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程溪中心下庄小学 吴承圳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 ,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镜头, 生活之美每时每刻都存在, 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镜头, 以小见大, 从一粒沙中见世界。从平凡中见不平凡, 从平常中见特别, 要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惊天动地和激情飞跃呢? 所以小学生要放亮眼睛去看, 放大脑袋去想, 放稳笔去写, 下面是我对的一些肤浅的思考:
一、用眼观察生活收集写作素材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可以成一部电视剧,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小片段围绕一个中心也
可以练就成一篇文章。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生活, 思考生活, 品味生活。用独特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品平常的生活, 谈真实的想法, 不拘一格, 只要有真情流露即为好文章。如果说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它的躯体,那么真挚的情感就是它的灵魂。平时我最喜欢批改学生的周记,也许很多人会说我傻,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每当这时, 我仿佛在与他们交谈, 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周记是训练学生写作的重要方式,更是师生心灵交汇的一种重要渠道。每改完一篇周记,我的心情都是快乐的放松的。因为他们开始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留意生活的美,为写作收集素材, 同时不断丰富了自己的阅历, 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二、亲自体验生活,创设写作的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作为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今年六月中旬,我们的教学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可是我每一次去班里上课的时候,总能听到教室里有学生讲话,尽管我提醒了许多次。可是,有些学生就是不听话。那天我实在火了,把黑板擦往讲台上一拍,气愤地说:“这节课不上了,你们自习吧!”尽管教室里鸦雀无声,我还是走出了教室,回到了办公室。这时班长苏继薇主动来到了办公室作了检讨,说她没有把班级管好,恳请我去上课。我当时也觉得过火了,便走到了教室问学生:“你们觉得老师这样做,对吗?”大多数学生都说对。我就引导同学们说:“你们有没有人觉得老师做得不对呢?”一开始没有人举手,我再一次诚恳地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发火的错误,打开了孩子的心扉:老师,你发火的时候我们好害怕;老师,我当时有点恨你;老师,其实我们说话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见解,可是没有想到你发了那么大的火;老师,其实你发火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说话了,可是你还是离开了教室„„紧接着我让同学们以这次老师发火为内容写篇作文,结果我觉得孩子们的作文里几乎没有一句空话大话,我也从孩子们的作文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此后,一篇篇流露真情的习作跃然纸上。有了真实的生活就会有真实的内心感受,也就能流露真情的文章。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实践出真知。
三、用心感悟生活,升华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不同的学生对生活有不同的思考和感受。在习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因为学生具有自己独具个性的眼睛,耳朵,心灵感悟和表达方式。我在授<<七步诗>>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曹丕和曹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学生体会到曹植对曹丕悲愤填鹰的感情和谴责劝戒的语气。学生开始觉得很可笑,但两三次演下来,教室里空气凝重,同学们的表情异常严肃,目光严厉.我知道他们体会到了这些情感.又如,我在授<<草船借箭>>时,学到”周瑜很高兴”时,让学生想他高兴的同时想了些什么。有的说:"诸葛亮中计了。"有的说:"诸葛亮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这回恐怕凶多吉少了."有的说:"诸葛亮这个大笨蛋中计了,这回看他怎么在三天之内造十万多枝箭,这回他必死无疑,我可以去除这个心腹大患了,除去这个眼中钉了。哈!"我再叫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入本子中,就是一段很好的写作素材了。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让每个学生勇于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老师在习作中要理解,尊重,珍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总之,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想,欣赏他们的一切想法,为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化的真实作文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写作欲望和灵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程溪中心下庄小学 吴承圳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 ,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镜头, 生活之美每时每刻都存在, 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镜头, 以小见大, 从一粒沙中见世界。从平凡中见不平凡, 从平常中见特别, 要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惊天动地和激情飞跃呢? 所以小学生要放亮眼睛去看, 放大脑袋去想, 放稳笔去写, 下面是我对的一些肤浅的思考:
一、用眼观察生活收集写作素材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可以成一部电视剧,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小片段围绕一个中心也
可以练就成一篇文章。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生活, 思考生活, 品味生活。用独特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品平常的生活, 谈真实的想法, 不拘一格, 只要有真情流露即为好文章。如果说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它的躯体,那么真挚的情感就是它的灵魂。平时我最喜欢批改学生的周记,也许很多人会说我傻,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每当这时, 我仿佛在与他们交谈, 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周记是训练学生写作的重要方式,更是师生心灵交汇的一种重要渠道。每改完一篇周记,我的心情都是快乐的放松的。因为他们开始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留意生活的美,为写作收集素材, 同时不断丰富了自己的阅历, 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二、亲自体验生活,创设写作的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作为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今年六月中旬,我们的教学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可是我每一次去班里上课的时候,总能听到教室里有学生讲话,尽管我提醒了许多次。可是,有些学生就是不听话。那天我实在火了,把黑板擦往讲台上一拍,气愤地说:“这节课不上了,你们自习吧!”尽管教室里鸦雀无声,我还是走出了教室,回到了办公室。这时班长苏继薇主动来到了办公室作了检讨,说她没有把班级管好,恳请我去上课。我当时也觉得过火了,便走到了教室问学生:“你们觉得老师这样做,对吗?”大多数学生都说对。我就引导同学们说:“你们有没有人觉得老师做得不对呢?”一开始没有人举手,我再一次诚恳地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发火的错误,打开了孩子的心扉:老师,你发火的时候我们好害怕;老师,我当时有点恨你;老师,其实我们说话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见解,可是没有想到你发了那么大的火;老师,其实你发火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说话了,可是你还是离开了教室„„紧接着我让同学们以这次老师发火为内容写篇作文,结果我觉得孩子们的作文里几乎没有一句空话大话,我也从孩子们的作文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此后,一篇篇流露真情的习作跃然纸上。有了真实的生活就会有真实的内心感受,也就能流露真情的文章。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实践出真知。
三、用心感悟生活,升华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不同的学生对生活有不同的思考和感受。在习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因为学生具有自己独具个性的眼睛,耳朵,心灵感悟和表达方式。我在授<<七步诗>>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曹丕和曹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学生体会到曹植对曹丕悲愤填鹰的感情和谴责劝戒的语气。学生开始觉得很可笑,但两三次演下来,教室里空气凝重,同学们的表情异常严肃,目光严厉.我知道他们体会到了这些情感.又如,我在授<<草船借箭>>时,学到”周瑜很高兴”时,让学生想他高兴的同时想了些什么。有的说:"诸葛亮中计了。"有的说:"诸葛亮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这回恐怕凶多吉少了."有的说:"诸葛亮这个大笨蛋中计了,这回看他怎么在三天之内造十万多枝箭,这回他必死无疑,我可以去除这个心腹大患了,除去这个眼中钉了。哈!"我再叫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入本子中,就是一段很好的写作素材了。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让每个学生勇于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老师在习作中要理解,尊重,珍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总之,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想,欣赏他们的一切想法,为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化的真实作文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写作欲望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