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作文1200字

初二作文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初次读这本书时,感觉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有点深奥,似乎和我以前所接触的历史书籍不太一样,后来自己百度了作者的经历,黄仁宇是就读于美国的历史学博士,他的历史观点很大程度上受西方汉学家的影响,实际上反应了中西方历史思维观的差异。

看书时,我喜欢看目录和作者写的序,因为如果是作者本人写的,那么本书的一些精华将被提炼在这里。《万历十五年》“自序”中“货币是一种公众的制度,它把原来属于公众的权力授予私人。私人资本积累愈多,它操纵公众生活的权力也愈大”一句,一下子吸引了我。虽然此话被用来反证明代的中国封建经济并没有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但是它将作者的写作思路澄明于读者面前。

本书一开始写了幼时的万历皇帝的经历,他的生活起居,在皇宫的生活、与大臣如何相处。然后写到他有一位非常严厉而知识渊博的老师,张居正,总所周知他是明朝的宰相,明朝的内阁权利非常强大,甚至到可以和皇帝抗衡的地步。历史上对张居正的褒贬不一,一方面他推出的新政很大的促进了明朝整体经济,军事,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个人是一个大贪官,他死后从家里搜出10余万两白银,政治方面他极力推崇自己的党羽,极力的排斥异党。首先他是皇帝的老师,他极力得皇帝和皇太后

的信任。当张居正死后被查出种种劣迹,万历皇帝伤心了,自己的老师如此的虚伪,自己以前所受的教育都是虚假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从小饱腹诗书都是假的。从此他由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变成一个沉迷于后宫美色的君主。万历皇帝堕落的原因还有一个,因为他看清了官场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左右的。无论张居正,还是后来的内阁首府申时行,都代表的是文官集团的利益。文官集团的利益于皇权一向对立。万历皇帝深知自己不能够改变这个已成的制度,索性不管不问任文官集团自己争斗。本书从军事,文化,三个因素所决定的明朝走向没落的原因。经过近200年的发展,明朝的内阁权利非常强大,甚至到可以和皇帝抗衡的地步。

本书无意将万历十五年琐碎的事件不厌其烦地讲述,看似琐碎,其实背后另有用意,命运背后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后的历史不可抗拒性,来完成作者自己对“大历史观”的一次总论证。总的来说封建式礼仪钝化了百姓,它使百姓成为循规蹈矩的愚民,使来自下层的发展动力接近于无。从刀耕火种时期开始,农业就是主导中国经济的主要因素,作为农民来说,有自己的耕地就有了自立根深的能力,但自古都有剥削和防抗,应该说,中国封建礼仪的力量很是惊人,各个王朝治下的百姓揭竿而起不外两大原因:1. 官逼;2饥饿。后者尤为主导因素。可见封建文官集团统治的荒谬和黑暗,整个社会如病如膏肓。王朝的统治者不知道饥饿对农民带来的是怎样的痛苦。

其实,中国的哪个朝代不是如此,礼教治国、皇帝世袭、大一统观念,决定了中国的政治运行的状态,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一命数。因为这个政治在中国除了皇帝个人专制外没有其他的。于是在这必然的制度下就有了这些人的必然命运,我想此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历史知识,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历史。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初次读这本书时,感觉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有点深奥,似乎和我以前所接触的历史书籍不太一样,后来自己百度了作者的经历,黄仁宇是就读于美国的历史学博士,他的历史观点很大程度上受西方汉学家的影响,实际上反应了中西方历史思维观的差异。

看书时,我喜欢看目录和作者写的序,因为如果是作者本人写的,那么本书的一些精华将被提炼在这里。《万历十五年》“自序”中“货币是一种公众的制度,它把原来属于公众的权力授予私人。私人资本积累愈多,它操纵公众生活的权力也愈大”一句,一下子吸引了我。虽然此话被用来反证明代的中国封建经济并没有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但是它将作者的写作思路澄明于读者面前。

本书一开始写了幼时的万历皇帝的经历,他的生活起居,在皇宫的生活、与大臣如何相处。然后写到他有一位非常严厉而知识渊博的老师,张居正,总所周知他是明朝的宰相,明朝的内阁权利非常强大,甚至到可以和皇帝抗衡的地步。历史上对张居正的褒贬不一,一方面他推出的新政很大的促进了明朝整体经济,军事,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个人是一个大贪官,他死后从家里搜出10余万两白银,政治方面他极力推崇自己的党羽,极力的排斥异党。首先他是皇帝的老师,他极力得皇帝和皇太后

的信任。当张居正死后被查出种种劣迹,万历皇帝伤心了,自己的老师如此的虚伪,自己以前所受的教育都是虚假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从小饱腹诗书都是假的。从此他由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变成一个沉迷于后宫美色的君主。万历皇帝堕落的原因还有一个,因为他看清了官场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左右的。无论张居正,还是后来的内阁首府申时行,都代表的是文官集团的利益。文官集团的利益于皇权一向对立。万历皇帝深知自己不能够改变这个已成的制度,索性不管不问任文官集团自己争斗。本书从军事,文化,三个因素所决定的明朝走向没落的原因。经过近200年的发展,明朝的内阁权利非常强大,甚至到可以和皇帝抗衡的地步。

本书无意将万历十五年琐碎的事件不厌其烦地讲述,看似琐碎,其实背后另有用意,命运背后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后的历史不可抗拒性,来完成作者自己对“大历史观”的一次总论证。总的来说封建式礼仪钝化了百姓,它使百姓成为循规蹈矩的愚民,使来自下层的发展动力接近于无。从刀耕火种时期开始,农业就是主导中国经济的主要因素,作为农民来说,有自己的耕地就有了自立根深的能力,但自古都有剥削和防抗,应该说,中国封建礼仪的力量很是惊人,各个王朝治下的百姓揭竿而起不外两大原因:1. 官逼;2饥饿。后者尤为主导因素。可见封建文官集团统治的荒谬和黑暗,整个社会如病如膏肓。王朝的统治者不知道饥饿对农民带来的是怎样的痛苦。

其实,中国的哪个朝代不是如此,礼教治国、皇帝世袭、大一统观念,决定了中国的政治运行的状态,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一命数。因为这个政治在中国除了皇帝个人专制外没有其他的。于是在这必然的制度下就有了这些人的必然命运,我想此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历史知识,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历史。


相关作文

  • 万历十五年 读后感作文1100字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李加妮 从小到大我就觉得历史就是要背,最好是死记硬背,老师上课也是照着课本照本宣科的念,念完就说考试就考这些,把它们背完就能及格了.所以历史对于我而言,就像读不完的又臭又长的时间.人物.事件.意义等等.直到看完黄老师的这本书,真的是一改以前历史书在我心中的形象,历史 ...

  • 责任而非雄心([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作文1100字
  • 责任而非雄心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大殿之上,身着龙袍,接受群臣的叩首.那个被称为天子的人,注定要肩负起国家兴亡的责任.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一个国家统治者的标志. 是有那么一些人,他有治理天下苍生的雄心,也有那么一些人,有屹立万众之上野心,但也有一些人,他没有雄心,没有野心,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121330207 罗晶洁 运训作文1800字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在这次诸多的备选书目中,我选择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起先其实是由于正好身边一位朋友有这本书,出于方便性的考虑才开始阅读的.但是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渐渐读到了这本书的'可口'.在这本书中,我尝到了孤独的将领戚继光,读到了万历皇帝,读到了首辅张居正,读到了许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作文1200字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在本书中,作者在开头就写到:"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时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而作为一本历史书,为什么偏偏要挑这"无大事可叙"的一年来书写呢. 作者从万历皇帝开始,通过对一个又一个代表性人物的介绍.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作文1300字
  • 1 统治 管理 治理 读<万历十五年>看政府公共管理 读完<万历十五年>,第一感受这是一本有趣的历史著作.有趣之一,这是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在58岁时,于1976年的夏天用英文著作完成.然后,再由作者本人译写,于1979年5月完稿将由中华书局,最终于1982年第一次出版,并入选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作文1900字
  • 使他是所谓的天子--皇帝.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主义表现得最充分的时代,为了巩固皇权,太祖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就执行了笼络与高压并举的策略,尊儒祭理,推广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和当时称为时文的八股文遂成为青年学子中举行的立身之本,有明一代,大小官员大为科举出身,程朱理学,一方面深入社会生活,成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作文2100字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寒假的闲暇之时,看完了这本书,而后有些思索,写下来以成此文. 明帝国自他的第五任皇帝朱瞻基之后,就再没出现一个能担当.肯用事的领导者,皇室的权威在皇帝好玩与怠政的流氓习性中耗尽,高级官僚掌握了国家的实权.这也是晚明陷入"停滞时代"的重要原因. 在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作文2100字
  • 于无声处听惊雷 近期,在同事的推荐下,我阅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受益颇深.此书内容丰富,涉及明代政治.经济.社会多个方面,作者从万历十五年这一年的几个事件作为中心点展开叙述,从国家政治制度.决策方式.知识分子等,层层加以剖析,将他们置身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评述,冷静客观地探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自动保存的)作文2500字
  • 这几天,静下心读完了<万历十五年>,与我想象的不同,<万历十五年>不是一味地叙述史实,它更着重于分析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人物的性格及思想动态.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很多,绝不仅仅是一个王朝,至今我仍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只能希望在以后的重读中慢慢领悟. 读<万历十五年>,让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