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教育 初三作文辅导
1
2015徐州市中考作文 赏析
【真题再现】
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65分,含书写分5分)
要求:①以“办法总比困难多”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误区解析】
1.对题目中关键词“总比”审视不够。考生只是叙述出事件或者把困难和方法简单交代就匆匆结尾,缺乏对所选材料内涵的挖掘,对作者情感态度和文章主旨没有充分揭示。
2. 材料+标题式。记叙事件不具体,缺少情节,多概叙,少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主题的表现不是从材料中自然表现,而是像贴标签,补补丁一样,生硬地拼凑在一起。
3. 文体意识不明,记叙一段文字之后,马上来几句议论抒情,貌似夹叙夹议,实则非驴非马,难辨文体。
【范文示例】
办法总比困难多
天空透着澄净的淡蓝色,晚霞穿过天马行空的云彩映照在我的四周,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声响,我从书本中抬起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中考的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书包里,课桌上,书房里随处可见复习用的练习、笔记与书本,为了攻克我的薄弱科目——数学,我每天坚持做五道把关题,为此时常忙碌到深夜。
指针又一次指到了十二点,我还在题海中埋头苦干。橘黄色的灯光疏疏落落地投射到书页间,形成无数光影。我在这最后一道题上浪费了半个多小时,却依旧找不到突破口。“滴答滴答”,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不时地在演草纸上飞快地计算着,眼前的字母仿佛变得陌生起来,它们在试卷上躲躲藏藏,让我理不清头绪。困境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把头埋在臂弯里,整个身体伏下去,盯着做了一半的题目不知道路在哪里。
手指触到温暖的感觉,我抬起头来,妈妈正把一杯茶放到我的手心里,“又遇到难题了吧?来,喝点清茶清醒清醒大脑。”妈妈对我笑了笑,“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端起茶杯,白色的杯底舒展着几片墨绿的茶叶,我喝了一大口,温热的液体温暖了我的全身。妈妈知道我不喜欢喝浓茶,所以,这杯茶里并没有太多的苦涩。
窗外是一片看不见的黑,我低头重新读题,细细地琢磨每一个给出的条件,是不是方法出了问题呢?我的脑海中掠过无数个知识点,忽然想到老师上课讲的一道例题,灵感不期而至。“哦——”我轻呼一声,“果然有简便方法!”思绪泉涌,笔走如飞,我不停地计算着,这道题,终于迎刃而解了。
窗外的景致在黑暗中反而清晰,我透过玻璃看到了点点星光,那就像我的信心与意志吧,在困境中引领我前进。
人生是一段永不止歇的旅途,如飓风起于青萍之末,需要经历千百种困难,并为之努力,才能泅渡成功这条河流,蜿蜒成生命的高度。信心是这条路上必备的行囊,它让我不懈地努力与追求,坚信黑暗的前方就是光明。
抬起头,我想: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赏析】
———————————————————————————————————————————————————————————————————————————————————————————————————————————————————————————————————————
睿智教育 初三作文辅导
2
2015苏州市中考作文 赏析
【真题再现】作文。(60分)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3不要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误区解析】
审题误区一:因为有提示语,可能会误导考生,使得有些考生没有把这次作文当成命题作文来写,而当成了话题作文。有些考生在选材上太随便,结果不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特别是没能体现本次作文的价值要求。
审题误区二:没有写回忆的内容,写未来的或当下的“出发”,这就是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记得”。还有就是没有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一次”,写了两次或多次出发,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考生比较紧张的情形下,或略了题目的要求。
审题误区三:核心词“出发”体现得不够突出,随便套作,或叙事或随感,不注意扣“出发”一词,这样容易离题。有的考生随便叙述一件事情,或者空发一番议论,内容空泛不具体,这都会导致中考作文失败。
【范文示例】
记得那一次出发
时间兜兜转转,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的夜里,风有些微凉。
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可以说“万径人踪灭”,驿路边的房子稀稀疏疏,只有几家还亮着灯火,泛着豆黄的微光。
一间窄仄的驿站卧房里,苏轼独坐在床上,床边落满灰尘。他左手轻捋着长长的须,右手拿着笔,时而落笔纸上,时而又悬笔空中。夜,渐渐深了,油灯也越来越暗,他挑了挑灯芯,但最终似乎仍不满意。还是吹灯睡觉吧,他脱掉了身上长衫,躺到了床上。
外面如水的月光流进了房子,将苏轼的思绪拉长,又拉长。他思绪泛滥,想家?想亲人了,还是想朝中的君王了?他难以入眠,不禁感叹道:“月亮啊月亮,你来做什么?是来嘲笑我这孤零零的贬谪之人吗?”他又翻了个身,面对墙壁,可随即又翻了过来,看着透过碎碎窗纸的皎白的月光,辗转,再辗转。过了好久,他蓦地坐了起来,自言自语道:“月亮啊月亮,是不是现在只有你能与我作伴?太好了,谢谢你陪我。既然难以成眠,那就还是出去,陪你走走吧。”
月亮渐渐高了,高过了路边的古槐树,就连蜷缩的老乌鸦也睡了。这里的确静啊,这里没有可以与他共同游乐的人。“知音难觅,辜负皎月啊!”他思来想去,还是去出发找寻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老朋友吧。于是,他径直朝承天寺走去。
张怀民也没有睡。
两人一同漫步于承天寺阔大的院落里。月色落满整个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净无杂尘。啊,这原是高天明月下竹子柏树的影子,在这寺院的积水中仿佛纵横交错着水草,还不时的晃动摇曳,而他们,恰如游弋于水草中的鱼儿。
他们漫步于院落,步履轻轻,杂语絮絮。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月在中天了。看着这如水的月光,望着移动的双影,东坡不禁脱口而出:“哪一个夜晚没有皎洁月色?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张怀民也轻吁气了一口气,应声说道:“人闲如影,皎月如日,只是光凉了些啊!”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的确,宏览大宋王朝,能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真的不多啊!那个承天寺深夜,那一次出发寻友,带给苏轼的不仅仅是交谈的快乐,更是一份舒心,一份难得的豁达,或许多年以后,他还会记得那次出发吧。
难忘那一次出发,难忘苏子的豁达洒脱,难忘苏子的纯净与质朴。
【赏析】
———————————————————————————————————————————————————————————————————————————————————————————————————————————————————————————————————————
睿智教育 初三作文辅导
3
2015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 赏析
【真题再现】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审题误区】
误区一:漠视导语。该题的导语已经比较明确地告诉考生,不仅可以写那些一直就在身边的人、事、情、理等,还可以写那些看似已经走远,实则一直就在身边的人、事、情、理等,部分同学忽略了对导语的研究,只是从第一个方面选材立意,就很容易写得肤浅,而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
误区二:题材单一。导语部分提示我们可从人、事、情、理方面寻找题材,后面还附加了一个省略号,也就是说,如果写那些从未远去的“物”等也是合乎要求的。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写“人”的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写爷爷奶奶这类亲情、老师同学这类师生情的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样单一的题材造成撞车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得分。
误区三:无“我”意识。“从未走远”这一命题作文,其实就是个半命题作文,不仅要填写出“谁(什么)”从未远去,其实还要写出从未离开“谁”,而后面这个“谁”最好就写“我”,而少数同学审题时忽略这一点,直接去写某个历史人物从未远去,却没有写出“我”是如何感受到的,这就有“掉书袋”的嫌疑了。
误区四:蜻蜓点水。不少考生审题时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思考了“是谁”从未远去,没有认真思考“为什么”感觉“从未远去”,是他(她、它)给人以教益,还是他(它)给人以情感的熏陶;是让人思念、感激、感恩,还是令人反思、反省、感悟„„难怪出现了不少假大空的文章。
【范文示例】
从未走远
仿佛一夜之间,镇上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无数“现刻瓦片”的小摊,摊旁挤满了喧闹吵嚷讨价还价的游人,摊后站立着油嘴滑舌却又分心刻瓦的摊主。我站在街头,脚下依旧是那条麻石板路,却似乎很多东西都走远了。
一抬头,镇口石门上是陶二爷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田”中藏“寿”,“口”中藏“禄”,“喜”依“示”边,团团喜气,却又因瓦的灰色显得肃穆起来。“福”下是喜鹊登梅、貔貅招财、麒麟送子、三阳开泰四副吉祥图案,极为传神。穿过石门沿着石板路走,两侧屋顶上青瓦鳞鳞千瓣,古朴素雅,沉稳宁静,纹路古拙若桑间鸡鸣,桃源犬吠,淳朴可爱。
十多年前,小镇尚未被开发成为景区,未被冠以古镇之名。幼年的我热衷于观赏陶二爷雕瓦刻砖。他好两口小酒,颊上微酡,使描样上线条飘逸圆润,下刀时力道匀适,打磨时凹凸有致,上药后浑然天成。一抬腕,是丹凤朝阳,一低头,是鱼跃龙门。凿削铲旋,如写书法,抑扬顿挫间光影流动。陶家一排“福”字瓦简单而各异,掩映着后院小叶黄杨密密匝匝的叶子,流淌着时光静好。
可现在,那些生意红火的摊主并不描样,遑论上药——现刻嘛,效率第一。彼时的认真与虔诚呢,精雕细琢与岁月安稳呢,难道都随着这十余载光阴渐行渐远了吗?我听着耳边高高的鞋跟叩击着石板路,望着尖尖的伞顶划过起伏的墙垣,心下一丝迷惘。
七拐八弯进深巷,熟悉的木门,斑驳的低槛,陶二爷竟一直没搬家。推开半掩的门,一声旧旧的“吱呀”声还是昔年音客。他正刻一条鱼,砖石中心只寥寥几笔,一条极生动的灰鲫,然觉满砖江湖,烟波无尽。抬头见是我,一怔神,旋即爽朗一笑:“丫头还记得我这老头子?”我可处江湖之远啦!”复又低头。有细密的雨丝飘舞,屋瓦上浮漾着湿湿的流光。
跨出门槛的那一刹那,我恍然意识到,那些我以为走远的,其实都在这儿,从未走远。也许在深巷里,也许在职业掩映下,陶二爷始终如此,怀着雕刻的信仰刀刀笔笔,岁岁年年。
那宁静空灵的檐雨滴声,从未走远。
【赏析】
———————————————————————————————————————————————————————————————————————————————————————————————————————————————————————————————————————
睿智教育 初三作文辅导
4 2015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
【真题再现】
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比如,苦涩的“柳叶儿”为作者宋学孟的童年抹上了一丝亮色,艰苦的历险将汤姆·索亚带进了神秘新世界,风雪苦读让宋濂体验到求知的兴味„„
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以“苦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⑷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误区解析】
误区一:缺乏个性体验和新颖创意。“苦趣”这个考题和导语都为学生的选材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但不少考生思维仍然只停留在生活的表层,立意也是千篇一律,立意很保守,显得比较平庸。
误区二:过程简略,叙事平淡。一些考生选好材料,就赶紧下笔,不会为材料着彩添色,没有精心构思一些亮点。例如:只是简单地交代事情的缘起以及后来产生的变化,没有体现“苦”的经历和“趣”的感悟。
误区三:无病呻吟,缺少真情实感。不少考生作文,矫揉造作,缺乏对生活的关注,找不准感情的触发点,为煽情而刻意抒情,给人一种造作之嫌。
【范文示例】
苦趣
没有风雨的侵蚀,哪来绚烂彩虹;没有雏鹰努力学飞,哪来老鹰搏击长空;没有辛苦付出,哪来收获的乐趣。
小时候我就尤其喜爱读书,可是由于家庭原因,没有闲钱给我买书,父母也都认为把书本知识学牢就行,不用看什么其他闲书,只有阿公支持我,还帮我向有藏书的邻居借,我也没有让阿公失望,一直很勤奋地行走在书的世界,领略着书中的大千世界。
春——绿柳才黄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春天在我看来是读书的最好时间。伴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独自坐在窗前,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有时竟连吃饭也忘记。晚上也是很晚才睡,可谓是废寝忘食。睡梦中的我隐约听见阿公的脚步声,拿走我手中的书,为我盖好被子,无奈地说,孩子别苦着自己啊,不知名的液体从我眼角悄悄流下。
夏——芙蓉飘香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这芳香的世界里仿佛已经忘记周围令人厌恶的蚊子。一到夏天满屋的蚊子就像在开音乐会似的,令人心烦意乱,但我依然沉浸在书海中。第二天总能看见全身蚊子袭击后的痕迹,这时阿公就会拿来药膏为我悉心涂上,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孩子别苦着自己啊。夏天读书环境是苦的,但是书却给我无穷的快乐。
秋——菊花怒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天的天气总是那么令人愉悦:秋高气爽,凉风习习。捧一本书来到无边的田野里,坐在草地上,伴着阵阵轻风徜徉在书中,那是何等的悠闲惬意。有时竟也没注意到夜幕早已降临,这才慢步回家,不想家人早已焦急等待。孩子,别苦着自己啊,阿公爱怜地叹息道。我却自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悠然。
冬——雪梅傲立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鹅毛大雪中,几株梅花成了最动人的风景,她们不畏风雪,傲然挺立。这不就是那位学高五车的“太史公”——宋濂吗?不管生活的条件如何艰苦,不管求学的路途有多艰难,他都毫不畏惧,像株梅花“凌寒独自开”,于书香里,我领悟到了执着、勤奋的含义。这时,阿公拿来暖手袋,放在我冰凉的手心里。微笑着叹了口气,孩子,别苦着自己啊。
四季交替,变得是季节,不变的是那颗对书坚贞不渝的心。
焚一柱檀香,品一杯清茶,捧一卷诗书,我徜徉在这氤氲着书香的四季里,感受着书带来的乐趣。现在想想那时的生活的确是苦的,但有书相伴也是一种乐趣了,暂且叫它苦趣吧。
【赏析】
———————————————————————————————————————————————————————————————————————————————————————————————————————————————————————————————————————
睿智教育 初三作文辅导
1
2015徐州市中考作文 赏析
【真题再现】
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65分,含书写分5分)
要求:①以“办法总比困难多”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误区解析】
1.对题目中关键词“总比”审视不够。考生只是叙述出事件或者把困难和方法简单交代就匆匆结尾,缺乏对所选材料内涵的挖掘,对作者情感态度和文章主旨没有充分揭示。
2. 材料+标题式。记叙事件不具体,缺少情节,多概叙,少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主题的表现不是从材料中自然表现,而是像贴标签,补补丁一样,生硬地拼凑在一起。
3. 文体意识不明,记叙一段文字之后,马上来几句议论抒情,貌似夹叙夹议,实则非驴非马,难辨文体。
【范文示例】
办法总比困难多
天空透着澄净的淡蓝色,晚霞穿过天马行空的云彩映照在我的四周,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声响,我从书本中抬起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中考的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书包里,课桌上,书房里随处可见复习用的练习、笔记与书本,为了攻克我的薄弱科目——数学,我每天坚持做五道把关题,为此时常忙碌到深夜。
指针又一次指到了十二点,我还在题海中埋头苦干。橘黄色的灯光疏疏落落地投射到书页间,形成无数光影。我在这最后一道题上浪费了半个多小时,却依旧找不到突破口。“滴答滴答”,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不时地在演草纸上飞快地计算着,眼前的字母仿佛变得陌生起来,它们在试卷上躲躲藏藏,让我理不清头绪。困境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把头埋在臂弯里,整个身体伏下去,盯着做了一半的题目不知道路在哪里。
手指触到温暖的感觉,我抬起头来,妈妈正把一杯茶放到我的手心里,“又遇到难题了吧?来,喝点清茶清醒清醒大脑。”妈妈对我笑了笑,“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端起茶杯,白色的杯底舒展着几片墨绿的茶叶,我喝了一大口,温热的液体温暖了我的全身。妈妈知道我不喜欢喝浓茶,所以,这杯茶里并没有太多的苦涩。
窗外是一片看不见的黑,我低头重新读题,细细地琢磨每一个给出的条件,是不是方法出了问题呢?我的脑海中掠过无数个知识点,忽然想到老师上课讲的一道例题,灵感不期而至。“哦——”我轻呼一声,“果然有简便方法!”思绪泉涌,笔走如飞,我不停地计算着,这道题,终于迎刃而解了。
窗外的景致在黑暗中反而清晰,我透过玻璃看到了点点星光,那就像我的信心与意志吧,在困境中引领我前进。
人生是一段永不止歇的旅途,如飓风起于青萍之末,需要经历千百种困难,并为之努力,才能泅渡成功这条河流,蜿蜒成生命的高度。信心是这条路上必备的行囊,它让我不懈地努力与追求,坚信黑暗的前方就是光明。
抬起头,我想: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赏析】
———————————————————————————————————————————————————————————————————————————————————————————————————————————————————————————————————————
睿智教育 初三作文辅导
2
2015苏州市中考作文 赏析
【真题再现】作文。(60分)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3不要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误区解析】
审题误区一:因为有提示语,可能会误导考生,使得有些考生没有把这次作文当成命题作文来写,而当成了话题作文。有些考生在选材上太随便,结果不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特别是没能体现本次作文的价值要求。
审题误区二:没有写回忆的内容,写未来的或当下的“出发”,这就是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记得”。还有就是没有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一次”,写了两次或多次出发,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考生比较紧张的情形下,或略了题目的要求。
审题误区三:核心词“出发”体现得不够突出,随便套作,或叙事或随感,不注意扣“出发”一词,这样容易离题。有的考生随便叙述一件事情,或者空发一番议论,内容空泛不具体,这都会导致中考作文失败。
【范文示例】
记得那一次出发
时间兜兜转转,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的夜里,风有些微凉。
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可以说“万径人踪灭”,驿路边的房子稀稀疏疏,只有几家还亮着灯火,泛着豆黄的微光。
一间窄仄的驿站卧房里,苏轼独坐在床上,床边落满灰尘。他左手轻捋着长长的须,右手拿着笔,时而落笔纸上,时而又悬笔空中。夜,渐渐深了,油灯也越来越暗,他挑了挑灯芯,但最终似乎仍不满意。还是吹灯睡觉吧,他脱掉了身上长衫,躺到了床上。
外面如水的月光流进了房子,将苏轼的思绪拉长,又拉长。他思绪泛滥,想家?想亲人了,还是想朝中的君王了?他难以入眠,不禁感叹道:“月亮啊月亮,你来做什么?是来嘲笑我这孤零零的贬谪之人吗?”他又翻了个身,面对墙壁,可随即又翻了过来,看着透过碎碎窗纸的皎白的月光,辗转,再辗转。过了好久,他蓦地坐了起来,自言自语道:“月亮啊月亮,是不是现在只有你能与我作伴?太好了,谢谢你陪我。既然难以成眠,那就还是出去,陪你走走吧。”
月亮渐渐高了,高过了路边的古槐树,就连蜷缩的老乌鸦也睡了。这里的确静啊,这里没有可以与他共同游乐的人。“知音难觅,辜负皎月啊!”他思来想去,还是去出发找寻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老朋友吧。于是,他径直朝承天寺走去。
张怀民也没有睡。
两人一同漫步于承天寺阔大的院落里。月色落满整个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净无杂尘。啊,这原是高天明月下竹子柏树的影子,在这寺院的积水中仿佛纵横交错着水草,还不时的晃动摇曳,而他们,恰如游弋于水草中的鱼儿。
他们漫步于院落,步履轻轻,杂语絮絮。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月在中天了。看着这如水的月光,望着移动的双影,东坡不禁脱口而出:“哪一个夜晚没有皎洁月色?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张怀民也轻吁气了一口气,应声说道:“人闲如影,皎月如日,只是光凉了些啊!”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的确,宏览大宋王朝,能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真的不多啊!那个承天寺深夜,那一次出发寻友,带给苏轼的不仅仅是交谈的快乐,更是一份舒心,一份难得的豁达,或许多年以后,他还会记得那次出发吧。
难忘那一次出发,难忘苏子的豁达洒脱,难忘苏子的纯净与质朴。
【赏析】
———————————————————————————————————————————————————————————————————————————————————————————————————————————————————————————————————————
睿智教育 初三作文辅导
3
2015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 赏析
【真题再现】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审题误区】
误区一:漠视导语。该题的导语已经比较明确地告诉考生,不仅可以写那些一直就在身边的人、事、情、理等,还可以写那些看似已经走远,实则一直就在身边的人、事、情、理等,部分同学忽略了对导语的研究,只是从第一个方面选材立意,就很容易写得肤浅,而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
误区二:题材单一。导语部分提示我们可从人、事、情、理方面寻找题材,后面还附加了一个省略号,也就是说,如果写那些从未远去的“物”等也是合乎要求的。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写“人”的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写爷爷奶奶这类亲情、老师同学这类师生情的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样单一的题材造成撞车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得分。
误区三:无“我”意识。“从未走远”这一命题作文,其实就是个半命题作文,不仅要填写出“谁(什么)”从未远去,其实还要写出从未离开“谁”,而后面这个“谁”最好就写“我”,而少数同学审题时忽略这一点,直接去写某个历史人物从未远去,却没有写出“我”是如何感受到的,这就有“掉书袋”的嫌疑了。
误区四:蜻蜓点水。不少考生审题时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思考了“是谁”从未远去,没有认真思考“为什么”感觉“从未远去”,是他(她、它)给人以教益,还是他(它)给人以情感的熏陶;是让人思念、感激、感恩,还是令人反思、反省、感悟„„难怪出现了不少假大空的文章。
【范文示例】
从未走远
仿佛一夜之间,镇上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无数“现刻瓦片”的小摊,摊旁挤满了喧闹吵嚷讨价还价的游人,摊后站立着油嘴滑舌却又分心刻瓦的摊主。我站在街头,脚下依旧是那条麻石板路,却似乎很多东西都走远了。
一抬头,镇口石门上是陶二爷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田”中藏“寿”,“口”中藏“禄”,“喜”依“示”边,团团喜气,却又因瓦的灰色显得肃穆起来。“福”下是喜鹊登梅、貔貅招财、麒麟送子、三阳开泰四副吉祥图案,极为传神。穿过石门沿着石板路走,两侧屋顶上青瓦鳞鳞千瓣,古朴素雅,沉稳宁静,纹路古拙若桑间鸡鸣,桃源犬吠,淳朴可爱。
十多年前,小镇尚未被开发成为景区,未被冠以古镇之名。幼年的我热衷于观赏陶二爷雕瓦刻砖。他好两口小酒,颊上微酡,使描样上线条飘逸圆润,下刀时力道匀适,打磨时凹凸有致,上药后浑然天成。一抬腕,是丹凤朝阳,一低头,是鱼跃龙门。凿削铲旋,如写书法,抑扬顿挫间光影流动。陶家一排“福”字瓦简单而各异,掩映着后院小叶黄杨密密匝匝的叶子,流淌着时光静好。
可现在,那些生意红火的摊主并不描样,遑论上药——现刻嘛,效率第一。彼时的认真与虔诚呢,精雕细琢与岁月安稳呢,难道都随着这十余载光阴渐行渐远了吗?我听着耳边高高的鞋跟叩击着石板路,望着尖尖的伞顶划过起伏的墙垣,心下一丝迷惘。
七拐八弯进深巷,熟悉的木门,斑驳的低槛,陶二爷竟一直没搬家。推开半掩的门,一声旧旧的“吱呀”声还是昔年音客。他正刻一条鱼,砖石中心只寥寥几笔,一条极生动的灰鲫,然觉满砖江湖,烟波无尽。抬头见是我,一怔神,旋即爽朗一笑:“丫头还记得我这老头子?”我可处江湖之远啦!”复又低头。有细密的雨丝飘舞,屋瓦上浮漾着湿湿的流光。
跨出门槛的那一刹那,我恍然意识到,那些我以为走远的,其实都在这儿,从未走远。也许在深巷里,也许在职业掩映下,陶二爷始终如此,怀着雕刻的信仰刀刀笔笔,岁岁年年。
那宁静空灵的檐雨滴声,从未走远。
【赏析】
———————————————————————————————————————————————————————————————————————————————————————————————————————————————————————————————————————
睿智教育 初三作文辅导
4 2015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
【真题再现】
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比如,苦涩的“柳叶儿”为作者宋学孟的童年抹上了一丝亮色,艰苦的历险将汤姆·索亚带进了神秘新世界,风雪苦读让宋濂体验到求知的兴味„„
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以“苦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⑷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误区解析】
误区一:缺乏个性体验和新颖创意。“苦趣”这个考题和导语都为学生的选材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但不少考生思维仍然只停留在生活的表层,立意也是千篇一律,立意很保守,显得比较平庸。
误区二:过程简略,叙事平淡。一些考生选好材料,就赶紧下笔,不会为材料着彩添色,没有精心构思一些亮点。例如:只是简单地交代事情的缘起以及后来产生的变化,没有体现“苦”的经历和“趣”的感悟。
误区三:无病呻吟,缺少真情实感。不少考生作文,矫揉造作,缺乏对生活的关注,找不准感情的触发点,为煽情而刻意抒情,给人一种造作之嫌。
【范文示例】
苦趣
没有风雨的侵蚀,哪来绚烂彩虹;没有雏鹰努力学飞,哪来老鹰搏击长空;没有辛苦付出,哪来收获的乐趣。
小时候我就尤其喜爱读书,可是由于家庭原因,没有闲钱给我买书,父母也都认为把书本知识学牢就行,不用看什么其他闲书,只有阿公支持我,还帮我向有藏书的邻居借,我也没有让阿公失望,一直很勤奋地行走在书的世界,领略着书中的大千世界。
春——绿柳才黄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春天在我看来是读书的最好时间。伴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独自坐在窗前,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有时竟连吃饭也忘记。晚上也是很晚才睡,可谓是废寝忘食。睡梦中的我隐约听见阿公的脚步声,拿走我手中的书,为我盖好被子,无奈地说,孩子别苦着自己啊,不知名的液体从我眼角悄悄流下。
夏——芙蓉飘香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这芳香的世界里仿佛已经忘记周围令人厌恶的蚊子。一到夏天满屋的蚊子就像在开音乐会似的,令人心烦意乱,但我依然沉浸在书海中。第二天总能看见全身蚊子袭击后的痕迹,这时阿公就会拿来药膏为我悉心涂上,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孩子别苦着自己啊。夏天读书环境是苦的,但是书却给我无穷的快乐。
秋——菊花怒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天的天气总是那么令人愉悦:秋高气爽,凉风习习。捧一本书来到无边的田野里,坐在草地上,伴着阵阵轻风徜徉在书中,那是何等的悠闲惬意。有时竟也没注意到夜幕早已降临,这才慢步回家,不想家人早已焦急等待。孩子,别苦着自己啊,阿公爱怜地叹息道。我却自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悠然。
冬——雪梅傲立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鹅毛大雪中,几株梅花成了最动人的风景,她们不畏风雪,傲然挺立。这不就是那位学高五车的“太史公”——宋濂吗?不管生活的条件如何艰苦,不管求学的路途有多艰难,他都毫不畏惧,像株梅花“凌寒独自开”,于书香里,我领悟到了执着、勤奋的含义。这时,阿公拿来暖手袋,放在我冰凉的手心里。微笑着叹了口气,孩子,别苦着自己啊。
四季交替,变得是季节,不变的是那颗对书坚贞不渝的心。
焚一柱檀香,品一杯清茶,捧一卷诗书,我徜徉在这氤氲着书香的四季里,感受着书带来的乐趣。现在想想那时的生活的确是苦的,但有书相伴也是一种乐趣了,暂且叫它苦趣吧。
【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