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一种力量作文0字

初二作文

尊重是一种力量

迁安市上庄中学 李梅

在学校里,经常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学生站在楼道里,局促不安地一会儿望望教室,一会儿看看周围;老师亲切地询问一个学生,“这节课听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顺手抚摸一下他的小脑瓜,拍拍他的肩膀。

都是学生,待遇如此不同,只因为在老师眼中,前者“冥顽不化”或成绩糟糕,后者则品学兼优或成绩优秀。

有人说,爱优秀生是人,谁都能做到;爱后进生是神,我们教师是人。是的,教师不是神,但是,我们应该有神一样的胸怀,做到对所有学生的尊重,实现尊重教育。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有一个目标。”

人的个性与人格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承认中实现的。在走向社会之前,每个人都要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这9年时间恰恰是形成学生人格与个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学生的尊重尤为重要。

尊重,是对个体人格的重视与肯定。简单地说就是重视人、理解人、信任人。尊重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尊重人格,是指所有的学生,不管他表现如何,教师都以平等的身份去做学生的朋友,不呵斥、不讽刺、不挖苦;尊重差异,是指发现学生在发展上的不同,不忽视差异,使每个人都有进步。

尊重唤起自信、自主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都有比较强的自尊、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 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辨证地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一些在我们看起来不机灵、不好学、不讨人喜欢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尊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魏书生老师就给了这样的学生极大的尊重。

他带的一个班,成绩都很差。他让学生写作文,学生给了他一连串的回答。不会写,不会说、不会写字、不会汉语拼音。初中的学生连话都不会说、连字都不会写,一般的老师都可能忍不住要批评,可魏老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告诉学生不会写的字画圈。这些学生最终能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合格的作文。“教师给学生很低的起点,考虑学生的难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了学生可以实现的目标。学生发现自己不是一无是处,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自我追求进步的思想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魏老师还有一句话很值得每位教师思考,“每一个学生缺点的背后,就是优点”。不过分强调学生的缺点,而是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当学生有失误时,应该及时提醒,耐心予以指导,提供机会让他再次尝试,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继续努力的勇气。

有个学生,在默写单词的考试中,15个单词错了5个。老师夸奖了他,

然后告诉他,要把错了的也写会。学生高高兴兴地去记了。后来他说,老师,记单词不是很难啊。

有人说:“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上。”是的,教师的充分表扬和肯定,就是一种尊重,这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学生会从心灵深处产生积极的的动力,使得学生主动向自我、向他人、向经验、向事情学习;使学生自信、自主、自我发展与进步。

尊重唤起智慧

社会的复杂、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偏差、学生兴趣与爱好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比如一群孩子,他们年龄相同,如果让他们每人都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水就筋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却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就会损坏他的力气。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时需要的力量,情形也是一样的。”是啊,孩子的体力不完全一样;学习也是如此,有的人接受快,有的人接受慢,老师就要考虑到这个差别。

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出成果,能够“立竽见影”,缺乏期待和从容。

我们的教师注重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急于将教材上规定的内容讲完。因此在课堂上,常常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然后很快以暗示性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上来。这就是不尊重学生差异的表现。教育应该使学生免受非正当的干预、盲目跟从和外部力量的胁迫。

那么怎样做才是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呢?

教师讲课的速度慢下来。《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 “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教师把讲课的速度放慢一些,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让那些看上去反应慢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慢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思维、自我理解,最终自我学会。 教学针对个体,不面向全体。我做过一个实验。课上让学生一起回答问题,看上去全体学生都会;然后让其中某个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他竟然不知道你问的是什么。实验的结果表明:有学生在那里滥竽充数,他没有真的听讲,没有学会。这样的教学不是有效教学。

江苏的东庐中学实行“讲学稿”的教学模式。教师提前下发讲学稿,让学生预习,自己发现知识缺陷;教师负责检查,以免有学生浑水摸鱼;课堂上学生共同解决疑问,如果学生解答不了,教师才参与提示;当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负责提出,以实现让学生深入思考的目的。课后作业分层次,针对性极强。

东庐中学也好,洋思中学也好,都强调学生个体的学,都强调个体的进步,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做到了对学生差异的极大尊重。

尊重唤起创新力

2010年的上海世博园的美国馆,宽大的屏幕上,美国的一群可爱的、各

种肤色的孩子在诉说自己的希望。一个小女孩说,“我希望将来用果汁做燃料。”

在我国却流传这样的故事。有一所幼儿园,老师问小朋友们“雪化了是什么?”有的说是水,有的说是泥,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是“春天”。老师说“记住,雪化了是水,别的都不对”。

“雪化了是春天”,这是诗一样的语言,多美啊,多有想象力啊,应该得到极高的赞扬。可是老师否定了这个回答。比较美国的孩子说希望果汁做燃料,我觉得我们的孩子更有创新力。只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禁锢了学生的头脑。

经过近些年的改革,我们终于看到一丝曙光,各类现行的国家考试试卷中有一类题叫创新题,题目中有这样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这就是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虽然这样的题目现在还只是占到很少的分数。

在某所中学,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的题目。某高原上出产一种苹果,因为昼夜温差大,果实含糖多,味道美;但是这一年经历了一场冰雹,苹果上有了疤痕。老师要求学生为这些苹果设计说明词,能把这些苹果推销出去。学生们各展身手,写出来很多有价值的说明,最后选定了一句话:“这种苹果是高原特产,味美,而且疤痕是高原产地的标志。”

尊重孩子的思维与想象,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发言,而不是禁锢、约束、打击,学生的创造力会无限地发挥,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说,关注孩子的发展、关注孩子的未来是美国发展的基础,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不拘一格、接受一切不同的思想,是他们发展迅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位伟人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的发展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教师首先有创新的意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支持学生的正确的异向思维,积极引导;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尊重唤起人性

当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把尊重他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时,我们所处的社会才会更合理、更平等、更美好。

湖南有一个被称为“屠夫”的杀人狂叫“李广军”,他在安徽境内,进入一户人家,这家的老奶奶亲切地问他是不是渴了饿了,给他倒水、给他端饭,杀人狂认为安徽人太好了,没有在安徽作案。

可见,即便是杀人犯,在受到尊重的同时,人性也被唤起。

老师若是不注重对学生的尊重,而是急于发现学生的缺点,经常批评学生,甚至粗鲁地对待学生,是教育的极大失败。

学生在和老师接触中,常常根据教师语态或面部表情的变化,来决定自己的言行;他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让老师高兴、自己不挨批评;尤其是那些不被老师欢迎的学生,他们其实并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就是学生在自尊受到伤害时形成的一种恶果。没有骨气,唯唯诺诺,不敢讲真话,没有独立的个性,不懂得维护个人的尊严。

面对那些比较厉害的老师时,毕恭毕敬,但是在背后却是言语辱骂;在

对待他不喜欢的人和事物时,也采取暴力、粗鲁的形式。这是第二种恶果:自己没有受到尊重,也不会尊重他人,甚至践踏他人的尊严。

这样的学生一旦走上社会,要么没有尊严,看不起自己;要么践踏别人的尊严,看不起别人,给社会带来的是极大的危害。

我们的课堂上,怎样做呢?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把“错误”当成教育的敌人。给学生的犯错找个借口,学生都知道悔改,他既然知道错了,就不要不依不饶。引导学生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

国外有位校长,一天,他去查看学校新修的未干的水泥路面甬道。走到不远处,他看见两个孩子正飞跑着离开甬道。这位校长很生气,因为他看到路面上有两只崭新的蓝汪汪、亮晶晶的玻璃弹珠。他很想找到那两个学生,然后狠狠地批评。突然,他眼睛一亮,转身去告诉所有的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弹珠、卵石等等玩具,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式按到水泥路面上。这样,一条独特的小路形成了。很多年以后,还有当年的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走这条路,来分辨哪一个玩具是自己的,来怀念自己美好的童年,来回忆那位慈爱的校长。

这位校长的做法,很有人情味,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教育目的。

安南说,“21世纪,要让人生活在尊严之中”;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尊严,只有在得到应有的尊重同时才会产生,

教育尊重个体时,就能创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受教育者就能按照自己的正确的构想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独立、自觉地、理性的人。

尊重是一种力量,它能使弱者强大,使贫者富有,使保守者向前,使恶者向善。我们教育工作者,尊重每位学生,要尊重教育规律,创造和谐美好的教育环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现行的教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宁作出贡献。

尊重是一种力量

迁安市上庄中学 李梅

在学校里,经常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学生站在楼道里,局促不安地一会儿望望教室,一会儿看看周围;老师亲切地询问一个学生,“这节课听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顺手抚摸一下他的小脑瓜,拍拍他的肩膀。

都是学生,待遇如此不同,只因为在老师眼中,前者“冥顽不化”或成绩糟糕,后者则品学兼优或成绩优秀。

有人说,爱优秀生是人,谁都能做到;爱后进生是神,我们教师是人。是的,教师不是神,但是,我们应该有神一样的胸怀,做到对所有学生的尊重,实现尊重教育。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有一个目标。”

人的个性与人格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承认中实现的。在走向社会之前,每个人都要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这9年时间恰恰是形成学生人格与个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学生的尊重尤为重要。

尊重,是对个体人格的重视与肯定。简单地说就是重视人、理解人、信任人。尊重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尊重人格,是指所有的学生,不管他表现如何,教师都以平等的身份去做学生的朋友,不呵斥、不讽刺、不挖苦;尊重差异,是指发现学生在发展上的不同,不忽视差异,使每个人都有进步。

尊重唤起自信、自主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都有比较强的自尊、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 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辨证地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一些在我们看起来不机灵、不好学、不讨人喜欢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尊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魏书生老师就给了这样的学生极大的尊重。

他带的一个班,成绩都很差。他让学生写作文,学生给了他一连串的回答。不会写,不会说、不会写字、不会汉语拼音。初中的学生连话都不会说、连字都不会写,一般的老师都可能忍不住要批评,可魏老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告诉学生不会写的字画圈。这些学生最终能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合格的作文。“教师给学生很低的起点,考虑学生的难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了学生可以实现的目标。学生发现自己不是一无是处,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自我追求进步的思想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魏老师还有一句话很值得每位教师思考,“每一个学生缺点的背后,就是优点”。不过分强调学生的缺点,而是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当学生有失误时,应该及时提醒,耐心予以指导,提供机会让他再次尝试,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继续努力的勇气。

有个学生,在默写单词的考试中,15个单词错了5个。老师夸奖了他,

然后告诉他,要把错了的也写会。学生高高兴兴地去记了。后来他说,老师,记单词不是很难啊。

有人说:“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上。”是的,教师的充分表扬和肯定,就是一种尊重,这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学生会从心灵深处产生积极的的动力,使得学生主动向自我、向他人、向经验、向事情学习;使学生自信、自主、自我发展与进步。

尊重唤起智慧

社会的复杂、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偏差、学生兴趣与爱好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比如一群孩子,他们年龄相同,如果让他们每人都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水就筋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却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就会损坏他的力气。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时需要的力量,情形也是一样的。”是啊,孩子的体力不完全一样;学习也是如此,有的人接受快,有的人接受慢,老师就要考虑到这个差别。

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出成果,能够“立竽见影”,缺乏期待和从容。

我们的教师注重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急于将教材上规定的内容讲完。因此在课堂上,常常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然后很快以暗示性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上来。这就是不尊重学生差异的表现。教育应该使学生免受非正当的干预、盲目跟从和外部力量的胁迫。

那么怎样做才是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呢?

教师讲课的速度慢下来。《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 “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教师把讲课的速度放慢一些,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让那些看上去反应慢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慢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思维、自我理解,最终自我学会。 教学针对个体,不面向全体。我做过一个实验。课上让学生一起回答问题,看上去全体学生都会;然后让其中某个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他竟然不知道你问的是什么。实验的结果表明:有学生在那里滥竽充数,他没有真的听讲,没有学会。这样的教学不是有效教学。

江苏的东庐中学实行“讲学稿”的教学模式。教师提前下发讲学稿,让学生预习,自己发现知识缺陷;教师负责检查,以免有学生浑水摸鱼;课堂上学生共同解决疑问,如果学生解答不了,教师才参与提示;当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负责提出,以实现让学生深入思考的目的。课后作业分层次,针对性极强。

东庐中学也好,洋思中学也好,都强调学生个体的学,都强调个体的进步,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做到了对学生差异的极大尊重。

尊重唤起创新力

2010年的上海世博园的美国馆,宽大的屏幕上,美国的一群可爱的、各

种肤色的孩子在诉说自己的希望。一个小女孩说,“我希望将来用果汁做燃料。”

在我国却流传这样的故事。有一所幼儿园,老师问小朋友们“雪化了是什么?”有的说是水,有的说是泥,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是“春天”。老师说“记住,雪化了是水,别的都不对”。

“雪化了是春天”,这是诗一样的语言,多美啊,多有想象力啊,应该得到极高的赞扬。可是老师否定了这个回答。比较美国的孩子说希望果汁做燃料,我觉得我们的孩子更有创新力。只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禁锢了学生的头脑。

经过近些年的改革,我们终于看到一丝曙光,各类现行的国家考试试卷中有一类题叫创新题,题目中有这样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这就是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虽然这样的题目现在还只是占到很少的分数。

在某所中学,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的题目。某高原上出产一种苹果,因为昼夜温差大,果实含糖多,味道美;但是这一年经历了一场冰雹,苹果上有了疤痕。老师要求学生为这些苹果设计说明词,能把这些苹果推销出去。学生们各展身手,写出来很多有价值的说明,最后选定了一句话:“这种苹果是高原特产,味美,而且疤痕是高原产地的标志。”

尊重孩子的思维与想象,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发言,而不是禁锢、约束、打击,学生的创造力会无限地发挥,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说,关注孩子的发展、关注孩子的未来是美国发展的基础,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不拘一格、接受一切不同的思想,是他们发展迅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位伟人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的发展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教师首先有创新的意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支持学生的正确的异向思维,积极引导;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尊重唤起人性

当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把尊重他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时,我们所处的社会才会更合理、更平等、更美好。

湖南有一个被称为“屠夫”的杀人狂叫“李广军”,他在安徽境内,进入一户人家,这家的老奶奶亲切地问他是不是渴了饿了,给他倒水、给他端饭,杀人狂认为安徽人太好了,没有在安徽作案。

可见,即便是杀人犯,在受到尊重的同时,人性也被唤起。

老师若是不注重对学生的尊重,而是急于发现学生的缺点,经常批评学生,甚至粗鲁地对待学生,是教育的极大失败。

学生在和老师接触中,常常根据教师语态或面部表情的变化,来决定自己的言行;他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让老师高兴、自己不挨批评;尤其是那些不被老师欢迎的学生,他们其实并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就是学生在自尊受到伤害时形成的一种恶果。没有骨气,唯唯诺诺,不敢讲真话,没有独立的个性,不懂得维护个人的尊严。

面对那些比较厉害的老师时,毕恭毕敬,但是在背后却是言语辱骂;在

对待他不喜欢的人和事物时,也采取暴力、粗鲁的形式。这是第二种恶果:自己没有受到尊重,也不会尊重他人,甚至践踏他人的尊严。

这样的学生一旦走上社会,要么没有尊严,看不起自己;要么践踏别人的尊严,看不起别人,给社会带来的是极大的危害。

我们的课堂上,怎样做呢?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把“错误”当成教育的敌人。给学生的犯错找个借口,学生都知道悔改,他既然知道错了,就不要不依不饶。引导学生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

国外有位校长,一天,他去查看学校新修的未干的水泥路面甬道。走到不远处,他看见两个孩子正飞跑着离开甬道。这位校长很生气,因为他看到路面上有两只崭新的蓝汪汪、亮晶晶的玻璃弹珠。他很想找到那两个学生,然后狠狠地批评。突然,他眼睛一亮,转身去告诉所有的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弹珠、卵石等等玩具,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式按到水泥路面上。这样,一条独特的小路形成了。很多年以后,还有当年的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走这条路,来分辨哪一个玩具是自己的,来怀念自己美好的童年,来回忆那位慈爱的校长。

这位校长的做法,很有人情味,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教育目的。

安南说,“21世纪,要让人生活在尊严之中”;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尊严,只有在得到应有的尊重同时才会产生,

教育尊重个体时,就能创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受教育者就能按照自己的正确的构想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独立、自觉地、理性的人。

尊重是一种力量,它能使弱者强大,使贫者富有,使保守者向前,使恶者向善。我们教育工作者,尊重每位学生,要尊重教育规律,创造和谐美好的教育环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现行的教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宁作出贡献。


相关作文

  • 尊重的力量作文500字
  •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有这么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战争之初,以色列兵分三路向埃及进攻,时任以色列作战部队师长的沙龙率部负责从中路进攻阿布奥拉,尽管埃及在该地区做了极其完善的防御措施准备,还是被沙龙率部一举攻破,并俘虏了埃及旅长纳比. 沙龙与纳比进行了一番意味深长的交谈. "你的部队为什么垮得这么 ...

  • 尊重他人1作文3300字
  • 1. 活动前,做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最不喜欢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有哪些,在同学们身边课堂内外发生过哪些不尊重他人的真实故事,看到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话:你是否受到过他人的不尊重,当别人不尊重你时,你有什么想法:你在日常生活中曾经是否有过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今后你会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活 ...

  • 尊重别人作文600字
  • 懂得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到别人的帮助.反而,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我听别人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他时时刻刻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一次,因为他咳嗽,理发师一不小心在他脸上划了一个小口子,他不但没有责怪理发师,还马上向理发师道歉 ...

  • 尊重改变命运作文1000字
  •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291班的冷清秋(笔名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尊重改变命运>. 在人生的漫漫路上,我们需要别人感情的理解.安全的庇护.生活的照顾.行为的支持.但最重要的,还是别人精神上给予的鼓励.渐渐的,你会发现,这种鼓励会使自己与他人都快乐 ...

  • 尊重作文700字
  • 尊重是一杯水.明明只有300毫升,却能使人拥有300升的快乐.或许对于大海来说,它小得可怜,就像一只昂然挺立在巨龙面前的蝼蚁,可笑而可悲,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渺小,但不可忽视:它卑微,却不能嘲讽.它是作为人的一个最基本的准则,没有它,人类将会变成戴着面具的傀儡,剩下的,是无尽的空虚.明明只是一杯水. ...

  • 爱的力量作文800字
  • 爱的力量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这种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所持有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为学生而献身的热忱. 一.尊重,是爱的最高境界 新世纪的教师应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注意他们的兴趣. ...

  • 看不懂花开的你之[尊重]作文2200字
  • 有一种品格,历经五千多年的冲刷侵蚀照旧光彩夺目:有一种修养,跨越二十个世纪的血雨腥风仍旧熠熠生辉:有一种美德,贯穿无数个日夜的浮沉更替依旧璀璨耀眼!它,就是尊重. 有一种品格,历经五千多年的冲刷侵蚀照旧光彩夺目:有一种修养,跨越二十个世纪的血雨腥风仍旧熠熠生辉:有一种美德,贯穿无数个日夜的浮沉更替依 ...

  • 尊重他人作文4700字
  • 主题:尊重他人 活动目的: 想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养成事事处处多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互相尊重.让大家学会体谅他人,学会沟通,学会有分寸地与人交往,从而学会尊重他人.明白我们要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只有做到尊重他人,自己才会受到他人的好评和 ...

  • 生活中的尊重作文500字
  • 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当你跋涉在崎岖的山路,朋友鼓励的目光推动着你,那是尊重:当你遭遇到人生的挫折,老师温暖的双手紧握着你,那是尊重: 当你拾起马路上的垃圾,路人赞许的微笑感染着你,那是尊重: 当你懊悔曾经的过失,父母的宽厚与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