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生活
——生命之歌
艺术组 刘丽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音乐的表演形式。
2、技能目标:能唱出并记录《猎人的送葬行列》的音乐主题。
3、情感目标: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启动音乐思维,激发学生音乐记忆与想象。
2、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学会审美。
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引导式、对比法、讨论法 教具:钢琴、多媒体、VCD 、投影仪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槟榔树下摇网床》、《婚礼场面》、《猎人的送葬行列》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自古到今,无论是摇篮边的催眠曲还是葬礼中的哀乐;无论是宗教仪式中的祭祀音乐还是劳动中的呼喊号子,音乐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命历程,谱写着人类的生命之歌。
二、《槟榔树下摇网床》
1、作品简介:
这是一首女声三声部合唱曲,旋律轻柔、优美、抒情、新颖,极具民族风格。歌曲速度较为舒缓,节奏给人以摇摆的感觉,富有摇篮曲音乐的特点。
歌曲结构可分为两个段落,前4小节营造出宁静美丽的意境;随后,唱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后半部分用衬词“蹦蹦蹦”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京族民歌风味。12----16小节用转调手法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唱出母亲对孩子美好深情的祝愿后面的重复更加深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爱。
结尾在音乐的力度与速度上都有所减弱,直至把宝宝带进了梦乡„„
2、聆听音乐:
要求:
(1)注意歌曲内容表达的情感、风格、节奏特点、音乐体裁。
(2)了解摇篮曲的特点。
3、展开讨论:
(1)摇篮曲对人类生活有什么作用?
(2)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仪式活动需要音乐的伴随?
(3)音乐对人类的作用与意义是什么?
4、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三、《婚礼场面》(舞剧《鱼美人》片段)
1、介绍作品:
《鱼美人》为三幕芭蕾舞剧。由吴祖强、杜鸣心作曲,北京舞蹈学校编导班编导。是我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作品。这是一部根据芭蕾舞与民族舞相结合而创作的中国舞剧。《婚礼场面》用锣鼓点的
节奏音型和快速流动的旋律线贯穿全曲,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海底世界中热闹的婚礼场面。
2、聆听音乐
要求:分辨音乐段落,唱出各段音乐主题。
3、观赏舞剧《鱼美人》录像片段。
4、讨论: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婚礼热闹场面?
5、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四、《猎人的送葬行列》(《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节选)
1、作品简介:
乐曲节选自马勒的《第一交响曲》,这是马勒有感于德国作家约翰﹒保罗的一部小说《提坦》而写的。
马勒把这一乐章叫做“仿卡洛风格的葬礼进行曲”,卡洛是法国一位著名版画家,他偏爱塑造一些恐怖和罕见的形象。这里指的是关于树林中一些小动物埋葬一位死难猎人的民间故事:兔子和狐狸用脚爪揩擦它们装出的眼泪„„作者把这个景象写成一个卓越的乐章,使噩梦、嘲弄、怪相和一本正经相互交融在一起。
2、聆听音乐,提出问题:
(1)乐曲的旋律是根据哪首熟悉的儿歌改编的?
(2)对比两个旋律,听辩乐曲的调性有什么不同?
(3)《猎人的送葬行列》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葬礼进行曲”有什么不同?
(4)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3、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六、介绍音乐知识
舞剧――指包括舞蹈、戏剧和音乐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根据戏剧情节与人物性格贯穿全曲,通常以古典舞或民间舞为基础。欧洲古典舞剧源于16、17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统称芭蕾。
七、小结:
音乐家根据作品的需要,用不同的音乐要素去创作音乐、表现音乐。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从不同的音乐要素对作品作出简单的分析,理解音乐家的创作意图,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其实除了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外,音乐还包括和声、织体、曲式结构等其他要素,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地介绍。通过今天的学习和欣赏,请同学们用文字表述你对音乐的理解,以及你与音乐的关系?
八、作业:
1、写《音乐与我》短文一篇或采用诗歌等不同形式在班内交流。
2、校园里有哪些活动需要音乐伴随,能否为这些活动选配音乐?
音乐与生活
——生命之歌
艺术组 刘丽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音乐的表演形式。
2、技能目标:能唱出并记录《猎人的送葬行列》的音乐主题。
3、情感目标: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启动音乐思维,激发学生音乐记忆与想象。
2、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学会审美。
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引导式、对比法、讨论法 教具:钢琴、多媒体、VCD 、投影仪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槟榔树下摇网床》、《婚礼场面》、《猎人的送葬行列》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自古到今,无论是摇篮边的催眠曲还是葬礼中的哀乐;无论是宗教仪式中的祭祀音乐还是劳动中的呼喊号子,音乐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命历程,谱写着人类的生命之歌。
二、《槟榔树下摇网床》
1、作品简介:
这是一首女声三声部合唱曲,旋律轻柔、优美、抒情、新颖,极具民族风格。歌曲速度较为舒缓,节奏给人以摇摆的感觉,富有摇篮曲音乐的特点。
歌曲结构可分为两个段落,前4小节营造出宁静美丽的意境;随后,唱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后半部分用衬词“蹦蹦蹦”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京族民歌风味。12----16小节用转调手法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唱出母亲对孩子美好深情的祝愿后面的重复更加深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爱。
结尾在音乐的力度与速度上都有所减弱,直至把宝宝带进了梦乡„„
2、聆听音乐:
要求:
(1)注意歌曲内容表达的情感、风格、节奏特点、音乐体裁。
(2)了解摇篮曲的特点。
3、展开讨论:
(1)摇篮曲对人类生活有什么作用?
(2)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仪式活动需要音乐的伴随?
(3)音乐对人类的作用与意义是什么?
4、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三、《婚礼场面》(舞剧《鱼美人》片段)
1、介绍作品:
《鱼美人》为三幕芭蕾舞剧。由吴祖强、杜鸣心作曲,北京舞蹈学校编导班编导。是我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作品。这是一部根据芭蕾舞与民族舞相结合而创作的中国舞剧。《婚礼场面》用锣鼓点的
节奏音型和快速流动的旋律线贯穿全曲,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海底世界中热闹的婚礼场面。
2、聆听音乐
要求:分辨音乐段落,唱出各段音乐主题。
3、观赏舞剧《鱼美人》录像片段。
4、讨论: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婚礼热闹场面?
5、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四、《猎人的送葬行列》(《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节选)
1、作品简介:
乐曲节选自马勒的《第一交响曲》,这是马勒有感于德国作家约翰﹒保罗的一部小说《提坦》而写的。
马勒把这一乐章叫做“仿卡洛风格的葬礼进行曲”,卡洛是法国一位著名版画家,他偏爱塑造一些恐怖和罕见的形象。这里指的是关于树林中一些小动物埋葬一位死难猎人的民间故事:兔子和狐狸用脚爪揩擦它们装出的眼泪„„作者把这个景象写成一个卓越的乐章,使噩梦、嘲弄、怪相和一本正经相互交融在一起。
2、聆听音乐,提出问题:
(1)乐曲的旋律是根据哪首熟悉的儿歌改编的?
(2)对比两个旋律,听辩乐曲的调性有什么不同?
(3)《猎人的送葬行列》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葬礼进行曲”有什么不同?
(4)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3、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六、介绍音乐知识
舞剧――指包括舞蹈、戏剧和音乐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根据戏剧情节与人物性格贯穿全曲,通常以古典舞或民间舞为基础。欧洲古典舞剧源于16、17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统称芭蕾。
七、小结:
音乐家根据作品的需要,用不同的音乐要素去创作音乐、表现音乐。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从不同的音乐要素对作品作出简单的分析,理解音乐家的创作意图,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其实除了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外,音乐还包括和声、织体、曲式结构等其他要素,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地介绍。通过今天的学习和欣赏,请同学们用文字表述你对音乐的理解,以及你与音乐的关系?
八、作业:
1、写《音乐与我》短文一篇或采用诗歌等不同形式在班内交流。
2、校园里有哪些活动需要音乐伴随,能否为这些活动选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