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无数文人墨客用他们独特的方式描绘黄山的壮丽、陡峭、挺拔……令我向往不已、朝思暮想。
09年7月30日早上十一点五十分,我终于满怀遐想地乘车来到了黄山脚下。心情澎湃的我仰望了一下黄山那云雾缭绕的山顶,心情一下子急切了起来。
坐在缆车上,向下俯瞰,却什么也看不见——雾气实在是太大,我忍不住咒骂这样的鬼天气。不知是否我的咒骂激怒了老天爷,当我们下了缆车后竟还下起雨来,而且还颇大。无奈之下只好穿上那又大又热的一次性雨衣,低头看着湿滑的路面,小心翼翼地走着,几乎不曾抬头看景,其实即使抬起头也没啥景色,可谓“前面是雾,后面是雾,两旁是松树。”面对此情形,大家唯有耸耸肩,“既来之,则安之。”谁叫“人算不如天算”呢?听天由命呗。一路上,只要那些雾稍有散开而看到模糊的一点点小山峰时,周围的人群就会呼声一片。想想,如果雾全散开,那还不把那些人给“美死”。
不久,我们来到了第一处令我惊叹的景点——迎客松。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不就是一棵松吗?平日在画里见多了,顶多也就是形态奇特一点罢了。这你就错了,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领略到它的本质。为什么黄山如此多松,画家们就爱画它呢?它又为什么被命名为“迎客松”呢?你看,是因为它挺拔,因为它粗壮,因为它高大,因为它形似……更因为它在这将近千年的岁月中抵住了凛冽的寒风、倾盆的暴雨、漫天的飞雪,而最终才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闻名中外的“迎客松”。这是多么顽强、坚毅的生命力!看着眼前的这棵松,我不禁肃然起敬。
继续埋头地快步走着,不久就到了那个令人生畏的“一线天”,接近九十度的倾斜阶梯上因为雨势大而形成了一个个微型“瀑布”。不少游人都望而却步,绕道而行。我一咬牙,手脚并用地爬了十多分钟后,终于到了顶。真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眼前的风景让我着迷了,一回过神来便拿起照相机拍个不停,真恨不得把每一个角落都拍下来。
吃过晚饭后,忽然听到不远处哗声一片。“美景!”我和爸妈同时朝着声源跑。到了!“哇——!”我和父母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感叹。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大片云海和一座座清晰的山峰。现在我终于弄明白:
“云”和“海”这两个完全不相关的字为什么会组成词语,原来那真是一片云做的大海啊!视线再放远一点,只见天那边几片晚霞高高的昂着头,生怕我们看不见似的,可爱极了。
入夜了,起风了,呼呼地在窗外作响。我早早地就睡了,不是因为累,而是为明天早起看日出做准备,虽然预报说明天能看到日出的机会只有55%,但是我坚信,既然起风了,雾就散了,那就一定能看到日出。
第二天四点零五分我就起床了,但刚起又赶紧缩回了被窝里——实在是冷啊。不过还好,宾馆里的设施齐全,早就为每人都准备了一件羽绒大衣,这才顶住了那慑人的寒气。拿上手电,我和父母摸黑上光明顶看日出。我们气喘吁吁地上到山顶,满怀期待地等太阳出来。等着等着,太阳已悄悄的把黑夜照亮了,可到处还是雾蒙蒙一片,连个太阳的影子都没有,我有点失望。但这种情绪很快就象那些慢慢散开的雾一般随风消去了,心境也像眼前的风景一样慢慢明亮、清晰起来。此时的黄山就像一位害羞的姑娘慢慢揭开了她那神秘的面纱,露出了一张动人的脸庞。所有的人开始为之欢呼、惊叹,太美了,这才是黄山嘛!
下山了,没有了昨天的匆忙,没有了昨天的埋头苦干,也没有了昨天的疲惫。因为雨停了,雾散了,风也小了,天终于放晴了!我哼着小调,边走边欣赏沿途一道接一道靓丽的风景:要么是“奇松”,要么是“怪石”,它们两的奇妙组合成为了黄山的一大亮点。我们沿途看到的奇松有: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探海松、竖琴松云云。怪石就当数:仙人晒靴、仙人对弈、童子拜观音、笔架山等等。还有就是一些更为奇妙的组合,如:猴子观海——怪石和云海的组合:妙笔生花——怪石和奇松的组合等等。每一样都惟妙惟肖,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令我着迷。可以说,黄山的奇松和怪石,缺一不可啊。
最后一站是始信峰。我想,顾名思义,就是开始相信黄山是美丽的一座山峰吧。我又疑惑了,难道之前看到的还不算美?还有更美的?我半信半疑地走上了这座不算高的山峰。到了山顶往下一看,我呆住了——没有发出任何的赞美、感叹,但不是因为它不漂亮,相反,是美得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太美了!!!刀削般的岩壁,巨人般的黄山松,美仑美艳的一座座奇峰……如仙境般梦幻的黄山!
坐在下山的缆车上,我闭上眼睛,脑海中不断地回放着此次黄山游的一处处妙不可言的风景,一步步艰辛的攀爬,一次次心灵的触动……都是那样的飘渺,又是那样的令人回味。
黄山,我会再来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无数文人墨客用他们独特的方式描绘黄山的壮丽、陡峭、挺拔……令我向往不已、朝思暮想。
09年7月30日早上十一点五十分,我终于满怀遐想地乘车来到了黄山脚下。心情澎湃的我仰望了一下黄山那云雾缭绕的山顶,心情一下子急切了起来。
坐在缆车上,向下俯瞰,却什么也看不见——雾气实在是太大,我忍不住咒骂这样的鬼天气。不知是否我的咒骂激怒了老天爷,当我们下了缆车后竟还下起雨来,而且还颇大。无奈之下只好穿上那又大又热的一次性雨衣,低头看着湿滑的路面,小心翼翼地走着,几乎不曾抬头看景,其实即使抬起头也没啥景色,可谓“前面是雾,后面是雾,两旁是松树。”面对此情形,大家唯有耸耸肩,“既来之,则安之。”谁叫“人算不如天算”呢?听天由命呗。一路上,只要那些雾稍有散开而看到模糊的一点点小山峰时,周围的人群就会呼声一片。想想,如果雾全散开,那还不把那些人给“美死”。
不久,我们来到了第一处令我惊叹的景点——迎客松。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不就是一棵松吗?平日在画里见多了,顶多也就是形态奇特一点罢了。这你就错了,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领略到它的本质。为什么黄山如此多松,画家们就爱画它呢?它又为什么被命名为“迎客松”呢?你看,是因为它挺拔,因为它粗壮,因为它高大,因为它形似……更因为它在这将近千年的岁月中抵住了凛冽的寒风、倾盆的暴雨、漫天的飞雪,而最终才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闻名中外的“迎客松”。这是多么顽强、坚毅的生命力!看着眼前的这棵松,我不禁肃然起敬。
继续埋头地快步走着,不久就到了那个令人生畏的“一线天”,接近九十度的倾斜阶梯上因为雨势大而形成了一个个微型“瀑布”。不少游人都望而却步,绕道而行。我一咬牙,手脚并用地爬了十多分钟后,终于到了顶。真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眼前的风景让我着迷了,一回过神来便拿起照相机拍个不停,真恨不得把每一个角落都拍下来。
吃过晚饭后,忽然听到不远处哗声一片。“美景!”我和爸妈同时朝着声源跑。到了!“哇——!”我和父母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感叹。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大片云海和一座座清晰的山峰。现在我终于弄明白:
“云”和“海”这两个完全不相关的字为什么会组成词语,原来那真是一片云做的大海啊!视线再放远一点,只见天那边几片晚霞高高的昂着头,生怕我们看不见似的,可爱极了。
入夜了,起风了,呼呼地在窗外作响。我早早地就睡了,不是因为累,而是为明天早起看日出做准备,虽然预报说明天能看到日出的机会只有55%,但是我坚信,既然起风了,雾就散了,那就一定能看到日出。
第二天四点零五分我就起床了,但刚起又赶紧缩回了被窝里——实在是冷啊。不过还好,宾馆里的设施齐全,早就为每人都准备了一件羽绒大衣,这才顶住了那慑人的寒气。拿上手电,我和父母摸黑上光明顶看日出。我们气喘吁吁地上到山顶,满怀期待地等太阳出来。等着等着,太阳已悄悄的把黑夜照亮了,可到处还是雾蒙蒙一片,连个太阳的影子都没有,我有点失望。但这种情绪很快就象那些慢慢散开的雾一般随风消去了,心境也像眼前的风景一样慢慢明亮、清晰起来。此时的黄山就像一位害羞的姑娘慢慢揭开了她那神秘的面纱,露出了一张动人的脸庞。所有的人开始为之欢呼、惊叹,太美了,这才是黄山嘛!
下山了,没有了昨天的匆忙,没有了昨天的埋头苦干,也没有了昨天的疲惫。因为雨停了,雾散了,风也小了,天终于放晴了!我哼着小调,边走边欣赏沿途一道接一道靓丽的风景:要么是“奇松”,要么是“怪石”,它们两的奇妙组合成为了黄山的一大亮点。我们沿途看到的奇松有: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探海松、竖琴松云云。怪石就当数:仙人晒靴、仙人对弈、童子拜观音、笔架山等等。还有就是一些更为奇妙的组合,如:猴子观海——怪石和云海的组合:妙笔生花——怪石和奇松的组合等等。每一样都惟妙惟肖,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令我着迷。可以说,黄山的奇松和怪石,缺一不可啊。
最后一站是始信峰。我想,顾名思义,就是开始相信黄山是美丽的一座山峰吧。我又疑惑了,难道之前看到的还不算美?还有更美的?我半信半疑地走上了这座不算高的山峰。到了山顶往下一看,我呆住了——没有发出任何的赞美、感叹,但不是因为它不漂亮,相反,是美得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太美了!!!刀削般的岩壁,巨人般的黄山松,美仑美艳的一座座奇峰……如仙境般梦幻的黄山!
坐在下山的缆车上,我闭上眼睛,脑海中不断地回放着此次黄山游的一处处妙不可言的风景,一步步艰辛的攀爬,一次次心灵的触动……都是那样的飘渺,又是那样的令人回味。
黄山,我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