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身影
甘肃省庆阳市宁江小学:张丽萍
夜梦惊魂
夜半,被梦惊醒,二十多年了再未梦见过父亲的我昨夜从梦中哭醒,迷迷糊糊中我似乎还在梦游,眼里溢满了泪水,顺着眼角静静地滑落。
14岁的时光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然而父亲的身影却未曾走远。记忆中的父亲总是那么亲切,慈祥,从小到大没有打骂过我和妹妹,总能听见父亲切的呼唤我的小名:“霞 ”。冥冥之中也总能感觉到父亲背着我去上学........... 。
父亲是一名老------师范生, 人长得很帅,1米78的个儿,国字形的脸庞,用姑姑的话说是一个很风流的人,姑姑还说那时候追父亲的姑娘多了去了,曾经还有一个姑娘因为追不到而殉情,因而父亲蹲了十年冤枉牢,因而哥哥大我十几岁。
伴随着窗外缓缓而落的枯叶,穿越时空的隧道,我站在家门口那片幽深的,一望无边的玉麦地里,打着转儿却找不见回家的路,忽然远远传来父亲的呼唤:‘霞........ ’
“' 哎 ...... ”我随即蹦跑了起来,心中似有一股暖流传遍全身“爸........ ”“哎 .......”那头传来父亲的应答声,我像小鹿似的朝着家的方向蹦去,父亲微笑着拉着我的手,接过我的书包,然后看着我在前面蹦蹦跳跳着告诉他,我的数学考了98分,语文考了95分,英语考了99.5分, 班级第一。这时父亲脸上总会露出自豪的表情。
回家后我便坐在父母的身边,边吃好东西边夸耀,老师是怎样表扬我得,同学是怎么羡慕我的,这时候总会看见母亲不解的微笑,父亲总会告诉母亲把他
给孙子买的好东西分给我一半。那时候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啦,有别人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什么苹果啦,麻花啦,油膏....... 。那时候我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奖励品,贪婪的半夜不休息学习,直到母亲催我好几遍,才倒头呼呼大睡。
那时候我们村子里的人很落后,他们瞧不起女孩子,也就没有女孩子像我这样好的待遇,同村的女孩子大多没有进过学校大门,有的即使进了也都多半读个二三年级罢了,因而我是我们家族乃至整个大队里第一个女才子。但上学也给我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哥嫂为了我读书和父亲争执,吵架;又比如每天早上上学天黑我害怕,要父亲如期而送;每天晚上父亲要站在那个十字路口,手里拿把铁锹,边敲边呼唤我的小名,老远我就能听得见,尤其是冬天下雪的时候,父亲便用那把铁锹给我推一条小路。多少年了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梦里延伸。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说起母亲,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比父亲小十岁,她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孝媳妇,对爷爷奶奶的好村人皆知,记忆中母亲也是一个虽没读过几天书却通情达理的女人,尤其是她说话从来都是不急不愠,很少听见过母亲大呼小叫过,也很少听见过她东家长西家短过,这也许就是父亲不离不弃的原因吧。 母亲是爷爷用两斗白面,一袋高粱换来的媳妇,那时父亲是老大,爷爷做个小本生意,走村串户。偶尔一次去母亲家里吃饭,但见母亲茶饭好,人又实在本分,是个好媳妇,于是就决定娶回母亲做儿媳妇。那时父亲在平凉教书,爷爷
死活硬拽,把父亲拉回了家,原因是爷爷即将“病危”,父亲抹黑赶山路,几乎是一路小跑,天微亮赶进家门。就这样我的父亲母亲被老人们稀里糊涂的定为夫妻。
依稀记得母亲说,父亲是个负责人的男人,他并没有嫌弃她长相一般, 也并没有嫌她没读过几天书,而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亲便带着母亲去庆阳任教,后来有了哥哥,母亲回了家,再后来,据母亲告诉我,说是庆城县一个县长的女儿与父亲在同一单位,看中了父亲,硬逼父亲休了母亲娶她为妻,她是父母的独生女。她的父母也看上了父亲的为人以及聪慧,据说父亲很能干,称东西用眼睛一看,用手一掂量就能估出一二来,与秤称的不差上下,这还不算,父亲不光会教书还会看病,闲余时间常常行医治病....... 。那女人的父母便想让父亲倒插门,父亲不答应,更不想休了母亲,毕竟有了哥哥,自己的亲骨肉嘛。 再后来是父亲告诉我的他说:那年的冬天,他刚上完一节课,那姑娘提着药瓶子来找他,问他要母亲还是要她?不休母亲就喝药,当时血气方刚的父亲以为她开玩笑,不经意地说了声:“你敢喝我就敢休...... 。”谁知她真的一咕噜喝了,当时在场的老师们都吓蒙了,再后来就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让父亲蒙受不白之冤整整十年。
血洗不白之冤
记得,那年夏季,我在院子里玩藏猫猫,但见父亲拿着一份书信踉踉跄跄跑回家,向正在做饭的母亲读着。感到好奇的我跟着跑进家门,那时只听见父亲几乎是带着哭腔反复向母亲读着一句话:“xxx 同志被冤枉,现被平反,并补偿人民币150元,恢复其原职务....... ”我那时还不大懂,只是觉着那就是一句话,
一张纸。用得着父亲那么激动,那么在乎吗?只是那150元钱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心想有糖果吃了。可现在想来,那可是父亲蒙羞含冤了十几年的辛苦呀,那可是他堂堂正正的在他的女人面前做回男人的证据呀,也是他可以亮亮堂堂的向儿女们公开这段曾被误解的屈辱历史呀,你想,他能不开心吗?能不感激涕零吗 ?
母亲说,父亲的单位寄来电报,说是父亲犯罪入狱,那一刻,她坚信父亲是被冤枉的。就在那天夜里,爷爷要母亲另改嫁,赶哥哥和母亲出门,据说门外有户人家在等待娶母亲。当时的母亲死活不依,她一手抱着哥哥,一手死死地扳着门框不放,后来在奶奶的苦苦哀求下他们才被留了下来,于是一口锅,两只碗筷,两碗面母亲和不到一岁的哥哥另开门户。再后来我问母亲:那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她只是泪流满面,总会说过去的日子都是甜的,再艰难的日子都会过去的,我想那时候农活那么重,没有男人的女人拉扯个孩子,家里地里的忙乎,又当爹又当娘,我想说我的母亲呀,你让女儿用什么来形容你呀,用伟大二字来概括你的一生太过简单了吧?
一次不经意间我与母亲谈起此话题,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望着门前那株白杨,我知道那是她和父亲过上好日子后栽的第一棵树。那年母亲她还不到18岁,哥哥还不到一岁,她一咬牙肩负起了抚养哥哥的使命,她坚信父亲是被冤枉的,会回来的,村上的人说什么的都有,有的好心人劝她另行改嫁,还说她年龄还小,父亲再也不会回来了,还说父亲另娶了女人过自己的小日子了,然而固执的母亲总把那些当做耳旁风。
我问她记忆最深的是什么?母亲说:‘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他们干完水利,忽然雷声大作,狂风卷着冰雹劈头盖脸的砸下来,她想到哥哥还被拴在家里,就
不顾一切,从工地匆匆赶回家,她深一脚浅一脚的赶进家门时,找不见哥哥,她点着煤油灯,在灶坷垃才找见了哥哥,只见他浑身上下全是泥水,她抱着哥哥哭了,那一次是她哭得最脆弱,最撕心裂肺的一次;还有就是每天夜里哥哥尿床,炕湿的没法睡觉,她便把哥哥驼在身上,自己睡在湿炕上捂。难怪母亲后来脊背疼,腰腿疼,就是那时落下的风湿病根呀。
陈世美与花亭相会
十年后,父亲突然出现,母亲哭的泪流成河,她几乎把所有的苦水都要倒出来,哥哥将近十岁了,他追着父亲看热闹,父亲拥着母亲千言万语难写心中的忏悔,于是后来,我见到的父亲总是很尊敬母亲,每次回家他总要向母亲算账,今天支出多少,挣回多少,每晚总会坐在一起回忆他们那段不知是苦还甜的城南旧事;尤其是母亲一有病,父亲便会不管天阴下雨到处看病求医,他每天忙碌着,要给母亲和我们一个好日子过。因而我看到的我的家庭是红红火火的,每过新年我可以有糖果吃,有新衣服穿,还有五毛甚至一元的压岁钱,哥哥总会红着眼说,我和妹妹生的很逢时。
母亲四十三岁父亲五十三岁,谁也没有想到他的生命却到了尽头,母亲说是她梦见那个女人找来了,要向她讨回父亲。当然那只是迷信甚至是悲痛欲绝的母亲胡言乱语的。可是父亲终究还是走了,这次他走的时候不是扔下母亲而是扔下了我们一大家子人,他走的时候是哭着的,叫大伯穿了不下四次衣服,而每次是穿上又脱了,直至后来父亲实在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才紧紧拉着母亲的手说:“对不起,这一大家子又给你了....... ”那一刻母亲哭了,泪流满面,她那朴实的几句话让我震撼“你放心走吧,我会把孩子们拉扯大,看着他们成人....... ”父亲走了,
这次是真的走了,永远永远的诀别了。
为了践 为了践行父亲的遗言,母亲终究没有改嫁,她用自己单薄的身躯支撑起了这个正在成长的家庭,日复一日的,年复一年,从没有怨言。母亲无怨无悔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我做人,生活的楷模,也是我无尽的精神源泉。
20年后,母亲去世了,享年64岁,晚上进孝妹妹点歌给要给母亲唱一出《华亭相会》,我没有吱声,其实我觉着唱一出《陈世美》最合适不过了。而已在地下的母亲永远也不会想到,父亲其实是骗了她一生,前十年正值花季让她守寡,后二十年又让她守寡。细细想来,母亲的一生的确是默默无闻而又忍辱负重,伟大坚强。她的慈祥,谦和,善良,坚强都永远活在儿女的心中!
我为我的父亲而自豪,又为我的母亲顿生万千敬仰! 作者地址:甘肃省庆阳市宁江小学:张丽萍 邮编:745200
电话:13993425709
父亲的身影
甘肃省庆阳市宁江小学:张丽萍
夜梦惊魂
夜半,被梦惊醒,二十多年了再未梦见过父亲的我昨夜从梦中哭醒,迷迷糊糊中我似乎还在梦游,眼里溢满了泪水,顺着眼角静静地滑落。
14岁的时光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然而父亲的身影却未曾走远。记忆中的父亲总是那么亲切,慈祥,从小到大没有打骂过我和妹妹,总能听见父亲切的呼唤我的小名:“霞 ”。冥冥之中也总能感觉到父亲背着我去上学........... 。
父亲是一名老------师范生, 人长得很帅,1米78的个儿,国字形的脸庞,用姑姑的话说是一个很风流的人,姑姑还说那时候追父亲的姑娘多了去了,曾经还有一个姑娘因为追不到而殉情,因而父亲蹲了十年冤枉牢,因而哥哥大我十几岁。
伴随着窗外缓缓而落的枯叶,穿越时空的隧道,我站在家门口那片幽深的,一望无边的玉麦地里,打着转儿却找不见回家的路,忽然远远传来父亲的呼唤:‘霞........ ’
“' 哎 ...... ”我随即蹦跑了起来,心中似有一股暖流传遍全身“爸........ ”“哎 .......”那头传来父亲的应答声,我像小鹿似的朝着家的方向蹦去,父亲微笑着拉着我的手,接过我的书包,然后看着我在前面蹦蹦跳跳着告诉他,我的数学考了98分,语文考了95分,英语考了99.5分, 班级第一。这时父亲脸上总会露出自豪的表情。
回家后我便坐在父母的身边,边吃好东西边夸耀,老师是怎样表扬我得,同学是怎么羡慕我的,这时候总会看见母亲不解的微笑,父亲总会告诉母亲把他
给孙子买的好东西分给我一半。那时候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啦,有别人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什么苹果啦,麻花啦,油膏....... 。那时候我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奖励品,贪婪的半夜不休息学习,直到母亲催我好几遍,才倒头呼呼大睡。
那时候我们村子里的人很落后,他们瞧不起女孩子,也就没有女孩子像我这样好的待遇,同村的女孩子大多没有进过学校大门,有的即使进了也都多半读个二三年级罢了,因而我是我们家族乃至整个大队里第一个女才子。但上学也给我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哥嫂为了我读书和父亲争执,吵架;又比如每天早上上学天黑我害怕,要父亲如期而送;每天晚上父亲要站在那个十字路口,手里拿把铁锹,边敲边呼唤我的小名,老远我就能听得见,尤其是冬天下雪的时候,父亲便用那把铁锹给我推一条小路。多少年了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梦里延伸。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说起母亲,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比父亲小十岁,她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孝媳妇,对爷爷奶奶的好村人皆知,记忆中母亲也是一个虽没读过几天书却通情达理的女人,尤其是她说话从来都是不急不愠,很少听见过母亲大呼小叫过,也很少听见过她东家长西家短过,这也许就是父亲不离不弃的原因吧。 母亲是爷爷用两斗白面,一袋高粱换来的媳妇,那时父亲是老大,爷爷做个小本生意,走村串户。偶尔一次去母亲家里吃饭,但见母亲茶饭好,人又实在本分,是个好媳妇,于是就决定娶回母亲做儿媳妇。那时父亲在平凉教书,爷爷
死活硬拽,把父亲拉回了家,原因是爷爷即将“病危”,父亲抹黑赶山路,几乎是一路小跑,天微亮赶进家门。就这样我的父亲母亲被老人们稀里糊涂的定为夫妻。
依稀记得母亲说,父亲是个负责人的男人,他并没有嫌弃她长相一般, 也并没有嫌她没读过几天书,而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亲便带着母亲去庆阳任教,后来有了哥哥,母亲回了家,再后来,据母亲告诉我,说是庆城县一个县长的女儿与父亲在同一单位,看中了父亲,硬逼父亲休了母亲娶她为妻,她是父母的独生女。她的父母也看上了父亲的为人以及聪慧,据说父亲很能干,称东西用眼睛一看,用手一掂量就能估出一二来,与秤称的不差上下,这还不算,父亲不光会教书还会看病,闲余时间常常行医治病....... 。那女人的父母便想让父亲倒插门,父亲不答应,更不想休了母亲,毕竟有了哥哥,自己的亲骨肉嘛。 再后来是父亲告诉我的他说:那年的冬天,他刚上完一节课,那姑娘提着药瓶子来找他,问他要母亲还是要她?不休母亲就喝药,当时血气方刚的父亲以为她开玩笑,不经意地说了声:“你敢喝我就敢休...... 。”谁知她真的一咕噜喝了,当时在场的老师们都吓蒙了,再后来就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让父亲蒙受不白之冤整整十年。
血洗不白之冤
记得,那年夏季,我在院子里玩藏猫猫,但见父亲拿着一份书信踉踉跄跄跑回家,向正在做饭的母亲读着。感到好奇的我跟着跑进家门,那时只听见父亲几乎是带着哭腔反复向母亲读着一句话:“xxx 同志被冤枉,现被平反,并补偿人民币150元,恢复其原职务....... ”我那时还不大懂,只是觉着那就是一句话,
一张纸。用得着父亲那么激动,那么在乎吗?只是那150元钱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心想有糖果吃了。可现在想来,那可是父亲蒙羞含冤了十几年的辛苦呀,那可是他堂堂正正的在他的女人面前做回男人的证据呀,也是他可以亮亮堂堂的向儿女们公开这段曾被误解的屈辱历史呀,你想,他能不开心吗?能不感激涕零吗 ?
母亲说,父亲的单位寄来电报,说是父亲犯罪入狱,那一刻,她坚信父亲是被冤枉的。就在那天夜里,爷爷要母亲另改嫁,赶哥哥和母亲出门,据说门外有户人家在等待娶母亲。当时的母亲死活不依,她一手抱着哥哥,一手死死地扳着门框不放,后来在奶奶的苦苦哀求下他们才被留了下来,于是一口锅,两只碗筷,两碗面母亲和不到一岁的哥哥另开门户。再后来我问母亲:那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她只是泪流满面,总会说过去的日子都是甜的,再艰难的日子都会过去的,我想那时候农活那么重,没有男人的女人拉扯个孩子,家里地里的忙乎,又当爹又当娘,我想说我的母亲呀,你让女儿用什么来形容你呀,用伟大二字来概括你的一生太过简单了吧?
一次不经意间我与母亲谈起此话题,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望着门前那株白杨,我知道那是她和父亲过上好日子后栽的第一棵树。那年母亲她还不到18岁,哥哥还不到一岁,她一咬牙肩负起了抚养哥哥的使命,她坚信父亲是被冤枉的,会回来的,村上的人说什么的都有,有的好心人劝她另行改嫁,还说她年龄还小,父亲再也不会回来了,还说父亲另娶了女人过自己的小日子了,然而固执的母亲总把那些当做耳旁风。
我问她记忆最深的是什么?母亲说:‘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他们干完水利,忽然雷声大作,狂风卷着冰雹劈头盖脸的砸下来,她想到哥哥还被拴在家里,就
不顾一切,从工地匆匆赶回家,她深一脚浅一脚的赶进家门时,找不见哥哥,她点着煤油灯,在灶坷垃才找见了哥哥,只见他浑身上下全是泥水,她抱着哥哥哭了,那一次是她哭得最脆弱,最撕心裂肺的一次;还有就是每天夜里哥哥尿床,炕湿的没法睡觉,她便把哥哥驼在身上,自己睡在湿炕上捂。难怪母亲后来脊背疼,腰腿疼,就是那时落下的风湿病根呀。
陈世美与花亭相会
十年后,父亲突然出现,母亲哭的泪流成河,她几乎把所有的苦水都要倒出来,哥哥将近十岁了,他追着父亲看热闹,父亲拥着母亲千言万语难写心中的忏悔,于是后来,我见到的父亲总是很尊敬母亲,每次回家他总要向母亲算账,今天支出多少,挣回多少,每晚总会坐在一起回忆他们那段不知是苦还甜的城南旧事;尤其是母亲一有病,父亲便会不管天阴下雨到处看病求医,他每天忙碌着,要给母亲和我们一个好日子过。因而我看到的我的家庭是红红火火的,每过新年我可以有糖果吃,有新衣服穿,还有五毛甚至一元的压岁钱,哥哥总会红着眼说,我和妹妹生的很逢时。
母亲四十三岁父亲五十三岁,谁也没有想到他的生命却到了尽头,母亲说是她梦见那个女人找来了,要向她讨回父亲。当然那只是迷信甚至是悲痛欲绝的母亲胡言乱语的。可是父亲终究还是走了,这次他走的时候不是扔下母亲而是扔下了我们一大家子人,他走的时候是哭着的,叫大伯穿了不下四次衣服,而每次是穿上又脱了,直至后来父亲实在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才紧紧拉着母亲的手说:“对不起,这一大家子又给你了....... ”那一刻母亲哭了,泪流满面,她那朴实的几句话让我震撼“你放心走吧,我会把孩子们拉扯大,看着他们成人....... ”父亲走了,
这次是真的走了,永远永远的诀别了。
为了践 为了践行父亲的遗言,母亲终究没有改嫁,她用自己单薄的身躯支撑起了这个正在成长的家庭,日复一日的,年复一年,从没有怨言。母亲无怨无悔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我做人,生活的楷模,也是我无尽的精神源泉。
20年后,母亲去世了,享年64岁,晚上进孝妹妹点歌给要给母亲唱一出《华亭相会》,我没有吱声,其实我觉着唱一出《陈世美》最合适不过了。而已在地下的母亲永远也不会想到,父亲其实是骗了她一生,前十年正值花季让她守寡,后二十年又让她守寡。细细想来,母亲的一生的确是默默无闻而又忍辱负重,伟大坚强。她的慈祥,谦和,善良,坚强都永远活在儿女的心中!
我为我的父亲而自豪,又为我的母亲顿生万千敬仰! 作者地址:甘肃省庆阳市宁江小学:张丽萍 邮编:745200
电话:1399342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