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音乐
创音乐高效课堂 享受音乐乐趣
【摘要】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
实施美育的主要途经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表现力,给每位学生以音乐美的享受,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高效 乐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而且一节课老是唱一首歌,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老师唱得口干舌燥,歌是会唱了,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却大打折扣。且不说唱歌课了,学生最不爱上的课是音乐欣赏课,一次上五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时,我一进教室就听见有些学生在小声地说:“哎,又上音乐欣赏课,真没味。”于是问道:“你们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吗?”没想到学生竟说:“音乐欣赏中理论知识太多,乐器的辨别太难,欣赏课还不如让我们听流行歌曲呢。”是的,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感受,一味地照本宣科,根据教科书上对作品的定论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会因烦琐而失去兴趣,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久而久之,音乐作品在学生眼里变得深不可测,望而生畏。这样既挫伤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如何让学生热爱上音乐课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几年的音乐教学谈几点。
一、转变教学行为,尊重学生感受
教师不要将音乐课误认为是唱歌课,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应转变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1)由重讲解接受向重学生自主探索转变,如在教《数蛤蟆》一歌时,可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如果是三只蛤蟆又应该怎样唱呢?四只、五只呢„„(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如在教5•3 |53 10|24 32|55 5| 这一旋律时,教师就可将它改为数字的教学,让学生用数字的读音唱出旋律。
俗话说得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只有容忍和接受了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我在教欣赏课管弦合奏《口哨与小狗》时,首先放音乐让学生静静地听了一遍,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再让学生带着“你认为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再听音乐,有的学生认为乐曲的情绪是抒情的,有的学生则认为乐曲的情绪是活泼的,对学生的回答我都给予了肯定,最后,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乐曲中的情景,这样既达到了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的目的,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
二、巧设情境,乐在课堂。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音乐知识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在乐中学。因此教师应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崇尚个性和独立思考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尝试失败,鼓励和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和张扬个性。在教听赏课《小鸟》、《狮王》时,我课前制作了小鸟、狮子、老虎、大象、小鸡、小蝴蝶等动物头饰,上课时先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戴在头上,创设了一个动物音乐会的情境,接着让学生听《狮王》音乐后猜一猜音乐会的主人是谁?有的学生认为音乐会的主人是狮子,有的认为是老虎,对学生的回答我都给予了表扬,并鼓励学生随乐模仿老虎或狮子。然后以小主人请来的音乐会主持人为由引出小鸟音乐,在音乐中同样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同样又让学生随乐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课堂活跃了,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慢节拍,音乐知识在无形中得以渗透。
三、大胆尝试,乐在其中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去尝试,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我在教完《飞呀飞》歌曲的第一段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什么动物能飞呢?”(飞机、老鹰、麻雀„„ )“现在你们来当作词家,来帮这首歌继续编歌词好吗?”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试唱,再派代表上台进行才艺表演,这样既达到了熟唱歌曲的目的,又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责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有开放的思想,创新的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使学生真正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给孩子们一个好的音乐享受。
姓名:谢丽芝 唐林胜
单位:湖南省郴州地区资兴市青腰中心完小
地址:湖南省郴州地区资兴市青腰中心完小
邮编:423413
联系电话:13487531041
电子邮箱:14162391@qq.com
小学 音乐
创音乐高效课堂 享受音乐乐趣
【摘要】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
实施美育的主要途经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表现力,给每位学生以音乐美的享受,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高效 乐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而且一节课老是唱一首歌,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老师唱得口干舌燥,歌是会唱了,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却大打折扣。且不说唱歌课了,学生最不爱上的课是音乐欣赏课,一次上五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时,我一进教室就听见有些学生在小声地说:“哎,又上音乐欣赏课,真没味。”于是问道:“你们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吗?”没想到学生竟说:“音乐欣赏中理论知识太多,乐器的辨别太难,欣赏课还不如让我们听流行歌曲呢。”是的,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感受,一味地照本宣科,根据教科书上对作品的定论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会因烦琐而失去兴趣,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久而久之,音乐作品在学生眼里变得深不可测,望而生畏。这样既挫伤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如何让学生热爱上音乐课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几年的音乐教学谈几点。
一、转变教学行为,尊重学生感受
教师不要将音乐课误认为是唱歌课,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应转变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1)由重讲解接受向重学生自主探索转变,如在教《数蛤蟆》一歌时,可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如果是三只蛤蟆又应该怎样唱呢?四只、五只呢„„(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如在教5•3 |53 10|24 32|55 5| 这一旋律时,教师就可将它改为数字的教学,让学生用数字的读音唱出旋律。
俗话说得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只有容忍和接受了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我在教欣赏课管弦合奏《口哨与小狗》时,首先放音乐让学生静静地听了一遍,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再让学生带着“你认为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再听音乐,有的学生认为乐曲的情绪是抒情的,有的学生则认为乐曲的情绪是活泼的,对学生的回答我都给予了肯定,最后,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乐曲中的情景,这样既达到了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的目的,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
二、巧设情境,乐在课堂。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音乐知识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在乐中学。因此教师应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崇尚个性和独立思考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尝试失败,鼓励和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和张扬个性。在教听赏课《小鸟》、《狮王》时,我课前制作了小鸟、狮子、老虎、大象、小鸡、小蝴蝶等动物头饰,上课时先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戴在头上,创设了一个动物音乐会的情境,接着让学生听《狮王》音乐后猜一猜音乐会的主人是谁?有的学生认为音乐会的主人是狮子,有的认为是老虎,对学生的回答我都给予了表扬,并鼓励学生随乐模仿老虎或狮子。然后以小主人请来的音乐会主持人为由引出小鸟音乐,在音乐中同样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同样又让学生随乐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课堂活跃了,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慢节拍,音乐知识在无形中得以渗透。
三、大胆尝试,乐在其中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去尝试,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我在教完《飞呀飞》歌曲的第一段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什么动物能飞呢?”(飞机、老鹰、麻雀„„ )“现在你们来当作词家,来帮这首歌继续编歌词好吗?”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试唱,再派代表上台进行才艺表演,这样既达到了熟唱歌曲的目的,又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责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有开放的思想,创新的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使学生真正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给孩子们一个好的音乐享受。
姓名:谢丽芝 唐林胜
单位:湖南省郴州地区资兴市青腰中心完小
地址:湖南省郴州地区资兴市青腰中心完小
邮编:423413
联系电话:13487531041
电子邮箱:141623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