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 习 小 当 家(八单元)
一、词语闯关(读记、听写)。
《墨梅图题诗》
妥协 自喻 疏密相间 腐败 同流合污 卓尔不群 洒脱
《墨竹图题诗》
萧萧 县吏 官仓 疾苦 思绪 夜不能寐 毅然 得罪 特立独行 岿然不动
《苍松怪石图题诗》
乔木 耿直 不屈不挠 抒发 无与伦比 廉洁 耸立 恶劣 悬崖 权贵 饱经风霜
二、作家作品(积累、背诵)。
1. 《墨梅图题诗》—(元)王冕:别号梅花屋主,元画家、诗人。出身贫寒,自幼替人放牛,靠自学而成为诗人、画家。性孤傲,鄙视权贵。 2. 《墨竹图题诗》—(清)郑燮: “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擅画兰、竹、石、松、菊等,画竹成就最为突出。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3. 《苍松怪石图题诗》—李方膺:清代诗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为官刚正不阿,廉洁爱民。善画松、兰、竹、菊、梅,尤以梅闻名。
三、主题解说(积累、背诵)。 1. 《墨梅图题诗》:借助于物象来表明心迹的间接抒情方法,叫托物言志。本诗就运用了这种写法,作者借墨梅淡淡的清香抒发了自己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坚贞纯洁的品格。
2. 《墨竹图题诗》: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以竹喻人,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的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品格和爱民思想。
3. 《苍松怪石图题诗》:这首诗描绘了苍松的坚强质朴,表现了作者不屈从权贵,耿直廉洁的铮铮铁骨。
四、重点课后题(理解、掌握)。
1. “岁寒三友”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答:“竹”有气节,象征诗人刚正耿直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了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 2. 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答:我从黄山松的身上体会到了:不畏艰难险阻、乐观向上、斗志昂扬的精神,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乐观、奋进的战士形象,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
3. 《竹颂》中用“你”称呼劲竹,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答:“你”是拟人化称呼,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劲竹的热爱。作者表面赞竹,实际赞美具有高风亮节的人。
4. 《梅香正浓》中“梅香”指的是什么?
答:《梅香正浓》“梅香”指的是:“梅香表面是指梅花的芳香,实际上指梅花的品格,它象征着英雄的凛然正气和民族气节。
四、重点语段(背诵、默写)
1. 《墨梅图题诗》(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我家洗砚用的池塘边有一棵梅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树上开的梅花每朵都带着淡淡的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不希望人人都夸赞它的颜色美丽,)
只留清气满乾坤。(只希望清香永远留在天地之间。)
2. 《墨竹图题诗》(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在县衙书斋里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 疑是民间疾苦声。(立即联想到是老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3. 《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您难道不知道,在严寒的季节,)
何处求芳草。(哪里去寻找青青碧草。)
3 又不见,松之乔,(但是应看到,只有松树,)
青青复矫矫。(仍然那样青翠挺拔。)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天地之间,万物最可贵之处在于保持质朴本色。)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枝干挺直使山峰更加雄壮,秀丽的景色没有和它同等的。)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饱经风霜与冰雪,永远那样苍劲。)
拥护天阙高且坚,(松树挺拔的身姿直插云天,)
迥干春风碧云里。(那弯曲苍劲的枝干一直伸向碧空。)
4. 与岁寒三友有关的课内名句。
①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出自近代诗人祁隽藻的诗,意思是:人品像梅花一样高尚,骨子里是那么的高洁,精神多么的出众。多形容男子,气质出凡,品格高尚。)
②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这是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低头叶:指竹叶叶尖下垂;仰面花:指梅花花蕊不上仰。对联歌颂竹梅,旨在歌颂人品。上联抓住竹之特征,赞誉其谦虚的美德;下联刻画梅之精神,歌颂不阿谀奉承的正气。郑板桥巧妙地借助竹子和梅花,十分形象地表现了自己所追求的自谦自尊自强的人格特征。)
③学翠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意思是说,做人,要学习竹子的虚心傲骨,敬重苍松不畏严寒的品格。)
5. 与岁寒三友有关的课外补充名句。
①松柏风度,梅竹情操。
②吾爱松柏梅兰友,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敌兵永无畏。
松竹青枝绿叶翠,梅花怒放娇妍魅。
1 学 习 小 当 家(八单元)
一、词语闯关(读记、听写)。
《墨梅图题诗》
妥协 自喻 疏密相间 腐败 同流合污 卓尔不群 洒脱
《墨竹图题诗》
萧萧 县吏 官仓 疾苦 思绪 夜不能寐 毅然 得罪 特立独行 岿然不动
《苍松怪石图题诗》
乔木 耿直 不屈不挠 抒发 无与伦比 廉洁 耸立 恶劣 悬崖 权贵 饱经风霜
二、作家作品(积累、背诵)。
1. 《墨梅图题诗》—(元)王冕:别号梅花屋主,元画家、诗人。出身贫寒,自幼替人放牛,靠自学而成为诗人、画家。性孤傲,鄙视权贵。 2. 《墨竹图题诗》—(清)郑燮: “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擅画兰、竹、石、松、菊等,画竹成就最为突出。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3. 《苍松怪石图题诗》—李方膺:清代诗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为官刚正不阿,廉洁爱民。善画松、兰、竹、菊、梅,尤以梅闻名。
三、主题解说(积累、背诵)。 1. 《墨梅图题诗》:借助于物象来表明心迹的间接抒情方法,叫托物言志。本诗就运用了这种写法,作者借墨梅淡淡的清香抒发了自己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坚贞纯洁的品格。
2. 《墨竹图题诗》: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以竹喻人,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的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品格和爱民思想。
3. 《苍松怪石图题诗》:这首诗描绘了苍松的坚强质朴,表现了作者不屈从权贵,耿直廉洁的铮铮铁骨。
四、重点课后题(理解、掌握)。
1. “岁寒三友”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答:“竹”有气节,象征诗人刚正耿直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了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 2. 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答:我从黄山松的身上体会到了:不畏艰难险阻、乐观向上、斗志昂扬的精神,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乐观、奋进的战士形象,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
3. 《竹颂》中用“你”称呼劲竹,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答:“你”是拟人化称呼,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劲竹的热爱。作者表面赞竹,实际赞美具有高风亮节的人。
4. 《梅香正浓》中“梅香”指的是什么?
答:《梅香正浓》“梅香”指的是:“梅香表面是指梅花的芳香,实际上指梅花的品格,它象征着英雄的凛然正气和民族气节。
四、重点语段(背诵、默写)
1. 《墨梅图题诗》(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我家洗砚用的池塘边有一棵梅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树上开的梅花每朵都带着淡淡的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不希望人人都夸赞它的颜色美丽,)
只留清气满乾坤。(只希望清香永远留在天地之间。)
2. 《墨竹图题诗》(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在县衙书斋里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 疑是民间疾苦声。(立即联想到是老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3. 《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您难道不知道,在严寒的季节,)
何处求芳草。(哪里去寻找青青碧草。)
3 又不见,松之乔,(但是应看到,只有松树,)
青青复矫矫。(仍然那样青翠挺拔。)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天地之间,万物最可贵之处在于保持质朴本色。)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枝干挺直使山峰更加雄壮,秀丽的景色没有和它同等的。)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饱经风霜与冰雪,永远那样苍劲。)
拥护天阙高且坚,(松树挺拔的身姿直插云天,)
迥干春风碧云里。(那弯曲苍劲的枝干一直伸向碧空。)
4. 与岁寒三友有关的课内名句。
①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出自近代诗人祁隽藻的诗,意思是:人品像梅花一样高尚,骨子里是那么的高洁,精神多么的出众。多形容男子,气质出凡,品格高尚。)
②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这是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低头叶:指竹叶叶尖下垂;仰面花:指梅花花蕊不上仰。对联歌颂竹梅,旨在歌颂人品。上联抓住竹之特征,赞誉其谦虚的美德;下联刻画梅之精神,歌颂不阿谀奉承的正气。郑板桥巧妙地借助竹子和梅花,十分形象地表现了自己所追求的自谦自尊自强的人格特征。)
③学翠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意思是说,做人,要学习竹子的虚心傲骨,敬重苍松不畏严寒的品格。)
5. 与岁寒三友有关的课外补充名句。
①松柏风度,梅竹情操。
②吾爱松柏梅兰友,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敌兵永无畏。
松竹青枝绿叶翠,梅花怒放娇妍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