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羞愧难当
熊远国
唉,三十多年了,我几乎看不出母校的样子,只有那几棵沧桑的银杏树,让我追忆昔日校园的轮廓:当年天天举行演出的大礼堂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潮的会议中心:经常召开万人大会的操场还在,不同当年尘土飞扬的是,眼前一片绿茵:那棵最高银杏树枝丫上的一撮高音喇叭早已不见,如今树冠如盖,满目葱茏--------
为了今天,我们同学九人从倡议到现在,不知承受了多少煎熬,这煎熬,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源于内心------
三十三年前,狂热、激情、忠诚、无畏,彻底点燃了我们,我们用青春期的全部精力追逐虚妄,打击异己。当我们最具才华的胡老师在课堂上,放下语录,然后神秘地从袖筒里拿出那卷手抄诗稿时,我们几个出身最正的“红卫兵”交换着眼神,好像猎人瞄准了目标。
“-----我依然固执的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胡老师还陶醉在自以为是的朗诵中时,早已按捺不住激愤的我们已经卡住了他那纤细的脖子。此后,全校的批斗大会上,申讨反动学术权威老胡,就成了保留项目。我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手持扩音器质问老胡,尖厉的声音在校园上空回响:“你凭什么相信未来?你要明白,相信未来就是怀疑现在!”在我铿锵有力的质问中,老胡紧抿双唇,木然地望着前方。
宁静的校园里几声鸟鸣,让我的思绪回到了眼前。昔日的大平房教室已是窗明几净的教学楼了,透过窗玻璃看到教室里整齐的桌椅,突然心中一阵难受,堵得我艰于呼吸:当年我就是用比这还要高大的桌椅摞成“反动山”,让胡老师站在上面,我们再奋力推到,在阵阵欢呼声中,我们最富才华的老师重重摔在地上------
“别愣着啊,老熊!”同学老骆喊着我,“都快到胡老师家了,快点儿。”“哦----哦。”站在母校的公寓楼下,摸着怀中专门为老师写的卷轴,我竟一时不知所措。
多年来,有句话一直憋在我心里,但从未由我们的口郑重说给老师,近来,听说胡老师的身体不好,我们几个愈加意识到向老师说出这句话的必要和价值。
门开了,胡老师气色尚好,他端坐在轮椅上,挥着双手迎接我们,我们一一走上前去问候老师。接着退后站成一列,缓缓展开我为老师敬书的卷轴-------“愧于师恩,怍于天地”,然后一起躬身向老师说出那句憋在心许久的话:“胡老师,我们对不起您。”
胡老师的嘴唇抖动了几下,慢慢地说:“你们虽已两鬓染霜,但在我的眼中永远是孩子,孩子犯错,上帝都会原谅的,何况那个时代,犯错的岂止孩子?同学们,有你们这句话-----老师知足了,谢谢你们。”
说完,年近耄耋的胡老师双臂撑起上身,对着我们深深低头致谢,稀疏的白发倔强地立在头顶上------
这是我们多么熟悉的动作啊-------
当年上课师生互相问好,胡老师就是这样躬身还礼,谦恭儒雅。
当年胡老师被停课反省,劳动改造,就是这样弓着身子,等我们趾高气扬地走过去后,再认真的扫地蹲地。
当年批斗会上,胡老师脖颈上挂着写满污言秽语的牌子,就是这样躬身低头---------
那一刻,已经将近五十岁的我,无地自容,始终不敢直视老师;默默拿出打印好的诗稿,双手递到胡老师眼前:“老师,这是您当年最喜欢的诗稿,再领您的学生们读一次吧” 阳光为轮椅上的胡老师镶上了金边,并不宽敞的客厅里,书声琅琅--------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那一刻,我羞愧难当
熊远国
唉,三十多年了,我几乎看不出母校的样子,只有那几棵沧桑的银杏树,让我追忆昔日校园的轮廓:当年天天举行演出的大礼堂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潮的会议中心:经常召开万人大会的操场还在,不同当年尘土飞扬的是,眼前一片绿茵:那棵最高银杏树枝丫上的一撮高音喇叭早已不见,如今树冠如盖,满目葱茏--------
为了今天,我们同学九人从倡议到现在,不知承受了多少煎熬,这煎熬,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源于内心------
三十三年前,狂热、激情、忠诚、无畏,彻底点燃了我们,我们用青春期的全部精力追逐虚妄,打击异己。当我们最具才华的胡老师在课堂上,放下语录,然后神秘地从袖筒里拿出那卷手抄诗稿时,我们几个出身最正的“红卫兵”交换着眼神,好像猎人瞄准了目标。
“-----我依然固执的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胡老师还陶醉在自以为是的朗诵中时,早已按捺不住激愤的我们已经卡住了他那纤细的脖子。此后,全校的批斗大会上,申讨反动学术权威老胡,就成了保留项目。我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手持扩音器质问老胡,尖厉的声音在校园上空回响:“你凭什么相信未来?你要明白,相信未来就是怀疑现在!”在我铿锵有力的质问中,老胡紧抿双唇,木然地望着前方。
宁静的校园里几声鸟鸣,让我的思绪回到了眼前。昔日的大平房教室已是窗明几净的教学楼了,透过窗玻璃看到教室里整齐的桌椅,突然心中一阵难受,堵得我艰于呼吸:当年我就是用比这还要高大的桌椅摞成“反动山”,让胡老师站在上面,我们再奋力推到,在阵阵欢呼声中,我们最富才华的老师重重摔在地上------
“别愣着啊,老熊!”同学老骆喊着我,“都快到胡老师家了,快点儿。”“哦----哦。”站在母校的公寓楼下,摸着怀中专门为老师写的卷轴,我竟一时不知所措。
多年来,有句话一直憋在我心里,但从未由我们的口郑重说给老师,近来,听说胡老师的身体不好,我们几个愈加意识到向老师说出这句话的必要和价值。
门开了,胡老师气色尚好,他端坐在轮椅上,挥着双手迎接我们,我们一一走上前去问候老师。接着退后站成一列,缓缓展开我为老师敬书的卷轴-------“愧于师恩,怍于天地”,然后一起躬身向老师说出那句憋在心许久的话:“胡老师,我们对不起您。”
胡老师的嘴唇抖动了几下,慢慢地说:“你们虽已两鬓染霜,但在我的眼中永远是孩子,孩子犯错,上帝都会原谅的,何况那个时代,犯错的岂止孩子?同学们,有你们这句话-----老师知足了,谢谢你们。”
说完,年近耄耋的胡老师双臂撑起上身,对着我们深深低头致谢,稀疏的白发倔强地立在头顶上------
这是我们多么熟悉的动作啊-------
当年上课师生互相问好,胡老师就是这样躬身还礼,谦恭儒雅。
当年胡老师被停课反省,劳动改造,就是这样弓着身子,等我们趾高气扬地走过去后,再认真的扫地蹲地。
当年批斗会上,胡老师脖颈上挂着写满污言秽语的牌子,就是这样躬身低头---------
那一刻,已经将近五十岁的我,无地自容,始终不敢直视老师;默默拿出打印好的诗稿,双手递到胡老师眼前:“老师,这是您当年最喜欢的诗稿,再领您的学生们读一次吧” 阳光为轮椅上的胡老师镶上了金边,并不宽敞的客厅里,书声琅琅--------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