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与农家书屋征文”——
浅谈农家书屋
自2007年国家突出抓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全国各地都如火如荼地致力于农家书屋的建设,并取得了不俗成绩,可谓是遍地开花。与此同时,我江安村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动农家书屋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下就请允许我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谈谈关于农家书屋的三点粗浅体会。
第一是“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村委在农家书屋建设初期就确立了“村委倡导、社会参与、农民管理、务求实效”的建设思路。在这一建设思路的指导下,农家书屋于2009年建成,坐落于江安村委会办公楼内,现有总面积60平方米,配有电子公共阅览室,充分发挥了村委会作为公共服务中心的职能。于此同时,本人在村委的领导与支持下,一直努力促进在全村村民活动范围较为集中的地点建设农家书屋分部,如便民商店和退休党员之家,最大化地方便村民借阅书籍,以期最终实现“以点带面,面面俱到”的服务建设目标。
第二是“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我村农家书屋藏书量达2000余册,音响制品80多种,各类报刊杂志30余种。为了更好地管理书籍,我在村委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
2 况,规范了农家书屋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在过去,我们一直是以人工的形式对书籍进行整理分类及登记借阅,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较易出错,为此本人在村委的鼓励下正抓紧推动农家书屋电子化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村民不仅可以在家中提前查询农家书屋的书籍状态,极大地避免了来回奔波却一无所获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在线填写今后希望采购的书籍名单,为今后农家书屋进一步的发展建设指明道路,而这也大大地减轻了农家书屋管理员的的负担,可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在目前这一过渡阶段,我仍然始终坚持以各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借书的农户进行回访,切实关心他们的实际需求,同时努力普及村民的电脑知识,为今后的农家书屋电子化打下良好基础,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争做百姓满意书屋工程。
第三是“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管好、用好,农家书屋才有生命力,而这也是我们江安村历代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一致心得。目前我村流转土地面积已超过95%,而流转土地主要用于以下三大部分,分别是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种植及纯农业种植。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重点丰富了科技农经类的书籍,事情证明这很有必要。例如我村23组的康宜群多年来一直从事黄瓜培育工作,虽种植多年,但产
3 量却一直没有根本性突破。自从在农家书屋借阅了《黄瓜育产栽培》一书后,老康发现自身存在有机肥施用不足,配比不合理,腐熟程度不够等问题。查明原因后,老康按照书中说明对症下药,结果当季总产量就提高了约28%,为此老康开心的说到,“农家书屋装的不是书,是金子哩”。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也正是在老康这批村民的交口称赞中,开始有更多的村民加入借书的行列,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当然我在平时的调查回访中还发现不少村民对健康类及儿童类的书籍尤为关注,而这也符合当前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为此我村长期与卫生服务站及青年志愿者小组合作,定期举办中老年人保健养生讲座及青少年教育实践等活动,结合多方面资源尽可能地为广大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真正把农家书屋办成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学校、科技知识传播的课堂、中老年人保健养生的会所、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亲子教育活动中心、农民读书致富的加油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农家书屋的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后我们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大对农家书屋的投入,不断探索农家书屋建、管、用三方面的新途径、新方法,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在农村五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村贡献力量!
1 “我与农家书屋征文”——
浅谈农家书屋
自2007年国家突出抓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全国各地都如火如荼地致力于农家书屋的建设,并取得了不俗成绩,可谓是遍地开花。与此同时,我江安村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动农家书屋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下就请允许我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谈谈关于农家书屋的三点粗浅体会。
第一是“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村委在农家书屋建设初期就确立了“村委倡导、社会参与、农民管理、务求实效”的建设思路。在这一建设思路的指导下,农家书屋于2009年建成,坐落于江安村委会办公楼内,现有总面积60平方米,配有电子公共阅览室,充分发挥了村委会作为公共服务中心的职能。于此同时,本人在村委的领导与支持下,一直努力促进在全村村民活动范围较为集中的地点建设农家书屋分部,如便民商店和退休党员之家,最大化地方便村民借阅书籍,以期最终实现“以点带面,面面俱到”的服务建设目标。
第二是“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我村农家书屋藏书量达2000余册,音响制品80多种,各类报刊杂志30余种。为了更好地管理书籍,我在村委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
2 况,规范了农家书屋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在过去,我们一直是以人工的形式对书籍进行整理分类及登记借阅,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较易出错,为此本人在村委的鼓励下正抓紧推动农家书屋电子化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村民不仅可以在家中提前查询农家书屋的书籍状态,极大地避免了来回奔波却一无所获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在线填写今后希望采购的书籍名单,为今后农家书屋进一步的发展建设指明道路,而这也大大地减轻了农家书屋管理员的的负担,可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在目前这一过渡阶段,我仍然始终坚持以各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借书的农户进行回访,切实关心他们的实际需求,同时努力普及村民的电脑知识,为今后的农家书屋电子化打下良好基础,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争做百姓满意书屋工程。
第三是“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管好、用好,农家书屋才有生命力,而这也是我们江安村历代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一致心得。目前我村流转土地面积已超过95%,而流转土地主要用于以下三大部分,分别是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种植及纯农业种植。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重点丰富了科技农经类的书籍,事情证明这很有必要。例如我村23组的康宜群多年来一直从事黄瓜培育工作,虽种植多年,但产
3 量却一直没有根本性突破。自从在农家书屋借阅了《黄瓜育产栽培》一书后,老康发现自身存在有机肥施用不足,配比不合理,腐熟程度不够等问题。查明原因后,老康按照书中说明对症下药,结果当季总产量就提高了约28%,为此老康开心的说到,“农家书屋装的不是书,是金子哩”。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也正是在老康这批村民的交口称赞中,开始有更多的村民加入借书的行列,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当然我在平时的调查回访中还发现不少村民对健康类及儿童类的书籍尤为关注,而这也符合当前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为此我村长期与卫生服务站及青年志愿者小组合作,定期举办中老年人保健养生讲座及青少年教育实践等活动,结合多方面资源尽可能地为广大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真正把农家书屋办成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学校、科技知识传播的课堂、中老年人保健养生的会所、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亲子教育活动中心、农民读书致富的加油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农家书屋的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后我们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大对农家书屋的投入,不断探索农家书屋建、管、用三方面的新途径、新方法,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在农村五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