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堂“失败”的好课》这篇案例,感想颇多。本人赞同这是一堂“失败”的好课。之所以说它“失败”,是因为学生还没有“真正”的掌握热胀冷缩,似乎还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可这节课真的失败了吗?如果我们剥开表皮,从更深层的挖掘,你会发现这节课有很多成功之处。
1、说是“失败”,是因为罗吉老师自己说:“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其实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的——学生还是懂得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只是对“液体”这一概念有些模糊,分不清那些是液体而已。
2、说是好课,是因为罗吉老师在上这堂课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始终以实验探究为主,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讨论。在活动中质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生有困难时解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一改传统教育观念——“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在课堂尚未正式进入课改的学校,罗吉老师让“新课程理念”提前在这里安了“家”。可以说罗吉老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先驱,他的这节课我认为是一节好课。
如果这堂课让我去上,不急于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应该说,无论是归纳推理还是演绎推理,都建立在学生对现象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就是说,要有足量的现象,又要给学生感悟的时间。我会在罗老师设计的基础上增设几个环节:1、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液体”?2、液体有何特点?3、常见的液体有哪些?4、让学生多实验几种液体热胀泠缩的实验。
我心目中好课的标准: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落实好“三维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2、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讲究一定的方法。3、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互动,充分合作交流,培养情感,体现自我价值。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包办代替,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生成灵动的课堂,但同时,不能因探究而“探究”,教师该引时“引”,该点时“点”,这样,充分的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才可能生成更有效的课堂。
今天看了《一堂“失败”的好课》这篇案例,感想颇多。本人赞同这是一堂“失败”的好课。之所以说它“失败”,是因为学生还没有“真正”的掌握热胀冷缩,似乎还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可这节课真的失败了吗?如果我们剥开表皮,从更深层的挖掘,你会发现这节课有很多成功之处。
1、说是“失败”,是因为罗吉老师自己说:“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其实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的——学生还是懂得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只是对“液体”这一概念有些模糊,分不清那些是液体而已。
2、说是好课,是因为罗吉老师在上这堂课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始终以实验探究为主,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讨论。在活动中质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生有困难时解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一改传统教育观念——“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在课堂尚未正式进入课改的学校,罗吉老师让“新课程理念”提前在这里安了“家”。可以说罗吉老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先驱,他的这节课我认为是一节好课。
如果这堂课让我去上,不急于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应该说,无论是归纳推理还是演绎推理,都建立在学生对现象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就是说,要有足量的现象,又要给学生感悟的时间。我会在罗老师设计的基础上增设几个环节:1、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液体”?2、液体有何特点?3、常见的液体有哪些?4、让学生多实验几种液体热胀泠缩的实验。
我心目中好课的标准: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落实好“三维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2、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讲究一定的方法。3、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互动,充分合作交流,培养情感,体现自我价值。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包办代替,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生成灵动的课堂,但同时,不能因探究而“探究”,教师该引时“引”,该点时“点”,这样,充分的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才可能生成更有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