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师恩
第27个教师节教师节到来了。我们祝贺千万教师节日快乐。
我们的成长和教师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经常说解放军和群众是“鱼水情”。而我们和教师的关系从另一方面说超过了这个范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对教师来讲是恰如其分的,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我们一年中有很多节日,中国的、舶来的,总有十几个是要过的吧。每个不同的节日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个节日所蕴含纪念意义而生出怀念之情,我已经参加工作几年了。毕业生在这个时候说说自己的老师。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受教育也是在农村。我们省在大陆来讲应该是经济较发达省份了。但是作为我们80后,似乎当时的教育水平还远远不够。了解国情、了解农村的人都应该知道。
从农村小学到城市大学,经历的老师很多了。但是很奇怪,几乎没有能让我感到怀念的老师。是我这个弟子没有良心吗?还是我这个弟子不懂感恩呢?
好像都不是。
记忆中还是有一位老师一直盘踞在我的心头。我在我们村小学读完了四年级,他就是我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教美术、历史等课程。我们那个时候的老师基本都是小学毕业,但是他在文革前高中毕业了,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其他老师教育水平不说大家也都知道。基本以体罚为主,每个班都有一根粗粗长长的槐树支做的教鞭,当然它教鞭的功能从来没有,而它的职责就是体罚我们。这个教鞭到了初中还一直存在,初中以后不见了。我的这位老师和其他老师一样都是本村人,我们村只有一个姓氏,这个情况恐怕全中国都少见。而我们这位老师因其辈分较低,我们同学中按传统辈分算,他要喊叔叔、爷爷、甚至太爷爷都很多,所以我们同学调皮,每当脑袋挨教鞭打了,私下里就会说“被儿子、孙子打了”。少年无知啊! 老师给我的第一深刻印象是读三年级时,一次下课我们溜达到四年级的门口,看到他正在拖堂上课。黑板上写满漂亮的仿宋字,更奇怪的是还挂着一块小黑板,画着弯弯曲曲的图线和画面,原来是在上语文课中的《地道战》。老师竟然把地道战的地下结构给清晰明了的用图画出来了。这个给我印象太深刻了。到现在这个小黑板仿佛还是在我眼前。以前没有见过在黑板除外用小黑板授课的老师,尤其是他那漂亮的黑板字和形象的画面把我彻底征服了。后来才知道,他在文革中曾经以红卫兵身份到过天安门,见过总理和江青一伙红极一时的人物。毛笔字经过了大字报的革命锤炼。
四年级的时候他给我们授课了。
一次上课是《思想品德》。文中有周总理58年到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一节。现在已经忘记了老师是怎么问到了建国的时间这个问题。当时老师问我们有谁知道,同学中举手的寥寥无几。举手同学中有的现买现卖说是58年,有的说的57年,全都不知道。老师失望的目光透过眼镜框上方在我们中巡视。这个时候我的手在寥寥无几中坚持到了最后,老师点了我的名字:
“郇**,你知道吗?”
我站了起来,声音很轻地说“1949年10月1日”
老师显然听到了,他激动了。
“大声再说一遍”
“1949年10月1日”
“好”
“我真没想到,你们都四年级了,竟然没有人知道建国的日期,怎么学的,怎么教的,哎。你们看看,你们不知道,郇**知道,人家就知道。郇**你告诉他们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这个时候脸已经红透了,我低着头说了一句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老师显然不满意了。 “抬起头来,大声告诉他们,你是在哪里知道的?”
“在电视上”
“什么电视?”
“开国大典”
“什么?”
“开国大典”我又重复了一次。
老师感慨了!“你们看看,你们也看电视,郇**看的电视你们看过吗?”
同学们摇头。
“你看看人家,人家看了电视就能记住,就能学到东西,你们那?”
老师显然没想到我们都四年级了竟然还都不知道这个日子,对他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在课堂上老师对我的赞誉之情不绝于耳,我读了四年书受老师表扬也是常事,但是从来没有一位老师给我这么高的赞誉、激赏,我和老师一样,激动了。
我这个时候已经是“面如桃花”兴奋、幸福的不知道南北了。老师给我的赞誉和激赏给了我巨大的、无穷的动力!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每每遇到不如意,总是想起老师的赞誉、激赏,总是能克服那些不如意的东西。冥冥之中和老师的这次对话,影响到并且将持续到我的生命终结。
我们师生这是第一次也是最能给我人生激励的一次对话,我终生难忘师恩!从这以后,我和以后的老师之间再没有这种对话了。一次,让我受益、激励终生!
老师在我们村不同于其他的老师,他除了教书外,每当我们村谁家盖新房上梁时,总能看到老师漂亮的毛笔字贴于大梁之上。“昨日太公从此过,他说今日上梁好”,这是经典的上梁祝福。村子中的红白喜事,老师是当之无愧的笔案先生,他影响并参与了我们村的生活,他是我们农村中的“社会贤达”。
五年级后就离开了村子,离开了老师。
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离开老师更远了。老师也早在我读初中时就退休了。
工作之后的第二年春节,我给老师拜年。他的身体因吸烟的缘故已经很不好了,老师虽然躺在床上,但是仍然坚持起半身郑重接受了我的叩拜。我们师徒谈话中,老师问我有没有读读毛主席的书法。我很惭愧,老师精妙的书法和书画我没有学到半分。我赧颜中老师坚持起身,取出了文革中的毛泽东书法,给我讲解其中蕴含的做人做事道理。其中《满江红 和郭沫若》中有“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那个“小”字在书法中为什么主席要写那么小,有的字要写那么大,有的字位置在书法中的位置为什么是在那里等等,给我譬喻现实中的人情、现实中的生活。而老师对书法的领悟及现实的总结是我难以理解的,没有丰富生活阅历的弟子没有上好这一课。老师仍然在“传道、授业、解惑”,而面对的是他的不成器的弟子。这种解惑在工作后很少了,老师是我知识的源泉,我到现在都在领悟老师当时的教导。涓涓细流可以成海,老师是大海!
这一面到今天是最近的一次见面,每每回家都是来去匆匆,我想但是面对他的眼神我很惭愧,作为弟子我没有学到老师的学问,作为单独个人,我没有领悟老师的泣血教诲,我是一个不成器的弟子。写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老师透过眼镜框凝视我的目光:温馨、期望、深邃。 祝福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难忘师恩
第27个教师节教师节到来了。我们祝贺千万教师节日快乐。
我们的成长和教师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经常说解放军和群众是“鱼水情”。而我们和教师的关系从另一方面说超过了这个范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对教师来讲是恰如其分的,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我们一年中有很多节日,中国的、舶来的,总有十几个是要过的吧。每个不同的节日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个节日所蕴含纪念意义而生出怀念之情,我已经参加工作几年了。毕业生在这个时候说说自己的老师。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受教育也是在农村。我们省在大陆来讲应该是经济较发达省份了。但是作为我们80后,似乎当时的教育水平还远远不够。了解国情、了解农村的人都应该知道。
从农村小学到城市大学,经历的老师很多了。但是很奇怪,几乎没有能让我感到怀念的老师。是我这个弟子没有良心吗?还是我这个弟子不懂感恩呢?
好像都不是。
记忆中还是有一位老师一直盘踞在我的心头。我在我们村小学读完了四年级,他就是我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教美术、历史等课程。我们那个时候的老师基本都是小学毕业,但是他在文革前高中毕业了,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其他老师教育水平不说大家也都知道。基本以体罚为主,每个班都有一根粗粗长长的槐树支做的教鞭,当然它教鞭的功能从来没有,而它的职责就是体罚我们。这个教鞭到了初中还一直存在,初中以后不见了。我的这位老师和其他老师一样都是本村人,我们村只有一个姓氏,这个情况恐怕全中国都少见。而我们这位老师因其辈分较低,我们同学中按传统辈分算,他要喊叔叔、爷爷、甚至太爷爷都很多,所以我们同学调皮,每当脑袋挨教鞭打了,私下里就会说“被儿子、孙子打了”。少年无知啊! 老师给我的第一深刻印象是读三年级时,一次下课我们溜达到四年级的门口,看到他正在拖堂上课。黑板上写满漂亮的仿宋字,更奇怪的是还挂着一块小黑板,画着弯弯曲曲的图线和画面,原来是在上语文课中的《地道战》。老师竟然把地道战的地下结构给清晰明了的用图画出来了。这个给我印象太深刻了。到现在这个小黑板仿佛还是在我眼前。以前没有见过在黑板除外用小黑板授课的老师,尤其是他那漂亮的黑板字和形象的画面把我彻底征服了。后来才知道,他在文革中曾经以红卫兵身份到过天安门,见过总理和江青一伙红极一时的人物。毛笔字经过了大字报的革命锤炼。
四年级的时候他给我们授课了。
一次上课是《思想品德》。文中有周总理58年到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一节。现在已经忘记了老师是怎么问到了建国的时间这个问题。当时老师问我们有谁知道,同学中举手的寥寥无几。举手同学中有的现买现卖说是58年,有的说的57年,全都不知道。老师失望的目光透过眼镜框上方在我们中巡视。这个时候我的手在寥寥无几中坚持到了最后,老师点了我的名字:
“郇**,你知道吗?”
我站了起来,声音很轻地说“1949年10月1日”
老师显然听到了,他激动了。
“大声再说一遍”
“1949年10月1日”
“好”
“我真没想到,你们都四年级了,竟然没有人知道建国的日期,怎么学的,怎么教的,哎。你们看看,你们不知道,郇**知道,人家就知道。郇**你告诉他们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这个时候脸已经红透了,我低着头说了一句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老师显然不满意了。 “抬起头来,大声告诉他们,你是在哪里知道的?”
“在电视上”
“什么电视?”
“开国大典”
“什么?”
“开国大典”我又重复了一次。
老师感慨了!“你们看看,你们也看电视,郇**看的电视你们看过吗?”
同学们摇头。
“你看看人家,人家看了电视就能记住,就能学到东西,你们那?”
老师显然没想到我们都四年级了竟然还都不知道这个日子,对他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在课堂上老师对我的赞誉之情不绝于耳,我读了四年书受老师表扬也是常事,但是从来没有一位老师给我这么高的赞誉、激赏,我和老师一样,激动了。
我这个时候已经是“面如桃花”兴奋、幸福的不知道南北了。老师给我的赞誉和激赏给了我巨大的、无穷的动力!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每每遇到不如意,总是想起老师的赞誉、激赏,总是能克服那些不如意的东西。冥冥之中和老师的这次对话,影响到并且将持续到我的生命终结。
我们师生这是第一次也是最能给我人生激励的一次对话,我终生难忘师恩!从这以后,我和以后的老师之间再没有这种对话了。一次,让我受益、激励终生!
老师在我们村不同于其他的老师,他除了教书外,每当我们村谁家盖新房上梁时,总能看到老师漂亮的毛笔字贴于大梁之上。“昨日太公从此过,他说今日上梁好”,这是经典的上梁祝福。村子中的红白喜事,老师是当之无愧的笔案先生,他影响并参与了我们村的生活,他是我们农村中的“社会贤达”。
五年级后就离开了村子,离开了老师。
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离开老师更远了。老师也早在我读初中时就退休了。
工作之后的第二年春节,我给老师拜年。他的身体因吸烟的缘故已经很不好了,老师虽然躺在床上,但是仍然坚持起半身郑重接受了我的叩拜。我们师徒谈话中,老师问我有没有读读毛主席的书法。我很惭愧,老师精妙的书法和书画我没有学到半分。我赧颜中老师坚持起身,取出了文革中的毛泽东书法,给我讲解其中蕴含的做人做事道理。其中《满江红 和郭沫若》中有“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那个“小”字在书法中为什么主席要写那么小,有的字要写那么大,有的字位置在书法中的位置为什么是在那里等等,给我譬喻现实中的人情、现实中的生活。而老师对书法的领悟及现实的总结是我难以理解的,没有丰富生活阅历的弟子没有上好这一课。老师仍然在“传道、授业、解惑”,而面对的是他的不成器的弟子。这种解惑在工作后很少了,老师是我知识的源泉,我到现在都在领悟老师当时的教导。涓涓细流可以成海,老师是大海!
这一面到今天是最近的一次见面,每每回家都是来去匆匆,我想但是面对他的眼神我很惭愧,作为弟子我没有学到老师的学问,作为单独个人,我没有领悟老师的泣血教诲,我是一个不成器的弟子。写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老师透过眼镜框凝视我的目光:温馨、期望、深邃。 祝福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