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2016年小学思品教学技能竞赛
课题:7、我的兴趣爱好 评 课 稿 学校:古敢水族乡古敢小学
姓名:卯智英
时间:2016年4月21日
7、《我的兴趣爱好》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3号参赛教师卯智英,我评的是14号参赛教师潘彩琼老师上的《我的兴趣爱好》一课。我认为评课就是旁观者与当局者之间课后的一些交流,其目的就是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开放式氛围,实施开放式教学,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课堂局限,放手让学生参与实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我的兴趣爱好》一课的课程目标要求是:1、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所在,并能很好的加以发展。 2、在学习中能够正确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偏科。3、能选择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知道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成长。其内容 “阐述了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社会同步发展、与学生实际生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锻炼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真正爱好的活动范围并不广泛,有局限性。所以根据这个现状,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并能很好的加以发展。在学习中能够正确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偏科。学生认识什么是健康的兴趣爱好,如何培养兴趣爱好,以及了
解这些兴趣爱好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通过潘老师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习惯。今天就潘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粤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七课《我的兴趣爱好》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1、教学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来讲,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教学思路设计清楚,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有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潘老师语言亲和力强,表情丰富。
4、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5、教师准备充分,教学环节的过渡与衔接比较流畅。如潘老师设计的“我的兴趣菜单”这一环节,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法中,潘老师采取一系列适当的方法与手段去引导学生自身去参与、体验、感悟,只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意识和情感,才能转化为外在的正确的道德行为。
情境教学展示给学生的场景是具体的、生动的、直观的,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在课前,与学生交流并以歌声的形式来导入课题,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6、 精心设计活动,绽放生命活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和交往的多维活动,教学设计重在设计儿童的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儿童的主体性,突出儿童的个性,解放儿童的创造性,“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得,
让我参加,我会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品德与社会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感受。本课教学设计,潘教师能将活动巧妙地引入课堂。
7、形式多样,活动有效
课堂教学活动应是师生有效、高质量的多项活动,作为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情境,刺激维持学生的有效活动,生活贴近儿童,深受学生喜欢。如“才艺展示会”激发了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
8、尊重学生,把每个活动做到位。
9、教师能融入活动,成为活动的一员。
活动过程中,潘老师重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活动因有教师的参与才会有向心力,凝聚力,老师也参与到其中的某些小组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10、在出示课堂练习时,发“兴趣锦囊”给学生,很有创意。
听了潘老师的课,我有很多收获,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也有如下几点小小的想法。
1、教师在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只说到了音乐,但除了音乐,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其他爱好。
2、教师在板书课题时,用时有点多,而学生感觉没有事情可做。
3、学生在说自己的爱好时,说自己喜欢打“乒乓球”时,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乒乓球”发音。
4、学生在朗诵《助人为乐》时,配音声音应该小一点。
5、对提前布置的美术作业,教师只是让学生涂上颜色,最好不要
限制学生的思维,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展示学生绘画时,我认为每个学生的画都好,只是在颜色上深和浅点。 6、在辩论会时,学生好像并没有辩论,直接让学生汇报展示,应该让学生在小组先讨论一下,再来汇报,如果是在第一天抽题就讲,是没有时间去交流准备的。
7、在谈到偏科时,不能说“偏科是不健康”的说法,只能说这不利于我们的成长。
我的评课到此结束,有说得不恰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多包涵!
富源县2016年小学思品教学技能竞赛
课题:7、我的兴趣爱好 评 课 稿 学校:古敢水族乡古敢小学
姓名:卯智英
时间:2016年4月21日
7、《我的兴趣爱好》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3号参赛教师卯智英,我评的是14号参赛教师潘彩琼老师上的《我的兴趣爱好》一课。我认为评课就是旁观者与当局者之间课后的一些交流,其目的就是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开放式氛围,实施开放式教学,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课堂局限,放手让学生参与实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我的兴趣爱好》一课的课程目标要求是:1、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所在,并能很好的加以发展。 2、在学习中能够正确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偏科。3、能选择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知道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成长。其内容 “阐述了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社会同步发展、与学生实际生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锻炼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真正爱好的活动范围并不广泛,有局限性。所以根据这个现状,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并能很好的加以发展。在学习中能够正确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偏科。学生认识什么是健康的兴趣爱好,如何培养兴趣爱好,以及了
解这些兴趣爱好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通过潘老师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习惯。今天就潘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粤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七课《我的兴趣爱好》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1、教学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来讲,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教学思路设计清楚,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有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潘老师语言亲和力强,表情丰富。
4、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5、教师准备充分,教学环节的过渡与衔接比较流畅。如潘老师设计的“我的兴趣菜单”这一环节,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法中,潘老师采取一系列适当的方法与手段去引导学生自身去参与、体验、感悟,只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意识和情感,才能转化为外在的正确的道德行为。
情境教学展示给学生的场景是具体的、生动的、直观的,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在课前,与学生交流并以歌声的形式来导入课题,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6、 精心设计活动,绽放生命活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和交往的多维活动,教学设计重在设计儿童的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儿童的主体性,突出儿童的个性,解放儿童的创造性,“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得,
让我参加,我会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品德与社会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感受。本课教学设计,潘教师能将活动巧妙地引入课堂。
7、形式多样,活动有效
课堂教学活动应是师生有效、高质量的多项活动,作为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情境,刺激维持学生的有效活动,生活贴近儿童,深受学生喜欢。如“才艺展示会”激发了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
8、尊重学生,把每个活动做到位。
9、教师能融入活动,成为活动的一员。
活动过程中,潘老师重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活动因有教师的参与才会有向心力,凝聚力,老师也参与到其中的某些小组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10、在出示课堂练习时,发“兴趣锦囊”给学生,很有创意。
听了潘老师的课,我有很多收获,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也有如下几点小小的想法。
1、教师在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只说到了音乐,但除了音乐,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其他爱好。
2、教师在板书课题时,用时有点多,而学生感觉没有事情可做。
3、学生在说自己的爱好时,说自己喜欢打“乒乓球”时,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乒乓球”发音。
4、学生在朗诵《助人为乐》时,配音声音应该小一点。
5、对提前布置的美术作业,教师只是让学生涂上颜色,最好不要
限制学生的思维,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展示学生绘画时,我认为每个学生的画都好,只是在颜色上深和浅点。 6、在辩论会时,学生好像并没有辩论,直接让学生汇报展示,应该让学生在小组先讨论一下,再来汇报,如果是在第一天抽题就讲,是没有时间去交流准备的。
7、在谈到偏科时,不能说“偏科是不健康”的说法,只能说这不利于我们的成长。
我的评课到此结束,有说得不恰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