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 课题: 场面描写 编号:26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
《作文教学:场面描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在议论抒情中穿插细致的场面描写 。
2、场面 描写生动细致。 学习重点:
1、 通过讲解训练,讨论探究,掌握场面 描写生动细致方法。 学习难点:在议论抒情中穿插细致的场面描写 的方法。 学习时数:两课时
知识链接: 场面描写实际上就是事情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它可以
包括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学习文中的场面描写。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游人,使墨山这幅画卷增添了灵动浓厚的文化色彩,山和人便一起成了砚山这座边陲小城里一道美丽的景观。
滴墨成山
在老砚山人久远的记忆里,城子山,仅作为自然之物矗立于砚山县城偏北,在历史的长河里历经风雨沧桑,山上却一片寂静无人光顾。1982年县政府作出决策,对它进行了装点修饰,在山上修建了台阶、亭子,于是,山上开始有了登山的游人。城子山不再是挂在砚山人口头上的一个僵硬名词,而成了砚山人生活中伸手便可相牵的伴侣。2006年,县委政府再次对城子山进行修建,公园正中添置了大屏幕电视,修建了表演的舞台,作为砚山文化活动中心的墨山公园,广场中间的舞台上,时有文艺活动在此举行:“夕阳红”老年文艺队的歌舞表演,壮族的手巾舞、彝家的弦子、苗家的芦笙,时常在这里展现。激情昂扬的演唱,姿态优美的舞蹈,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是砚山人茶余饭后信步到墨山就可随意享受到的文化盛宴。
山上有了沿山路而上的灯光,夜晚登山成了砚山人浪漫的休闲。山下修建了体育馆、篮球场,健身锻炼休闲娱乐进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昔日的城子山摇身一变,成为了砚山人文化休闲的墨山公园。到墨山公园爬山、打球、跳广场舞、看文娱表演,便成了砚山人家喻户晓、老少兼宜的文化活动。
墨山上的“长寿楼”里,成立了七乡书画社。经常有人在这里朗诵诗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将进酒》……,无不声情并茂。诗朗诵的声音清晰地传入耳中,犹如天籁之音,墨山,便沉浸在古色古香的文化氤氲里。文人墨客常在书画社里聚集,泼墨挥毫,吟诗作画。书法作品,风格各异,彰显个性:龙飞凤舞的草书,行云流水的行书,古朴典雅的篆书,端庄秀气的楷书,在这里群英荟萃,各显神韵。精雕细琢的工笔,大笔勾勒的写意,在这里一一呈现。凌寒傲雪的梅花,雍容华贵的牡丹,黄瘦纤弱却极富神韵的秋菊,笔直颀长而傲岸的竹子,在这里争奇斗艳。以砚山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写意工笔也好,油画彩绘也罢,尽显砚山风采。这里墨翰飘香,书香弥漫,呈现给游人的是文化的盛宴,这里,就是墨山的真正内涵所在吧。
在文化气息笼罩的墨山右侧,矗立着回族的清真寺,那里是穆斯林民族礼拜的圣地,心灵的净土。偶有悦耳的诵经声随风而来,回族同胞以自己崇尚返朴归真、追求淡泊的文化信仰为墨山文化增添了奇异的一笔。
清晨,墨山是砚山人健身养性的胜地。晨曦微露,霞光淡淡地飘洒而来,房屋、树木便都笼罩在温暖的金色里。从树枝与藤萝层叠交错的林荫道拾级而上,习习的凉风扑面而来,带着清晨的微寒。晨起锻炼的人或夫妻结伴,或朋友相约,三三两两沿着石阶或上或下。山路边的石凳上,山石边,游人们在早晨的清爽之中随意而自然地锻炼着。偶有游人边登山边随口歌唱,洪亮的歌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在晨曦里飘荡。挂在树上鸟笼里的鸟儿正婉转清啼,呼朋引伴。天空便有鸟儿飞来,飞舞、合奏、相映成趣。养鸟人抽着烟,在渐渐散开的烟雾里,眯眼看着鸟儿的舞蹈,听着鸟儿的合奏,无声的微笑似有似无地从心底流出,挂在脸上。
夜晚,墨山是砚山人进行文化活动的舞台。夕阳收回了散在天边的最后一丝光线,夜幕如纱笼罩了砚山这座小城。远望墨山,随着山路蜿蜒而上的灯光如几条舞动的蛟龙,夜幕里墨山雄健的山姿便清晰可辨,几座翼然立于
作文教学 课题: 场面描写 编号:26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墨山树林间的亭子也显得灵动生姿。
吃过晚饭的游人开始从砚山的各个角落向这里聚集而来,墨山公园便热闹起来:广场中间的大型电视屏幕上,新闻时政、娱乐节目正在上演,砚山人可在享受休闲生活的同时,了解世界新闻,知晓国家大事。屏幕下,跳广场舞的人无论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还是满头白发动作略显僵硬的老年人,都在节奏分明的旋律里舞得正欢。这随意而略无章法的舞蹈,带走了人们一天的疲倦,给他们带来夜晚舒展的好梦,然后以希望的姿势迎来新的一天。男人们正在篮球场上跑跳腾跃,生龙活虎,不知道又是哪个部门在这里组织篮球比赛呢。加油声不时在观众中响起,激越高亢。体育馆里,白色的羽毛球在上空飞来飞去,力与美完美结合的景致天天在此上演。闲散的游人三三两两地在辉煌的灯火中徜徉着,打球的、跳舞的,俨然都是他们眼中别致的景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游人,使墨山这幅画卷增添了浓厚灵动的文化色彩,山和人便一起成了砚山这座边陲小城里一道美丽的景观。墨山公园,使砚山的普通老百姓登上了表演的舞台,他们是欣赏者,也是表演者。文化的馨香散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站在墨山山顶,偶见五彩缤纷的礼花升上天空,夜空一下子五彩斑斓,听见清脆的礼花爆炸声在夜幕里声声响起,如弦如歌。砚山小城里,鳞次栉比的房屋里透出的点点灯光,静止却绚烂的街灯,流动的车灯,交织辉映,世界一片流光异彩。
身处游人之间,《论语》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画面如同浸透了墨香的卷轴,在眼前缓缓展开,和眼前如织的游人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假,如梦如幻。如孔子在世,面对砚山老百姓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然后追求心灵和精神的自由与快乐的图景,定会抚须菀尔:“美哉,大同胜景。”
今日的墨山,不仅是满山树木葱茏的自然景观,而且是生机蓬勃的文化胜地。它让砚山百姓告别酒席的鏖战,远离牌桌的喧嚣,走到文化活动的队伍中来。点点滴滴的文化活动使它书香弥漫,墨翰飘香。墨香阵阵传入每一个砚山人的心底,在心底生根,发芽,长叶,开花。于是,我们满怀期待的相信:文化之花,会开得更多,更艳。砚山的每一个角落,必将弥漫着文化
之花的芬芳。
四周如镜的湖面,远处苍翠的青山,近处灵动的鸟儿,心,如在萨克斯般清新脱俗,空灵飘逸的乐曲声中徜徉。
倾听母亲的呼唤
犹如负重的骆驼,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工作之重荷,在茫无际涯的沙漠里踽踽而行。便想有个静谧的境界,让蒙尘的心得于短暂的休憩,抖落一地的风尘,以洁净的姿态踏上新的旅程。那么,到砚山这座小城东南的心灵安放之地——听湖水库去吧。
踏上这条青松、鲜花夹杂着的水泥路,自然清新之感便在心底轻轻地弥散。走进这青山环绕着一湖如镜的碧水,湖岸上杨柳依依的山水画卷,世俗的喧嚣远去,凡尘的宠辱皆忘。
慵懒地坐在如茵的湖边草地上,湛蓝无云的天空下,湖面上波光粼粼。近看清澈的湖水里自由游走的鱼儿,遥看隔水而立的青山上苍翠的树木,树木间夹杂着怒放的白色山花,在绿色树木的背景衬托下,醒目鲜明。恍惚之间,似有四溢而淡雅的花香扑鼻而来,花的馨香沁入心间,微微地荡漾。忽见鱼儿跃出水面,接着又“啪”的一声落入水里,随性而起,率性而归,在湖面上荡起的波纹,一圈接一圈的在湖面上扩散开来。
湖边的桃树林里,满树桃花开得艳丽的情景已随着春天的离去而消失,但毛茸茸的桃儿,一定在茂密树叶的遮掩下,羞羞答答地生长着,似有成熟桃子的香味在桃园里随风四溢。
湖面上几座小岛的存在,淡化了湖面的平直单调,而增添了湖面迂回曲折的景致。横在湖中间的堤坝上,有几个垂钓者注视着水面,在静静地垂钓,他们是在钓鱼,还是在钓这份清静随意,怡然自乐的心境呢?放学归来的孩子,挽起裤腿,在湖边捉鱼,呼朋引伴的声音不时响起。夕阳西下,夜幕如纱而来,母亲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便也响起来,在湖边相互应答,湖那边引起淡淡的回声。儿时母亲的呼唤也在耳畔响起,童年的记忆也鲜活起来,沉淀在心底的童真油然而起。
作文教学 课题: 场面描写 编号:26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
学者钱穆在《如何安放我们的心》一文中说,人有身生命和心生命,人们都研究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其实我们还应该想想如何安放我们的心。在听湖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心灵栖息之地里,闭上眼,这青山绿水之间,似听到山间叮咚的泉声,林间悠悠的古曲之声,天地之间似回荡着吟诵唐诗宋词的典雅之声。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身心的疲倦得到缓解,混乱的思绪了然轻轻沉寂,心底,怡然平静。便想长坐于此,任凭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遥看前方,与这里遥相呼应的休闲公园黄金海岸(也叫金沙滩)清晰可见。走进黄金海岸,山坡上的松林里,遮掩着几间茅草屋顶的房子,房子在树叶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在松香的清香之间,厚厚的杂草和松叶之上,有着或坐或卧的游人,他们或朋友相约,或是一家子扶老携幼而来。坐在树林之间,远离城市的喧嚣,面对青山环绕下的听湖,听着风儿吹过树梢,鸟儿在树梢鸣唱的声音,无声却尽情地享用这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无价恩赐。骑沙滩摩托孩子的欢呼声,恣意地在空中飘荡。秋千上游人的尖叫声,得意而张扬。走在沙滩上,松软的沙滩上留下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水波轻轻拍打着岸边,停靠在码头的小船便在微风中起伏。听着浪花在微风吹拂下拍打着岸边的声音,如有叮咚的泉水从山涧中缓缓流下,一丝清凉之感弥漫身心。
沿着沙滩,走过“虹桥”,便走进了四面环水的生态园里。生态园里,动物们的纯真,使你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里:憨憨的猴子正笨拙地拾捡着食物,贪婪着吃着,有时龇牙裂嘴地对游人做做鬼脸。骄傲的孔雀拖着长长的尾巴,姿态万千地走来走去,偶有一只,耐不住游人的挑逗,开屏,向游人展示五彩的颜色。或者随性伸长了脖子,发出一声悠扬的清啼。白鸽在树林里起落,或是停在树枝上,偏着头奇怪地看着游人,或在树荫里无人般地随意觅食,休憩。坐在山顶的亭子里,俯视山脚,湖水围绕着这座小山,碧蓝、澄澈。远看对岸的树林,苍翠葱绿。从湖面上吹来的风,拂面而来,凉而不寒。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里感慨:“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是啊,此时此刻,颇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兼忘,心旷神怡的心境!
泛舟湖上,天空,云淡风清,阳光明媚。船头溅起的水花,点点滴滴落在身上。湖面上,忽见野鸭子在湖面飘着,倏忽钻入水里不见了,又见湖面
上出现了它的身影,不知是否是先前的那一只?几只白色的水鸟正在山脚的水边,闲逛,梳洗,偶有一只飞起,飞过头顶,不知它的下一站将在何处?四周如镜的湖面,远处苍翠的青山,灵动的鸟儿,心,如在萨克斯般清新脱俗,空灵飘逸的乐曲声中徜徉。
听湖在五十年代末期修建以来,灌溉了砚山两万多亩的耕地,哺育了沿湖两岸两万多人。沿湖边座落着罗锅寨、两勒等村落,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壮族等民族,其中主要是壮族。几十年来,他们傍湖而居,在湖里养鱼,引来湖水种上水稻,挑来湖水浇灌蔬菜,划着小船在湖里打鱼捞虾。沿着湖边漫步,还可看见翻起停放在湖边的小木船底上,晾晒着他们从湖里打捞上来的小鱼小虾。正是听湖,这母亲湖,滋养了壮族这个水样的民族,是听湖之水,让他们悠然地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五十多年的沧海桑田,五十多年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五十多年风雨侵蚀的母亲湖,依然以母亲般的乳汁哺育着砚山人民。这青山绿水,茂林修竹的自然景致,是砚山人的心灵憩息之地,它滋养了砚山人的心灵,润泽出砚山人的宁静与平和。让我们在这幅和谐脱俗的山水画卷里,涤荡世俗的尘埃,留一份祥和与安宁在心底,执着而不狂躁,平和而不懈怠。让心间洒满阳光,生活,便在阳光明媚的境界里。
你,听见母亲的呼唤了吗?
作文教学 课题: 场面描写 编号:26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二、 根据要求,写场面描写,每段文字不少于100字。 1、 除夕之夜。
2、丰收。
3、考场。
4、运动会开幕式。
作文教学 课题: 场面描写 编号:26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
《作文教学:场面描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在议论抒情中穿插细致的场面描写 。
2、场面 描写生动细致。 学习重点:
1、 通过讲解训练,讨论探究,掌握场面 描写生动细致方法。 学习难点:在议论抒情中穿插细致的场面描写 的方法。 学习时数:两课时
知识链接: 场面描写实际上就是事情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它可以
包括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学习文中的场面描写。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游人,使墨山这幅画卷增添了灵动浓厚的文化色彩,山和人便一起成了砚山这座边陲小城里一道美丽的景观。
滴墨成山
在老砚山人久远的记忆里,城子山,仅作为自然之物矗立于砚山县城偏北,在历史的长河里历经风雨沧桑,山上却一片寂静无人光顾。1982年县政府作出决策,对它进行了装点修饰,在山上修建了台阶、亭子,于是,山上开始有了登山的游人。城子山不再是挂在砚山人口头上的一个僵硬名词,而成了砚山人生活中伸手便可相牵的伴侣。2006年,县委政府再次对城子山进行修建,公园正中添置了大屏幕电视,修建了表演的舞台,作为砚山文化活动中心的墨山公园,广场中间的舞台上,时有文艺活动在此举行:“夕阳红”老年文艺队的歌舞表演,壮族的手巾舞、彝家的弦子、苗家的芦笙,时常在这里展现。激情昂扬的演唱,姿态优美的舞蹈,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是砚山人茶余饭后信步到墨山就可随意享受到的文化盛宴。
山上有了沿山路而上的灯光,夜晚登山成了砚山人浪漫的休闲。山下修建了体育馆、篮球场,健身锻炼休闲娱乐进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昔日的城子山摇身一变,成为了砚山人文化休闲的墨山公园。到墨山公园爬山、打球、跳广场舞、看文娱表演,便成了砚山人家喻户晓、老少兼宜的文化活动。
墨山上的“长寿楼”里,成立了七乡书画社。经常有人在这里朗诵诗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将进酒》……,无不声情并茂。诗朗诵的声音清晰地传入耳中,犹如天籁之音,墨山,便沉浸在古色古香的文化氤氲里。文人墨客常在书画社里聚集,泼墨挥毫,吟诗作画。书法作品,风格各异,彰显个性:龙飞凤舞的草书,行云流水的行书,古朴典雅的篆书,端庄秀气的楷书,在这里群英荟萃,各显神韵。精雕细琢的工笔,大笔勾勒的写意,在这里一一呈现。凌寒傲雪的梅花,雍容华贵的牡丹,黄瘦纤弱却极富神韵的秋菊,笔直颀长而傲岸的竹子,在这里争奇斗艳。以砚山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写意工笔也好,油画彩绘也罢,尽显砚山风采。这里墨翰飘香,书香弥漫,呈现给游人的是文化的盛宴,这里,就是墨山的真正内涵所在吧。
在文化气息笼罩的墨山右侧,矗立着回族的清真寺,那里是穆斯林民族礼拜的圣地,心灵的净土。偶有悦耳的诵经声随风而来,回族同胞以自己崇尚返朴归真、追求淡泊的文化信仰为墨山文化增添了奇异的一笔。
清晨,墨山是砚山人健身养性的胜地。晨曦微露,霞光淡淡地飘洒而来,房屋、树木便都笼罩在温暖的金色里。从树枝与藤萝层叠交错的林荫道拾级而上,习习的凉风扑面而来,带着清晨的微寒。晨起锻炼的人或夫妻结伴,或朋友相约,三三两两沿着石阶或上或下。山路边的石凳上,山石边,游人们在早晨的清爽之中随意而自然地锻炼着。偶有游人边登山边随口歌唱,洪亮的歌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在晨曦里飘荡。挂在树上鸟笼里的鸟儿正婉转清啼,呼朋引伴。天空便有鸟儿飞来,飞舞、合奏、相映成趣。养鸟人抽着烟,在渐渐散开的烟雾里,眯眼看着鸟儿的舞蹈,听着鸟儿的合奏,无声的微笑似有似无地从心底流出,挂在脸上。
夜晚,墨山是砚山人进行文化活动的舞台。夕阳收回了散在天边的最后一丝光线,夜幕如纱笼罩了砚山这座小城。远望墨山,随着山路蜿蜒而上的灯光如几条舞动的蛟龙,夜幕里墨山雄健的山姿便清晰可辨,几座翼然立于
作文教学 课题: 场面描写 编号:26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墨山树林间的亭子也显得灵动生姿。
吃过晚饭的游人开始从砚山的各个角落向这里聚集而来,墨山公园便热闹起来:广场中间的大型电视屏幕上,新闻时政、娱乐节目正在上演,砚山人可在享受休闲生活的同时,了解世界新闻,知晓国家大事。屏幕下,跳广场舞的人无论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还是满头白发动作略显僵硬的老年人,都在节奏分明的旋律里舞得正欢。这随意而略无章法的舞蹈,带走了人们一天的疲倦,给他们带来夜晚舒展的好梦,然后以希望的姿势迎来新的一天。男人们正在篮球场上跑跳腾跃,生龙活虎,不知道又是哪个部门在这里组织篮球比赛呢。加油声不时在观众中响起,激越高亢。体育馆里,白色的羽毛球在上空飞来飞去,力与美完美结合的景致天天在此上演。闲散的游人三三两两地在辉煌的灯火中徜徉着,打球的、跳舞的,俨然都是他们眼中别致的景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游人,使墨山这幅画卷增添了浓厚灵动的文化色彩,山和人便一起成了砚山这座边陲小城里一道美丽的景观。墨山公园,使砚山的普通老百姓登上了表演的舞台,他们是欣赏者,也是表演者。文化的馨香散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站在墨山山顶,偶见五彩缤纷的礼花升上天空,夜空一下子五彩斑斓,听见清脆的礼花爆炸声在夜幕里声声响起,如弦如歌。砚山小城里,鳞次栉比的房屋里透出的点点灯光,静止却绚烂的街灯,流动的车灯,交织辉映,世界一片流光异彩。
身处游人之间,《论语》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画面如同浸透了墨香的卷轴,在眼前缓缓展开,和眼前如织的游人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假,如梦如幻。如孔子在世,面对砚山老百姓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然后追求心灵和精神的自由与快乐的图景,定会抚须菀尔:“美哉,大同胜景。”
今日的墨山,不仅是满山树木葱茏的自然景观,而且是生机蓬勃的文化胜地。它让砚山百姓告别酒席的鏖战,远离牌桌的喧嚣,走到文化活动的队伍中来。点点滴滴的文化活动使它书香弥漫,墨翰飘香。墨香阵阵传入每一个砚山人的心底,在心底生根,发芽,长叶,开花。于是,我们满怀期待的相信:文化之花,会开得更多,更艳。砚山的每一个角落,必将弥漫着文化
之花的芬芳。
四周如镜的湖面,远处苍翠的青山,近处灵动的鸟儿,心,如在萨克斯般清新脱俗,空灵飘逸的乐曲声中徜徉。
倾听母亲的呼唤
犹如负重的骆驼,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工作之重荷,在茫无际涯的沙漠里踽踽而行。便想有个静谧的境界,让蒙尘的心得于短暂的休憩,抖落一地的风尘,以洁净的姿态踏上新的旅程。那么,到砚山这座小城东南的心灵安放之地——听湖水库去吧。
踏上这条青松、鲜花夹杂着的水泥路,自然清新之感便在心底轻轻地弥散。走进这青山环绕着一湖如镜的碧水,湖岸上杨柳依依的山水画卷,世俗的喧嚣远去,凡尘的宠辱皆忘。
慵懒地坐在如茵的湖边草地上,湛蓝无云的天空下,湖面上波光粼粼。近看清澈的湖水里自由游走的鱼儿,遥看隔水而立的青山上苍翠的树木,树木间夹杂着怒放的白色山花,在绿色树木的背景衬托下,醒目鲜明。恍惚之间,似有四溢而淡雅的花香扑鼻而来,花的馨香沁入心间,微微地荡漾。忽见鱼儿跃出水面,接着又“啪”的一声落入水里,随性而起,率性而归,在湖面上荡起的波纹,一圈接一圈的在湖面上扩散开来。
湖边的桃树林里,满树桃花开得艳丽的情景已随着春天的离去而消失,但毛茸茸的桃儿,一定在茂密树叶的遮掩下,羞羞答答地生长着,似有成熟桃子的香味在桃园里随风四溢。
湖面上几座小岛的存在,淡化了湖面的平直单调,而增添了湖面迂回曲折的景致。横在湖中间的堤坝上,有几个垂钓者注视着水面,在静静地垂钓,他们是在钓鱼,还是在钓这份清静随意,怡然自乐的心境呢?放学归来的孩子,挽起裤腿,在湖边捉鱼,呼朋引伴的声音不时响起。夕阳西下,夜幕如纱而来,母亲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便也响起来,在湖边相互应答,湖那边引起淡淡的回声。儿时母亲的呼唤也在耳畔响起,童年的记忆也鲜活起来,沉淀在心底的童真油然而起。
作文教学 课题: 场面描写 编号:26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
学者钱穆在《如何安放我们的心》一文中说,人有身生命和心生命,人们都研究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其实我们还应该想想如何安放我们的心。在听湖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心灵栖息之地里,闭上眼,这青山绿水之间,似听到山间叮咚的泉声,林间悠悠的古曲之声,天地之间似回荡着吟诵唐诗宋词的典雅之声。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身心的疲倦得到缓解,混乱的思绪了然轻轻沉寂,心底,怡然平静。便想长坐于此,任凭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遥看前方,与这里遥相呼应的休闲公园黄金海岸(也叫金沙滩)清晰可见。走进黄金海岸,山坡上的松林里,遮掩着几间茅草屋顶的房子,房子在树叶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在松香的清香之间,厚厚的杂草和松叶之上,有着或坐或卧的游人,他们或朋友相约,或是一家子扶老携幼而来。坐在树林之间,远离城市的喧嚣,面对青山环绕下的听湖,听着风儿吹过树梢,鸟儿在树梢鸣唱的声音,无声却尽情地享用这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无价恩赐。骑沙滩摩托孩子的欢呼声,恣意地在空中飘荡。秋千上游人的尖叫声,得意而张扬。走在沙滩上,松软的沙滩上留下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水波轻轻拍打着岸边,停靠在码头的小船便在微风中起伏。听着浪花在微风吹拂下拍打着岸边的声音,如有叮咚的泉水从山涧中缓缓流下,一丝清凉之感弥漫身心。
沿着沙滩,走过“虹桥”,便走进了四面环水的生态园里。生态园里,动物们的纯真,使你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里:憨憨的猴子正笨拙地拾捡着食物,贪婪着吃着,有时龇牙裂嘴地对游人做做鬼脸。骄傲的孔雀拖着长长的尾巴,姿态万千地走来走去,偶有一只,耐不住游人的挑逗,开屏,向游人展示五彩的颜色。或者随性伸长了脖子,发出一声悠扬的清啼。白鸽在树林里起落,或是停在树枝上,偏着头奇怪地看着游人,或在树荫里无人般地随意觅食,休憩。坐在山顶的亭子里,俯视山脚,湖水围绕着这座小山,碧蓝、澄澈。远看对岸的树林,苍翠葱绿。从湖面上吹来的风,拂面而来,凉而不寒。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里感慨:“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是啊,此时此刻,颇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兼忘,心旷神怡的心境!
泛舟湖上,天空,云淡风清,阳光明媚。船头溅起的水花,点点滴滴落在身上。湖面上,忽见野鸭子在湖面飘着,倏忽钻入水里不见了,又见湖面
上出现了它的身影,不知是否是先前的那一只?几只白色的水鸟正在山脚的水边,闲逛,梳洗,偶有一只飞起,飞过头顶,不知它的下一站将在何处?四周如镜的湖面,远处苍翠的青山,灵动的鸟儿,心,如在萨克斯般清新脱俗,空灵飘逸的乐曲声中徜徉。
听湖在五十年代末期修建以来,灌溉了砚山两万多亩的耕地,哺育了沿湖两岸两万多人。沿湖边座落着罗锅寨、两勒等村落,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壮族等民族,其中主要是壮族。几十年来,他们傍湖而居,在湖里养鱼,引来湖水种上水稻,挑来湖水浇灌蔬菜,划着小船在湖里打鱼捞虾。沿着湖边漫步,还可看见翻起停放在湖边的小木船底上,晾晒着他们从湖里打捞上来的小鱼小虾。正是听湖,这母亲湖,滋养了壮族这个水样的民族,是听湖之水,让他们悠然地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五十多年的沧海桑田,五十多年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五十多年风雨侵蚀的母亲湖,依然以母亲般的乳汁哺育着砚山人民。这青山绿水,茂林修竹的自然景致,是砚山人的心灵憩息之地,它滋养了砚山人的心灵,润泽出砚山人的宁静与平和。让我们在这幅和谐脱俗的山水画卷里,涤荡世俗的尘埃,留一份祥和与安宁在心底,执着而不狂躁,平和而不懈怠。让心间洒满阳光,生活,便在阳光明媚的境界里。
你,听见母亲的呼唤了吗?
作文教学 课题: 场面描写 编号:26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二、 根据要求,写场面描写,每段文字不少于100字。 1、 除夕之夜。
2、丰收。
3、考场。
4、运动会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