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作文2000字

初一作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记生字、词语。

2、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

3、通过对李大钊语言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对家人的关爱,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当时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 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 自学生字新词。

3. 教师准备本课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吗?今天就是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一个老师和大家相识的日子。那我再写一个日子(板书4月28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是一段难以忘记的回忆,是一段惨痛的经历。她给这段记忆起了一个名字叫《十六年前的回忆》。(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效果,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回忆”内容。

1、检查字词,理清顺序。

(1)学习新生字。

(2)开火车读词语。(智慧接力棒一棒接一棒)

(3)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下列词语是什么意思呢?

2、检查课文预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的是谁?(李大钊) 你了解李大钊吗?交流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十六年前是指哪一年?由此我们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哪一年?

(3)十六年前的事情了,过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作者还难以忘记,到底十六年

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概括完成内容。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回忆了关于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如果用小标题概括可以概括成(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这几件事。

三、感受慈父形象。

1、作为一个父亲,李大钊在作者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引导感情朗读“父亲是很慈祥的...... ”的一句。

(1)指明学生读。

(2)父亲是很慈祥的,不是一般的慈祥,一点的慈祥,再读。(重读“很”字)

(3)我这么慈祥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只能成为我永久的回忆,带着对父亲的思念和感动的心情来读。(读出回忆)

(4)多么慈祥的一个父亲,在1927年4月28日,被残忍的杀害了,被活活的吊死了。当我提笔写他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情?(沉重、悲痛)怎么读出这种感受呢?再读。(读出沉痛)

(5)我“总爱”问父亲问题,父亲“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的讲给我听。从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这里充满了父亲浓浓的爱意。)(读出关爱)

四、 父亲的哪些话令你感动?写出自己的体会。(全班交流)

五、品味语言,感悟父亲对家人的爱和工作的高度负责。

1、品读:“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 ”一句。

(1)指明读,谈体会。

(2)“坚决”是什么意思,(毫不犹豫)你能用坚决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吗?

(3)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再读。比较一下哪个语气更重?

(4)为什么慈祥而有耐心的父亲要对自己的妻子用这么强烈的语气说话?为什么不能商量着说呢,非要说的那么坚决,那么强烈呢?(时间紧迫,局势严重)所以面对妻子只能这样坚决的告诉她——读......

(5)父亲难道不知道自己处境的危险,形势的紧张吗?留下来只会凶多吉少,但是为了革命工作,为了党,他毅然决定留下来,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忠于革命的精神。

2、品读“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 ”一句。

(1)指明读,谈体会。我认为这里他撒了个谎。你们知道吗?其实作者不是李大钊最大的孩子,他最大的孩子,就是他的儿子李葆华,也一直在从事革命工作。李大钊之所以这样说就是想保护这个儿子。

(2)再指明读。交流:他们真的什么都不懂吗?什么都不知道吗?为什么要这样说?这又撒了一个慌呀?这是为什么呢?(为了不连累家人)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跟谁有关系?(跟自己有关系)再来读最后两句。

( 3) 我们从中又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为家人着想,急于让家人脱困,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3、 品读:“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一句

(1)指明学生读。

(2)慈祥的父亲怎么会这样回答我呢?为什么他不耐心的讲给我听呢?

(3)交流探求原因:父亲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之所以不告诉我是因为父亲是为了保护我,有时候知道的越少也就越安全,

我们可以看出这里面包含着父亲对我浓浓的爱意。带着这种爱意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4)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慈祥)再读

六.总结:

这就是作者对父亲的语言的回忆和描写,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一个慈祥的,对家人关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父亲形象。课文中还有一些对父亲外貌、动作、神态的回忆和刻画,请同学们自己先从文中找出来,仔细体会,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时 语言描写 慈祥、对工作高度负责 被害后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记生字、词语。

2、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

3、通过对李大钊语言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对家人的关爱,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当时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 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 自学生字新词。

3. 教师准备本课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吗?今天就是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一个老师和大家相识的日子。那我再写一个日子(板书4月28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是一段难以忘记的回忆,是一段惨痛的经历。她给这段记忆起了一个名字叫《十六年前的回忆》。(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效果,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回忆”内容。

1、检查字词,理清顺序。

(1)学习新生字。

(2)开火车读词语。(智慧接力棒一棒接一棒)

(3)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下列词语是什么意思呢?

2、检查课文预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的是谁?(李大钊) 你了解李大钊吗?交流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十六年前是指哪一年?由此我们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哪一年?

(3)十六年前的事情了,过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作者还难以忘记,到底十六年

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概括完成内容。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回忆了关于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如果用小标题概括可以概括成(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这几件事。

三、感受慈父形象。

1、作为一个父亲,李大钊在作者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引导感情朗读“父亲是很慈祥的...... ”的一句。

(1)指明学生读。

(2)父亲是很慈祥的,不是一般的慈祥,一点的慈祥,再读。(重读“很”字)

(3)我这么慈祥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只能成为我永久的回忆,带着对父亲的思念和感动的心情来读。(读出回忆)

(4)多么慈祥的一个父亲,在1927年4月28日,被残忍的杀害了,被活活的吊死了。当我提笔写他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情?(沉重、悲痛)怎么读出这种感受呢?再读。(读出沉痛)

(5)我“总爱”问父亲问题,父亲“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的讲给我听。从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这里充满了父亲浓浓的爱意。)(读出关爱)

四、 父亲的哪些话令你感动?写出自己的体会。(全班交流)

五、品味语言,感悟父亲对家人的爱和工作的高度负责。

1、品读:“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 ”一句。

(1)指明读,谈体会。

(2)“坚决”是什么意思,(毫不犹豫)你能用坚决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吗?

(3)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再读。比较一下哪个语气更重?

(4)为什么慈祥而有耐心的父亲要对自己的妻子用这么强烈的语气说话?为什么不能商量着说呢,非要说的那么坚决,那么强烈呢?(时间紧迫,局势严重)所以面对妻子只能这样坚决的告诉她——读......

(5)父亲难道不知道自己处境的危险,形势的紧张吗?留下来只会凶多吉少,但是为了革命工作,为了党,他毅然决定留下来,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忠于革命的精神。

2、品读“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 ”一句。

(1)指明读,谈体会。我认为这里他撒了个谎。你们知道吗?其实作者不是李大钊最大的孩子,他最大的孩子,就是他的儿子李葆华,也一直在从事革命工作。李大钊之所以这样说就是想保护这个儿子。

(2)再指明读。交流:他们真的什么都不懂吗?什么都不知道吗?为什么要这样说?这又撒了一个慌呀?这是为什么呢?(为了不连累家人)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跟谁有关系?(跟自己有关系)再来读最后两句。

( 3) 我们从中又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为家人着想,急于让家人脱困,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3、 品读:“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一句

(1)指明学生读。

(2)慈祥的父亲怎么会这样回答我呢?为什么他不耐心的讲给我听呢?

(3)交流探求原因:父亲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之所以不告诉我是因为父亲是为了保护我,有时候知道的越少也就越安全,

我们可以看出这里面包含着父亲对我浓浓的爱意。带着这种爱意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4)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慈祥)再读

六.总结:

这就是作者对父亲的语言的回忆和描写,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一个慈祥的,对家人关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父亲形象。课文中还有一些对父亲外貌、动作、神态的回忆和刻画,请同学们自己先从文中找出来,仔细体会,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时 语言描写 慈祥、对工作高度负责 被害后


相关作文

  •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文2500字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 ...

  • 10.[十六年前的回忆]基于标准教学设计作文1500字
  • <十六年前的回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主 题:深深的怀念 课 时:共2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主备人:卢海霞/ 荥阳市崔庙镇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

  • 十十六年前的回忆作文1100字
  •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深深地怀念中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因此,学生自 ...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作文0字
  • 大名至诚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大名至诚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 五5[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整合作文2300字
  • 1 <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革命者英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会表现人物崇高的革命精神的语句,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神态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把握文章写作顺序,体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

  •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文2600字
  • 1 / 5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出&quo ...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作文3900字
  •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 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

  •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作文1700字
  •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 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

  • 10十六年前的回忆作文2200字
  •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强调整体感知课文.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