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作文3500字

高三作文

第二单元导学案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口语交际及习作》围绕着不同的民族不同德风俗这个主题进行,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的风俗风情并形成的作文。《回顾•拓展二》提供了学生了解到的不同的风俗风情及对课文写作方式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围绕本组课文进行交流。日积月累中的两首古诗也展示了不同的风俗风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趣味语文以《清明》这首诗为题,告诉了学生标点的不同标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可以以这个为一个点,拓展一些另外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教学目的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民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俗民风的兴趣。

3、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措施

阅读抓住重点段落是本组的难点,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一起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所以建议老师做到以下几点:

1、老师要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抓住重点段落,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3、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4、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与“品德与社会”“艺术”学科内容或学科老师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有机整合起来,统筹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 斐. 课. 件. 园) 。比如,课前搜集民俗的材料,兼顾4篇课文的不同方面;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制作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6、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对于课文中涉及宗教、建筑艺术、戏剧艺术等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

五、教学课时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1课时,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主题丛书阅读汇报交流课1课时

6、北京的春节

导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导学重点:引领学生随着坐着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导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导前准备

关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古今文人关于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导学课时: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前测

一、我会读: 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二、我知道:课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从_______写到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__.

(1)体会年前的忙碌。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A 读一读你喜欢的日子,画出时间和风俗。

B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说说怎么写出热闹的

C 反复读一读,读出热闹。

D 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

用切块拼接的方法训练,解决问题

A 各组由主持人安排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读 讨论、归纳(8-10)

B 切块 各组按各组员学习段落的不同进行切块学习(5分钟)

C 拼接 回到原组,交流补充取的知识,完善训练内容。(3分钟)

D 各组汇报完成学习内容情况。(2、3组)

E 各组主持人归纳并征求意见,其他组评价补充。

后测:

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深入探究:

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教师点拨,并和全班同学深入探究

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课外作业: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后测) 我能写得又工整又漂亮。

fěi cuì guàng jiē áo zhōu biān pào

( ) ( ) ( ) ( )

zá bàn chū xún là bā suàn

( ) ( ) ( )

2. 我会比 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傲( )栗( )醋( ) 拌( )

熬( )粟( )错( ) 绊( )

3. 课内阅读

回顾课文精彩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叮叮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啊。

1. 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写下来,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意思相近的词:

这样写得好处:

2. 作者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从哪句话中能看出来?读这句话时应体现什么样的情感?

3. 短文中哪句话能概括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4 读出元宵节的热闹。

用切块拼接的方法进行汇报解决问题(后测)

A 各组由主持人安排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读 讨论、归纳(8-10)

B 切块 各组按各组员学习段落的不同进行切块学习(5分钟)

C 拼接 回到原组,交流补充取的知识,完善训练内容。(3分钟)

D 各组汇报完成学习内容情况。(2、3组)

E 各组主持人归纳并征求意见,其他组评价补充。

补充后测丛书阅读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二组《走进民俗村》第一部分《欢乐节日》,阅读要求:

1、在这一部分中,你又了解了哪些节日风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节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举例说说。

2、你印象最深的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印象深的原因。3、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看谁积累得多。

课后作业: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年前 忙碌

过年 热闹 喜庆、欢乐

年后 平静

第二单元导学案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口语交际及习作》围绕着不同的民族不同德风俗这个主题进行,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的风俗风情并形成的作文。《回顾•拓展二》提供了学生了解到的不同的风俗风情及对课文写作方式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围绕本组课文进行交流。日积月累中的两首古诗也展示了不同的风俗风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趣味语文以《清明》这首诗为题,告诉了学生标点的不同标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可以以这个为一个点,拓展一些另外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教学目的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民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俗民风的兴趣。

3、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措施

阅读抓住重点段落是本组的难点,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一起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所以建议老师做到以下几点:

1、老师要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抓住重点段落,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3、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4、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与“品德与社会”“艺术”学科内容或学科老师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有机整合起来,统筹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 斐. 课. 件. 园) 。比如,课前搜集民俗的材料,兼顾4篇课文的不同方面;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制作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6、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对于课文中涉及宗教、建筑艺术、戏剧艺术等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

五、教学课时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1课时,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主题丛书阅读汇报交流课1课时

6、北京的春节

导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导学重点:引领学生随着坐着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导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导前准备

关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古今文人关于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导学课时: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前测

一、我会读: 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二、我知道:课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从_______写到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__.

(1)体会年前的忙碌。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A 读一读你喜欢的日子,画出时间和风俗。

B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说说怎么写出热闹的

C 反复读一读,读出热闹。

D 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

用切块拼接的方法训练,解决问题

A 各组由主持人安排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读 讨论、归纳(8-10)

B 切块 各组按各组员学习段落的不同进行切块学习(5分钟)

C 拼接 回到原组,交流补充取的知识,完善训练内容。(3分钟)

D 各组汇报完成学习内容情况。(2、3组)

E 各组主持人归纳并征求意见,其他组评价补充。

后测:

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深入探究:

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教师点拨,并和全班同学深入探究

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课外作业: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后测) 我能写得又工整又漂亮。

fěi cuì guàng jiē áo zhōu biān pào

( ) ( ) ( ) ( )

zá bàn chū xún là bā suàn

( ) ( ) ( )

2. 我会比 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傲( )栗( )醋( ) 拌( )

熬( )粟( )错( ) 绊( )

3. 课内阅读

回顾课文精彩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叮叮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啊。

1. 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写下来,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意思相近的词:

这样写得好处:

2. 作者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从哪句话中能看出来?读这句话时应体现什么样的情感?

3. 短文中哪句话能概括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4 读出元宵节的热闹。

用切块拼接的方法进行汇报解决问题(后测)

A 各组由主持人安排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读 讨论、归纳(8-10)

B 切块 各组按各组员学习段落的不同进行切块学习(5分钟)

C 拼接 回到原组,交流补充取的知识,完善训练内容。(3分钟)

D 各组汇报完成学习内容情况。(2、3组)

E 各组主持人归纳并征求意见,其他组评价补充。

补充后测丛书阅读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二组《走进民俗村》第一部分《欢乐节日》,阅读要求:

1、在这一部分中,你又了解了哪些节日风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节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举例说说。

2、你印象最深的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印象深的原因。3、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看谁积累得多。

课后作业: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年前 忙碌

过年 热闹 喜庆、欢乐

年后 平静


相关作文

  • 老北京的春节教案作文3100字
  •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能够通过阅读,找 ...

  • 李晓华 北京的春节作文1800字
  •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 ...

  • 老北京的春节说课作文1000字
  • <老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师大<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这篇课文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介绍.全文共7个自然段.通过对老北京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的描写,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二.基 ...

  • 北京的春天Microsoft Word 文档作文9900字
  • xunyicao09 发表于:2012-07-22 小学语文观摩课<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导学案优质课教学设计汇 初中历史课件pdf 学习资源作文大全 赞助商链接 公开课<北京的春节>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 ...

  • 北京的春节(学生)作文800字
  • 1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 ...

  • 北京的春节作文3700字
  •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旧店联小 王朝科 学习目标 :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 ...

  • 读[北京的春节]有感作文600字
  •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阅读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作者用充满京味的语言来描述了一幅北京春节热闹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北京过春节习俗的喜爱之情. 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而隆重的.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关场景.感受到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 ...

  • 30课北京的春节 教案作文3400字
  • 30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 ...

  • 北京的春节作文600字
  •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我期盼的佳节,在春节期间,我能放下沉重的学习,放松自己的心情,淘洗着一年中最欢乐的日子.每年最盼望的就是春节能早点到来.北京的春节更是让人期待. 我期盼春节,春节的北京是最美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笑,欢腾.尤其是除夕之夜,五颜六色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千姿百态, ...

  • [北京的春节]新闻稿作文900字
  • <北京的春节>新闻稿 3月21日上午分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第三次语文公开课,本次的公开课课题为<北京的春节>是由六年级佘庆庆老师执教的.<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依次介绍分别是: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