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路的杯子
今天,李老师布置了一项很有趣的家庭作业,就是做实验。回到家里,我和爸爸就动手做了“会走路的杯子”这个实验。下面,就请你随我一起来回顾一下实验的过程吧。
要做实验,首先就必须准备实验的器材。我们按照实验的要求找来了一块玻璃板、用来垫高玻璃板的玻璃罐子,还准备了蜡烛、火柴、玻璃杯和一些水。实验器材准备好了,我们再次把实验的要求和步骤看了看,然后就开始动手做实验了。
我们取来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然后用玻璃罐把玻璃板的一头垫高了5厘米左右。然后,爸爸往玻璃板上洒了点水,把杯子倒扣在玻璃板上。接着,我们用火柴点燃蜡烛,用蜡烛去烧玻璃杯底。可烧了很久,杯子还是冰冰的,滴下来的蜡滴还差点儿烧到了我的手。原来,因为火苗是往上窜的,很难把杯底烧热,而且一个劲地滴蜡,很容易使蜡烛熄灭。
后来,爸爸想了个办法,用吹风机来吹。过了一会儿,杯内的空气渐渐变热膨胀,杯口就冒出了泡沫,杯子开始一点一点地往下移。
看到爸爸试验成功后,我也摩拳擦掌,自己动手做起实验来。开始也许是我太急于求成了,电吹风才吹了一小会儿,我就迫不及待地瞪大眼睛准备看杯子走路。可杯子还是稳稳的待在那儿,一动也不动。我有点沮丧,爸爸笑着说:“我的女儿这么容易就被打败啦?”“才不会呢。”我大声说。我把插头重新插回插座,继续做实验。这次我吸取了教训,让吹风机一直对着杯底吹,终于,杯口吐出了泡沫,杯子也慢慢往下移。哈哈,我成功了!杯子真的会走路啦!
这个实验真好玩!通过这次试验,我明白了:做事情不禁要掌握方法,还要有耐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会走路的杯子
今天放学前,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字叫“会走路的杯子”。同学们听了后都很好奇:杯子怎么可能会走路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实验。
首先,我按照老师的提示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一个玻璃杯、一只蜡烛、一盒火柴、几本书、一些水和一块光滑的玻璃板。这些东西都很常见,所以我很快就找全了。
按照实验要求,我先把一些水洒在玻璃板上,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桌子上,再用几本书把它的一头垫高,高度大约为五厘米。然后,我拿起玻璃杯,在杯口沾了些水,把它倒扣在玻璃板上。
下面到了最紧张的时刻了。我用火柴点燃了蜡烛,然后小心翼翼地用烛火去烤杯底。可我烤了很久,胳膊都快酸了,杯子还是一动不动。我想:难道是我的实验方式不对?可没错呀!我都是按照要求来做的。难道这个实验不一定会成功,老师仅仅只是叫我们试一下而已?有可能,哪有杯子烧一下就会“走路”这种事情啊?我胡乱想着,正打算放弃,就在这时,只听“砰”的一声闷响,杯子居然下滑了一大截!啊,原来杯子会“走路”是真的呀!看来是我定力不够,做事情太急于求成,我暗暗感到惭愧。于是,我继续用烛火烤了一会儿,杯子又下滑了一截,我欢呼着:“成功了!成功了!”
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终于找到了杯子会“走路”的秘密:原来,当火烤到杯底时,杯子内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拼命往外挤,但是由于杯口倒扣着,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住,热空气出不来,只能把被子顶起一点。这样,杯子和玻璃板之间
出现了小空隙,摩擦力就大大减小了,在这种情况下,杯子就会自己滑动了。
我看了后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生活中真是处处有科学啊!”
第七课 座右铭的启示
团结的力量
老人病重时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指着一捆箭说:“你们试试把这捆箭折断。”三个儿子轮流抱着箭使劲折,都没有折断一根箭。
父亲说:“我来吧!”老人慢慢拆开这捆箭,一条条地折断了。他说:“这就是团结的力量。你们要团结,像这捆箭一样,这样任何人也不能打垮你们。”
不久。他快要死时,对三个儿子说:“答应我,你们要同心协力,临死之前我要得到你们的承诺。”三个儿子哭着向父亲做了保证,父亲便溘然长逝了。
他们的父亲留下的遗产很多,然而麻烦也不少。开始时,三兄弟团结着把问题处理的很好。然而渐渐地,他们便开始争夺财产、争着分家。不团结的三兄弟最终丢失了全部家产。当他们想
起父亲的教诲时,为时晚矣!
座右铭给我的启示
在我的生活中,我遇到过许许多多的挫折,但每当我遇到挫折,总想起爸爸告诉我的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直鼓舞着我。
记得那次我们一家去农村的奶奶家玩,到了奶奶家之后,我就和一些小朋友在院子里的一棵树下玩,他们一会爬上树,一会又下来,我非常羡慕他们,可是我不敢上树,只能看他们爬。
玩累了,小朋友们都回家了,剩我一个人现在那里看着大树。这是,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你在想什么呢?”我对爸爸说:“我也想爬树。”爸爸听了,对我说:“孩子,你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坚持不懈,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听了爸爸的话,我不由得来了勇气,于是就放开胆子去爬树。开始,不管我怎样用力,就是爬不上去。最后爸爸教给我爬树的要领,那就是:手和脚要抱住树,慢慢地往上爬,不能爬快,因为容易从树上掉下来。
于是,我又重新开始向大树进发了。虽然树
皮依然很滑,但是,我在控制了自己的速度之后,已经能感觉到自己能慢慢抱紧大树,不再飞快地向下滑了。这样练习了很长时间之后,我终于学会爬树了。
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之后,爸爸对我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只要你有这种坚持不懈的劲头,就一定能成功。”爸爸接着说:“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今天我把它送给你了!”我听了爸爸的话,特别高兴,大声喊到:“我也有座右铭了!”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在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已经学习了不少名言,就如同天上的繁星一样,数也数不清!当然,我也不例外。“失败乃成功之母”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启发: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遇到失败,但如果能用努力和坚持去战胜失败,就有可能走向成功!
记得那是四年级的暑假,我和陈青云一块儿去找李紫薇。我们来到楼下,叫了一声,他便以最快的速度立刻“飞”了下来,我们定睛一看,唉!原来是它——溜冰鞋!我提议道:“要不,紫薇,
你来教我们溜冰吧!怎样?”她俩听了,觉得主意很棒,就嚷嚷着要赶快开始。
我先换上紫薇的溜冰鞋,正打算站起来,没想到立刻摔了一个“屁股朝天”。我晕头转向地坐在凳子上,说道:“算我今天走了狗屎运了!”紫薇和青云连忙像我走来,问:“你没事吧?”我扶着她俩的手,说:“像我这种女强人,怎么会这么轻易就倒下呢?继续吧!”
于是,我便抓着紫薇的手,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练习。紫薇毫不厌倦地辅导着我,青云也在一边替我打气。刚开始,我总觉得脚下的滑轮就像两只不听话的小老鼠,只要我一站起来,就马上不听话地“哧溜”乱窜,根本就不受我的控制。半小时过去了,我不知摔了多少回,膝盖都在隐隐作痛。我坐在草地上,暗暗想:“难道我真的学不会滑冰吗?”可我转念又想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名言。我不能就此放弃,别人都能学会,他们也不爱我敏捷,更不比我聪明,我怎么就不行呢?我不比他们差,只要能战胜失败,我一定能学会溜冰的。于是我便从草地上站起来,继续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渐渐地,我摸索到
了溜冰的技巧,开始能放开紫薇的手慢慢向前滑了。看到我能自己滑了,她们两人高兴得为我鼓起了掌!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就是我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八课
文明只差一步
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一,伦伦和兰兰两个好朋友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突然,一股臭气熏人的味道向他们扑面而来。“啊,臭死了!”他们连忙捂住了嘴巴和鼻子,加快脚步往前走。往前一看,原来是前面垃圾发臭的味道。
只见一些饭菜撒在了垃圾桶外面,油渍、可乐瓶、瓜壳、纸屑到处都是,最恶心的是,一块腐烂的香蕉皮搭在垃圾桶口,那味道真是令人作呕。
“这是谁干的?真不讲卫生!唉!伦伦,咱们把这儿收拾一下吧!”兰兰一边弯腰捡垃圾一边招呼她身后的伦伦。可是伦伦站在一旁看着,像块木头似的一动没动。
兰兰看了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懒呀?亏你在学校还是个„三好学生‟呢!”
伦伦没有理睬她,他小声嘀咕着:“就算兰兰把垃圾捡干净了,也不能解决乱丢乱扔的根本问题呀,那些人还是会乱丢垃圾的。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得好好想想。”
“有了!我在桶上写一句文明标语吧!”他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可是,写什么好呢?写“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不,不够新颖。哈哈,有了!不如这样写……
捡完了垃圾,兰兰已是汗如雨下。她擦干了汗,一转身,呦,垃圾桶上贴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文明——只差一步”!
“伦伦,你真棒!”兰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两个好朋友会心地笑了起来。
是啊,文明就差这么一步了!文明是什么?文明其实就是一个好习惯。有时,文明只是一位小男孩摘羽毛球时垫在椅子上的薄薄一张纸的距离;有时,文明只是一位打电话的阿姨一个极其简单的遮挡手势;有时,文明只是看见水龙头没关好,轻轻拧紧的一刹那;有时,文明只是扔垃圾的时候把它放入垃圾桶,掉到外面了就轻轻
捡起来的小小动作……
其实,文明并不难,有时只需要小小的一步。让我们都走好这“一步”的文明吧!
文明只差一步
小芳和小强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无意间看到路旁的垃圾桶前随处可见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小芳心想,哎呀,假如眼睛不好的人一脚踩上去滑倒在地上,那该怎么办?而且垃圾丢得满地都是,看起来太不卫生了。我不如花一点时间来把垃圾清理一下。她想着想着,便用手拾起垃圾,把垃圾丢进垃圾桶。站在她旁边的小强也在一张纸上工整地写下了“文明——只差一步”几个大字,把它贴在了垃圾筒上。
看着这组漫画,我不由得想到了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记得在四年级时,我吃完午饭,走出学校的餐厅。忽然,我看见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拿着簸箕来到教学楼下。他瞧了瞧四周,趁一旁的老师不注意时,把垃圾倒在了垃圾桶旁,这里离垃圾桶只有半步的距离。我见状,走过去说:“垃圾可不能乱到啊!”那个小同学吃了一惊,赶紧转身
过来,发现我只是一个学生,便理直气壮地说了一句:“哼,乱倒垃圾的又不止我一个,关你什么事?多管闲事!”说完,迈着大步走了。
我真想跟那位同学理论一番。他说,乱扔垃圾的不止他一个,认为自己做的蛮有道理。但是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若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以为那样做的不止他一个,就可以随处扔垃圾的话,那么即使值日生再勤快,还是不能保持校园干净整洁。我们必须知道,美好的环境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漫画中那两个小学生一样有一颗公德心,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更加美好。当你为了轻松而想少有一步时,请你一定要几站台,米酒快成为一个人们口中时常谴责的那个“缺德”的人了。
文明,往往只差一步!让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能够多迈几步文明的步伐!
第九课
汉字王国之旅
今天有幸到“汉字王国”转了一圈,你别说,收获还挺大呢!不但了解了汉字的历史、演变过
有想到的是,作文本发下来时,老师竟在一些词语的下面画上了横线,并做了批注,上面写着“用词不当,请修改”的字样。这不就是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导致的吗?
因此,学会恰当地用词,不写错别字是正确流利地表达的前提。从此。我每写一篇文章都能在用词造句上潜心揣摩,做到合理用词,不但能说一口漂亮话,而且能够写出精美的文章来与大家共享。
今天来汉字王国,我除了懂得在写作中正确合理地用词,还使自己的思想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我喜欢学汉字
我喜欢学汉字,因为学了汉字,就可以写日记,看报纸,读书,写作文。
汉字是一种有趣的文字,它一般是由偏旁组成,而且变化非常大,加一横或一竖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日”字加一横就变成了“目”字,加一竖就变成了“田”。现在我积累了很多识字方法,用部首变化小魔术,用旧友交新友,分析字形等,我还常和同学们互相交生字呢!
我国的汉字是很有趣的,很多汉字的每一
部分表示一个意思,合成一个字,就像一个小故事。比如“信”,左边的“单立人”表示人,右边的“言”表示人说的话。人说话当然要讲信用,所以,“人”和“言”合起来,就是“信”。再比如“家”,上边的“宝盖儿”表示屋子,下边的“豕”指的是猪。屋子下面有猪,就是家。我国古代,猪是财富的象征,猪越多财富越多。“家”字后来引申为人居住的地方。
听老师介绍,古人为自己身体上的器官造字,一般都是很形象的。甲骨文的“眉”字,下面是一个横着的眼睛,上面的部分自然就是眉毛了。如果没有眼睛做提示,人们就很难辨认出这个字的意思了。现在的“眉”字更失去了原有的图形,变成了一个符号。张老师用“一只手放在目上”教会了我认识“看”字,李老师用一直大手抓住山林的枝桠往上爬”教会了我认识“攀”字。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魅力、最意寓深刻的文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为此自豪和骄傲。学好汉语、用好汉字、弘扬中华文化,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责
任。
第十课
想的就是你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在一个晚会上,独自坐在一旁静静地想问题。
一位美国富翁非常好奇,他走过去问:“萧伯纳先生,我出一块钱来打听你现在的想法,行吗?”
面对富翁庸俗的揶揄,萧伯纳决定给与反击。他抬头看了富翁一眼,不动声色地说:“我想的东西根本不值一块钱。”
这下更引起了富翁的好奇,他急不可待地问道:“那么你究竟在想些什么东西呢?”“我想的东西就是你呀!”富翁听后,狼狈地走开了。
我的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为了学生的进步,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知识,他们像蜡烛、似园丁,他们是那么伟大、高洁。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启蒙老师—吴老师。
吴老师中等个头,披着一头微卷的头发,浓眉大眼,略高的鼻梁下,是一张樱桃小嘴。她和蔼可亲,总是面带笑容,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 我刚入学时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永远记住了吴老师,是她教育了我。
记得那天的语文课,吴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丨”几个笔画,让我们照着写。我在入学前就练过这几个笔画,铅笔字自然也写得不错。
这时,吴老师来到我的身旁,看了我的字后,带着赞赏的口吻说:“陈广军的字真漂亮!”同学们听了,纷纷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吴老师要求同学们下课后看看我的字,向我学习。此刻,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老师让他们向我学习,我一定是全班字写得最好的,没人能比得上我!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来看我写的字,而我呢?则拿着作业本到处炫耀。那时,我很骄傲。总认为自己的字写得很好,没人能和我相比,回家也就不认真练字了。就这样,我的字进步很慢,老师的表扬也少了,可我却全然不知,仍沉浸在老师夸赞的喜悦之中。
又是一个课间,同学们都出去活动了,吴老师
把我叫到她身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的字真的很漂亮,但最近进步不明显。”一句话把我弄得满头雾水。吴老师见我紧锁眉头,笑了笑说:“不能骄傲自满!写完一个字就要找出不足的地方,再加以改进,这样进步才能快,否则,你就会落后。”
吴老师的一番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此以后,我持之以恒地练字,后来还在书法比赛中获了奖。
是吴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谢谢您,吴老师!
我的老师
教过我的老师非常多,我喜爱的老师也很多,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还是风趣幽默、可亲可敬的朱巧老师。
朱老师染着黄褐色的卷发,特别洋气,像朵菊花似得刘海儿下面是两条细细的眉毛。朱老师微笑时,眉毛总能配合那笑眯眯的眼睛,给我们带来一种亲切感。朱老师有张被称之为“铁齿铜牙”“三寸不烂之舌”的嘴。每当朱老师听到同学们说话时,都会从嘴里发出“定时炸弹”—
—表扬的一句话,弄得我们手忙脚乱,赶紧坐好,还以为给小组加分的机会来了,结果又让老师的一句话给打发了:“既然没有最差的组,那就不用表扬了。”啊,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欢喜一场!
朱老师还是一个活泼的人,韵律操的音乐声一响,她就跟着带操员一起跳。上课时,她偶尔也会做一些搞笑的动作,弄得全班大笑不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我们觉得课堂不再枯燥。朱老师真是一个多体面,有喜、有怒、有愁、有严······
有一天,朱老师让我们第五组留堂,因为我们不积极回答课堂提问。开始,她生气地说:“你们是一个集体,人人都要团结合作、积极向上,才能为组里争分。现在你们检讨一下自己······”渐渐地,我们都做了检讨。但我们并没有埋怨朱老师,她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快地进步,才叫我们检讨的,为了我们,朱老师真是用心良苦啊!
朱老师,您是蜡烛,发出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却燃烧了自己!谢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会走路的杯子
今天,李老师布置了一项很有趣的家庭作业,就是做实验。回到家里,我和爸爸就动手做了“会走路的杯子”这个实验。下面,就请你随我一起来回顾一下实验的过程吧。
要做实验,首先就必须准备实验的器材。我们按照实验的要求找来了一块玻璃板、用来垫高玻璃板的玻璃罐子,还准备了蜡烛、火柴、玻璃杯和一些水。实验器材准备好了,我们再次把实验的要求和步骤看了看,然后就开始动手做实验了。
我们取来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然后用玻璃罐把玻璃板的一头垫高了5厘米左右。然后,爸爸往玻璃板上洒了点水,把杯子倒扣在玻璃板上。接着,我们用火柴点燃蜡烛,用蜡烛去烧玻璃杯底。可烧了很久,杯子还是冰冰的,滴下来的蜡滴还差点儿烧到了我的手。原来,因为火苗是往上窜的,很难把杯底烧热,而且一个劲地滴蜡,很容易使蜡烛熄灭。
后来,爸爸想了个办法,用吹风机来吹。过了一会儿,杯内的空气渐渐变热膨胀,杯口就冒出了泡沫,杯子开始一点一点地往下移。
看到爸爸试验成功后,我也摩拳擦掌,自己动手做起实验来。开始也许是我太急于求成了,电吹风才吹了一小会儿,我就迫不及待地瞪大眼睛准备看杯子走路。可杯子还是稳稳的待在那儿,一动也不动。我有点沮丧,爸爸笑着说:“我的女儿这么容易就被打败啦?”“才不会呢。”我大声说。我把插头重新插回插座,继续做实验。这次我吸取了教训,让吹风机一直对着杯底吹,终于,杯口吐出了泡沫,杯子也慢慢往下移。哈哈,我成功了!杯子真的会走路啦!
这个实验真好玩!通过这次试验,我明白了:做事情不禁要掌握方法,还要有耐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会走路的杯子
今天放学前,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字叫“会走路的杯子”。同学们听了后都很好奇:杯子怎么可能会走路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实验。
首先,我按照老师的提示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一个玻璃杯、一只蜡烛、一盒火柴、几本书、一些水和一块光滑的玻璃板。这些东西都很常见,所以我很快就找全了。
按照实验要求,我先把一些水洒在玻璃板上,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桌子上,再用几本书把它的一头垫高,高度大约为五厘米。然后,我拿起玻璃杯,在杯口沾了些水,把它倒扣在玻璃板上。
下面到了最紧张的时刻了。我用火柴点燃了蜡烛,然后小心翼翼地用烛火去烤杯底。可我烤了很久,胳膊都快酸了,杯子还是一动不动。我想:难道是我的实验方式不对?可没错呀!我都是按照要求来做的。难道这个实验不一定会成功,老师仅仅只是叫我们试一下而已?有可能,哪有杯子烧一下就会“走路”这种事情啊?我胡乱想着,正打算放弃,就在这时,只听“砰”的一声闷响,杯子居然下滑了一大截!啊,原来杯子会“走路”是真的呀!看来是我定力不够,做事情太急于求成,我暗暗感到惭愧。于是,我继续用烛火烤了一会儿,杯子又下滑了一截,我欢呼着:“成功了!成功了!”
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终于找到了杯子会“走路”的秘密:原来,当火烤到杯底时,杯子内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拼命往外挤,但是由于杯口倒扣着,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住,热空气出不来,只能把被子顶起一点。这样,杯子和玻璃板之间
出现了小空隙,摩擦力就大大减小了,在这种情况下,杯子就会自己滑动了。
我看了后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生活中真是处处有科学啊!”
第七课 座右铭的启示
团结的力量
老人病重时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指着一捆箭说:“你们试试把这捆箭折断。”三个儿子轮流抱着箭使劲折,都没有折断一根箭。
父亲说:“我来吧!”老人慢慢拆开这捆箭,一条条地折断了。他说:“这就是团结的力量。你们要团结,像这捆箭一样,这样任何人也不能打垮你们。”
不久。他快要死时,对三个儿子说:“答应我,你们要同心协力,临死之前我要得到你们的承诺。”三个儿子哭着向父亲做了保证,父亲便溘然长逝了。
他们的父亲留下的遗产很多,然而麻烦也不少。开始时,三兄弟团结着把问题处理的很好。然而渐渐地,他们便开始争夺财产、争着分家。不团结的三兄弟最终丢失了全部家产。当他们想
起父亲的教诲时,为时晚矣!
座右铭给我的启示
在我的生活中,我遇到过许许多多的挫折,但每当我遇到挫折,总想起爸爸告诉我的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直鼓舞着我。
记得那次我们一家去农村的奶奶家玩,到了奶奶家之后,我就和一些小朋友在院子里的一棵树下玩,他们一会爬上树,一会又下来,我非常羡慕他们,可是我不敢上树,只能看他们爬。
玩累了,小朋友们都回家了,剩我一个人现在那里看着大树。这是,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你在想什么呢?”我对爸爸说:“我也想爬树。”爸爸听了,对我说:“孩子,你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坚持不懈,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听了爸爸的话,我不由得来了勇气,于是就放开胆子去爬树。开始,不管我怎样用力,就是爬不上去。最后爸爸教给我爬树的要领,那就是:手和脚要抱住树,慢慢地往上爬,不能爬快,因为容易从树上掉下来。
于是,我又重新开始向大树进发了。虽然树
皮依然很滑,但是,我在控制了自己的速度之后,已经能感觉到自己能慢慢抱紧大树,不再飞快地向下滑了。这样练习了很长时间之后,我终于学会爬树了。
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之后,爸爸对我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只要你有这种坚持不懈的劲头,就一定能成功。”爸爸接着说:“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今天我把它送给你了!”我听了爸爸的话,特别高兴,大声喊到:“我也有座右铭了!”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在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已经学习了不少名言,就如同天上的繁星一样,数也数不清!当然,我也不例外。“失败乃成功之母”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启发: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遇到失败,但如果能用努力和坚持去战胜失败,就有可能走向成功!
记得那是四年级的暑假,我和陈青云一块儿去找李紫薇。我们来到楼下,叫了一声,他便以最快的速度立刻“飞”了下来,我们定睛一看,唉!原来是它——溜冰鞋!我提议道:“要不,紫薇,
你来教我们溜冰吧!怎样?”她俩听了,觉得主意很棒,就嚷嚷着要赶快开始。
我先换上紫薇的溜冰鞋,正打算站起来,没想到立刻摔了一个“屁股朝天”。我晕头转向地坐在凳子上,说道:“算我今天走了狗屎运了!”紫薇和青云连忙像我走来,问:“你没事吧?”我扶着她俩的手,说:“像我这种女强人,怎么会这么轻易就倒下呢?继续吧!”
于是,我便抓着紫薇的手,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练习。紫薇毫不厌倦地辅导着我,青云也在一边替我打气。刚开始,我总觉得脚下的滑轮就像两只不听话的小老鼠,只要我一站起来,就马上不听话地“哧溜”乱窜,根本就不受我的控制。半小时过去了,我不知摔了多少回,膝盖都在隐隐作痛。我坐在草地上,暗暗想:“难道我真的学不会滑冰吗?”可我转念又想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名言。我不能就此放弃,别人都能学会,他们也不爱我敏捷,更不比我聪明,我怎么就不行呢?我不比他们差,只要能战胜失败,我一定能学会溜冰的。于是我便从草地上站起来,继续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渐渐地,我摸索到
了溜冰的技巧,开始能放开紫薇的手慢慢向前滑了。看到我能自己滑了,她们两人高兴得为我鼓起了掌!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就是我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八课
文明只差一步
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一,伦伦和兰兰两个好朋友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突然,一股臭气熏人的味道向他们扑面而来。“啊,臭死了!”他们连忙捂住了嘴巴和鼻子,加快脚步往前走。往前一看,原来是前面垃圾发臭的味道。
只见一些饭菜撒在了垃圾桶外面,油渍、可乐瓶、瓜壳、纸屑到处都是,最恶心的是,一块腐烂的香蕉皮搭在垃圾桶口,那味道真是令人作呕。
“这是谁干的?真不讲卫生!唉!伦伦,咱们把这儿收拾一下吧!”兰兰一边弯腰捡垃圾一边招呼她身后的伦伦。可是伦伦站在一旁看着,像块木头似的一动没动。
兰兰看了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懒呀?亏你在学校还是个„三好学生‟呢!”
伦伦没有理睬她,他小声嘀咕着:“就算兰兰把垃圾捡干净了,也不能解决乱丢乱扔的根本问题呀,那些人还是会乱丢垃圾的。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得好好想想。”
“有了!我在桶上写一句文明标语吧!”他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可是,写什么好呢?写“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不,不够新颖。哈哈,有了!不如这样写……
捡完了垃圾,兰兰已是汗如雨下。她擦干了汗,一转身,呦,垃圾桶上贴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文明——只差一步”!
“伦伦,你真棒!”兰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两个好朋友会心地笑了起来。
是啊,文明就差这么一步了!文明是什么?文明其实就是一个好习惯。有时,文明只是一位小男孩摘羽毛球时垫在椅子上的薄薄一张纸的距离;有时,文明只是一位打电话的阿姨一个极其简单的遮挡手势;有时,文明只是看见水龙头没关好,轻轻拧紧的一刹那;有时,文明只是扔垃圾的时候把它放入垃圾桶,掉到外面了就轻轻
捡起来的小小动作……
其实,文明并不难,有时只需要小小的一步。让我们都走好这“一步”的文明吧!
文明只差一步
小芳和小强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无意间看到路旁的垃圾桶前随处可见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小芳心想,哎呀,假如眼睛不好的人一脚踩上去滑倒在地上,那该怎么办?而且垃圾丢得满地都是,看起来太不卫生了。我不如花一点时间来把垃圾清理一下。她想着想着,便用手拾起垃圾,把垃圾丢进垃圾桶。站在她旁边的小强也在一张纸上工整地写下了“文明——只差一步”几个大字,把它贴在了垃圾筒上。
看着这组漫画,我不由得想到了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记得在四年级时,我吃完午饭,走出学校的餐厅。忽然,我看见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拿着簸箕来到教学楼下。他瞧了瞧四周,趁一旁的老师不注意时,把垃圾倒在了垃圾桶旁,这里离垃圾桶只有半步的距离。我见状,走过去说:“垃圾可不能乱到啊!”那个小同学吃了一惊,赶紧转身
过来,发现我只是一个学生,便理直气壮地说了一句:“哼,乱倒垃圾的又不止我一个,关你什么事?多管闲事!”说完,迈着大步走了。
我真想跟那位同学理论一番。他说,乱扔垃圾的不止他一个,认为自己做的蛮有道理。但是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若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以为那样做的不止他一个,就可以随处扔垃圾的话,那么即使值日生再勤快,还是不能保持校园干净整洁。我们必须知道,美好的环境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漫画中那两个小学生一样有一颗公德心,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更加美好。当你为了轻松而想少有一步时,请你一定要几站台,米酒快成为一个人们口中时常谴责的那个“缺德”的人了。
文明,往往只差一步!让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能够多迈几步文明的步伐!
第九课
汉字王国之旅
今天有幸到“汉字王国”转了一圈,你别说,收获还挺大呢!不但了解了汉字的历史、演变过
有想到的是,作文本发下来时,老师竟在一些词语的下面画上了横线,并做了批注,上面写着“用词不当,请修改”的字样。这不就是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导致的吗?
因此,学会恰当地用词,不写错别字是正确流利地表达的前提。从此。我每写一篇文章都能在用词造句上潜心揣摩,做到合理用词,不但能说一口漂亮话,而且能够写出精美的文章来与大家共享。
今天来汉字王国,我除了懂得在写作中正确合理地用词,还使自己的思想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我喜欢学汉字
我喜欢学汉字,因为学了汉字,就可以写日记,看报纸,读书,写作文。
汉字是一种有趣的文字,它一般是由偏旁组成,而且变化非常大,加一横或一竖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日”字加一横就变成了“目”字,加一竖就变成了“田”。现在我积累了很多识字方法,用部首变化小魔术,用旧友交新友,分析字形等,我还常和同学们互相交生字呢!
我国的汉字是很有趣的,很多汉字的每一
部分表示一个意思,合成一个字,就像一个小故事。比如“信”,左边的“单立人”表示人,右边的“言”表示人说的话。人说话当然要讲信用,所以,“人”和“言”合起来,就是“信”。再比如“家”,上边的“宝盖儿”表示屋子,下边的“豕”指的是猪。屋子下面有猪,就是家。我国古代,猪是财富的象征,猪越多财富越多。“家”字后来引申为人居住的地方。
听老师介绍,古人为自己身体上的器官造字,一般都是很形象的。甲骨文的“眉”字,下面是一个横着的眼睛,上面的部分自然就是眉毛了。如果没有眼睛做提示,人们就很难辨认出这个字的意思了。现在的“眉”字更失去了原有的图形,变成了一个符号。张老师用“一只手放在目上”教会了我认识“看”字,李老师用一直大手抓住山林的枝桠往上爬”教会了我认识“攀”字。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魅力、最意寓深刻的文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为此自豪和骄傲。学好汉语、用好汉字、弘扬中华文化,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责
任。
第十课
想的就是你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在一个晚会上,独自坐在一旁静静地想问题。
一位美国富翁非常好奇,他走过去问:“萧伯纳先生,我出一块钱来打听你现在的想法,行吗?”
面对富翁庸俗的揶揄,萧伯纳决定给与反击。他抬头看了富翁一眼,不动声色地说:“我想的东西根本不值一块钱。”
这下更引起了富翁的好奇,他急不可待地问道:“那么你究竟在想些什么东西呢?”“我想的东西就是你呀!”富翁听后,狼狈地走开了。
我的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为了学生的进步,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知识,他们像蜡烛、似园丁,他们是那么伟大、高洁。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启蒙老师—吴老师。
吴老师中等个头,披着一头微卷的头发,浓眉大眼,略高的鼻梁下,是一张樱桃小嘴。她和蔼可亲,总是面带笑容,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 我刚入学时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永远记住了吴老师,是她教育了我。
记得那天的语文课,吴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丨”几个笔画,让我们照着写。我在入学前就练过这几个笔画,铅笔字自然也写得不错。
这时,吴老师来到我的身旁,看了我的字后,带着赞赏的口吻说:“陈广军的字真漂亮!”同学们听了,纷纷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吴老师要求同学们下课后看看我的字,向我学习。此刻,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老师让他们向我学习,我一定是全班字写得最好的,没人能比得上我!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来看我写的字,而我呢?则拿着作业本到处炫耀。那时,我很骄傲。总认为自己的字写得很好,没人能和我相比,回家也就不认真练字了。就这样,我的字进步很慢,老师的表扬也少了,可我却全然不知,仍沉浸在老师夸赞的喜悦之中。
又是一个课间,同学们都出去活动了,吴老师
把我叫到她身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的字真的很漂亮,但最近进步不明显。”一句话把我弄得满头雾水。吴老师见我紧锁眉头,笑了笑说:“不能骄傲自满!写完一个字就要找出不足的地方,再加以改进,这样进步才能快,否则,你就会落后。”
吴老师的一番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此以后,我持之以恒地练字,后来还在书法比赛中获了奖。
是吴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谢谢您,吴老师!
我的老师
教过我的老师非常多,我喜爱的老师也很多,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还是风趣幽默、可亲可敬的朱巧老师。
朱老师染着黄褐色的卷发,特别洋气,像朵菊花似得刘海儿下面是两条细细的眉毛。朱老师微笑时,眉毛总能配合那笑眯眯的眼睛,给我们带来一种亲切感。朱老师有张被称之为“铁齿铜牙”“三寸不烂之舌”的嘴。每当朱老师听到同学们说话时,都会从嘴里发出“定时炸弹”—
—表扬的一句话,弄得我们手忙脚乱,赶紧坐好,还以为给小组加分的机会来了,结果又让老师的一句话给打发了:“既然没有最差的组,那就不用表扬了。”啊,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欢喜一场!
朱老师还是一个活泼的人,韵律操的音乐声一响,她就跟着带操员一起跳。上课时,她偶尔也会做一些搞笑的动作,弄得全班大笑不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我们觉得课堂不再枯燥。朱老师真是一个多体面,有喜、有怒、有愁、有严······
有一天,朱老师让我们第五组留堂,因为我们不积极回答课堂提问。开始,她生气地说:“你们是一个集体,人人都要团结合作、积极向上,才能为组里争分。现在你们检讨一下自己······”渐渐地,我们都做了检讨。但我们并没有埋怨朱老师,她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快地进步,才叫我们检讨的,为了我们,朱老师真是用心良苦啊!
朱老师,您是蜡烛,发出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却燃烧了自己!谢谢您,我敬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