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
控制性详细规划
贵州世纪新图经济发展研究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12年7月
编制人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编制专家组组长:吴晓军 省发改委研究员、省管专家、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世纪新图经济发展研究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制专家组执行组长:江 涛 贵州世纪新图经济发展研究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总设计师、高级建筑师
编制专家组成员:
金颖若 贵州大学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旅游专家
殷红梅 贵州师大地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旅游专家
郑建军 调研员、规划专家
张复生 原贵阳市发改委副处长、贵州世纪新图经济发展研究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经济师
侯 承 贵州大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动画专业 副教授
李 岚 贵州景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园林设计专业 助理工程师
卯 丹 贵州景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平面设计专业 助理工程师
王 君 贵州景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专业 助理工程师
高金成 贵州世纪新图经济发展研究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规划师
总目录
一:文本 二:说明书 三:图件
第一部分:总图
01. 区位分析图 02. 地势鸟瞰图 03. 交通分析图 04. 场地现状图 05. 资源分析图 06. 夜郎湖保护区划图 07. 用地高程分析图 08. 建设条件分析图 09. 总体布局图
10. 总平面布置图(CAD ) 11. 总平面布置图 12. 土地利用规划图 13. 地块编码图 14. 道路交通规划图 15. 道路竖向规划图(CAD ) 16. 旅游线路规划图 17. 旅游公共设施规划图
18. 绿地系统规划图 19. 消落带植物规划图 20. 景观系统规划图 21. 给水规划图 22. 污水工程规划图 23. 雨水工程规划图 24. 电力规划图 25. 通信规划图
第二部分:图则
01. 大观园入口迎宾地块 02. 伍家坡文化活动中心地块 03. 龙池夜街地块 04. 龙山精舍地块 05. 火牛坡游乐园地块 06. 长生岛文化商街地块 07. 天鹅坡体育活动中心地块 08. 深冲养生康疗中心地块 09. 长生岛度假村地块 10. 龙湾会议中心地块 11. 鸳鸯岛婚庆公园地块 12. 大名岛普定名人纪念园地块
13. 桃花岛花山碧水休闲庄园地块 14. 营盘岛夜郎古镇地块 15. 陇嘎布依文化风情园地块 16. 嘎山文化艺术园地块 17. 鸟岛观鸟园地块
18. 西山穿洞部落情景园地块 19. 石文化淘宝园地块 20. 自驾车营地地块
第三部分:附图:景区概念策划图
(一)穿洞开元
01. 穿洞开元平面图 02. 穿洞开元意象图 03. 自驾车营地意象图
(二)夜郎故园
01. 夜郎故园平面图 02. 主入口意象图 03. 夜郎古街意象图
(三)名人地缘
01. 名人地缘平面图 02. 名人广场意象图 03. 碑林意象图
04. 桃花岛意象图
(四)布依家园
01. 布依家园平面图 02. 布依山寨意象图 03. 布依水寨意象图 04. 艺海星苑意象图 05. 歌宴生态园意象图
(五)山水桃源
01. 山水桃源平面图 02. 迎宾广场意象图 03. 龙池夜街意象图 04. 文化商街意象图 05. 龙山精舍意象图 06. 体育中心意象图 07. 养生康疗中心意象图 08. 鸳鸯岛意象图
(六)公共设施
01. 旅游交通设施意象图(一) 02. 旅游交通设施意象图(二) 03. 标识系统意象图 04. 环卫照明设施意象图 05. 水上活动意象图 06. 休憩设施意象图
文本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功能与规模 ............................................................................................... 1
第三章 旅游区总体布局规划 . ............................................................................... 2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 ................................................................................... 7
第五章 地块使用控制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 9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 .................................................................................. 10
第七章 空间环境控制 .......................................................................................... 11
第八章 绿化景观规划控制 . .................................................................................. 12
第九章 基础设施规划控制 . .................................................................................. 13
第十章 环境保护和防灾 ...................................................................................... 16
第十一章 附则 . ..................................................................................................... 19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是普定夜郎湖文化旅游园区的核心区和主体。为加
强和规范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以下简称大观园)规划建设管理,有效控制与引导旅
游区内用地的建设与开发,实现将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建设成为国家4A 级旅游区,
贵州最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区之一的目标,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该地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指
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土地使用性质、用地范围、用地指标的变更,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改建、拆建、新建,旅游区道路和市政公用设施的新建和改造等,均应符合
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第三条 本规划由文本、规划图、图则和附件四部分组成。文本和图纸(包括规
划图和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四条 本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2]2号)
(2)《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2-2003) (3)《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的意见》(黔党发[2002]20号) (4)《贵州省乡村旅舍等级评定与管理》(DB52/T 466—2004) (5)《普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普定县旅游发展规划》 (7)与规划区域相关的一些自然、社会、经济资料。 第五条 本规划控制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建筑形态、场地环境、度假设施等。(详见图则使用说明) 第六条 本规划涉及的指标是依据国家、贵州省和安顺市有关法规、规范和规定,结合普定县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制定的,本规划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贵州省和安顺市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 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普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协调处理,由普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负责。 第二章 功能与规模 第八条 发展目标 依托夜郎湖和山水生态美景,以“普定穿洞文化、夜郎文化、民族文化”为核心,以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为前提,融合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2
产业、山水园林等,打造“穿洞开元、夜郎故园、布依家园、名人地缘、山水桃源”等五大文化板块的“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构架“两山四湾九岛五园”的文化旅游空间布局,集中展示发展普定古今特色文化和现代文化产业。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娱乐性、历史性、现实性、实用性、观展性、旅游性为一体,创建普定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弘扬“普定文化”,铸造“普定山水桃源”品牌。推动普定旅游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创建具有普定文化特色,生态环境优美的AAAA 级旅游度假区。力争成为区域性文化创意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家或省级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
第九条 发展定位
1、国家或省级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 2、国家AAAA 级旅游区 3、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4、贵州省休闲度假精品旅游区 5、贵州省重点乡村旅游示范区 6、区域性文化创意和交流平台 7、普定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 第十条 建设规模
规划区用地规模为506.5544公顷,包括基本农田、果园、林地、村镇及民居用地、道路等公共设施用地、夜郎湖等水域占地以及山体等未利用土地。总建筑面积约为431476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约22.0431公顷。总投资约30.663亿元。
第三章 旅游区总体布局规划
第十一条 空间布局策略 1、借景湖面、保护优先 2、林地密布、绿色生态 3、功能分区、景区统筹 4、集中连片、组团发展 5、景观走廊、点线连片 第十二条 空间布局结构
根据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资源的地域组合情况、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结合交通状况,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总布局为“两山、四湾、九岛、五园”的格局。
1、 两山: (1)龙门山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3
(2)陇嘎山 2、四湾: (1)大龙湾 (2)小龙湾 (3)花水湾 (4)碧水湾 5、九岛: (1)长生岛 (2)珍珠岛 (3)鸳鸯岛 (4)爱琴岛 (5)大名岛 (6)桃花岛 (7)营盘岛 (8)鸟岛 (9)观音岛 6、五园: 1、穿洞开元
2、夜郎故园 3、布依家园 4、名人地缘 5、山水桃源
第十三条 规划建设项目及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一)建设项目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4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5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6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7
(二)、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综合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第十四条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突出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充分利用和保护好现状旅游资源,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两要素有机结合,打造环境友好型旅游区。
2、集聚开发与集约利用结合
加强旅游空间资源的配置与供给,促进旅游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和景区服务聚集区;同时,推行节约用地原则,坚持土地的适度开发和集约利用并重,打造资源节约型现代旅游区。
3、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强化动态运作的可操作性,促使旅游区空间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条 本规划所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参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结合乡村旅游特点编制(见说明书表4-1)。
第十六条 居住用地
规划区域内现有农户约430户,总人口约1500人,主要人口分布在地坝村、喇叭寨等中心村寨和自然村寨。
规划将地坝村和喇叭寨纳入普定县重点旅游村寨建设,用以解决部分居民移民搬迁集中建设问题。地坝村总人口控制在1500人以内。村寨现状占地约3.5公顷,总规划面积约17.2361公顷,新增村寨建设用地13.7316公顷,用以建设“地坝新村”。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8
喇叭寨总人口控制在500人以内。村寨现状零星占地约1.5公顷,总规划面积约2.763公顷,新增村寨建设用地1.263公顷,用以建设布依文化村。
居住用地中部分地块规划为旅游地产开发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居住小区、老年公寓、分时度假等居住型设施。
在居住区中合理布置教育设施,应按国家中小学用地标准以及合理的服务半径规划中小学、幼儿园。
规划居住用地43.8794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8.66%。包括R1—R16等村镇建设用地。各小类用地详见说明书表4-2:
第十七条 旅游建设用地
旅游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办公用地、景区建筑用地、服务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游乐用地、商业用地以及旅游公共设施用地。各旅游项目用地中还包括景观绿地、林地、体育、广场、停车场等用地,须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分类。
规划旅游建设用地51.3668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10.14%。包括旅游设施建设用地C2-1—C2-23和文化娱乐用地C3-1—C3-50等地块。各小类用地详说明书见表
4-3:
第十八条 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50.7296公顷,包括通车道路、街道、园路、步游道、公共停车场、公共广场等。占规划总用地比10.01%。用地详见说明书表4-4
第十九条 非建设用地
非建设用地包括生态果园用地、绿地、林地、水域用地等,总面积360.5786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71.18%。其中包括:
(一)、果园用地
规划生态果园用地(E3)合计14.6098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2.88%。包括E1
—E3地块。生态果园用地并入绿化用地统计计算绿化率。各小类用地详见说明书表4-5。
(二)、绿化用地
规划绿地(G )合计213.5967公顷(包括规划区生态林地),占规划总用地比42.17%。包括G1—G27地块以及林地。各小类用地详见说明书表4-6。
(三)、水域用地
规划水域用地(E )包括夜郎湖规划区所占湖面、新建龙泉池和梯级荷塘湿地等项目。总面积合计132.3721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26.13%。包括E1—E3地块。各小类用地详见说明书表4-7。
第二十条 规划区建设用地平衡表详见表;4-8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土地平衡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9 第五章 地块使用控制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第二十一条 土地使用控制
一、以地块为整体成片开发时,地块用地界线及地块内小区道路可根据实际开发
建设需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做适当调整,但其规模必须符合分图则中提出的控制指
标要求。
二、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现实原因或特殊要求,图则中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性
质及规模如需作变更时,必须经普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核准。
三、村寨、集镇建设与旅游开发应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应遵循开发建设对旅游区
环境破坏最小原则,满足低强度、低密度开发的控制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规划区内
自然植被,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用地规划保留了有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及植被茂密的小山体,开发实施过程中
应结合其原始风貌进行开发建设,并注意使周围建筑风格与之有机协调。
五、对坡度大于25%的山坡地(三类用地),原则上不宜进行建设,但对特殊
地段可通过特殊建筑形式与之相适应,可以进行适度建设。
六、规划区内的村镇建设用地、农民自建房严禁沿公路沿线布置,规划区内农房
改造所需用地的范围,必须照规划中的居住用地位置统一规划建设,进行组团式集中管理,避免无序修建给整个旅游区环境造成破坏。 七、规划旅游项目建设地块内的农户搬迁至地坝新村或就近的自然村安置,安置用地应在集镇、村寨规划中安排,并按照普定县政府相关规定给予农民住房补偿。 八、已建、已批项目用地原则上尊重已审批的建设条件等法定内容,保持现状建设要求。 第二十二条 建筑间距 1、旅游项目建筑原则上采用点式建筑布局,建筑间距根据景区建筑功能和总体布局确定。 2. 小于6米。侧面间距:侧面对正面8米以上。侧面对侧面6米以上。点式建筑最大面宽小于20米的,间距可按1:0.75控制。 3. 临街商贸建筑在满足消防及交通要求的前提下侧面可以拼接。 第二十三条 建筑后退红线规定: 1. 2. 3. 第二十四条 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 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 第二十五条 在规定的后退街道规划红线的距离内,不得设置零星建筑物;雨篷、
阳台、招牌、灯饰等可以外挑,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0 第二十六条 发现有不良地质情况的地区,凡在不良地质影响的范围内无论规划中做何用途,都不得布置居住、公建等设施,应以绿化为主;有泥石流、山洪经过的地段,必须经工程处理达到对人无害后才能开发使用。
第二十七条 建筑风格: 村寨民居建筑采用地方风格的木结构、仿木结构、石墙裙、坡屋顶、木格门窗,
强调建筑与周围山水协调共生的风貌;大型旅游建筑采用当地民间建筑风格和建筑元
素,以现代工艺构造花园式组团结构。夜郎古镇参照普定屯堡建筑元素,设计具有普
定特色的仿古建筑风格。文化商街建筑既要体现地方特色,其建筑形式又要有强烈的现代感,建筑色彩提倡柔和、明快。
通过建筑本身高低错落及绿化与建筑之间虚实对比,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建筑景
观。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第二十八条 旅游区道路规划详见表:
第二十九条 道路红线之内的用地为道路用地(包括上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得以任何理由侵占道路用地。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1
第三十条 旅游区主、次干路的建设应严格遵守本规划的规定,支路可结合相邻地块合并建设或结合整体开发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应保证道路断面形式、出入口位置和大致走向不变。
第三十一条 规划建设八处公共停车场,在各旅游景点、村寨等建小型生态停车场(详见表:4-6) 。因建设需要,地块性质或建筑容量需进行调整时,配建停车位数量也需作相应变动。
第三十二条 旅游公共交通
1、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满足在旅游区居住的村民和旅游者在区内活动的需要,沿对外交通主干路进行线路设置,宜结合旅游用地的入口设置。
2、在普定旅游接待中心设立旅游公交营运总站。
3、旅游区内旅游车辆以电动观光车为主,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 4、开行至普定、安顺、织金等地的交通车。 5、组建旅游区出租车队,满足散客出行需要。 6、建设陇嘎山观光索道。方便夜郎湖两岸游客往来。
7、开通夜郎湖东西两岸的小型车轮渡航运,方便两岸自驾车、游览车通行。 8、在普定县城游客接待中心至旅游区主入口建设电动观光小火车轨道线路,使旅游区与县城紧密联系。
第三十三条 在整个旅游区东区内建立连续的自行车与步行系统,并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人性化的交通环境。
第七章 空间环境控制
第三十四条 保护旅游区内以山体、湖泊、果园、森林植被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系统。
1、保护以夜郎湖、水面消落带、湖中岛屿和陇嘎山四个重点区域为生态核心,结合两山、四湾、九岛的生态保护区域形成的整体生态结构框架。
2、严格控制在夜郎湖上开展水上活动的规模。禁止开展有污染的游乐项目。
3、保护自然林地、人工林木密集区、公共绿地等绿色斑块以及湿地水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景观。
4、生态核心和生态廊道所涉及的生态绿地与公园绿地不得挪做他用,并应以自然型的绿化配置为主。
第三十五条 绿地系统规划应突出山水旅游区的特色,突出旅游区环山浅丘地形特点,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保持和提高旅游区的生态景观资源和旅游度假品位。
(1)本次规划将绿地分为自然山体绿地、公园绿地、岛屿景观绿地、湿地水景、道路绿化及林地,用地均不得随意变更用地性质。
(2)自然山体绿地内,除非出于改善山地生态环境的需要,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建设活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2 (3)森林林地内禁止永久性建筑与设施的建设,但可以开辟人行通道,并适当
配置供游人休息赏景的环境设施,但任何建设必须以不破坏其生态环境为前提,并应
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4)旅游景点场地的建设要以生态化作为第一标准,配建不低于用地面积30%
的绿地面积。一般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下,大型建筑控制在7层以下。
(5)公园绿地原则上应采用开放式管理,园内可适当安排园林小品型建筑及服
务设施,但其占地面积不得超过公园绿地总面积的3%,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下。
(6)景观绿地建设应设置旅游步道,种植花叶观赏植物。采用各色植物,增强
立面的观赏效果。
第三十六条 在规划区内原有自然水系基础上,利用低洼地形,修建大龙湾龙泉
池和小龙湾梯级荷塘湿地,同时利用海拔高程的有利条件,开辟新的人工渠道,形成
复合水网系统,承担景观、生态用水功能。
第三十七条 空间景观设计利用自然山体作为旅游区背景和对景,显山、碧水,
体现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形成“两山、三轴、环湖、多节点”的空间景观体系。充分
利用环山山体和湖岸,丰富旅游区景观,突出大观园核心区。在主要入口和主干道交
叉口布置标志性景观节点,增强旅游区景观形象。
第八章 绿化景观规划控制 第三十八条 绿地规划指标 旅游区内规划公共绿地和林地总用地面积258.2063公顷,占旅游区总面积的地不小于30%;主干道绿地面积占道路总用地不小于20%;次干道绿地面积占道路总用地不小于15%;构建旅游区夜郎湖美景,把旅游区建设成为环境美好、生态优良、适宜旅游的绿色旅游区。 第三十九条 绿地景观系统布局结构 旅游区绿地系统形成“一心、两圈、三园、四岛、多园林”的绿地布局结构。 第四十条 不得侵占图则所示的公园绿地、生态绿地建设永久性的建筑物。各地块在满足图则所规定的绿地指标的同时,还应提高绿化覆盖率,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增加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庭院绿化,增强绿化效果。 第四十一条 按旅游区景观环境特征在区内划分出十二个景观风貌区,实施环境保护和建设控制措施:即主入口迎宾广场景观风貌区,伍家坡文化活动中心风貌区,天鹅坡体育中心景观风貌区,深冲养生康疗中心景观风貌区,长生岛度假村景观风貌区,文化商街景观风貌区,鸳鸯岛景观风貌区,大名岛景观风貌区,夜郎古镇景观风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3 貌区,喇叭寨布依文化景观风貌区,穿洞部落情景园景观风貌区,夜郎湖环湖景观风
貌区。
第四十二条 道路景观
1、道路设计应充分体现乡村特色,并突出旅游区不同于城市的休闲气氛,线型
应曲折变化,打造乡村景观廊道。
2、道路两侧绿化宜种植高杆花叶乔木灌木等植物,营造舒适宜人的行车环境。
3、道路沿线利用地角坡地设计组团式景观绿地,可种植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卉。
路”。
第四十三条 绿地景观节点
旅游区主干路交叉口和迎宾广场构成旅游区重要景观节点。道路节点应结合各节
点具体的周边自然、人工景观资源,如苗圃、人工湿地、商业街区等,融合地方文化
进行整体设计。道路节点设计应具有鲜明的识别性。
第四十四条 具体的地块景观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地组织借景、观景视线,实
现旅游设施单元与山、水、林、绿地及人工景观设施的完美融合。
第九章 基础设施规划控制 第四十五条 给水规划 一、用水量标准 用水标准可参考为居民用水150 L/d.人,非住宿游客15 L/d.人,住宿游客200 L/d.人,绿化用水量 2L/m2.d ,消防用水按生活用水的10%计,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生活总用水量的20%计。本规划居民用水按综合用水标准150 L/d.人计算。游客用水按非住宿游客占70%和住宿游客占30%比例计算,游客用水按综合用水标准80 L/d.人计算。旅游淡季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供水。 二、用水量预测 据预测旅游区近中期最大日游客量约为3000人次,年适游天数为250天,年游客总量为80万人次。远期最大日游客量约为5000人次,年适游天数为250天,年游客总量为125万人次。游客综合用水量标准预计为80 L/d.人。旅游区内常住居民近中期为1500人,远期为3000人。综合用水量标准预计为150 L/d.人,按全年365天计算。据此估算规划区近中期日最大用水量为555m 3, 年最大用水量174975m 3。远期日最大用水量为1020m 3, 年最大用水量326300m 3。祥见说明书表:9-1
三、水源规划
旅游区用水水源除利用部分山泉外,其余均取自夜郎湖库区。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4
第四十六条 给水工程规划
根据各用水点位置和水源特点,规划供水工程采用区域集中供水和用水点独立供水的方式组成供水系统,其供水工程规划如下:
1、各区域优先选用有山泉水、地下泉水的供水水源,尽可能采用重力自流供水,节约水处理成本,节省供水能耗。在适当位置建高位蓄水池,保证日常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之需。
2、夜郎湖两岸东西两个片区分别建设独立的供水系统。规划自来水供水管网,输配水管道须根据各点的用水流量计算接入管管径。采用统一给水管道供给生活用水、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消火栓沿道路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
3、使用水库水源作生活用水的应经水厂处理后供水。须设置重力式无阀滤池和二氧化氯消毒器水处理设施,采用微絮凝过滤技术和二氧化氯消毒处理水源。采用独立供水方式。建蓄水池,满足用水要求。供水主干管应敷设在地面0.6m 以下,以防
冬季冻结。车行道下的埋管深度不少于0.8m 。
4、规划修建龙门山和陇嘎山高位蓄水池,设计容积500m 3以上。 第四十七条 污水收集与处理规划
1、采用雨水和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污水由各景区、村寨统一收集后集中处理,雨水就近排放至水体。
2、污水量由居民、游客生活用水及餐饮用水组成,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0%计算,据估算,旅游区近中期污水总量约为440 m3/d ,远期污水总量约为816 m3/d 。
3、东部和西部片区分别采用集中式工程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500立方米/日。 4、沿湖两岸分别设置截污管沟,将东西两片区的污水分别集中输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规划区内禁止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系。
5、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后经管道、沟渠排放至湿地或水库。 第四十八条 雨水排除与利用规划
规划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根据地形分散就近排放,硬地面积较大处利用雨水口及雨水管道收集后排放。
1、采用普定县的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综合径流系数取0.50。
2、在沿山主要道路靠山一侧敷设截洪沟,截流山区雨水排放至就近水体。其他道路在道路下配套建设雨水管渠,将雨水排放至就近水体。雨水排放口顶不低于常年平均水位。
3、增加环保型雨水口的设置;花坛、草坪和树木置于地面以下的坑洼地中,节约绿化用水;广场、停车场以及步道路面的敷设采用透水材料,增加降雨入渗。
4、根据各景区景点地形地势特点,雨水一般采用自然排泄方式。对相对平缓的
地段设明沟或暗沟,必要的地段设涵洞、水管等,汇集雨水集中排入山沟或水库,排水口的位置要选在不影响景观的地方。其它有坡度地方的雨水均采用自然排放方式。
第四十九条 电力规划
一、电力负荷量预测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5 电力负荷预测根据用地规划,本规划区以住宅及集镇、旅游公用建筑为主,另有
部分加工业;住宅建筑面积按村民人均30平方米估算,近中期规划总人口1500人,
约为4.5万平方米,公用建筑面积约为43万平方米。根据以上基数预测,旅游区近
中期用电负荷约为1.8552万千瓦。旅游区电力负荷预测祥见说明书表:9-2
二、供电工程规划
规划区内原则上由就近的农网10kv 输电线路供电。为了保证景区用电质量和安
全,在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的同时,兼顾各景区的用电负荷,引入10kv 专线供电。在
有条件的景区内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并使宾馆别墅区与其它用
电分开,路灯设专线控制。
110千伏电源由区外引进时仍采用杆塔架设高压走廊方式引入。10千伏配电线
路采用架空方式敷设,距建筑物最小距离控制不小于为2米。文化商街、夜郎古镇等
街道供电线路采用地下电缆敷设。
各用电区域的10kv 变配电室、变压器等供电设施由祥规或设计中确定,原则上
规定变配电室位置设置在景区用电负荷中心,变压器负荷率约为70%。负荷相对集
中的用电点,其低压供电半径≤250m ,负荷较小且分散的用电点,低压供电半径按
导线电压降选择输电导线。为了保护景区自然景观,供电线路尽可能采用电力电缆埋
地敷设。
三、防雷设施
规划区各景点电气安全采用TN-S 接地保护系统,建筑物防雷采用避雷针,接地
电阻小于20欧姆。 第五十条 电信工程规划 1、根据用地规划,规划区人口近中期约4500人,按每百人25部电话计算需1000部;为满足旅游区增长的需求,在景区新建电信服务所一座。 2、规划区内通信线路尽量采用地下管道敷设,管孔容量综合考虑有线电视电缆、宽带光缆等弱电类线路同线布置,同时考虑适当备用。 3、规划沿主干道路铺设广播、电视节目光纤传输线路,形成有线电视光纤网络。有线电视线路与电信电缆同管道敷设,占用其中1~2个管孔,不再另设管位。 第五十一条 环卫工程规划 1、日常垃圾量人均日产垃圾1.05kg 。预测规划区垃圾平均日产生量为 4.8吨,最高日产生量为8.4吨。 2、各景区、村寨、集镇小区设垃圾池,东西片区分别设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收集运送至垃圾转运站,再通过垃圾运输专用车辆,统一运往普定县城规划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要求日产、日收、日清。 3、成立旅游区环卫管理站,环卫管理机构与垃圾转运站合建。 4、规划新建公共厕所8座,每座公厕建筑面积按60~80平方米考虑。设与管理标准,达到国家《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四星级以上等级标准要求。 5、独立式公厕与相邻建筑物间宜设置不小于3米的绿化隔离带。公厕粪便污水纳入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处理。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6
第十章 环境保护和防灾
第五十二条 环境空间容量测算
空间容量是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与景区资源类型,旅游者的心理承受能
力有关,受生态弹性约束。规划区域采用线路法计算各地块容量,将地块容量相加再
进行综合平衡来测算。
依据计算结果,控制规划区的日空间总容量为: 10000 人次。
第五十三条 规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
1、规划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类型主要有:公路、停车场;新建建筑;住
宿设施等。其主要影响为:
(1)公路、停车场建设会引起地貌、水文的改变,造成山体、植被的破坏;开
采土石料、山体的切割及施工中产生的大量弃土弃碴会造成景观的破坏、造成工程地
质灾害和新的水土流失以及噪声和大气污染等。 (2)住宿、游乐等设施的建设会引起地貌改变,产生废土弃渣、废水和噪声,运营期会产生油烟、废水、煤渣及生活垃圾、油污,如不经过处理,将会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污染,影响环境卫生,对旅游区造成不良影响。 (3)新建建筑如不加以精心规划、设计和施工,将会改变村寨总体格局,景区的自然风貌将受到影响。 2、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 (1)对规划中的公路、停车场建设项目,首先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须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建设中须按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认真实施减免环境影响的补救措施。 (2)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防止水体的污染,禁止施工期、营运期产生的废水排入水体,产生的废渣、垃圾必须及时清运到选定的碴场和垃圾处置场。 (3)保护好村寨的总体格局、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村寨的道路应就地取材修建,不宜修水泥路,禁止新修平顶砖房和用瓷砖外装房屋;村寨建设的公共设施及活动场所,必须与村寨的环境和民族风格相协调;村寨绿化应使用本地树种,禁止引用城市公园的绿化树种,防止城市园林化的倾向。 第五十四条 水环境保护规划 旅游区水环境保护重点为夜郎湖的水环境功能,保护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Ⅲ类标准。废水处理率100%,处理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B 标准。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7 第五十五条 声环境保护规划
主要划分为3个功能分区
1、Ⅰ类区:适用于长生岛度假村、深冲养生康疗中心、爱琴岛蜜月度假村、艺
海星苑等区域。
2、Ⅱ类区:适用于龙山精舍、龙湾会议中心、名人山庄等居住商贸区。
3、Ⅲ类区:适用于文化商街、夜郎古镇、布依风情街两侧区域。
第五十六条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区内大气环境质量应达到二级标准,烟尘控制区达到85以上。严格控制入
区项目的准入条件,对排放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项目禁止进入旅游
区。
第五十七条 环境保护措施
1、旅游设施的设计与建设,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非景观建筑物力求隐蔽,
避免视觉污染。基础设施施工不得在显眼处大量动土与破坏环境,并尽量不破坏已成
林木,特别严禁破坏胸径15cm 以上的林木资源。
2、对游客和员工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对开发者进行教育,并做出相应的
规定,防止各种短视性、掠夺性的旅游开发和经营。对旅游从业人员加强教育,使他
们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宣传者和参与者。对旅游者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强生
态保护意识的宣传,引导他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游客深入森林保护核心区,造
成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3、控制景区内居民与牲畜数量。结合森林禁伐等措施,保护景区内的森林和植被,以保持景区内原生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带谱的完整性。 4、防范外源物种入侵造成本区土著动植物种灭绝。严禁游客携带外源性观赏动物进入景区。未经充分科学论证,不得向景区移植栽培外源野生植物、引种散放野生动物与鱼类。 第五十八条 重点旅游村寨整治规划 重点旅游村寨应结合五改实施 “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寨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水体净化” 六化工程,以“五改”“三清五有”为主要内容的整治;详见说明书第十章 第五十九条 安全防灾规划 一、自然灾害防治 1、洪灾防治 (1)洪水设计标准 采用十年一遇洪水设计(P=10%);二十年一遇洪水校核(P=5%),景区构筑物及设施按二十年一遇的标准设计。 (2)注重山洪排放,保证山洪爆发时洪水排泄。对洪水灾害,贯彻“以防为主,适当治理”的原则,清理危岩,疏导泥石流,治理滑坡,保证旅游安全。 (3)加强森林保护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8
加强山地的森林保护和植被抚育,禁止开山采石,促进生态建设,消除和缓解自然灾害。
2、地质灾害预防
在需建设的地段,建筑体量不宜过大,禁止采用大规模开挖土石方来获取建设用地,特别是陡坡地段,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或滑坡等山地灾害。
二、火灾防治 1、建筑火灾防治
建筑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有条件的房屋就近设置消防水池,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2、山林火灾防治
按照林业要求配置森林防护设施。
建立一支护林队伍,工作任务主要为防止盗伐林木,防止森林火灾,监测林木病虫害发生以及其他管理工作。
三、游人安全意外事故防治
1、加强游览安全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安全设施,游览步道要平整,路面要防滑;陡坡危险地段设置护栏。
2、意外事故实施紧急救治。
3、建立旅游区警务室和保安队,加强治安联防,保护游客人身及财务安全。
四、重大疾病防治
1、配设疫病情报员,监控村民及游客的疫病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对于厕所、集中(分散)畜禽饲养场(点)均应建立并严格执行及时清扫和消毒等防控疫病等管理制度。
第六十条 旅游建设项目开发建设前应做一个开发区域专业的地质灾害勘察,发现有不良地质情况的地区,凡在不良地质影响的范围内无论规划中做何用途,都不得布置居住,公建等设施,应以绿化为主;有泥石流、山洪经过的地段,必须经工程处理达到对人无害后才能开发使用。
第六十一条 对于用地坡度小于10%宜建用地,地块开发时应避免大量开挖。用地坡度10%——25%之间的要采取一些必要的工程措施处理以后再分台开发。坡度大于25%的用地不能用于开发建设。宜作植树造林绿化防护使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9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对旅游建设项目和服务设施的控制详见图则和说明书。
第六十三条 本规划自普定县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六十四条 各级政府部门、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因旅游区社会、
经济发展需要,拟改变本规划规定的规划控制指标的,可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
请,申请方应在申请前委托具有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调整可行性论
证,由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审批。
第六十五条 有关名词解释:
1. 旅游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旅游区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
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 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旅游总体规划或景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
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
划要求。
3. 旅游区规模:以规划区用地总量所表示的旅游区的大小。
4. 居住用地:在规划区中包括集镇、村寨、自然村村民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
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5、旅游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旅游管理办公用地、景区建筑用地、服务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游乐用地、商业用地以及旅游公共设施用地。各旅游项目用地中还包括景观绿地、林地、体育、广场、停车场等用地。 6. 旅游公共设施用地 :旅游区内加油站、消防设施、公共厕所、环卫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7. 道路广场用地 :城镇中道路、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8. 绿地:旅游区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9. 道路红线 :规划的旅游区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10. 建筑密度:建筑占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计。 11. 容积率:规划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 12. 绿地率:地块内绿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计。 13. 建筑后退:建筑相对于规划地块某方位边界后退的距离。 14. 建筑间距:为满足日照、消防、卫生、安全和建筑保护等要求而规定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 规划概述....................................................................................................... 1
第二章 规划区功能定位及建设规模 ........................................................................ 5
第三章 旅游区总体布局及项目选择 ........................................................................ 6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 7
第五章 地块使用控制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 16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 17
第七章 空间环境设计 ............................................................................................. 20
第八章 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 23
第九章 基础设施规划 .............................................................................................. 26
第十章 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 .................................................................................. 31
第十一章 规划开发策略及实施措施 .......................................................................... 36
附件1:普定文化大观园基本建设投资估算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前言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以下简称旅游区)位于普定县夜郎湖上游两岸的龙嘎山、
对门山片区,包括东岸的地坝村、马家坡村、田家坝村和西岸的喇叭村、包包寨村的
部分区域,总规划面积约5平方公里。
普定历史文化悠久,古为牂牁夜郎国地,古代就有彝族居住。其历史沿革可上溯
至元朝,元置普定县,属普定路;清康熙十年(1671)改普定卫置普定县。民国三年
(1914)普定县移治定南,以原普定县部分属地为基础,划拨安顺、镇宁、郎岱、织
金、平坝等县插花地组成新的普定县。解放后普定属安顺专区,后属安顺市管辖。普
定是早期南方智人“穿洞人”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有任可澄、袁晓岑、刘纲纪、
袁愈荌、袁熙坤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
普定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生态山水资源、远古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乡村
旅游资源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组合,是贵州西线旅游连接红枫湖、黄果树、龙宫、
织金洞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节点。共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处,市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7处。主要旅游资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猴场平讼摩崖石刻和白岩脚洞遗址,夜郎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讲义民俗风情村、号营山庄,普屯坝云中草原、重荫山杜鹃湖、西堡古屯、“大明定南所”石刻等景点,以及花灯、地戏、跳花场、“三月三”、“四月八”等多姿多彩的地方民族民间文化,成为普定旅游的亮点。 夜郎湖位于普定县中部,距普定县城约5公里,是建设乌江普定梯级水电站形成的贵州第二大人工湖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夜郎湖横跨普定东西42公里,水域面积21平方公里,总库容4.2亿立方米。夜郎湖主要水域在城关镇境内,湖面宽阔,碧波荡漾,集山、水、林、洞、民族风情为一体,是发展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良好区域。 旅游区内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喀斯特地貌,湖光山色,空气清新,优雅恬静。又有布依民族村寨及营盘坡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更有普定县历史文化禀赋,是集中展示普定穿洞文化、夜郎文化、民族文化的绝佳境地。堪称文化环境中全景生态的“世外桃源”,造就成养生休闲度假的天然胜地。是一处具有厚重文化底蕴,丰富旅游资源的宝地。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2 第一章 规划概述
一、规划背景
普定是文化大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
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早在1万6千年“穿洞人”就在普定创造了被誉为“亚洲文
明之灯”的古人类文化。境内古迹、名胜、洞穴众多,花灯、地戏、“三月三”等民
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穿洞古人类遗址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的重大发现,出土了
包括古人类完整头骨等一大批具有重要考古研究价值的骨器、石器,成为全国第一,
世界罕见。位于城郊的夜郎湖风景区水域宽广,湖水清澈透明,两岸山峦重叠,布依
族、苗族村寨散落其间,是黔中高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普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
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撑。
普定县委、县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黔中经济区建设和落实
国发2号文件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支持安顺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把文
化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充分利用普定优势文化资源和生态自然资
源,突出人文自然特色,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的开发建设,
塑造普定新的旅游品牌和形象,使普定成为享誉省内外的“健康城”、“创业城”和
“休闲城”。
结合普定周边的大环境及其自身的丰富资源和良好条件,把普定“夜郎湖”定位
为以“观光、养生、休闲、度假游”为主题,开发以“体验全景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为基础,打造一个古代与现代同在,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一体的休闲度假景区 ——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 二、规划区现状概述 1、区位优势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位于普定县城郊夜郎湖。距安顺28公里,距贵阳118公里,紧靠安顺中心城区,是黔中经济区的重要节点。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依托安顺、面向黔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发展生态文化与休闲度假旅游的有利条件和潜力。特别是贵安一体化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普定经济地位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为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需要和投融资环境,也将会加速旅游市场等诸多要素在普定的聚集。随着贵州省大交通条件的完善,将使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更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2、交通条件 普定交通条件良好,距安顺黄果树机场约20公里,贵昆铁路、黄织铁路贯穿全境,安织、两四、普化等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特别是安普城市大道和安普高速公路建成之后,普定县城到安顺和贵阳市区将分别缩短到15公里和100公里以内。“十一五”期间,普定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通过实施贵州省省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通乡通村公路网建设,重点加快建设贵阳至昆明快速铁路、黄织铁路、安普高速公路、安普城市大道等,目前普(定)安(顺)高速公路已通车,旅游区的可进入条件明显改善。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3 在安顺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普定被纳入安顺市中心城市。新建的安顺—普定高速公
路、安普城市大道,以及贵阳至安顺城际轻轨等将加速推进安普一体化和普定旅游融
入黔中的进程。夜郎湖距普定县城5公里,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心城市近郊的绿
色休闲板块,交通可达性较高,进出便利。
3、气候及环境条件
普定气候宜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
酷暑,春干秋凉,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少,辐射能量低。年平均气温15.1℃,
年平均日照时数1164.9小时,无霜期301天,年平均降水1378.2毫米,属全省三大
降雨中心地区之一。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平均海拔1200m 左右,最高峰陇嘎山木渣坡海拔1284 m 。
夜郎湖最低水位海拔1132m ,最高水位海拔1143m 。5平方公里的旅游区范围内,
森林覆盖率45.05%,四季景色各异,没有噪音和大气污染,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
生态环境幽雅。可以说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是集山、水、林于一体,空气清新,气候
舒适怡人,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极佳去处。
4. 用地现状条件
规划区总规划面积用地现状多是一些农田、果园、林地、山体、
村庄用地;整个片区地形由两山缓坡向湖区倾斜,形成两座山梁、四条湖湾、九座岛
屿组成的山水美景。站在西岸高处俯览整个旅游区,一幅群山环抱,峰峦叠嶂,绿岛
星落,绿树成荫,湖光山色的自然风景画展现在眼前。规划用地现状详见表:1-1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用地现状统计表 表:1-1
三、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文件和政策法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等。 (2)贵州省有关规划和文件:《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第一届旅游发展大会举办地安顺市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贵州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贵州省夜郎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等。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4 (3)安顺市和普定县有关规划和文件:《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安顺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普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普定夜郎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普定县中长期
旅游业发展规划》;《普定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普定县土地利用规划》(修
编);《夜郎湖万亩绿化工程总体规划》等。
四、规划指导思想
依托普定县夜郎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大交通发展格局,以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为
前提,以旅游市场需求为中心,以项目建设和品牌塑造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以“普
定穿洞文化、夜郎文化、民族文化、人文文化、生态文化”为核心,融合自然生态、
民俗风情、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产业、山水园林等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和区
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群,努力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开发、生态建设、民族文化传承的
有机结合,创建普定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弘扬“普定文化”,铸造“普定山水桃源”
品牌,推动普定旅游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坚持运用现代旅游科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结合规划区实际,充分挖掘、
整合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将区域特色作
为旅游品牌塑造的关键要素,同时结合市场对区域旅游特质的进一步认知,围绕六大
要素,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打造一
系列具有独特性、适宜性的旅游精品、名品、绝品,做强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坚持把保护作为开发的前提,贯彻“发展和谐旅游”的理念,强化旅游资源保护,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有机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原则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在开发和建设中以资源保护、生态保护为首要条件,禁止违背保护原则的开发和建设。创造“自然山水与人居环境”于一体的共生共融的未来发展空间。 精品开发的原则:追求高起点、精品化开发,注重产品的精品化设计,走差异化的特色发展之路,使本规划区成为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效益全面发展的重点景区。 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把握好建设规模和标准,避免过度开发对资源与环境造成损害,做到朴实适用、功能完善。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为指导方针,实施保护性开发,切实做好生态环境和各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六、规划目标 通过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层面的规划,围绕“穿洞开元、夜郎故园、布依家园、名人地缘、山水桃源”等五大文化板块核心旅游产品的建设,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5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通过资源整合、区域竞合、市场联合、产
业配合,创新特色产品、提升产业素质、完善服务系统、改善保障体系,构建特色突
出、功能完善、服务规范、具有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把普定
文化旅游大观园打造具有普定文化特色,生态环境优美的4A 级旅游度假区。力争
2015年,旅游观光游客达10万人次,度假游客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亿元;
2020年,旅游观光游客达80万人次,度假游客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亿元。
第二章 规划区功能定位及建设规模 一、旅游区功能定位 1、国家或省级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 2、国家AAAA 级旅游区 3、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4、贵州省休闲度假精品旅游区 5、贵州省重点乡村旅游示范区 6、区域性文化创意和交流平台 7、普定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 二、 建设规模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是普定夜郎湖文化旅游园区的核心区和主体。规划区用地规模为506.5544公顷,包括基本农田、林地、村寨及民居用地、道路等公共设施用地、湖泊、水塘等水域占地以及山体等未利用土地。总建筑面积约为总建筑面积约为190397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约251.22公顷。总投资约30.663亿元。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6
第三章 旅游区总体布局及项目选择
一、 空间布局策略
1、借景湖面、保护优先 2、林地密布、绿色生态 3、功能分区、景区统筹 4、集中连片、组团发展 5、景观走廊、奌线连片
二、 空间布局结构
根据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资源的地域组合情况、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结合交通状况,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总布局为“两山、四湾、九岛、五园”的格局。
1、 两山: (1)龙门山 (2)陇嘎山 2、四湾: (1)大龙湾 (2)小龙湾
(3)花水湾
(4)碧水湾 5、九岛: (1)长生岛 (2)珍珠岛 (3)鸳鸯岛 (4)爱琴岛 (5)大名岛 (6)桃花岛 (7)营盘岛
(8)鸟岛
(9)观音岛 6、五园: 1、穿洞开元 2、夜郎故园 3、布依家园 4、名人地缘 5、山水桃源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7
三、主要项目选择
(一)山水桃源景区
主要项目:包括主入口接待中心、大观园规划展示厅、迎宾广场、伍家坡文化活动中心、龙池夜街、龙山精舍、火牛坡游乐园、长生岛文化商街、天鹅坡体育中心、深冲养生康疗中心、长生岛度假村、龙湾会议中心、鸳鸯岛婚庆公园等景点。
(二)名人地缘景区 主要项目:
包括大名岛普定名人纪念园、桃花岛花山碧水休闲庄园、名人山庄等景点。 (三)夜郎故园景区 主要项目:
包括营盘岛夜郎古镇、夜郎文化展览馆、园街、方街、王府大酒楼等 (四)穿洞开元景区 主要项目:
包括西山穿洞部落情景园、石文化淘宝园、自驾车营地等项目。 (五)布依家园景区 主要项目:
包括陇嘎布依文化风情园、布依山寨、布依水寨、嘎山文化艺术园、艺海星苑、摩神寺、鸟岛观鸟园、观音金佛等 四、规划建设项目及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一)建设项目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8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9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0
(二)、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综合经济指标一览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1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一、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突出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充分利用和保护好现状旅游资源,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两要素有机结合,打造环境友好型旅游区。
2、集聚开发与集约利用结合
加强旅游空间资源的配置与供给,促进旅游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和景区服务聚集区;同时,推行节约用地原则,坚持土地的适度开发和集约利用并重,打造资源节约型现代旅游区。
3、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强化动态运作的可操作性,促使旅游区空间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使用分类和代码
本规划所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参照均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结合乡村茶区及旅游特点编制(见表4-1)。 表4-1 土地使用分类和代码一览表
三、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区域内现有农户约430户,总人口约1500人,主要人口分布在地坝村、喇叭寨等中心村寨和自然村寨。
规划将地坝村和喇叭寨纳入普定县重点旅游村寨建设,用以解决部分居民移民搬迁集中建设问题。按照乡村旅游要求,重点规划地坝村村庄建设,将现有民居建筑改造为具有普定文化特色的普定民居。并规划R1-10地块,用以建设“地坝新村”,解决部分村民的建房需求,控制沿公路建房的现象。打造精品乡村旅游,形成旅游区消费多元结构,增加周边居民致富途径。地坝村总人口控制在1500人以内。村寨现状占地约3.5公顷,总规划面积约17.2361公顷,新增村寨建设用地13.7316公顷。
喇叭寨总人口控制在500人以内。村寨现状零星占地约1.5公顷,总规划面积约2.763公顷,新增村寨建设用地1.263公顷,用以建设布依文化村。
居住用地中部分地块规划为旅游地产开发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居住小区、老年公寓、分时度假等居住型设施。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2
在居住区中合理布置教育设施,应按国家中小学用地标准以及合理的服务半径规划中小学、幼儿园。
规划居住用地43.8794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8.66%。包括R1—R16等村镇建设用地。各小类用地详见表4-2:
居住用地规划表
四、旅游建设用地
旅游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办公用地、景区建筑用地、服务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游乐用地、商业用地以及旅游公共设施用地。各旅游项目用地中还包括景观绿地、林地、体育、广场、停车场等用地,须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分类。
规划旅游建设用地51.3668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10.14%。包括旅游设施建设用地C2-1—C2-23和文化娱乐用地C3-1—C3-50等地块。各小类用地详见表4-3:
旅游建设用地规划表
表:4-3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3
五、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50.7296公顷,包括通车道路、街道、园路、步游道、公共停车场、公共广场等。占规划总用地比10.01%。用地详见表4-4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4
六、 非建设用地
非建设用地包括生态果园用地、绿地、林地、水域用地等,总面积360.5786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71.18%。其中包括:
(一)、果园用地
规划生态果园用地(E3)合计14.6098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2.88%。包括E1—E3地块。生态果园用地并入绿化用地统计计算绿化率。各小类用地详见表4-5。
果园用地规划表
(二)、绿化用地
规划绿地(G )合计213.5967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42.17%。包括G1—G27地块以及林地。各小类用地详见表4-6。
绿化用地规划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5
(三)、水域用地
规划水域用地(E )包括夜郎湖规划区所占湖面、新建龙泉池和梯级荷塘湿地等项目。总面积合计132.3721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26.13%。包括E1—E3地块。各小类用地详见表4-7。
水域用地规划表
九、规划区建设用地平衡表详见表;4-8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土地平衡表
表:4-8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6
第五章 地块使用控制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一、土地使用控制
1、以地块为整体成片开发时,地块用地界线及地块内小区道路可根据实际开发
建设需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做适当调整,但其规模必须符合分图则中提出的控制指
标要求。
2、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现实原因或特殊要求,图则中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性
质及规模如需作变更时,必须经普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核准。
3、村寨、集镇建设与旅游开发应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应遵循开发建设对旅游区
环境破坏最小原则,满足低强度、低密度开发的控制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规划区内
自然植被,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4、用地规划保留了有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及植被茂密的小山体,开发实施过程中
应结合其原始风貌进行开发建设,并注意使周围建筑风格与之有机协调。
5、对坡度大于25%的山坡地(三类用地),原则上不宜进行建设,但对特殊地
段可通过特殊建筑形式与之相适应,可以进行适度建设。
6、规划区内的村镇建设用地、农民自建房严禁零星布置,规划区内农村改造所
需用地的范围,必须照规划中的居住用地位置统一规划建设,进行组团式集中管理,
避免无序修建给整个旅游区环境造成破坏。
7、规划旅游项目建设地块内的农户搬迁至地坝村或就近的自然村安置,安置用地应在集镇、村寨规划中安排,并按照普定县政府相关规定给予农民住房补偿。 8、已建、已批项目用地原则上尊重已审批的建设条件等法定内容,保持现状建设要求。 二、竖向规划控制 1、竖向控制原则 (1)旅游区用地竖向规划,结合用地选择,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节约用地,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2)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设计高程,应保证建设用地不被洪水淹没和浸害。 (3)竖向规划的土石方及防护工程,应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进而达到工程合理、使用安全、造价经济、景观美好的效果。 (4)土石方平衡应遵循“就近合理平衡”的原则,根据规划建设时序,分工程或分地段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的取土和弃土条件进行平衡。 2、规划地块坡度控制 平坝微丘地区用地规划为平坡式, 山区规划为台阶式, 而丘陵地区则随其地形规划成平坡与台阶相间的混合式; 湖岸局部为了美化环境的需要可设计为台阶式或低矮台阶与植被绿化相结合的平坡式。当原始地面坡度超过8%时,地表水冲刷加剧,人们步行感觉不便,且普通的单排建筑用地的顺坡方向高差达1.5m 左右,建设用地规划为台阶式较好。原始地面坡度为5%以下时,人行、车辆交通组织皆容易,稍加挖、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7
填整理即能达到一般建(构)筑物及其室外场地的平整要求,故宜规划为平坡式;坡度为5%-8%时可规划为混合式。台地适宜高差定在1.5-3.0m 。主要道路及用地坡度控制如下:
(1)村寨居住用地,最小坡度大于0.2%,最大坡度小于25%; (2)街道建设用地,最小坡度大于0.2%,最大坡度小于10%; (3)旅游设施用地,最小坡度大于0.2%,最大坡度小于20%。 (4)旅游区道路用地,最小坡度大于0.2%,最大坡度小于8%;
广场、停车场竖向规划除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外,尚应与相邻道路和建筑物相衔接。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平坝地区应为1%,丘陵和山区应为3%。
旅游区竖向规划应满足建设完善的步行系统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梯道按其功能和规模可分为三级:一级梯道为主要交通地段和景区内景观性梯道;二级梯道为连接景区、景点间步行交通的梯道;三级梯道为登山林间的梯道;
2、梯道每升高1.5-3m 宜设置休息平台; 二、三级梯道连续升高超过5.0m 时, 除应设置休息平台外, 还应设置转折平台, 且转折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梯道宽度。
三、建筑间距
1、旅游项目建筑原则上采用点式建筑布局,建筑间距根据景区建筑功能和总体布局确定。
2. 组团多层住宅建筑:正面间距南北向大于1:0.9,最小间距不论建筑高度均不小于6米。侧面间距:侧面对正面8米以上。侧面对侧面6米以上。点式建筑最大面宽小于20米的,间距可按1:0.75控制。
3. 临街商贸建筑在满足消防及交通要求的前提下侧面可以拼接。 四、街区建筑后退红线规定: 1. 主干道:建筑后退红线5米以上。 2. 次干道建筑物后退红线3米以上。
3. 小区道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后退1.5米以上。
五、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
六、在规定的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不得设置零星建筑物;雨篷、阳台、招牌、灯饰等可以外挑,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
七、发现有不良地质情况的地区,凡在不良地质影响的范围内无论规划中做何用途,都不得布置居住,公建等设施,应以绿化为主;有泥石流、山洪经过的地段,必须经工程处理达到对人无害后才能开发使用。
八、建筑风格:
村寨民居建筑采用地方风格的木结构、仿木结构、石墙裙、坡屋顶、木格门窗,强调建筑与周围山水协调共生的风貌;大型旅游建筑采用当地民间建筑风格和建筑元
素,以现代工艺构造花园式组团结构。夜郎古镇参照普定屯堡建筑元素,设计具有普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8 定特色的仿古建筑风格。文化商街建筑既要体现地方特色,其建筑形式又要有强烈的
现代感,建筑色彩提倡柔和、明快。
通过建筑本身高低错落及绿化与建筑之间虚实对比,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建筑景
观。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一、交通现状分析 (一)对外交通分析 已建成通车的普(定)安(顺)高速公路和S209省道是目前进入普定县的主要通道。随着安普城市大道和安织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使进入旅游区交通十分便利。 (二)内部交通分析
普定县城至旅游区的现有道路线形曲折,道路等级偏低,无法满足4A 级旅游区
的交通需要。旅游区内部道路系统须重新建设。
二、外部交通与对外出入口
1、主要通道
安顺—普定的高速公路和S209省道是近期贵阳、重庆和昆明方向游客进入旅游
区的主要通道。待安普城市大道建成后,进入普定将更加便捷。
普定—夜郎湖公路是普定县城方向进入旅游区的主要通道,距县城约5公里,应
改建为二级旅游公路。
2、出入口规划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9
在地坝村设主入口,游客主要由此出入。 在喇叭村设置次入口、自驾车的游客可由此出入。
三、内部交通道路规划
1、内部通车道路规划 (一)道路网规划
旅游区道路系统规划根据规划区地形和外部交通线路,以现有道路为基础,建设游览车道、步行街、步游道等,构建环状旅游交通系统,使旅游区内外交通顺畅。详见表:6-1
(二)道路分级及断面规划
旅游区车行道路按三级旅游公路标准设计。步行街中间使用花岗石或青石板硬铺,两边人行道用透水砖铺砌,其人行道宽度与建筑物街檐为准。道路分级及断面规划详见表:6-1
(三)道路交叉口
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是整个道路系统通行能力的关键,规划道路交叉口采用平面垂直形式。
为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规划主干道与主干路、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处的进出口段可进行展宽,展宽段宽3.5米,长50米。
(四)交通设施规划
1、规划建设4处大型公共停车场,总面积21266平方米,可停放小型车月1000辆。在各旅游景点、酒店、山庄、村寨等建小型生态停车场(详见表:4-6) 。因建设需要,地块性质或建筑容量需进行调整时,配建停车位数量也需作相应变动。
2、在地坝村择地布置加油站,占地面积0.1—0.2公顷,其选址应符合《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3、旅游区道路均应完善交通信号、标识、标牌、照明、监控等设施。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20
(五)旅游公共交通规划
1、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满足在旅游区居住的村民和旅游者在区内活动的需要,沿对外交通主干路进行线路设置,宜结合旅游用地的入口设置。
2、在普定旅游接待中心设立旅游公交营运总站。
3、旅游区内旅游车辆以电动观光车为主,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 4、开行至普定、安顺、织金等地的交通车。 5、组建旅游区出租车队,满足散客出行需要。 6、建设陇嘎山观光索道。方便夜郎湖两岸游客往来。
7、开通夜郎湖东西两岸的小型车轮渡航运,方便两岸自驾车、游览车通行。
8、在普定县城游客接待中心至旅游区主入口建设电动观光小火车轨道线路,使
旅游区与县城紧密联系。
(六)旅游步行系统规划
在整个旅游区内建立连续的自行车与步行系统,并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人性化的交通环境。
景区内游步道采用块片石铺砌,路宽1.2—3m ,路面平整。踏步高不超过200mm ,宽不少于300mm ,梯面修凿平整,美观防滑。游步道尽量依现有小路修建,避免炸山开道。沿湖修建部分亲水步道及栈道,湿地游览部分步道可为墩步、汀步或涉水而过。增加游览情趣。所有游步道尽可能依山就势,减少人工建造痕迹,融入青山绿水中。
第七章 空间环境设计
一、总体构思
旅游区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规划区地形特点和山水自然环境优势,打造“湖在山中,山在林中”独具特色的山间湖水风貌。总体景观设计上应与周围山体统一考虑,形成建筑空间与绿化空间互相映衬的总体风貌。组团式重点项目的建设作为旅游区重要景观节点,将旅游区建筑、环境、旅游等融为一体。
旅游区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应强调整体性和序列感;注重各个功能空间的整体和
谐和景观结构的有机构成,充分利用主干道,结合用地布局形成景观轴线,通过对建
筑群按空间构图原理的有序布置,形成地域标志和个性场所,通过旅游公共活动空间
的着重塑造,体现生态护湖的思想。
二、空间环境控制
(一) 保护旅游区内以山体、湖泊、果园、森林植被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系统。
1、保护以夜郎湖、水面消落带、湖中岛屿和陇嘎山四个重点区域为生态核心,结合两山、四湾、九岛的生态保护区域形成的整体生态结构框架。
2、严格控制在夜郎湖上开展水上活动的规模。禁止开展有污染的游乐项目。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21 3、保护自然林地、人工林木密集区、公共绿地等绿色斑块以及湿地水系,保护
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景观。
4、生态核心和生态廊道所涉及的生态绿地与公园绿地不得挪做他用,并应以自
然型的绿化配置为主。
(二)绿地系统规划应突出山水旅游区的特色,突出旅游区环山浅丘地形特点,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保持和提高旅游区的生态景观资源和旅
游度假品位。
(1)本次规划将绿地分为自然山体绿地、公园绿地、岛屿景观绿地、湿地水景、
道路绿化及林地,用地均不得随意变更用地性质。
(2)自然山体绿地内,除非出于改善山地生态环境的需要,不得进行任何形式
的建设活动。
(3)森林林地内禁止永久性建筑与设施的建设,但可以开辟人行通道,并适当
配置供游人休息赏景的环境设施,但任何建设必须以不破坏其生态环境为前提,并应
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4)旅游景点场地的建设要以生态化作为第一标准,配建不低于用地面积30%
的绿地面积。一般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下,大型建筑控制在7层以下。
(5)公园绿地原则上应采用开放式管理,园内可适当安排园林小品型建筑及服
务设施,但其占地面积不得超过公园绿地总面积的3%,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下。
(6)景观绿地建设应设置旅游步道,种植花叶观赏植物。采用各色植物,增强
立面的观赏效果。
(三)在规划区内原有自然水系基础上,利用低洼地形,修建大龙湾龙泉池和小龙湾梯级荷塘湿地,同时利用海拔高程的有利条件,开辟新的人工渠道,形成复合水网系统,承担景观、生态用水功能。 (1)加强区域内水系的景观美化功能,根据自然环境与建设环境的不同,可对不同湖岸景观实施差异化的特色塑造,形成一个丰富多样的沿湖景观序列。景观类型主要包含:龙泉池喷水景观、跌水景观、梯级荷塘湿地景观、人工建设混合景观以及自然风貌景观等。 (2)重点保护夜郎湖水系的生态环境。在东西两岸,分别规划建设工程污水处理站,利用污水处理站的再生水资源灌注形成人工湿地。 (3)规划新建的龙泉池是旅游区主入口重要景观,起到标志性景观节点作用。 三、空间景观设计 空间景观设计利用自然山体作为旅游区背景和对景,显山、碧水,体现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形成“两山、三轴、环湖、多节点”的空间景观体系。充分利用环山山体和湖岸,丰富旅游区景观,突出大观园核心区。在主要入口和主干道交叉口布置标志性景观节点,增强旅游区景观形象。 “两山”为: 以陇嘎山、龙门山等山脉形成的背景景观圈。 “三轴”为:文化商街景观轴、主入口—夜郎古镇景观轴和陇嘎山景观轴形成旅游区的景观中轴线。轴线以特色鲜明的植物造景为主,结合两侧的绿地、园林、小品、建筑等,形成能体现普定文化的旅游景观空间,成为旅游区的迎宾景观大道。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22 “环湖”为: 夜郎湖两岸滨水景观环带。形成环湖生态景观圈。
“多节点”为: 各景区景观节点。规划在环湖路、主干道、次干道的交叉口设
置绿化景观节点,构成多节点绿地景点。在道路交汇处、景区内建设景观节点,布置
园林小品,花坛草坪。形成多节点景观。
其空间构成序列为:南线:主入口—龙池夜街—文化商街—文化活动中心—体育
运动中心—养生康疗中心—长生岛度假村。。东线:主入口—鸳鸯岛婚庆公园—普定
名人纪念园—碧水山庄—夜郎古镇。西线:西入口—鸟岛观鸟园—布依民族风情园—
嘎山文化艺术园—穿洞部落情景园—自驾车营地。三条景观轴遥相呼应,将旅游区最
突出的功能空间、特色景观、旅游景区序列等内容有机连缀起来。
主干道景观轴的靓点是轴上的每个特色广场空间,各个广场均有自己的个性和内
涵。不但与周边地段的建筑性质以及自身所在的功能区相符,同时也构成了该地区的
核心空间,起到了标志性场所的作用。
主干道两侧的主要建筑要结合退界绿地、步行系统有序展开,其主要建筑风格应
是在连续中求变化,形成一条建筑风景线,禁止主要建筑各行其是,违背总体建筑风
格而独树一帜。
居住建筑布置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坡度,高低错落,尽可能的避开互相之间的遮挡。
各项目内部的绿地率不得小于30%。
利用一些有观赏价值的山体、造型奇特的小山包、植被茂密的林地,这些都是规
划区域内大自然的精华,在建设实施中结合各个保留山体的特点,单独进行景观设计,
要求作到不破坏原始自然风味,原生态的树木、裸露的山石尽可能保留原样,辅以一
些植物、草皮、园林小品等突出设计理念,使自然精华在人为设计加工后得到进一步提升其价值和品位。力求达到天然风景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集文化底韵与风景于一体。 四、环境景观设计 1. 旅游街道景观 街道通过断面形式、绿化树种以及周边地块建筑围合等条件的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 街道侧景要求道路两侧的建筑界面有一定的呼应,在特征区边界应有明显的提示,同时道路空间的封闭与渗透形成空间序列节奏,通过绿化掩映和广告标识的点缀塑造不同的街道景观。步行街道使用天然石材道砖铺设。 2. 标志性建筑 标志性建筑对旅游区的可识别性以及游客对场所领域的认同感有重要的作用。旅游区的标志性建筑主要是迎宾门、龙山精舍建筑群、龙湾会议中心、婚礼殿堂、教堂、普定大观楼、朵贝茶楼、夜郎城墙及碉楼、摩神寺、布依水寨、淘宝园等,将一系列标志性建筑通过几条景观轴线连接起来,形成旅游区的重要标识之一。 3. 夜景照明 照明是旅游区环境美化工程措施之一,夜景照明设计应根据功能空间的不同应用不同的照明手段。 夜景照明尽量避免城市化照明手段,杜绝亮丽工程,保持旅游区乡村宁静夜色。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23
集镇街道、村寨内道路、景区内道路及绿地景观、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旅游区主干道、次干道均应设置照明灯具。道路及公共照明采用具有乡村特色造形和新型太阳能灯具和节能灯,建设低碳、节能旅游区。
第八章 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一、规划理念
1、生态优先:通过对旅游区自然条件的分析,在保护现状水体、山体的基础上,结合山体水系、道路系统、公共设施、集镇村寨、景区景点、果园农田、茶庄民居进行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生态环境优先的理念。
2、突出重点景观:结合旅游区内重点地段、重点区域的建设,挖掘独具特色的景观亮点,通过景观环境的重点塑造提升旅游区的生态价值。
3、点、线、面的结合:采用点、线、面向结合的方法,建设整体性较强的绿化生态系统。利用主干道、河流将公共绿地进行有效的贯穿,形成完整、连续、良性循
环的生态体系。注重山体之间的联系。
4、因地制宜:在植物景观的塑造上尊重自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二、规划构思
1、在旅游区边缘沿山脉建设景观生态涵养林带。
2、在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布置组团式绿地景观,建成绿色长廊。
3、强调岛屿及湖岸滨水绿地的建设,突出亲水空间的塑造,打造湿地水乡景观,增加夜郎湖灵气。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
控制性详细规划
贵州世纪新图经济发展研究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12年7月
编制人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编制专家组组长:吴晓军 省发改委研究员、省管专家、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世纪新图经济发展研究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制专家组执行组长:江 涛 贵州世纪新图经济发展研究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总设计师、高级建筑师
编制专家组成员:
金颖若 贵州大学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旅游专家
殷红梅 贵州师大地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旅游专家
郑建军 调研员、规划专家
张复生 原贵阳市发改委副处长、贵州世纪新图经济发展研究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经济师
侯 承 贵州大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动画专业 副教授
李 岚 贵州景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园林设计专业 助理工程师
卯 丹 贵州景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平面设计专业 助理工程师
王 君 贵州景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专业 助理工程师
高金成 贵州世纪新图经济发展研究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规划师
总目录
一:文本 二:说明书 三:图件
第一部分:总图
01. 区位分析图 02. 地势鸟瞰图 03. 交通分析图 04. 场地现状图 05. 资源分析图 06. 夜郎湖保护区划图 07. 用地高程分析图 08. 建设条件分析图 09. 总体布局图
10. 总平面布置图(CAD ) 11. 总平面布置图 12. 土地利用规划图 13. 地块编码图 14. 道路交通规划图 15. 道路竖向规划图(CAD ) 16. 旅游线路规划图 17. 旅游公共设施规划图
18. 绿地系统规划图 19. 消落带植物规划图 20. 景观系统规划图 21. 给水规划图 22. 污水工程规划图 23. 雨水工程规划图 24. 电力规划图 25. 通信规划图
第二部分:图则
01. 大观园入口迎宾地块 02. 伍家坡文化活动中心地块 03. 龙池夜街地块 04. 龙山精舍地块 05. 火牛坡游乐园地块 06. 长生岛文化商街地块 07. 天鹅坡体育活动中心地块 08. 深冲养生康疗中心地块 09. 长生岛度假村地块 10. 龙湾会议中心地块 11. 鸳鸯岛婚庆公园地块 12. 大名岛普定名人纪念园地块
13. 桃花岛花山碧水休闲庄园地块 14. 营盘岛夜郎古镇地块 15. 陇嘎布依文化风情园地块 16. 嘎山文化艺术园地块 17. 鸟岛观鸟园地块
18. 西山穿洞部落情景园地块 19. 石文化淘宝园地块 20. 自驾车营地地块
第三部分:附图:景区概念策划图
(一)穿洞开元
01. 穿洞开元平面图 02. 穿洞开元意象图 03. 自驾车营地意象图
(二)夜郎故园
01. 夜郎故园平面图 02. 主入口意象图 03. 夜郎古街意象图
(三)名人地缘
01. 名人地缘平面图 02. 名人广场意象图 03. 碑林意象图
04. 桃花岛意象图
(四)布依家园
01. 布依家园平面图 02. 布依山寨意象图 03. 布依水寨意象图 04. 艺海星苑意象图 05. 歌宴生态园意象图
(五)山水桃源
01. 山水桃源平面图 02. 迎宾广场意象图 03. 龙池夜街意象图 04. 文化商街意象图 05. 龙山精舍意象图 06. 体育中心意象图 07. 养生康疗中心意象图 08. 鸳鸯岛意象图
(六)公共设施
01. 旅游交通设施意象图(一) 02. 旅游交通设施意象图(二) 03. 标识系统意象图 04. 环卫照明设施意象图 05. 水上活动意象图 06. 休憩设施意象图
文本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功能与规模 ............................................................................................... 1
第三章 旅游区总体布局规划 . ............................................................................... 2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 ................................................................................... 7
第五章 地块使用控制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 9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 .................................................................................. 10
第七章 空间环境控制 .......................................................................................... 11
第八章 绿化景观规划控制 . .................................................................................. 12
第九章 基础设施规划控制 . .................................................................................. 13
第十章 环境保护和防灾 ...................................................................................... 16
第十一章 附则 . ..................................................................................................... 19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是普定夜郎湖文化旅游园区的核心区和主体。为加
强和规范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以下简称大观园)规划建设管理,有效控制与引导旅
游区内用地的建设与开发,实现将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建设成为国家4A 级旅游区,
贵州最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区之一的目标,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该地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指
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土地使用性质、用地范围、用地指标的变更,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改建、拆建、新建,旅游区道路和市政公用设施的新建和改造等,均应符合
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第三条 本规划由文本、规划图、图则和附件四部分组成。文本和图纸(包括规
划图和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四条 本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2]2号)
(2)《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2-2003) (3)《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的意见》(黔党发[2002]20号) (4)《贵州省乡村旅舍等级评定与管理》(DB52/T 466—2004) (5)《普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普定县旅游发展规划》 (7)与规划区域相关的一些自然、社会、经济资料。 第五条 本规划控制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建筑形态、场地环境、度假设施等。(详见图则使用说明) 第六条 本规划涉及的指标是依据国家、贵州省和安顺市有关法规、规范和规定,结合普定县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制定的,本规划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贵州省和安顺市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 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普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协调处理,由普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负责。 第二章 功能与规模 第八条 发展目标 依托夜郎湖和山水生态美景,以“普定穿洞文化、夜郎文化、民族文化”为核心,以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为前提,融合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2
产业、山水园林等,打造“穿洞开元、夜郎故园、布依家园、名人地缘、山水桃源”等五大文化板块的“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构架“两山四湾九岛五园”的文化旅游空间布局,集中展示发展普定古今特色文化和现代文化产业。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娱乐性、历史性、现实性、实用性、观展性、旅游性为一体,创建普定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弘扬“普定文化”,铸造“普定山水桃源”品牌。推动普定旅游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创建具有普定文化特色,生态环境优美的AAAA 级旅游度假区。力争成为区域性文化创意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家或省级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
第九条 发展定位
1、国家或省级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 2、国家AAAA 级旅游区 3、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4、贵州省休闲度假精品旅游区 5、贵州省重点乡村旅游示范区 6、区域性文化创意和交流平台 7、普定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 第十条 建设规模
规划区用地规模为506.5544公顷,包括基本农田、果园、林地、村镇及民居用地、道路等公共设施用地、夜郎湖等水域占地以及山体等未利用土地。总建筑面积约为431476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约22.0431公顷。总投资约30.663亿元。
第三章 旅游区总体布局规划
第十一条 空间布局策略 1、借景湖面、保护优先 2、林地密布、绿色生态 3、功能分区、景区统筹 4、集中连片、组团发展 5、景观走廊、点线连片 第十二条 空间布局结构
根据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资源的地域组合情况、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结合交通状况,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总布局为“两山、四湾、九岛、五园”的格局。
1、 两山: (1)龙门山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3
(2)陇嘎山 2、四湾: (1)大龙湾 (2)小龙湾 (3)花水湾 (4)碧水湾 5、九岛: (1)长生岛 (2)珍珠岛 (3)鸳鸯岛 (4)爱琴岛 (5)大名岛 (6)桃花岛 (7)营盘岛 (8)鸟岛 (9)观音岛 6、五园: 1、穿洞开元
2、夜郎故园 3、布依家园 4、名人地缘 5、山水桃源
第十三条 规划建设项目及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一)建设项目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4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5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6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7
(二)、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综合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第十四条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突出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充分利用和保护好现状旅游资源,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两要素有机结合,打造环境友好型旅游区。
2、集聚开发与集约利用结合
加强旅游空间资源的配置与供给,促进旅游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和景区服务聚集区;同时,推行节约用地原则,坚持土地的适度开发和集约利用并重,打造资源节约型现代旅游区。
3、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强化动态运作的可操作性,促使旅游区空间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条 本规划所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参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结合乡村旅游特点编制(见说明书表4-1)。
第十六条 居住用地
规划区域内现有农户约430户,总人口约1500人,主要人口分布在地坝村、喇叭寨等中心村寨和自然村寨。
规划将地坝村和喇叭寨纳入普定县重点旅游村寨建设,用以解决部分居民移民搬迁集中建设问题。地坝村总人口控制在1500人以内。村寨现状占地约3.5公顷,总规划面积约17.2361公顷,新增村寨建设用地13.7316公顷,用以建设“地坝新村”。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8
喇叭寨总人口控制在500人以内。村寨现状零星占地约1.5公顷,总规划面积约2.763公顷,新增村寨建设用地1.263公顷,用以建设布依文化村。
居住用地中部分地块规划为旅游地产开发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居住小区、老年公寓、分时度假等居住型设施。
在居住区中合理布置教育设施,应按国家中小学用地标准以及合理的服务半径规划中小学、幼儿园。
规划居住用地43.8794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8.66%。包括R1—R16等村镇建设用地。各小类用地详见说明书表4-2:
第十七条 旅游建设用地
旅游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办公用地、景区建筑用地、服务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游乐用地、商业用地以及旅游公共设施用地。各旅游项目用地中还包括景观绿地、林地、体育、广场、停车场等用地,须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分类。
规划旅游建设用地51.3668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10.14%。包括旅游设施建设用地C2-1—C2-23和文化娱乐用地C3-1—C3-50等地块。各小类用地详说明书见表
4-3:
第十八条 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50.7296公顷,包括通车道路、街道、园路、步游道、公共停车场、公共广场等。占规划总用地比10.01%。用地详见说明书表4-4
第十九条 非建设用地
非建设用地包括生态果园用地、绿地、林地、水域用地等,总面积360.5786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71.18%。其中包括:
(一)、果园用地
规划生态果园用地(E3)合计14.6098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2.88%。包括E1
—E3地块。生态果园用地并入绿化用地统计计算绿化率。各小类用地详见说明书表4-5。
(二)、绿化用地
规划绿地(G )合计213.5967公顷(包括规划区生态林地),占规划总用地比42.17%。包括G1—G27地块以及林地。各小类用地详见说明书表4-6。
(三)、水域用地
规划水域用地(E )包括夜郎湖规划区所占湖面、新建龙泉池和梯级荷塘湿地等项目。总面积合计132.3721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26.13%。包括E1—E3地块。各小类用地详见说明书表4-7。
第二十条 规划区建设用地平衡表详见表;4-8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土地平衡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9 第五章 地块使用控制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第二十一条 土地使用控制
一、以地块为整体成片开发时,地块用地界线及地块内小区道路可根据实际开发
建设需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做适当调整,但其规模必须符合分图则中提出的控制指
标要求。
二、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现实原因或特殊要求,图则中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性
质及规模如需作变更时,必须经普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核准。
三、村寨、集镇建设与旅游开发应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应遵循开发建设对旅游区
环境破坏最小原则,满足低强度、低密度开发的控制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规划区内
自然植被,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用地规划保留了有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及植被茂密的小山体,开发实施过程中
应结合其原始风貌进行开发建设,并注意使周围建筑风格与之有机协调。
五、对坡度大于25%的山坡地(三类用地),原则上不宜进行建设,但对特殊
地段可通过特殊建筑形式与之相适应,可以进行适度建设。
六、规划区内的村镇建设用地、农民自建房严禁沿公路沿线布置,规划区内农房
改造所需用地的范围,必须照规划中的居住用地位置统一规划建设,进行组团式集中管理,避免无序修建给整个旅游区环境造成破坏。 七、规划旅游项目建设地块内的农户搬迁至地坝新村或就近的自然村安置,安置用地应在集镇、村寨规划中安排,并按照普定县政府相关规定给予农民住房补偿。 八、已建、已批项目用地原则上尊重已审批的建设条件等法定内容,保持现状建设要求。 第二十二条 建筑间距 1、旅游项目建筑原则上采用点式建筑布局,建筑间距根据景区建筑功能和总体布局确定。 2. 小于6米。侧面间距:侧面对正面8米以上。侧面对侧面6米以上。点式建筑最大面宽小于20米的,间距可按1:0.75控制。 3. 临街商贸建筑在满足消防及交通要求的前提下侧面可以拼接。 第二十三条 建筑后退红线规定: 1. 2. 3. 第二十四条 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 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 第二十五条 在规定的后退街道规划红线的距离内,不得设置零星建筑物;雨篷、
阳台、招牌、灯饰等可以外挑,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0 第二十六条 发现有不良地质情况的地区,凡在不良地质影响的范围内无论规划中做何用途,都不得布置居住、公建等设施,应以绿化为主;有泥石流、山洪经过的地段,必须经工程处理达到对人无害后才能开发使用。
第二十七条 建筑风格: 村寨民居建筑采用地方风格的木结构、仿木结构、石墙裙、坡屋顶、木格门窗,
强调建筑与周围山水协调共生的风貌;大型旅游建筑采用当地民间建筑风格和建筑元
素,以现代工艺构造花园式组团结构。夜郎古镇参照普定屯堡建筑元素,设计具有普
定特色的仿古建筑风格。文化商街建筑既要体现地方特色,其建筑形式又要有强烈的现代感,建筑色彩提倡柔和、明快。
通过建筑本身高低错落及绿化与建筑之间虚实对比,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建筑景
观。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第二十八条 旅游区道路规划详见表:
第二十九条 道路红线之内的用地为道路用地(包括上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得以任何理由侵占道路用地。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1
第三十条 旅游区主、次干路的建设应严格遵守本规划的规定,支路可结合相邻地块合并建设或结合整体开发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应保证道路断面形式、出入口位置和大致走向不变。
第三十一条 规划建设八处公共停车场,在各旅游景点、村寨等建小型生态停车场(详见表:4-6) 。因建设需要,地块性质或建筑容量需进行调整时,配建停车位数量也需作相应变动。
第三十二条 旅游公共交通
1、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满足在旅游区居住的村民和旅游者在区内活动的需要,沿对外交通主干路进行线路设置,宜结合旅游用地的入口设置。
2、在普定旅游接待中心设立旅游公交营运总站。
3、旅游区内旅游车辆以电动观光车为主,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 4、开行至普定、安顺、织金等地的交通车。 5、组建旅游区出租车队,满足散客出行需要。 6、建设陇嘎山观光索道。方便夜郎湖两岸游客往来。
7、开通夜郎湖东西两岸的小型车轮渡航运,方便两岸自驾车、游览车通行。 8、在普定县城游客接待中心至旅游区主入口建设电动观光小火车轨道线路,使旅游区与县城紧密联系。
第三十三条 在整个旅游区东区内建立连续的自行车与步行系统,并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人性化的交通环境。
第七章 空间环境控制
第三十四条 保护旅游区内以山体、湖泊、果园、森林植被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系统。
1、保护以夜郎湖、水面消落带、湖中岛屿和陇嘎山四个重点区域为生态核心,结合两山、四湾、九岛的生态保护区域形成的整体生态结构框架。
2、严格控制在夜郎湖上开展水上活动的规模。禁止开展有污染的游乐项目。
3、保护自然林地、人工林木密集区、公共绿地等绿色斑块以及湿地水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景观。
4、生态核心和生态廊道所涉及的生态绿地与公园绿地不得挪做他用,并应以自然型的绿化配置为主。
第三十五条 绿地系统规划应突出山水旅游区的特色,突出旅游区环山浅丘地形特点,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保持和提高旅游区的生态景观资源和旅游度假品位。
(1)本次规划将绿地分为自然山体绿地、公园绿地、岛屿景观绿地、湿地水景、道路绿化及林地,用地均不得随意变更用地性质。
(2)自然山体绿地内,除非出于改善山地生态环境的需要,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建设活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2 (3)森林林地内禁止永久性建筑与设施的建设,但可以开辟人行通道,并适当
配置供游人休息赏景的环境设施,但任何建设必须以不破坏其生态环境为前提,并应
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4)旅游景点场地的建设要以生态化作为第一标准,配建不低于用地面积30%
的绿地面积。一般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下,大型建筑控制在7层以下。
(5)公园绿地原则上应采用开放式管理,园内可适当安排园林小品型建筑及服
务设施,但其占地面积不得超过公园绿地总面积的3%,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下。
(6)景观绿地建设应设置旅游步道,种植花叶观赏植物。采用各色植物,增强
立面的观赏效果。
第三十六条 在规划区内原有自然水系基础上,利用低洼地形,修建大龙湾龙泉
池和小龙湾梯级荷塘湿地,同时利用海拔高程的有利条件,开辟新的人工渠道,形成
复合水网系统,承担景观、生态用水功能。
第三十七条 空间景观设计利用自然山体作为旅游区背景和对景,显山、碧水,
体现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形成“两山、三轴、环湖、多节点”的空间景观体系。充分
利用环山山体和湖岸,丰富旅游区景观,突出大观园核心区。在主要入口和主干道交
叉口布置标志性景观节点,增强旅游区景观形象。
第八章 绿化景观规划控制 第三十八条 绿地规划指标 旅游区内规划公共绿地和林地总用地面积258.2063公顷,占旅游区总面积的地不小于30%;主干道绿地面积占道路总用地不小于20%;次干道绿地面积占道路总用地不小于15%;构建旅游区夜郎湖美景,把旅游区建设成为环境美好、生态优良、适宜旅游的绿色旅游区。 第三十九条 绿地景观系统布局结构 旅游区绿地系统形成“一心、两圈、三园、四岛、多园林”的绿地布局结构。 第四十条 不得侵占图则所示的公园绿地、生态绿地建设永久性的建筑物。各地块在满足图则所规定的绿地指标的同时,还应提高绿化覆盖率,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增加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庭院绿化,增强绿化效果。 第四十一条 按旅游区景观环境特征在区内划分出十二个景观风貌区,实施环境保护和建设控制措施:即主入口迎宾广场景观风貌区,伍家坡文化活动中心风貌区,天鹅坡体育中心景观风貌区,深冲养生康疗中心景观风貌区,长生岛度假村景观风貌区,文化商街景观风貌区,鸳鸯岛景观风貌区,大名岛景观风貌区,夜郎古镇景观风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3 貌区,喇叭寨布依文化景观风貌区,穿洞部落情景园景观风貌区,夜郎湖环湖景观风
貌区。
第四十二条 道路景观
1、道路设计应充分体现乡村特色,并突出旅游区不同于城市的休闲气氛,线型
应曲折变化,打造乡村景观廊道。
2、道路两侧绿化宜种植高杆花叶乔木灌木等植物,营造舒适宜人的行车环境。
3、道路沿线利用地角坡地设计组团式景观绿地,可种植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卉。
路”。
第四十三条 绿地景观节点
旅游区主干路交叉口和迎宾广场构成旅游区重要景观节点。道路节点应结合各节
点具体的周边自然、人工景观资源,如苗圃、人工湿地、商业街区等,融合地方文化
进行整体设计。道路节点设计应具有鲜明的识别性。
第四十四条 具体的地块景观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地组织借景、观景视线,实
现旅游设施单元与山、水、林、绿地及人工景观设施的完美融合。
第九章 基础设施规划控制 第四十五条 给水规划 一、用水量标准 用水标准可参考为居民用水150 L/d.人,非住宿游客15 L/d.人,住宿游客200 L/d.人,绿化用水量 2L/m2.d ,消防用水按生活用水的10%计,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生活总用水量的20%计。本规划居民用水按综合用水标准150 L/d.人计算。游客用水按非住宿游客占70%和住宿游客占30%比例计算,游客用水按综合用水标准80 L/d.人计算。旅游淡季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供水。 二、用水量预测 据预测旅游区近中期最大日游客量约为3000人次,年适游天数为250天,年游客总量为80万人次。远期最大日游客量约为5000人次,年适游天数为250天,年游客总量为125万人次。游客综合用水量标准预计为80 L/d.人。旅游区内常住居民近中期为1500人,远期为3000人。综合用水量标准预计为150 L/d.人,按全年365天计算。据此估算规划区近中期日最大用水量为555m 3, 年最大用水量174975m 3。远期日最大用水量为1020m 3, 年最大用水量326300m 3。祥见说明书表:9-1
三、水源规划
旅游区用水水源除利用部分山泉外,其余均取自夜郎湖库区。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4
第四十六条 给水工程规划
根据各用水点位置和水源特点,规划供水工程采用区域集中供水和用水点独立供水的方式组成供水系统,其供水工程规划如下:
1、各区域优先选用有山泉水、地下泉水的供水水源,尽可能采用重力自流供水,节约水处理成本,节省供水能耗。在适当位置建高位蓄水池,保证日常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之需。
2、夜郎湖两岸东西两个片区分别建设独立的供水系统。规划自来水供水管网,输配水管道须根据各点的用水流量计算接入管管径。采用统一给水管道供给生活用水、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消火栓沿道路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
3、使用水库水源作生活用水的应经水厂处理后供水。须设置重力式无阀滤池和二氧化氯消毒器水处理设施,采用微絮凝过滤技术和二氧化氯消毒处理水源。采用独立供水方式。建蓄水池,满足用水要求。供水主干管应敷设在地面0.6m 以下,以防
冬季冻结。车行道下的埋管深度不少于0.8m 。
4、规划修建龙门山和陇嘎山高位蓄水池,设计容积500m 3以上。 第四十七条 污水收集与处理规划
1、采用雨水和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污水由各景区、村寨统一收集后集中处理,雨水就近排放至水体。
2、污水量由居民、游客生活用水及餐饮用水组成,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0%计算,据估算,旅游区近中期污水总量约为440 m3/d ,远期污水总量约为816 m3/d 。
3、东部和西部片区分别采用集中式工程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500立方米/日。 4、沿湖两岸分别设置截污管沟,将东西两片区的污水分别集中输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规划区内禁止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系。
5、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后经管道、沟渠排放至湿地或水库。 第四十八条 雨水排除与利用规划
规划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根据地形分散就近排放,硬地面积较大处利用雨水口及雨水管道收集后排放。
1、采用普定县的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综合径流系数取0.50。
2、在沿山主要道路靠山一侧敷设截洪沟,截流山区雨水排放至就近水体。其他道路在道路下配套建设雨水管渠,将雨水排放至就近水体。雨水排放口顶不低于常年平均水位。
3、增加环保型雨水口的设置;花坛、草坪和树木置于地面以下的坑洼地中,节约绿化用水;广场、停车场以及步道路面的敷设采用透水材料,增加降雨入渗。
4、根据各景区景点地形地势特点,雨水一般采用自然排泄方式。对相对平缓的
地段设明沟或暗沟,必要的地段设涵洞、水管等,汇集雨水集中排入山沟或水库,排水口的位置要选在不影响景观的地方。其它有坡度地方的雨水均采用自然排放方式。
第四十九条 电力规划
一、电力负荷量预测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5 电力负荷预测根据用地规划,本规划区以住宅及集镇、旅游公用建筑为主,另有
部分加工业;住宅建筑面积按村民人均30平方米估算,近中期规划总人口1500人,
约为4.5万平方米,公用建筑面积约为43万平方米。根据以上基数预测,旅游区近
中期用电负荷约为1.8552万千瓦。旅游区电力负荷预测祥见说明书表:9-2
二、供电工程规划
规划区内原则上由就近的农网10kv 输电线路供电。为了保证景区用电质量和安
全,在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的同时,兼顾各景区的用电负荷,引入10kv 专线供电。在
有条件的景区内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并使宾馆别墅区与其它用
电分开,路灯设专线控制。
110千伏电源由区外引进时仍采用杆塔架设高压走廊方式引入。10千伏配电线
路采用架空方式敷设,距建筑物最小距离控制不小于为2米。文化商街、夜郎古镇等
街道供电线路采用地下电缆敷设。
各用电区域的10kv 变配电室、变压器等供电设施由祥规或设计中确定,原则上
规定变配电室位置设置在景区用电负荷中心,变压器负荷率约为70%。负荷相对集
中的用电点,其低压供电半径≤250m ,负荷较小且分散的用电点,低压供电半径按
导线电压降选择输电导线。为了保护景区自然景观,供电线路尽可能采用电力电缆埋
地敷设。
三、防雷设施
规划区各景点电气安全采用TN-S 接地保护系统,建筑物防雷采用避雷针,接地
电阻小于20欧姆。 第五十条 电信工程规划 1、根据用地规划,规划区人口近中期约4500人,按每百人25部电话计算需1000部;为满足旅游区增长的需求,在景区新建电信服务所一座。 2、规划区内通信线路尽量采用地下管道敷设,管孔容量综合考虑有线电视电缆、宽带光缆等弱电类线路同线布置,同时考虑适当备用。 3、规划沿主干道路铺设广播、电视节目光纤传输线路,形成有线电视光纤网络。有线电视线路与电信电缆同管道敷设,占用其中1~2个管孔,不再另设管位。 第五十一条 环卫工程规划 1、日常垃圾量人均日产垃圾1.05kg 。预测规划区垃圾平均日产生量为 4.8吨,最高日产生量为8.4吨。 2、各景区、村寨、集镇小区设垃圾池,东西片区分别设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收集运送至垃圾转运站,再通过垃圾运输专用车辆,统一运往普定县城规划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要求日产、日收、日清。 3、成立旅游区环卫管理站,环卫管理机构与垃圾转运站合建。 4、规划新建公共厕所8座,每座公厕建筑面积按60~80平方米考虑。设与管理标准,达到国家《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四星级以上等级标准要求。 5、独立式公厕与相邻建筑物间宜设置不小于3米的绿化隔离带。公厕粪便污水纳入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处理。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6
第十章 环境保护和防灾
第五十二条 环境空间容量测算
空间容量是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与景区资源类型,旅游者的心理承受能
力有关,受生态弹性约束。规划区域采用线路法计算各地块容量,将地块容量相加再
进行综合平衡来测算。
依据计算结果,控制规划区的日空间总容量为: 10000 人次。
第五十三条 规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
1、规划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类型主要有:公路、停车场;新建建筑;住
宿设施等。其主要影响为:
(1)公路、停车场建设会引起地貌、水文的改变,造成山体、植被的破坏;开
采土石料、山体的切割及施工中产生的大量弃土弃碴会造成景观的破坏、造成工程地
质灾害和新的水土流失以及噪声和大气污染等。 (2)住宿、游乐等设施的建设会引起地貌改变,产生废土弃渣、废水和噪声,运营期会产生油烟、废水、煤渣及生活垃圾、油污,如不经过处理,将会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污染,影响环境卫生,对旅游区造成不良影响。 (3)新建建筑如不加以精心规划、设计和施工,将会改变村寨总体格局,景区的自然风貌将受到影响。 2、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 (1)对规划中的公路、停车场建设项目,首先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须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建设中须按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认真实施减免环境影响的补救措施。 (2)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防止水体的污染,禁止施工期、营运期产生的废水排入水体,产生的废渣、垃圾必须及时清运到选定的碴场和垃圾处置场。 (3)保护好村寨的总体格局、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村寨的道路应就地取材修建,不宜修水泥路,禁止新修平顶砖房和用瓷砖外装房屋;村寨建设的公共设施及活动场所,必须与村寨的环境和民族风格相协调;村寨绿化应使用本地树种,禁止引用城市公园的绿化树种,防止城市园林化的倾向。 第五十四条 水环境保护规划 旅游区水环境保护重点为夜郎湖的水环境功能,保护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Ⅲ类标准。废水处理率100%,处理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B 标准。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7 第五十五条 声环境保护规划
主要划分为3个功能分区
1、Ⅰ类区:适用于长生岛度假村、深冲养生康疗中心、爱琴岛蜜月度假村、艺
海星苑等区域。
2、Ⅱ类区:适用于龙山精舍、龙湾会议中心、名人山庄等居住商贸区。
3、Ⅲ类区:适用于文化商街、夜郎古镇、布依风情街两侧区域。
第五十六条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区内大气环境质量应达到二级标准,烟尘控制区达到85以上。严格控制入
区项目的准入条件,对排放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项目禁止进入旅游
区。
第五十七条 环境保护措施
1、旅游设施的设计与建设,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非景观建筑物力求隐蔽,
避免视觉污染。基础设施施工不得在显眼处大量动土与破坏环境,并尽量不破坏已成
林木,特别严禁破坏胸径15cm 以上的林木资源。
2、对游客和员工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对开发者进行教育,并做出相应的
规定,防止各种短视性、掠夺性的旅游开发和经营。对旅游从业人员加强教育,使他
们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宣传者和参与者。对旅游者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强生
态保护意识的宣传,引导他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游客深入森林保护核心区,造
成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3、控制景区内居民与牲畜数量。结合森林禁伐等措施,保护景区内的森林和植被,以保持景区内原生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带谱的完整性。 4、防范外源物种入侵造成本区土著动植物种灭绝。严禁游客携带外源性观赏动物进入景区。未经充分科学论证,不得向景区移植栽培外源野生植物、引种散放野生动物与鱼类。 第五十八条 重点旅游村寨整治规划 重点旅游村寨应结合五改实施 “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寨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水体净化” 六化工程,以“五改”“三清五有”为主要内容的整治;详见说明书第十章 第五十九条 安全防灾规划 一、自然灾害防治 1、洪灾防治 (1)洪水设计标准 采用十年一遇洪水设计(P=10%);二十年一遇洪水校核(P=5%),景区构筑物及设施按二十年一遇的标准设计。 (2)注重山洪排放,保证山洪爆发时洪水排泄。对洪水灾害,贯彻“以防为主,适当治理”的原则,清理危岩,疏导泥石流,治理滑坡,保证旅游安全。 (3)加强森林保护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8
加强山地的森林保护和植被抚育,禁止开山采石,促进生态建设,消除和缓解自然灾害。
2、地质灾害预防
在需建设的地段,建筑体量不宜过大,禁止采用大规模开挖土石方来获取建设用地,特别是陡坡地段,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或滑坡等山地灾害。
二、火灾防治 1、建筑火灾防治
建筑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有条件的房屋就近设置消防水池,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2、山林火灾防治
按照林业要求配置森林防护设施。
建立一支护林队伍,工作任务主要为防止盗伐林木,防止森林火灾,监测林木病虫害发生以及其他管理工作。
三、游人安全意外事故防治
1、加强游览安全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安全设施,游览步道要平整,路面要防滑;陡坡危险地段设置护栏。
2、意外事故实施紧急救治。
3、建立旅游区警务室和保安队,加强治安联防,保护游客人身及财务安全。
四、重大疾病防治
1、配设疫病情报员,监控村民及游客的疫病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对于厕所、集中(分散)畜禽饲养场(点)均应建立并严格执行及时清扫和消毒等防控疫病等管理制度。
第六十条 旅游建设项目开发建设前应做一个开发区域专业的地质灾害勘察,发现有不良地质情况的地区,凡在不良地质影响的范围内无论规划中做何用途,都不得布置居住,公建等设施,应以绿化为主;有泥石流、山洪经过的地段,必须经工程处理达到对人无害后才能开发使用。
第六十一条 对于用地坡度小于10%宜建用地,地块开发时应避免大量开挖。用地坡度10%——25%之间的要采取一些必要的工程措施处理以后再分台开发。坡度大于25%的用地不能用于开发建设。宜作植树造林绿化防护使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19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对旅游建设项目和服务设施的控制详见图则和说明书。
第六十三条 本规划自普定县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六十四条 各级政府部门、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因旅游区社会、
经济发展需要,拟改变本规划规定的规划控制指标的,可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
请,申请方应在申请前委托具有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调整可行性论
证,由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审批。
第六十五条 有关名词解释:
1. 旅游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旅游区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
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 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旅游总体规划或景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
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
划要求。
3. 旅游区规模:以规划区用地总量所表示的旅游区的大小。
4. 居住用地:在规划区中包括集镇、村寨、自然村村民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
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5、旅游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旅游管理办公用地、景区建筑用地、服务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游乐用地、商业用地以及旅游公共设施用地。各旅游项目用地中还包括景观绿地、林地、体育、广场、停车场等用地。 6. 旅游公共设施用地 :旅游区内加油站、消防设施、公共厕所、环卫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7. 道路广场用地 :城镇中道路、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8. 绿地:旅游区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9. 道路红线 :规划的旅游区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10. 建筑密度:建筑占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计。 11. 容积率:规划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 12. 绿地率:地块内绿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计。 13. 建筑后退:建筑相对于规划地块某方位边界后退的距离。 14. 建筑间距:为满足日照、消防、卫生、安全和建筑保护等要求而规定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 规划概述....................................................................................................... 1
第二章 规划区功能定位及建设规模 ........................................................................ 5
第三章 旅游区总体布局及项目选择 ........................................................................ 6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 7
第五章 地块使用控制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 16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 17
第七章 空间环境设计 ............................................................................................. 20
第八章 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 23
第九章 基础设施规划 .............................................................................................. 26
第十章 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 .................................................................................. 31
第十一章 规划开发策略及实施措施 .......................................................................... 36
附件1:普定文化大观园基本建设投资估算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前言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以下简称旅游区)位于普定县夜郎湖上游两岸的龙嘎山、
对门山片区,包括东岸的地坝村、马家坡村、田家坝村和西岸的喇叭村、包包寨村的
部分区域,总规划面积约5平方公里。
普定历史文化悠久,古为牂牁夜郎国地,古代就有彝族居住。其历史沿革可上溯
至元朝,元置普定县,属普定路;清康熙十年(1671)改普定卫置普定县。民国三年
(1914)普定县移治定南,以原普定县部分属地为基础,划拨安顺、镇宁、郎岱、织
金、平坝等县插花地组成新的普定县。解放后普定属安顺专区,后属安顺市管辖。普
定是早期南方智人“穿洞人”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有任可澄、袁晓岑、刘纲纪、
袁愈荌、袁熙坤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
普定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生态山水资源、远古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乡村
旅游资源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组合,是贵州西线旅游连接红枫湖、黄果树、龙宫、
织金洞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节点。共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处,市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7处。主要旅游资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猴场平讼摩崖石刻和白岩脚洞遗址,夜郎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讲义民俗风情村、号营山庄,普屯坝云中草原、重荫山杜鹃湖、西堡古屯、“大明定南所”石刻等景点,以及花灯、地戏、跳花场、“三月三”、“四月八”等多姿多彩的地方民族民间文化,成为普定旅游的亮点。 夜郎湖位于普定县中部,距普定县城约5公里,是建设乌江普定梯级水电站形成的贵州第二大人工湖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夜郎湖横跨普定东西42公里,水域面积21平方公里,总库容4.2亿立方米。夜郎湖主要水域在城关镇境内,湖面宽阔,碧波荡漾,集山、水、林、洞、民族风情为一体,是发展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良好区域。 旅游区内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喀斯特地貌,湖光山色,空气清新,优雅恬静。又有布依民族村寨及营盘坡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更有普定县历史文化禀赋,是集中展示普定穿洞文化、夜郎文化、民族文化的绝佳境地。堪称文化环境中全景生态的“世外桃源”,造就成养生休闲度假的天然胜地。是一处具有厚重文化底蕴,丰富旅游资源的宝地。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2 第一章 规划概述
一、规划背景
普定是文化大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
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早在1万6千年“穿洞人”就在普定创造了被誉为“亚洲文
明之灯”的古人类文化。境内古迹、名胜、洞穴众多,花灯、地戏、“三月三”等民
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穿洞古人类遗址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的重大发现,出土了
包括古人类完整头骨等一大批具有重要考古研究价值的骨器、石器,成为全国第一,
世界罕见。位于城郊的夜郎湖风景区水域宽广,湖水清澈透明,两岸山峦重叠,布依
族、苗族村寨散落其间,是黔中高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普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
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撑。
普定县委、县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黔中经济区建设和落实
国发2号文件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支持安顺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把文
化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充分利用普定优势文化资源和生态自然资
源,突出人文自然特色,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的开发建设,
塑造普定新的旅游品牌和形象,使普定成为享誉省内外的“健康城”、“创业城”和
“休闲城”。
结合普定周边的大环境及其自身的丰富资源和良好条件,把普定“夜郎湖”定位
为以“观光、养生、休闲、度假游”为主题,开发以“体验全景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为基础,打造一个古代与现代同在,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一体的休闲度假景区 ——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 二、规划区现状概述 1、区位优势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位于普定县城郊夜郎湖。距安顺28公里,距贵阳118公里,紧靠安顺中心城区,是黔中经济区的重要节点。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依托安顺、面向黔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发展生态文化与休闲度假旅游的有利条件和潜力。特别是贵安一体化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普定经济地位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为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需要和投融资环境,也将会加速旅游市场等诸多要素在普定的聚集。随着贵州省大交通条件的完善,将使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更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2、交通条件 普定交通条件良好,距安顺黄果树机场约20公里,贵昆铁路、黄织铁路贯穿全境,安织、两四、普化等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特别是安普城市大道和安普高速公路建成之后,普定县城到安顺和贵阳市区将分别缩短到15公里和100公里以内。“十一五”期间,普定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通过实施贵州省省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通乡通村公路网建设,重点加快建设贵阳至昆明快速铁路、黄织铁路、安普高速公路、安普城市大道等,目前普(定)安(顺)高速公路已通车,旅游区的可进入条件明显改善。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3 在安顺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普定被纳入安顺市中心城市。新建的安顺—普定高速公
路、安普城市大道,以及贵阳至安顺城际轻轨等将加速推进安普一体化和普定旅游融
入黔中的进程。夜郎湖距普定县城5公里,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心城市近郊的绿
色休闲板块,交通可达性较高,进出便利。
3、气候及环境条件
普定气候宜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
酷暑,春干秋凉,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少,辐射能量低。年平均气温15.1℃,
年平均日照时数1164.9小时,无霜期301天,年平均降水1378.2毫米,属全省三大
降雨中心地区之一。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平均海拔1200m 左右,最高峰陇嘎山木渣坡海拔1284 m 。
夜郎湖最低水位海拔1132m ,最高水位海拔1143m 。5平方公里的旅游区范围内,
森林覆盖率45.05%,四季景色各异,没有噪音和大气污染,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
生态环境幽雅。可以说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是集山、水、林于一体,空气清新,气候
舒适怡人,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极佳去处。
4. 用地现状条件
规划区总规划面积用地现状多是一些农田、果园、林地、山体、
村庄用地;整个片区地形由两山缓坡向湖区倾斜,形成两座山梁、四条湖湾、九座岛
屿组成的山水美景。站在西岸高处俯览整个旅游区,一幅群山环抱,峰峦叠嶂,绿岛
星落,绿树成荫,湖光山色的自然风景画展现在眼前。规划用地现状详见表:1-1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用地现状统计表 表:1-1
三、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文件和政策法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等。 (2)贵州省有关规划和文件:《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第一届旅游发展大会举办地安顺市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贵州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贵州省夜郎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等。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4 (3)安顺市和普定县有关规划和文件:《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安顺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普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普定夜郎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普定县中长期
旅游业发展规划》;《普定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普定县土地利用规划》(修
编);《夜郎湖万亩绿化工程总体规划》等。
四、规划指导思想
依托普定县夜郎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大交通发展格局,以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为
前提,以旅游市场需求为中心,以项目建设和品牌塑造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以“普
定穿洞文化、夜郎文化、民族文化、人文文化、生态文化”为核心,融合自然生态、
民俗风情、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产业、山水园林等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和区
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群,努力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开发、生态建设、民族文化传承的
有机结合,创建普定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弘扬“普定文化”,铸造“普定山水桃源”
品牌,推动普定旅游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坚持运用现代旅游科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结合规划区实际,充分挖掘、
整合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将区域特色作
为旅游品牌塑造的关键要素,同时结合市场对区域旅游特质的进一步认知,围绕六大
要素,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打造一
系列具有独特性、适宜性的旅游精品、名品、绝品,做强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坚持把保护作为开发的前提,贯彻“发展和谐旅游”的理念,强化旅游资源保护,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有机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原则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在开发和建设中以资源保护、生态保护为首要条件,禁止违背保护原则的开发和建设。创造“自然山水与人居环境”于一体的共生共融的未来发展空间。 精品开发的原则:追求高起点、精品化开发,注重产品的精品化设计,走差异化的特色发展之路,使本规划区成为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效益全面发展的重点景区。 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把握好建设规模和标准,避免过度开发对资源与环境造成损害,做到朴实适用、功能完善。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为指导方针,实施保护性开发,切实做好生态环境和各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六、规划目标 通过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层面的规划,围绕“穿洞开元、夜郎故园、布依家园、名人地缘、山水桃源”等五大文化板块核心旅游产品的建设,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5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通过资源整合、区域竞合、市场联合、产
业配合,创新特色产品、提升产业素质、完善服务系统、改善保障体系,构建特色突
出、功能完善、服务规范、具有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把普定
文化旅游大观园打造具有普定文化特色,生态环境优美的4A 级旅游度假区。力争
2015年,旅游观光游客达10万人次,度假游客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亿元;
2020年,旅游观光游客达80万人次,度假游客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亿元。
第二章 规划区功能定位及建设规模 一、旅游区功能定位 1、国家或省级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 2、国家AAAA 级旅游区 3、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4、贵州省休闲度假精品旅游区 5、贵州省重点乡村旅游示范区 6、区域性文化创意和交流平台 7、普定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 二、 建设规模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是普定夜郎湖文化旅游园区的核心区和主体。规划区用地规模为506.5544公顷,包括基本农田、林地、村寨及民居用地、道路等公共设施用地、湖泊、水塘等水域占地以及山体等未利用土地。总建筑面积约为总建筑面积约为190397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约251.22公顷。总投资约30.663亿元。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6
第三章 旅游区总体布局及项目选择
一、 空间布局策略
1、借景湖面、保护优先 2、林地密布、绿色生态 3、功能分区、景区统筹 4、集中连片、组团发展 5、景观走廊、奌线连片
二、 空间布局结构
根据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资源的地域组合情况、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结合交通状况,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总布局为“两山、四湾、九岛、五园”的格局。
1、 两山: (1)龙门山 (2)陇嘎山 2、四湾: (1)大龙湾 (2)小龙湾
(3)花水湾
(4)碧水湾 5、九岛: (1)长生岛 (2)珍珠岛 (3)鸳鸯岛 (4)爱琴岛 (5)大名岛 (6)桃花岛 (7)营盘岛
(8)鸟岛
(9)观音岛 6、五园: 1、穿洞开元 2、夜郎故园 3、布依家园 4、名人地缘 5、山水桃源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7
三、主要项目选择
(一)山水桃源景区
主要项目:包括主入口接待中心、大观园规划展示厅、迎宾广场、伍家坡文化活动中心、龙池夜街、龙山精舍、火牛坡游乐园、长生岛文化商街、天鹅坡体育中心、深冲养生康疗中心、长生岛度假村、龙湾会议中心、鸳鸯岛婚庆公园等景点。
(二)名人地缘景区 主要项目:
包括大名岛普定名人纪念园、桃花岛花山碧水休闲庄园、名人山庄等景点。 (三)夜郎故园景区 主要项目:
包括营盘岛夜郎古镇、夜郎文化展览馆、园街、方街、王府大酒楼等 (四)穿洞开元景区 主要项目:
包括西山穿洞部落情景园、石文化淘宝园、自驾车营地等项目。 (五)布依家园景区 主要项目:
包括陇嘎布依文化风情园、布依山寨、布依水寨、嘎山文化艺术园、艺海星苑、摩神寺、鸟岛观鸟园、观音金佛等 四、规划建设项目及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一)建设项目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8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9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0
(二)、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综合经济指标一览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1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一、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突出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充分利用和保护好现状旅游资源,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两要素有机结合,打造环境友好型旅游区。
2、集聚开发与集约利用结合
加强旅游空间资源的配置与供给,促进旅游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和景区服务聚集区;同时,推行节约用地原则,坚持土地的适度开发和集约利用并重,打造资源节约型现代旅游区。
3、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强化动态运作的可操作性,促使旅游区空间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使用分类和代码
本规划所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参照均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结合乡村茶区及旅游特点编制(见表4-1)。 表4-1 土地使用分类和代码一览表
三、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区域内现有农户约430户,总人口约1500人,主要人口分布在地坝村、喇叭寨等中心村寨和自然村寨。
规划将地坝村和喇叭寨纳入普定县重点旅游村寨建设,用以解决部分居民移民搬迁集中建设问题。按照乡村旅游要求,重点规划地坝村村庄建设,将现有民居建筑改造为具有普定文化特色的普定民居。并规划R1-10地块,用以建设“地坝新村”,解决部分村民的建房需求,控制沿公路建房的现象。打造精品乡村旅游,形成旅游区消费多元结构,增加周边居民致富途径。地坝村总人口控制在1500人以内。村寨现状占地约3.5公顷,总规划面积约17.2361公顷,新增村寨建设用地13.7316公顷。
喇叭寨总人口控制在500人以内。村寨现状零星占地约1.5公顷,总规划面积约2.763公顷,新增村寨建设用地1.263公顷,用以建设布依文化村。
居住用地中部分地块规划为旅游地产开发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居住小区、老年公寓、分时度假等居住型设施。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2
在居住区中合理布置教育设施,应按国家中小学用地标准以及合理的服务半径规划中小学、幼儿园。
规划居住用地43.8794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8.66%。包括R1—R16等村镇建设用地。各小类用地详见表4-2:
居住用地规划表
四、旅游建设用地
旅游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办公用地、景区建筑用地、服务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游乐用地、商业用地以及旅游公共设施用地。各旅游项目用地中还包括景观绿地、林地、体育、广场、停车场等用地,须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分类。
规划旅游建设用地51.3668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10.14%。包括旅游设施建设用地C2-1—C2-23和文化娱乐用地C3-1—C3-50等地块。各小类用地详见表4-3:
旅游建设用地规划表
表:4-3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3
五、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50.7296公顷,包括通车道路、街道、园路、步游道、公共停车场、公共广场等。占规划总用地比10.01%。用地详见表4-4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4
六、 非建设用地
非建设用地包括生态果园用地、绿地、林地、水域用地等,总面积360.5786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71.18%。其中包括:
(一)、果园用地
规划生态果园用地(E3)合计14.6098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2.88%。包括E1—E3地块。生态果园用地并入绿化用地统计计算绿化率。各小类用地详见表4-5。
果园用地规划表
(二)、绿化用地
规划绿地(G )合计213.5967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42.17%。包括G1—G27地块以及林地。各小类用地详见表4-6。
绿化用地规划表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5
(三)、水域用地
规划水域用地(E )包括夜郎湖规划区所占湖面、新建龙泉池和梯级荷塘湿地等项目。总面积合计132.3721公顷,占规划总用地比26.13%。包括E1—E3地块。各小类用地详见表4-7。
水域用地规划表
九、规划区建设用地平衡表详见表;4-8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土地平衡表
表:4-8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6
第五章 地块使用控制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一、土地使用控制
1、以地块为整体成片开发时,地块用地界线及地块内小区道路可根据实际开发
建设需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做适当调整,但其规模必须符合分图则中提出的控制指
标要求。
2、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现实原因或特殊要求,图则中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性
质及规模如需作变更时,必须经普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核准。
3、村寨、集镇建设与旅游开发应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应遵循开发建设对旅游区
环境破坏最小原则,满足低强度、低密度开发的控制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规划区内
自然植被,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4、用地规划保留了有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及植被茂密的小山体,开发实施过程中
应结合其原始风貌进行开发建设,并注意使周围建筑风格与之有机协调。
5、对坡度大于25%的山坡地(三类用地),原则上不宜进行建设,但对特殊地
段可通过特殊建筑形式与之相适应,可以进行适度建设。
6、规划区内的村镇建设用地、农民自建房严禁零星布置,规划区内农村改造所
需用地的范围,必须照规划中的居住用地位置统一规划建设,进行组团式集中管理,
避免无序修建给整个旅游区环境造成破坏。
7、规划旅游项目建设地块内的农户搬迁至地坝村或就近的自然村安置,安置用地应在集镇、村寨规划中安排,并按照普定县政府相关规定给予农民住房补偿。 8、已建、已批项目用地原则上尊重已审批的建设条件等法定内容,保持现状建设要求。 二、竖向规划控制 1、竖向控制原则 (1)旅游区用地竖向规划,结合用地选择,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节约用地,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2)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设计高程,应保证建设用地不被洪水淹没和浸害。 (3)竖向规划的土石方及防护工程,应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进而达到工程合理、使用安全、造价经济、景观美好的效果。 (4)土石方平衡应遵循“就近合理平衡”的原则,根据规划建设时序,分工程或分地段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的取土和弃土条件进行平衡。 2、规划地块坡度控制 平坝微丘地区用地规划为平坡式, 山区规划为台阶式, 而丘陵地区则随其地形规划成平坡与台阶相间的混合式; 湖岸局部为了美化环境的需要可设计为台阶式或低矮台阶与植被绿化相结合的平坡式。当原始地面坡度超过8%时,地表水冲刷加剧,人们步行感觉不便,且普通的单排建筑用地的顺坡方向高差达1.5m 左右,建设用地规划为台阶式较好。原始地面坡度为5%以下时,人行、车辆交通组织皆容易,稍加挖、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7
填整理即能达到一般建(构)筑物及其室外场地的平整要求,故宜规划为平坡式;坡度为5%-8%时可规划为混合式。台地适宜高差定在1.5-3.0m 。主要道路及用地坡度控制如下:
(1)村寨居住用地,最小坡度大于0.2%,最大坡度小于25%; (2)街道建设用地,最小坡度大于0.2%,最大坡度小于10%; (3)旅游设施用地,最小坡度大于0.2%,最大坡度小于20%。 (4)旅游区道路用地,最小坡度大于0.2%,最大坡度小于8%;
广场、停车场竖向规划除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外,尚应与相邻道路和建筑物相衔接。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平坝地区应为1%,丘陵和山区应为3%。
旅游区竖向规划应满足建设完善的步行系统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梯道按其功能和规模可分为三级:一级梯道为主要交通地段和景区内景观性梯道;二级梯道为连接景区、景点间步行交通的梯道;三级梯道为登山林间的梯道;
2、梯道每升高1.5-3m 宜设置休息平台; 二、三级梯道连续升高超过5.0m 时, 除应设置休息平台外, 还应设置转折平台, 且转折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梯道宽度。
三、建筑间距
1、旅游项目建筑原则上采用点式建筑布局,建筑间距根据景区建筑功能和总体布局确定。
2. 组团多层住宅建筑:正面间距南北向大于1:0.9,最小间距不论建筑高度均不小于6米。侧面间距:侧面对正面8米以上。侧面对侧面6米以上。点式建筑最大面宽小于20米的,间距可按1:0.75控制。
3. 临街商贸建筑在满足消防及交通要求的前提下侧面可以拼接。 四、街区建筑后退红线规定: 1. 主干道:建筑后退红线5米以上。 2. 次干道建筑物后退红线3米以上。
3. 小区道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后退1.5米以上。
五、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
六、在规定的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不得设置零星建筑物;雨篷、阳台、招牌、灯饰等可以外挑,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
七、发现有不良地质情况的地区,凡在不良地质影响的范围内无论规划中做何用途,都不得布置居住,公建等设施,应以绿化为主;有泥石流、山洪经过的地段,必须经工程处理达到对人无害后才能开发使用。
八、建筑风格:
村寨民居建筑采用地方风格的木结构、仿木结构、石墙裙、坡屋顶、木格门窗,强调建筑与周围山水协调共生的风貌;大型旅游建筑采用当地民间建筑风格和建筑元
素,以现代工艺构造花园式组团结构。夜郎古镇参照普定屯堡建筑元素,设计具有普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8 定特色的仿古建筑风格。文化商街建筑既要体现地方特色,其建筑形式又要有强烈的
现代感,建筑色彩提倡柔和、明快。
通过建筑本身高低错落及绿化与建筑之间虚实对比,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建筑景
观。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一、交通现状分析 (一)对外交通分析 已建成通车的普(定)安(顺)高速公路和S209省道是目前进入普定县的主要通道。随着安普城市大道和安织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使进入旅游区交通十分便利。 (二)内部交通分析
普定县城至旅游区的现有道路线形曲折,道路等级偏低,无法满足4A 级旅游区
的交通需要。旅游区内部道路系统须重新建设。
二、外部交通与对外出入口
1、主要通道
安顺—普定的高速公路和S209省道是近期贵阳、重庆和昆明方向游客进入旅游
区的主要通道。待安普城市大道建成后,进入普定将更加便捷。
普定—夜郎湖公路是普定县城方向进入旅游区的主要通道,距县城约5公里,应
改建为二级旅游公路。
2、出入口规划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19
在地坝村设主入口,游客主要由此出入。 在喇叭村设置次入口、自驾车的游客可由此出入。
三、内部交通道路规划
1、内部通车道路规划 (一)道路网规划
旅游区道路系统规划根据规划区地形和外部交通线路,以现有道路为基础,建设游览车道、步行街、步游道等,构建环状旅游交通系统,使旅游区内外交通顺畅。详见表:6-1
(二)道路分级及断面规划
旅游区车行道路按三级旅游公路标准设计。步行街中间使用花岗石或青石板硬铺,两边人行道用透水砖铺砌,其人行道宽度与建筑物街檐为准。道路分级及断面规划详见表:6-1
(三)道路交叉口
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是整个道路系统通行能力的关键,规划道路交叉口采用平面垂直形式。
为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规划主干道与主干路、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处的进出口段可进行展宽,展宽段宽3.5米,长50米。
(四)交通设施规划
1、规划建设4处大型公共停车场,总面积21266平方米,可停放小型车月1000辆。在各旅游景点、酒店、山庄、村寨等建小型生态停车场(详见表:4-6) 。因建设需要,地块性质或建筑容量需进行调整时,配建停车位数量也需作相应变动。
2、在地坝村择地布置加油站,占地面积0.1—0.2公顷,其选址应符合《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3、旅游区道路均应完善交通信号、标识、标牌、照明、监控等设施。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20
(五)旅游公共交通规划
1、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满足在旅游区居住的村民和旅游者在区内活动的需要,沿对外交通主干路进行线路设置,宜结合旅游用地的入口设置。
2、在普定旅游接待中心设立旅游公交营运总站。
3、旅游区内旅游车辆以电动观光车为主,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 4、开行至普定、安顺、织金等地的交通车。 5、组建旅游区出租车队,满足散客出行需要。 6、建设陇嘎山观光索道。方便夜郎湖两岸游客往来。
7、开通夜郎湖东西两岸的小型车轮渡航运,方便两岸自驾车、游览车通行。
8、在普定县城游客接待中心至旅游区主入口建设电动观光小火车轨道线路,使
旅游区与县城紧密联系。
(六)旅游步行系统规划
在整个旅游区内建立连续的自行车与步行系统,并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人性化的交通环境。
景区内游步道采用块片石铺砌,路宽1.2—3m ,路面平整。踏步高不超过200mm ,宽不少于300mm ,梯面修凿平整,美观防滑。游步道尽量依现有小路修建,避免炸山开道。沿湖修建部分亲水步道及栈道,湿地游览部分步道可为墩步、汀步或涉水而过。增加游览情趣。所有游步道尽可能依山就势,减少人工建造痕迹,融入青山绿水中。
第七章 空间环境设计
一、总体构思
旅游区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规划区地形特点和山水自然环境优势,打造“湖在山中,山在林中”独具特色的山间湖水风貌。总体景观设计上应与周围山体统一考虑,形成建筑空间与绿化空间互相映衬的总体风貌。组团式重点项目的建设作为旅游区重要景观节点,将旅游区建筑、环境、旅游等融为一体。
旅游区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应强调整体性和序列感;注重各个功能空间的整体和
谐和景观结构的有机构成,充分利用主干道,结合用地布局形成景观轴线,通过对建
筑群按空间构图原理的有序布置,形成地域标志和个性场所,通过旅游公共活动空间
的着重塑造,体现生态护湖的思想。
二、空间环境控制
(一) 保护旅游区内以山体、湖泊、果园、森林植被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系统。
1、保护以夜郎湖、水面消落带、湖中岛屿和陇嘎山四个重点区域为生态核心,结合两山、四湾、九岛的生态保护区域形成的整体生态结构框架。
2、严格控制在夜郎湖上开展水上活动的规模。禁止开展有污染的游乐项目。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21 3、保护自然林地、人工林木密集区、公共绿地等绿色斑块以及湿地水系,保护
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景观。
4、生态核心和生态廊道所涉及的生态绿地与公园绿地不得挪做他用,并应以自
然型的绿化配置为主。
(二)绿地系统规划应突出山水旅游区的特色,突出旅游区环山浅丘地形特点,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保持和提高旅游区的生态景观资源和旅
游度假品位。
(1)本次规划将绿地分为自然山体绿地、公园绿地、岛屿景观绿地、湿地水景、
道路绿化及林地,用地均不得随意变更用地性质。
(2)自然山体绿地内,除非出于改善山地生态环境的需要,不得进行任何形式
的建设活动。
(3)森林林地内禁止永久性建筑与设施的建设,但可以开辟人行通道,并适当
配置供游人休息赏景的环境设施,但任何建设必须以不破坏其生态环境为前提,并应
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4)旅游景点场地的建设要以生态化作为第一标准,配建不低于用地面积30%
的绿地面积。一般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下,大型建筑控制在7层以下。
(5)公园绿地原则上应采用开放式管理,园内可适当安排园林小品型建筑及服
务设施,但其占地面积不得超过公园绿地总面积的3%,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下。
(6)景观绿地建设应设置旅游步道,种植花叶观赏植物。采用各色植物,增强
立面的观赏效果。
(三)在规划区内原有自然水系基础上,利用低洼地形,修建大龙湾龙泉池和小龙湾梯级荷塘湿地,同时利用海拔高程的有利条件,开辟新的人工渠道,形成复合水网系统,承担景观、生态用水功能。 (1)加强区域内水系的景观美化功能,根据自然环境与建设环境的不同,可对不同湖岸景观实施差异化的特色塑造,形成一个丰富多样的沿湖景观序列。景观类型主要包含:龙泉池喷水景观、跌水景观、梯级荷塘湿地景观、人工建设混合景观以及自然风貌景观等。 (2)重点保护夜郎湖水系的生态环境。在东西两岸,分别规划建设工程污水处理站,利用污水处理站的再生水资源灌注形成人工湿地。 (3)规划新建的龙泉池是旅游区主入口重要景观,起到标志性景观节点作用。 三、空间景观设计 空间景观设计利用自然山体作为旅游区背景和对景,显山、碧水,体现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形成“两山、三轴、环湖、多节点”的空间景观体系。充分利用环山山体和湖岸,丰富旅游区景观,突出大观园核心区。在主要入口和主干道交叉口布置标志性景观节点,增强旅游区景观形象。 “两山”为: 以陇嘎山、龙门山等山脉形成的背景景观圈。 “三轴”为:文化商街景观轴、主入口—夜郎古镇景观轴和陇嘎山景观轴形成旅游区的景观中轴线。轴线以特色鲜明的植物造景为主,结合两侧的绿地、园林、小品、建筑等,形成能体现普定文化的旅游景观空间,成为旅游区的迎宾景观大道。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22 “环湖”为: 夜郎湖两岸滨水景观环带。形成环湖生态景观圈。
“多节点”为: 各景区景观节点。规划在环湖路、主干道、次干道的交叉口设
置绿化景观节点,构成多节点绿地景点。在道路交汇处、景区内建设景观节点,布置
园林小品,花坛草坪。形成多节点景观。
其空间构成序列为:南线:主入口—龙池夜街—文化商街—文化活动中心—体育
运动中心—养生康疗中心—长生岛度假村。。东线:主入口—鸳鸯岛婚庆公园—普定
名人纪念园—碧水山庄—夜郎古镇。西线:西入口—鸟岛观鸟园—布依民族风情园—
嘎山文化艺术园—穿洞部落情景园—自驾车营地。三条景观轴遥相呼应,将旅游区最
突出的功能空间、特色景观、旅游景区序列等内容有机连缀起来。
主干道景观轴的靓点是轴上的每个特色广场空间,各个广场均有自己的个性和内
涵。不但与周边地段的建筑性质以及自身所在的功能区相符,同时也构成了该地区的
核心空间,起到了标志性场所的作用。
主干道两侧的主要建筑要结合退界绿地、步行系统有序展开,其主要建筑风格应
是在连续中求变化,形成一条建筑风景线,禁止主要建筑各行其是,违背总体建筑风
格而独树一帜。
居住建筑布置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坡度,高低错落,尽可能的避开互相之间的遮挡。
各项目内部的绿地率不得小于30%。
利用一些有观赏价值的山体、造型奇特的小山包、植被茂密的林地,这些都是规
划区域内大自然的精华,在建设实施中结合各个保留山体的特点,单独进行景观设计,
要求作到不破坏原始自然风味,原生态的树木、裸露的山石尽可能保留原样,辅以一
些植物、草皮、园林小品等突出设计理念,使自然精华在人为设计加工后得到进一步提升其价值和品位。力求达到天然风景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集文化底韵与风景于一体。 四、环境景观设计 1. 旅游街道景观 街道通过断面形式、绿化树种以及周边地块建筑围合等条件的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 街道侧景要求道路两侧的建筑界面有一定的呼应,在特征区边界应有明显的提示,同时道路空间的封闭与渗透形成空间序列节奏,通过绿化掩映和广告标识的点缀塑造不同的街道景观。步行街道使用天然石材道砖铺设。 2. 标志性建筑 标志性建筑对旅游区的可识别性以及游客对场所领域的认同感有重要的作用。旅游区的标志性建筑主要是迎宾门、龙山精舍建筑群、龙湾会议中心、婚礼殿堂、教堂、普定大观楼、朵贝茶楼、夜郎城墙及碉楼、摩神寺、布依水寨、淘宝园等,将一系列标志性建筑通过几条景观轴线连接起来,形成旅游区的重要标识之一。 3. 夜景照明 照明是旅游区环境美化工程措施之一,夜景照明设计应根据功能空间的不同应用不同的照明手段。 夜景照明尽量避免城市化照明手段,杜绝亮丽工程,保持旅游区乡村宁静夜色。
普定文化旅游大观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23
集镇街道、村寨内道路、景区内道路及绿地景观、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旅游区主干道、次干道均应设置照明灯具。道路及公共照明采用具有乡村特色造形和新型太阳能灯具和节能灯,建设低碳、节能旅游区。
第八章 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一、规划理念
1、生态优先:通过对旅游区自然条件的分析,在保护现状水体、山体的基础上,结合山体水系、道路系统、公共设施、集镇村寨、景区景点、果园农田、茶庄民居进行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生态环境优先的理念。
2、突出重点景观:结合旅游区内重点地段、重点区域的建设,挖掘独具特色的景观亮点,通过景观环境的重点塑造提升旅游区的生态价值。
3、点、线、面的结合:采用点、线、面向结合的方法,建设整体性较强的绿化生态系统。利用主干道、河流将公共绿地进行有效的贯穿,形成完整、连续、良性循
环的生态体系。注重山体之间的联系。
4、因地制宜:在植物景观的塑造上尊重自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二、规划构思
1、在旅游区边缘沿山脉建设景观生态涵养林带。
2、在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布置组团式绿地景观,建成绿色长廊。
3、强调岛屿及湖岸滨水绿地的建设,突出亲水空间的塑造,打造湿地水乡景观,增加夜郎湖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