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作文1800字

高一作文

音乐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泉河头镇中学

主讲教师:刘雅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分析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能够甄别日常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

(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夺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歌曲片段,大家说说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歌曲名字是什么?

播放歌曲片段《青春舞曲》《北京的金山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设计意图】让优秀通俗音乐走进课堂,贴近时代,引起学生共鸣。了解少数名族的音乐风格。

(二)讲授新课

1、作者简介

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民族音乐学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先生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搜集整理并创作

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将传奇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主要代表作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汉》等。

2、介绍创作背景

1939年王洛宾老先生到青海拍摄纪录片,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一个漂亮的藏族姑娘,名叫卓玛,他们一起在青海湖畔策马扬鞭,欢歌笑语,互生情愫,分别之后怅然若失,于是王洛宾老先生在思念中写下了这首不朽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3、欣赏歌曲,体会感情学生完整欣赏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是一首青海民歌所改编,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4、老师范唱歌曲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受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唱歌曲一二段,注意演唱的基本姿势和高音处咬字吐字的处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

a 、歌曲一共分几段,几个乐句?

b 、视唱歌谱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视唱技能的练习。

c 、复习变音记号

d 、学生打最高音处的节奏

e 、讲解咬字、归韵。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咬字吐字不准确的问题。

如:在歌唱时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以及初中段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咬字吐字问题。中国汉字拼音是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唱歌时要多关注韵母,比如“方”—fang ,在演唱时声母f 要短促,快捷地过渡到ang 上,这就是声乐中的归韵。

【设计意图】讲解歌唱中咬字吐字,简单发声练习,提高学生演唱技能、技巧。

6、学生分组拍手带节奏朗读三四段歌词

【设计意图】学生对歌曲中“非音乐因素”的理解,激发其演唱热情。

7、学生演唱三四段

8、学生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9、观看幻灯片,请思考:歌曲是如何描绘姑娘美丽的?

出示一二段歌词

10、一二段与三四段的区别是什么?

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青年对姑娘真挚 的爱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歌曲情绪,深刻理解歌曲绪。

11、找四名学生演唱歌曲1—4段

提示学生唱出歌曲风格,把握乐曲浪漫、幽默的情趣。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和掌握情况,表扬学生们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发声和演唱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还要用好气息,做到以气带声。

音乐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泉河头镇中学

主讲教师:刘雅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分析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能够甄别日常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

(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夺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歌曲片段,大家说说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歌曲名字是什么?

播放歌曲片段《青春舞曲》《北京的金山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设计意图】让优秀通俗音乐走进课堂,贴近时代,引起学生共鸣。了解少数名族的音乐风格。

(二)讲授新课

1、作者简介

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民族音乐学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先生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搜集整理并创作

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将传奇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主要代表作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汉》等。

2、介绍创作背景

1939年王洛宾老先生到青海拍摄纪录片,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一个漂亮的藏族姑娘,名叫卓玛,他们一起在青海湖畔策马扬鞭,欢歌笑语,互生情愫,分别之后怅然若失,于是王洛宾老先生在思念中写下了这首不朽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3、欣赏歌曲,体会感情学生完整欣赏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是一首青海民歌所改编,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4、老师范唱歌曲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受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唱歌曲一二段,注意演唱的基本姿势和高音处咬字吐字的处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

a 、歌曲一共分几段,几个乐句?

b 、视唱歌谱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视唱技能的练习。

c 、复习变音记号

d 、学生打最高音处的节奏

e 、讲解咬字、归韵。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咬字吐字不准确的问题。

如:在歌唱时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以及初中段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咬字吐字问题。中国汉字拼音是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唱歌时要多关注韵母,比如“方”—fang ,在演唱时声母f 要短促,快捷地过渡到ang 上,这就是声乐中的归韵。

【设计意图】讲解歌唱中咬字吐字,简单发声练习,提高学生演唱技能、技巧。

6、学生分组拍手带节奏朗读三四段歌词

【设计意图】学生对歌曲中“非音乐因素”的理解,激发其演唱热情。

7、学生演唱三四段

8、学生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9、观看幻灯片,请思考:歌曲是如何描绘姑娘美丽的?

出示一二段歌词

10、一二段与三四段的区别是什么?

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青年对姑娘真挚 的爱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歌曲情绪,深刻理解歌曲绪。

11、找四名学生演唱歌曲1—4段

提示学生唱出歌曲风格,把握乐曲浪漫、幽默的情趣。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和掌握情况,表扬学生们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发声和演唱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还要用好气息,做到以气带声。


相关作文

  • [在那遥远的地方]任务单教案作文0字
  • 在那遥远的地方 教案作文1200字
  • <神州音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白水中学 李 锋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了解混合拍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2.在歌唱与聆听的过 ...

  • 在那遥远的地方作文800字
  • 初中音乐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音乐 主备: 参与: 族的歌曲及它们的曲名叫什么? <青春舞曲>新疆 <青藏高原>藏族 <鸿雁>蒙古 播放这三首音乐 通过提问问题,<青春舞曲>它的曲作者是谁啊?(王洛宾)引出我们今天学习得还是王老先生的一首不朽名曲叫 ...

  • 1[我的小天地]教案作文1000字
  • 1/3 <我的小天地>教案 教学目的: 1. 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 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 ...

  • 四上八单元作文教案作文1100字
  • 三.教学过程: (一) 学前热身: (1)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传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爸爸妈妈就曾经给他们讲过许多个了,自己也曾经读过一些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现在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来读,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学习,以后我们还能自己写写民间传说. (2)民间传说中应该有哪些内容? ★故事中的人物有谁? ★故事发生在 ...

  • [青春舞曲]第一课时教案作文1000字
  • <青春舞曲>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课题:<青春舞曲>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表现歌曲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协作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新疆或西部民歌 ...

  •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作文1400字
  •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形散神 ...

  • 故乡的榕树教案2稿作文1400字
  • 1 <故乡的榕树>教案 江苏省昆山中学 于立娜 一. 导入 故乡的云.故乡的风.故乡的山.故乡的石.故乡的桂花香.故乡的杏花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故乡".在他乡之人往往寄情于物,表达思乡之情.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永远的记忆"这单元的一 ...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作文1100字
  •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