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有感作文1400字

初二作文

读《资治通鉴》有感

(作者:周晓杨)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所主编,是继《春秋》后的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记载的历史达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共计1362年的历史,逐年详细记载。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这是《资治通鉴》的宗旨," 资治" 两字意味着" 帮助" 和" 治理"." 通" 则意味着博通古今的" 通史"," 鉴" 则有引为" 借鉴" 之意(以史为镜),寓意深刻。

在《资治通鉴》中遨游,仿佛穿越时光,脑海中浮现出历代风流人物;军人武将们英明机智、英勇无畏,纵横驰骋,杀敌卫国,哪怕是最终血洒疆场,马革裹尸,也必是无怨无悔。文人墨客们或者纵横捭阖,致力于国家大事,甘愿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者逍遥于世,纵情山水之间,在挥毫泼墨中间尽情舒发胸中豪情;这些人无论是他们的事迹,还是他们的作品都连同他们自己而流芳百世、美名传扬。

在《资治通鉴》中出现的众多人物中,我唯独对项羽情有独钟。

司马迁评价项羽: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 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 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岂不谬哉!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项羽虽然最终失掉江山,落得乌江岸边自刎而死,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虽然他也有很多的缺陷,也做出过很多让我不敢苟同的事情,但他依然还是我最喜欢的人。在那风云突变的年代,出生于名将世家的他不但精通兵法、武艺高强、力能扛鼎,竟也是才气过人。年仅十一岁的少年面对国破家亡,立下了反秦之志,敢于对始皇誓言" 彼可取而代之".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他仍在烈烈的战火中唱起生命的悲歌!虽然他不如刘邦那样能屈能伸,审时度势,重用人才,把握机遇,当机立断;虽然帝王的史册里没有他的名字,可是西楚霸王何人能比?何人不晓?又何人能及呢?他刚直正义,一腔热血和勇气也能感天动地;他光明磊落,海一样的胸怀让敌人颤栗。他的一生可歌可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人云"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吸取经验教训,可以面向未来;以人为镜借鉴古人得失,可以提高自己。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在他们身上,我懂得了人要守信用,守信方能立足,守信方能取信于人;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成就日后功名,让我懂得了要学会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刘秀登基,韬光养晦,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采取韬光养晦的政策;诸葛亮审时度势,让我明白应该知己知彼,把握机遇,方能百战百胜…… 清人王鸣盛说:"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指的就是《资治通鉴》。阅读这样的经典,感受经典的深厚魅力与内涵会使人受益匪浅。

读《资治通鉴》有感

(作者:周晓杨)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所主编,是继《春秋》后的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记载的历史达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共计1362年的历史,逐年详细记载。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这是《资治通鉴》的宗旨," 资治" 两字意味着" 帮助" 和" 治理"." 通" 则意味着博通古今的" 通史"," 鉴" 则有引为" 借鉴" 之意(以史为镜),寓意深刻。

在《资治通鉴》中遨游,仿佛穿越时光,脑海中浮现出历代风流人物;军人武将们英明机智、英勇无畏,纵横驰骋,杀敌卫国,哪怕是最终血洒疆场,马革裹尸,也必是无怨无悔。文人墨客们或者纵横捭阖,致力于国家大事,甘愿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者逍遥于世,纵情山水之间,在挥毫泼墨中间尽情舒发胸中豪情;这些人无论是他们的事迹,还是他们的作品都连同他们自己而流芳百世、美名传扬。

在《资治通鉴》中出现的众多人物中,我唯独对项羽情有独钟。

司马迁评价项羽: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 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 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岂不谬哉!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项羽虽然最终失掉江山,落得乌江岸边自刎而死,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虽然他也有很多的缺陷,也做出过很多让我不敢苟同的事情,但他依然还是我最喜欢的人。在那风云突变的年代,出生于名将世家的他不但精通兵法、武艺高强、力能扛鼎,竟也是才气过人。年仅十一岁的少年面对国破家亡,立下了反秦之志,敢于对始皇誓言" 彼可取而代之".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他仍在烈烈的战火中唱起生命的悲歌!虽然他不如刘邦那样能屈能伸,审时度势,重用人才,把握机遇,当机立断;虽然帝王的史册里没有他的名字,可是西楚霸王何人能比?何人不晓?又何人能及呢?他刚直正义,一腔热血和勇气也能感天动地;他光明磊落,海一样的胸怀让敌人颤栗。他的一生可歌可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人云"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吸取经验教训,可以面向未来;以人为镜借鉴古人得失,可以提高自己。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在他们身上,我懂得了人要守信用,守信方能立足,守信方能取信于人;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成就日后功名,让我懂得了要学会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刘秀登基,韬光养晦,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采取韬光养晦的政策;诸葛亮审时度势,让我明白应该知己知彼,把握机遇,方能百战百胜…… 清人王鸣盛说:"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指的就是《资治通鉴》。阅读这样的经典,感受经典的深厚魅力与内涵会使人受益匪浅。


相关作文

  • 读[资治通鉴]有感作文400字
  • 读<资治通鉴>有感 <资治通鉴>是一本历史书.它的原著为宋代司马光撰写,现在被改写为一本通俗易懂的少儿读物.它总共有八十篇,讲述的时代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唐朝末年.这本书图文并茂,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在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后面还有注释.第一自然段还有简单的背景介绍,生动曲折 ...

  • 读[资治通鉴]有感作文800字
  • 读<资治通鉴>有感 亚里斯提卜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的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的,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可见一本好书的重要性.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为北宋著名政治家. ...

  • 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作文600字
  •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些我喜欢的好书来读,<资治通鉴故事>是其中之一.这本书是根据我国古代有名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

  • 读[资治通鉴]有感作文900字
  • 我从小以书为伴,以书为友,自然读了不少好书:有伴我成长的童话:有让我知人情懂事故的文学名着:还有令我知识丰富的科普读物--总之我博览群书,读过的书数不胜数,但我最爱的还是史书<资治通鉴>.我从小与众不同,喜欢别人眼中所谓枯燥的历史.自从一次在书店里独具慧眼的挑中了<资治通鉴> ...

  • 读[资治通鉴]有感2000字作文800字
  • 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 ...

  • 读 [资治通鉴] 有感孙少清作文1000字
  • 读读 <<资资治治通通鉴鉴>> 有有感感 -说"秦" 西屯中学 孙少清 在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纷起.各自称霸一方,在这些雄踞一方的群雄中,就有著名的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后来这些国家都被秦国灭掉,当时秦国国力强盛,又有李斯.蒙田等人的辅佐, ...

  • 读[资治通鉴]有感作文2000字
  • 读<资治通鉴>有感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对古今中外的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感觉那些过去的历史仍在我们的昨天,感觉那些过去的历史有可能会发生在我们的明天.生活中难免会有历史重演的成分,或是喜剧,或是悲剧.阅读史书总是给我 ...

  • 读[资治通鉴]有感作文2000字
  • 读<资治通鉴>有感 我一直比较相信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对古今中外的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感觉那些过去的历史仍在我们的昨天,感觉那些过去的历史有可能会发生在我们的明天.生活中难免会有历史重演的成分,或是喜剧,或是悲剧.阅读 ...

  • 读[学会珍惜]故事有感作文600字
  • 书是一位博大精深的老师,它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书馈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读了品德书中的一个小故事,领悟到了一个道理:在世界上最珍贵的是学会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故事大概讲: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是最珍贵的,老师没有回答他而是领着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