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1、写出特点。不同季节的雨有各自的特点,春雨滋润柔软、夏雨猛烈刚性、秋雨缠绵清冷,即使同一季节的雨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在写作时要加以注意,切忌模糊不清。这就要求观察细致,用心体会。
2、情景交融。对雨的描写要和个人的情感抒发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一加一的加法,最好不要写成一段描写加上一段抒情的粘贴形式,要在字里行间渗透情感,使每一处文字都打上情感的烙印,让雨“活”起来。
4、要抒发积极健康的情感。在阐述自我的见解、描述自我的体会的同时,要防止以灰色的笔调写生活,用消极的眼光看人生,以逆反的心理张扬个性等的做法。
6、使用适当的修辞。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辞格。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同时不能为形式而形式,那样会陷入唯形式主义的误区。
文题2:雨的故事
提示:
本文以记叙为主,训练叙事、抒情的结合。
1、多角度思考。写作之前要让思维充分活跃起来,从各个角度去思考,不要仅仅局限于正面的直接的写“雨”,只要同“雨”有关即可,比如雨中发生的故事,比如围绕“雨”的几个人的故事等等。
3、记叙、抒情调配得当。二者的关系是有主有副,记叙为主,抒情为副。主当然不可少,副同样未能缺。如果说一篇记叙文的记叙部分是“龙”,那么抒情部分就是“睛”,如果调配不当,“龙”不能腾飞,“睛”无处可置,只有调配合理才会引人入胜。
4、【相关素材】
1、虞美人·听雨2、微雨3、夜雨寄北.
蒋捷(南宋). 丘逢甲李商隐.
少年听雨歌楼上微雨轻云扫墓天,君问归期未有期,
红烛昏罗帐东风消息又经年。巴山夜雨涨秋池。
壮年听雨客舟中棠梨花发千林雪,何当共剪西窗烛,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独对春山意惘然。却话巴山夜雨时。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5、《山雨》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4、《山雨》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翁卷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7、“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宋·苏轼《有美堂暴雨》),
8、颐和园南湖岛涵虚堂联
碧通一径晴烟润;翠涌千峰宿雨收。
颐和园在北京海淀区。南湖岛在园中昆明湖东南部,与万寿山遥相对应。岛北假山上的涵虚堂,为岛中主体建筑。是观看昆明湖水景的地方。慈禧曾在此检阅北洋水师。一说是清高宗乾隆所作。此联写雨后清晨南湖岛远近的景色。上联写近景,下联写远景。清新工整。
【例文1】雨的诉说王玲
听,我低落在屋檐瓦楞之间那灵动的声音;看,我飘荡于林间原野之中那奇异的形体;悟,我停驻在脸颊之间那清透的心灵„„
听一听我的声音吧!像一粒粒珠子嵌入玻璃,像一首首乐曲吹入心田,像一滚滚浪花涌入岸边,闭上双眼,聆听我的足音,细做猜想,是一首被风吹散的诗?是一片被浪花打翻的花儿?还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溪?啊!原来是我,悄然临于你面前,给你带来繁花野草间轻轻抖落的声音,为你披上清爽舒适的外衣,愿与你在这窗前倾谈,你听到了吗?
看一看我的形体吧!像利剑,像花针,像丝线,像轻纱,敲击着你的窗口,落下来,由丝变成滴,由滴变成串滑下,我在跳舞,我在飞窜,在孩子们面前,我也带了些稚气,不甘心于消融于泥土和水泊之间,便溅起水花,或弄出声响,在大人面前,我也不甘示弱,用我的身躯润透路人的脸颊,打湿他们的衣襟,装点他们的眼镜,敲击他们的额头,但有形的我终会汇入江河湖海中,变成无形,漠然消逝,而当时的形体,你看见了吗?
悟一悟我的心灵吧!旱地时,我愿润土,洪灾时,我便收藏好自己,宁化蒸气,也不愿洒落劫数,于是,我的心灵是清透的,是善意的,我用生命来换取人间真善美,妄弃假丑恶,我要反驳一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的到来怎会令花儿残落呢?而应改为“夜来风雨声,花开知多少。”才对,我的心灵的清透,你悟到了吗?
我,雨儿,洒落心扉,浸润了大地,浇灌了心田,在春夏秋冬四季变迁的日子里,轻轻地走来,却不曾回去,你是否读懂了我——雨的心曲?
【例文2】秋雨徐阳
世上有人喜欢朝气蓬勃的春雨,亦有人喜欢独富诗意的夏雨。但我却只喜欢成熟的秋雨。 谈到秋雨,它并非似春雨般的轻盈,反而显得更加深沉。谈到秋雨,它并非似夏雨般的火热,反而显得冷静的多。它是从天国而来,将一夏的暑气冲淡;是从时空的光轮而来,将秋的钟声叩响;是从彩虹的边缘而来,将大地涂成淡淡金黄。一阵阵冷风从背后袭来,使人不觉感到秋雨的冷漠。接着一团团的乌云将湛蓝的晴空染黑,再接着一颗颗硕大的雨滴从天而降。哗的一声,大地炸开了锅,如麻的雨声似珍珠落入玉盘般清脆悦耳。它们用自身丰硕的身躯猛击着大地,在大地上留下一个个的烙印,仿佛在告诫着大地,不要因冬的寒冷而将自己遗忘。一觉醒来,惊觉的发现大地已被霜所覆盖,使人猛然觉得肃静,一下子变成了“露从今夜白”的景象。那路边的植被,经过秋雨的洗礼后,早已将自身的色彩退却,变成了成熟的黄;花园里的菊花,正夹含着雨水渐渐绽放。泥土的清香夹杂着雨水的冰冷,扩散在四处,正可谓别有一番情味。
回想起秋雨的声音,像是有千百勇士厮杀在战场上,显得雄悍有力,并非似春雨的稚气满面经不起磨炼;回想起秋雨落在身上的力度,像似无数个冰粒落在身上,显得强毅不已,并非似夏雨的柔情,似水脆弱不堪一击;回想起秋雨的温度,比以往的雨水更加的冰冷,使人感悟到了何为真正的雨水。正是那种冰冷,使得秋雨更加成熟。要说春雨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夏雨是位娇艳美丽的淑女,那秋雨就是位强毅、成熟、雄悍有力的武士。用自己有力,坚硬的身躯冲向,叩响秋的钟声。
我喜爱秋雨,正是因为它具有强毅、成熟、雄悍有力的民族精神,显得那么的独特,那么的独一无二。
【同步指导】
题目1:雨在历代文人的笔下总是多愁善感的象征。雨也滋润了大地,给世界带来生机。
请你以“雨”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指导:《雨的绝唱》题材创新,从文学作品中取材来写雨。
雨是一个容易产生浪漫情感的字眼,雨的背后一个个美妙的故事, 从昨日的经典中向我们
走来。它在巴山夜雨里唱过,在江南丝雨里哀过,在春夜喜雨中弹过,也在秋日绵雨里奏过;在多愁善感的女孩的窗前低吟,在报国无望的诗人的诗歌中哭泣,在久旱逢甘霖的人们心头高歌。
下雨了用抒情散文的形式记叙雨中的感悟。
下雨了,正是荔枝成熟的季节,这讨厌的雨。当我像其他人一样戴着笠帽、穿着雨衣,站在树根下学着摇落荔枝沾的雨水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世界的一切因为这雨而变得宁静、万籁无声,我感到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满足和幸福在包围着我,滋润着我。
《雨夜》多角度构思,借雨写同学之间的友情。
半夜醒来,听见外面雨声哗哗,雷声轰隆。室友们大都醒了,听着雨声雷声怎么也睡不着。几片朽木组成的窗户无力抵御被劲风挟持而来的雨点,正对着窗户的英子的床被弄湿了,大家一番手忙脚乱之后总算安顿了下来。窗外风雨雷电依旧,而室内却非常温暖。 《雨季》同类联想,把雨与青春期的烦恼联系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心里也像下了毛毛细雨,湿湿的,阴阴的,冷冷的。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青春期也有着太多的烦恼和苦涩,用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给自己的心灵撑一把伞吧! 雨季过后,必定是一个灿烂的艳阳天。
题目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请以“润物细无声”的诗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要切题。要有人物刻画。
2要有适当的景物描写。
3恰当的引用“润物细无声”的诗句。
《春夜喜雨》是杜甫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在生活中,“好”常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来赞美雨,就很能够唤起人们对做好事的人的联想。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说雨“知时节”,即这场雨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在春天万物萌生,正当需要雨的时候,它就下起来了——多好啊!好之所在,除了它“知时节”外,还在于它能够“润物”。春雨一般是伴着和风来润物的,虽然也有的雨伴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的雨伴着狂风变成骤雨,但是这不是典型的春雨。诗歌将春雨的“潜入夜”与“细无声”配合起来,不仅说明这场春雨是伴着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说明它只为润物而来,而不是为讨好来,如果有意讨好,它会白天来,造些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正由于它无意讨好,所以它选择了“夜晚”这样一个不妨碍人们的时间,悄悄的来;在人们的甜睡中,无声的下。
根据这样的理解,选择哪些材料才与文意相符呢?
提示:
1、写出特点。不同季节的雨有各自的特点,春雨滋润柔软、夏雨猛烈刚性、秋雨缠绵清冷,即使同一季节的雨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在写作时要加以注意,切忌模糊不清。这就要求观察细致,用心体会。
2、情景交融。对雨的描写要和个人的情感抒发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一加一的加法,最好不要写成一段描写加上一段抒情的粘贴形式,要在字里行间渗透情感,使每一处文字都打上情感的烙印,让雨“活”起来。
4、要抒发积极健康的情感。在阐述自我的见解、描述自我的体会的同时,要防止以灰色的笔调写生活,用消极的眼光看人生,以逆反的心理张扬个性等的做法。
6、使用适当的修辞。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辞格。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同时不能为形式而形式,那样会陷入唯形式主义的误区。
文题2:雨的故事
提示:
本文以记叙为主,训练叙事、抒情的结合。
1、多角度思考。写作之前要让思维充分活跃起来,从各个角度去思考,不要仅仅局限于正面的直接的写“雨”,只要同“雨”有关即可,比如雨中发生的故事,比如围绕“雨”的几个人的故事等等。
3、记叙、抒情调配得当。二者的关系是有主有副,记叙为主,抒情为副。主当然不可少,副同样未能缺。如果说一篇记叙文的记叙部分是“龙”,那么抒情部分就是“睛”,如果调配不当,“龙”不能腾飞,“睛”无处可置,只有调配合理才会引人入胜。
4、【相关素材】
1、虞美人·听雨2、微雨3、夜雨寄北.
蒋捷(南宋). 丘逢甲李商隐.
少年听雨歌楼上微雨轻云扫墓天,君问归期未有期,
红烛昏罗帐东风消息又经年。巴山夜雨涨秋池。
壮年听雨客舟中棠梨花发千林雪,何当共剪西窗烛,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独对春山意惘然。却话巴山夜雨时。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5、《山雨》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4、《山雨》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翁卷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7、“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宋·苏轼《有美堂暴雨》),
8、颐和园南湖岛涵虚堂联
碧通一径晴烟润;翠涌千峰宿雨收。
颐和园在北京海淀区。南湖岛在园中昆明湖东南部,与万寿山遥相对应。岛北假山上的涵虚堂,为岛中主体建筑。是观看昆明湖水景的地方。慈禧曾在此检阅北洋水师。一说是清高宗乾隆所作。此联写雨后清晨南湖岛远近的景色。上联写近景,下联写远景。清新工整。
【例文1】雨的诉说王玲
听,我低落在屋檐瓦楞之间那灵动的声音;看,我飘荡于林间原野之中那奇异的形体;悟,我停驻在脸颊之间那清透的心灵„„
听一听我的声音吧!像一粒粒珠子嵌入玻璃,像一首首乐曲吹入心田,像一滚滚浪花涌入岸边,闭上双眼,聆听我的足音,细做猜想,是一首被风吹散的诗?是一片被浪花打翻的花儿?还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溪?啊!原来是我,悄然临于你面前,给你带来繁花野草间轻轻抖落的声音,为你披上清爽舒适的外衣,愿与你在这窗前倾谈,你听到了吗?
看一看我的形体吧!像利剑,像花针,像丝线,像轻纱,敲击着你的窗口,落下来,由丝变成滴,由滴变成串滑下,我在跳舞,我在飞窜,在孩子们面前,我也带了些稚气,不甘心于消融于泥土和水泊之间,便溅起水花,或弄出声响,在大人面前,我也不甘示弱,用我的身躯润透路人的脸颊,打湿他们的衣襟,装点他们的眼镜,敲击他们的额头,但有形的我终会汇入江河湖海中,变成无形,漠然消逝,而当时的形体,你看见了吗?
悟一悟我的心灵吧!旱地时,我愿润土,洪灾时,我便收藏好自己,宁化蒸气,也不愿洒落劫数,于是,我的心灵是清透的,是善意的,我用生命来换取人间真善美,妄弃假丑恶,我要反驳一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的到来怎会令花儿残落呢?而应改为“夜来风雨声,花开知多少。”才对,我的心灵的清透,你悟到了吗?
我,雨儿,洒落心扉,浸润了大地,浇灌了心田,在春夏秋冬四季变迁的日子里,轻轻地走来,却不曾回去,你是否读懂了我——雨的心曲?
【例文2】秋雨徐阳
世上有人喜欢朝气蓬勃的春雨,亦有人喜欢独富诗意的夏雨。但我却只喜欢成熟的秋雨。 谈到秋雨,它并非似春雨般的轻盈,反而显得更加深沉。谈到秋雨,它并非似夏雨般的火热,反而显得冷静的多。它是从天国而来,将一夏的暑气冲淡;是从时空的光轮而来,将秋的钟声叩响;是从彩虹的边缘而来,将大地涂成淡淡金黄。一阵阵冷风从背后袭来,使人不觉感到秋雨的冷漠。接着一团团的乌云将湛蓝的晴空染黑,再接着一颗颗硕大的雨滴从天而降。哗的一声,大地炸开了锅,如麻的雨声似珍珠落入玉盘般清脆悦耳。它们用自身丰硕的身躯猛击着大地,在大地上留下一个个的烙印,仿佛在告诫着大地,不要因冬的寒冷而将自己遗忘。一觉醒来,惊觉的发现大地已被霜所覆盖,使人猛然觉得肃静,一下子变成了“露从今夜白”的景象。那路边的植被,经过秋雨的洗礼后,早已将自身的色彩退却,变成了成熟的黄;花园里的菊花,正夹含着雨水渐渐绽放。泥土的清香夹杂着雨水的冰冷,扩散在四处,正可谓别有一番情味。
回想起秋雨的声音,像是有千百勇士厮杀在战场上,显得雄悍有力,并非似春雨的稚气满面经不起磨炼;回想起秋雨落在身上的力度,像似无数个冰粒落在身上,显得强毅不已,并非似夏雨的柔情,似水脆弱不堪一击;回想起秋雨的温度,比以往的雨水更加的冰冷,使人感悟到了何为真正的雨水。正是那种冰冷,使得秋雨更加成熟。要说春雨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夏雨是位娇艳美丽的淑女,那秋雨就是位强毅、成熟、雄悍有力的武士。用自己有力,坚硬的身躯冲向,叩响秋的钟声。
我喜爱秋雨,正是因为它具有强毅、成熟、雄悍有力的民族精神,显得那么的独特,那么的独一无二。
【同步指导】
题目1:雨在历代文人的笔下总是多愁善感的象征。雨也滋润了大地,给世界带来生机。
请你以“雨”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指导:《雨的绝唱》题材创新,从文学作品中取材来写雨。
雨是一个容易产生浪漫情感的字眼,雨的背后一个个美妙的故事, 从昨日的经典中向我们
走来。它在巴山夜雨里唱过,在江南丝雨里哀过,在春夜喜雨中弹过,也在秋日绵雨里奏过;在多愁善感的女孩的窗前低吟,在报国无望的诗人的诗歌中哭泣,在久旱逢甘霖的人们心头高歌。
下雨了用抒情散文的形式记叙雨中的感悟。
下雨了,正是荔枝成熟的季节,这讨厌的雨。当我像其他人一样戴着笠帽、穿着雨衣,站在树根下学着摇落荔枝沾的雨水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世界的一切因为这雨而变得宁静、万籁无声,我感到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满足和幸福在包围着我,滋润着我。
《雨夜》多角度构思,借雨写同学之间的友情。
半夜醒来,听见外面雨声哗哗,雷声轰隆。室友们大都醒了,听着雨声雷声怎么也睡不着。几片朽木组成的窗户无力抵御被劲风挟持而来的雨点,正对着窗户的英子的床被弄湿了,大家一番手忙脚乱之后总算安顿了下来。窗外风雨雷电依旧,而室内却非常温暖。 《雨季》同类联想,把雨与青春期的烦恼联系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心里也像下了毛毛细雨,湿湿的,阴阴的,冷冷的。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青春期也有着太多的烦恼和苦涩,用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给自己的心灵撑一把伞吧! 雨季过后,必定是一个灿烂的艳阳天。
题目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请以“润物细无声”的诗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要切题。要有人物刻画。
2要有适当的景物描写。
3恰当的引用“润物细无声”的诗句。
《春夜喜雨》是杜甫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在生活中,“好”常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来赞美雨,就很能够唤起人们对做好事的人的联想。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说雨“知时节”,即这场雨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在春天万物萌生,正当需要雨的时候,它就下起来了——多好啊!好之所在,除了它“知时节”外,还在于它能够“润物”。春雨一般是伴着和风来润物的,虽然也有的雨伴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的雨伴着狂风变成骤雨,但是这不是典型的春雨。诗歌将春雨的“潜入夜”与“细无声”配合起来,不仅说明这场春雨是伴着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说明它只为润物而来,而不是为讨好来,如果有意讨好,它会白天来,造些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正由于它无意讨好,所以它选择了“夜晚”这样一个不妨碍人们的时间,悄悄的来;在人们的甜睡中,无声的下。
根据这样的理解,选择哪些材料才与文意相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