

来到宝顶山上,有一组很独特石刻,它就是“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间释迦身着敞领袈裟,普贤、文殊在左右内饰缨络赤足立于莲台之上。普贤手托大宝楼阁,文殊左手捧着7层宝塔。石刻独特之处就在于这座文殊像。文殊捧着的7层宝塔高近1。8米,重达公斤,倾斜10度,可是却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而未坠落,原因就在于袈裟与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支撑着宝塔。在多种结构中,惟有三角形稳定性最强,这是教科书里告诉我们的东西。可是这种力学中的的原理在这里却得到具体的运用。我们只有为古代的能人巧匠惊叹了。

释迦、普贤、文殊为什么要向前倾斜10度呢?这是因为石刻不仅要结实更要注重美观。为了避免人的视觉上出现雕像身体与头像的比例不协调,这几樽雕像的身体都有十几度的倾斜。我们知道这是运用了透视原理,这可是在当代美术教科书上才会学到的。能工巧匠却在宋代就知道了,还把它应用的炉火纯青,不得不让人称赞。


相关作文

  • 书籍装帧作文1400字
  • 书是什么?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标志.是人类智慧.意志.理想的最佳体现.是人类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物质载体.而装帧艺术则是这个物质载体的结构和形态的设计,是人类的智慧所创造的第二个自然界.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历史上的中国古籍,天头地脚.行栏牌界.版式.字体等等,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色 ...

  • 走入首都博物馆作文2000字
  • 1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的一天 西城实验学校 萨仕博 一.基地环境分析 (一) 基地情况分析 首都博物馆新馆位于西城区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首博新馆不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设施,同时也是北京地区文物保护.文物研究,面向公众和广大青少年传播爱国主义精 ...

  • 新一届高三学生应该怎样复习啊?作文5000字
  • 新一届高三学生应该怎样复习啊? 单翼天使:马上就要升高三了,语文复习没有头绪,请高手指点! 答案: 截至目前,我国自主命题的省份已经增加至14个,全国高考试卷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纵观这些试题,不难发现,虽然各省在试卷结构上有所差别,但是都依据一个考试大纲.为迎接2006年的高考,结合历届全国 ...

  • 论滥竽充数作文3800字
  •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 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 与时代的需求发生共鸣, 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形态, 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 并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 我国自加入WTO 以来, 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 科学技术发展, 新旧文化观念 ...

  • 智慧的结晶作文500字
  • 第一眼看到上海博物馆的,它是呈圆形的现代建筑物,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气势宏伟,风格古典,文化艺术与现代化设施完美结合的一座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当我走进陶瓷馆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长得怪里怪气的东西,让人有些毛不着头脑.你说它是一件摆设吧,它又不像:你说它是一个笔架,它又太高:你说它是压纸的,它 ...

  • 首都博物馆考察报告作文5400字
  • 篇一:首都博物馆调研报告 首都博物馆新馆建筑调研报告 简述: 位于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6号,05年建成.建设用地面积2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68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物(地面以上)东西长152米.南北宽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 ...

  • 灵作文1000字
  • 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包含有灵感.灵性.灵活.神灵--很多种.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灵感,灵感的展现莫过与如此.在灵感中:具有各门科学知识的唯心唯物主义者--哲学家,他们的灵感来自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 ...

  • 教育部推荐的小学生必读书目作文4800字
  • 教育部推荐的小学生必读书目 一年级 1.<成语故事精选>(注音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著/任溶溶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中国童话故事精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1.<格林童话集>格林兄弟著*杨武能译*季羡林主 ...

  •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必读推荐)作文24000字
  • 1 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 一年级推荐的书目 学习阅读浅近的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重点训练是"晨读十分钟"精美诗歌.儿歌的诵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儿童大世界><宇宙圣斗士><学儿歌><小糊涂神>(4种版本)<故事大王>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