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回首往事
刘若英回首往事
一提起刘若英,首先便想到她的影后头衔,确实,刘若英戏好,可是,具体好在哪里,又很难评说,只是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刘若英是高傲的?是温和的?是认真的?是搞笑的?还是缺憾的?
刘若英的确是都市女子的最佳代言人,风光无比,温婉纤细,倔强而坚强,有自己全力以赴的事业,也在心中的某一个角落,固执的珍藏着关于爱情的梦想和期待。别人问起的时候,也会嘴硬说很享受单身,一个人的日子也没有什么缺憾;但总会有某一个脆弱的时刻,孤单如同宿命一般,汹涌而来,如影随形。
被问到任何一个问题,她都会停下来思索片刻,然后流畅的回答,字斟句酌,虽然语言简练,却蕴含深意,几乎所有采访过她的记者都会暗暗点头,这的确是个有内容的女人。口才好在圈内有口皆碑,她却说,小时候我有自闭症,我是被媒体采访逼会说话的。父母离婚了,做船长的父亲带走了唯一的姐姐,那个时候刘若英两岁,被送到阿姨家,常挨打骂。爷爷奶奶去看孙女,看到了正舔着鼻涕吃棒冰的刘若英,爷爷决定带她回家,给她一个真正的家。
祖父母家里家道森严,爷爷刘咏尧曾与蒋经国一起留学俄国,是蒋介石身边的得力助手,甚至六年级同学小时候念过的“新生活运动”,他就是发起人之一。奶奶也是大家闺秀,连出去开个门都会穿上丝袜。他们对刘若英要求十分严格,从小就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有次她差点不小心在电视上说了“妈X ”开头的脏话,尽管没说出口,还是被奶奶发
现,回家被骂了2个小时。尽管家人疼爱有加,恩威并施,但毕竟家里每个人都比刘若英大六七十岁,没人和她沟通,在童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她只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幻想。这静静的生活成就了她看得多、想得多却三缄其口的秉性。邻居男孩子欺负人,她会冲过去猛踹他一脚然后飞也似地拔腿跑开,却绝不敢当面与他对质。以至于上初中的时候,别人问她在想什么她不知道怎么说,甚至连饿不饿都说不出来。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女孩有自闭症或者表达障碍。
回过头来想童年的岁月,刘若英说很像她曾经在歌曲《蒲公英》中
写到的情节“我是个勇敢的蒲公英,我要到一个有爱的地方,飘过伤心的恋人破碎的心得到安宁,飘过受伤的大地涂上绿色的美丽……”单纯得毫无心事,认为自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直到有一天,奶奶对她说,你一定要学会一些东西,如果以后男人不要你了,你还有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这是她生命中最早对于人力不可抗拒事物的认知——万事都可以争取,除了感情。有的时候你无法改变别人对你的感情,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一个人活的很好。于是在她还不明白“男人”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她就开始学习弹钢琴,为以后没有男子依靠的日子做准备。 刘若英给钢琴的取名为“流浪”,为了这个“流浪”,奶奶花掉了自己几乎全部私房钱。练琴的日子很辛苦,小小的刘若英也变得愈发不爱说话,日日闷在家里。10岁时上台参加钢琴演奏会,一时紧张左眉心竟撞上钢琴的尖角,当下血流如注,她自己却浑然不觉地弹毕一曲,鞠躬下台。“学琴、念音乐班后,我就一直以为,将来婚后的生活是一边在家教小朋友弹琴一边带自己的孩子。”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时至今日刘若英依然孑然一身,才学让她出名,却也让欣赏她的人止步,让俗世的幸福与她渐行渐远。不知道当年眼神温柔注视着孙女弹奏钢琴的奶奶,如果想到了多年以后,才气居然也会成为孙女一直单身的负累,她是否会气急之下砸掉“流浪”?
在20来岁的年纪里,可能会因为很简单的理由就爱上一个人,并且奋不顾身,爱了,痛了,伤了,然后一拍两散,相忘于江湖。
高中时的刘若英曾经幻想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作家,一如她喜爱的三毛和琼瑶,或者张曼娟和张荟菁。她发现自己起笔时选择的词句总是那样精准,永远可以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性——与此同时她也悲哀地发现,她的语言机能退化了,她的嘴永远赶不及她的笔,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变成了一个孤僻、忧郁的人。和所有患上“青春期忧郁症”的人一样,她曾经一度极端厌世,甚至想到过自杀。好在最后一刻突然想到姐姐,想到她们已经失去全世界,不能再失去彼此。这种被需要的感
觉,让她决定好好活下去。
高中毕业,她去了洛杉矶,继续学习音乐。在接下来的3年中,她去过很多国家和城市,经历了一段3个月的恋爱。回想起这短暂的爱情,她就会提到《少女小渔》和《为爱痴狂》——“可能是因为寂寞,可能只是因为他来自旧金山,那是我最喜欢的城市,每一条街道都有自己的味道,雨下起来像一层薄薄的雾气,所有的景物在其中,就像放在柔焦镜下看,那些总爱穿着黑大衣的居民撑着伞在雨中走,是我见过最美的景致。”
终于在碧波荡漾的游泳池边遇见了陈升,从此她变成了他的制作助理,成了帮他背吉他的那个小姑娘,跑前跑后,端茶递水,只为有机会学习,可以为他唱和声,“流浪”也送给了陈升,因为他的儿子要学琴,后来陈升把别人的琴弄坏,“流浪”便被陪到PUB 中去。陈升和刘若英,似乎一直就没有平等过,在她眼中,她是父权的象征,他强悍,他说一不二,他可以给她取名字,他一挥手她便会缩一下头——可是他说得总是对的,让她始终仰望。陈升的跨年演唱会连办多年,刘若英永远出场。遗憾的是二人最终还是分手了。
“快乐最重要,还给婆婆、妈妈一个完整的奶茶,还有……很好的归宿,唱片卖的好不好,真的没那么重要。”升哥的话始终记在她心中,隔段时间就要拿出来温习一下。终于纽承泽请她帮忙试镜,进而开始演戏。张艾嘉亲睐她良久,签下经纪约。“她当时要拍一个戏叫《少女小鱼》,要找一个台湾演员。一般来说,台湾演员的国语都带有台湾腔,但张艾嘉觉得我国语讲得不错。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我长得土。那时候
差不多是10年前,台湾女生比大陆的要时髦很多,她一看我,就觉得我很土,所以她就找我去演。”相识的机缘被刘若英说的轻描淡写,但张艾嘉在她生命中的分量却是举足轻重,对在逆境中拯救自己继而加以点拨的张艾嘉,刘若英恭敬有加,一直尊称师傅,后来干脆请她担任自己的经纪人,她接不接片子均由师傅慧眼定夺。她和师傅在一起什么都可以聊。她是她的师长、畏友、同事、手足,甚至——传说中的“同志”。 女人单身久了,就会有许多闲人跳出来编派她的不是,虽然她的生活状态没有伤及任何人,她却无辜的成了众矢之的,身边的一切也都成了中伤她的介质。早年间,每天追随着陈升,被说成师徒之爱;其后多年的孑然一身,又被说成和张艾嘉有同性之爱。诸多传闻她全然不理会,依然故我,毫不凑或。拍《人间四月天》时,刘若英曾因又冷又累又寂寞,告诉自己,这时只要有人求婚,她会马上跟他走,遗憾的是并没有任何人出现。
更遗憾的是如今六年过去,那个人依然没有出现。
三十多岁的女人知道自己正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年代,可是常常笑得很无奈。生活的模式渐渐成型,多了几分从容,少了一点勇敢。入行十多年,刘若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变。依旧会偶尔爆粗口,喜欢开越野车;依旧最喜欢呆在家里,拆掉门铃,因为不愿被人打扰,独自一人的时候,穿得很少,真丝睡衣让她感觉不适,总觉得像有人在摸自己;依旧在平常的日子里素面朝天,连护肤品都少用,一年四季穿裤子,无论拍戏或者旅游时,都爱写随笔;依旧很节省,只在有需求的时候才去逛街,最多的钱是花家里:台灯,沙发……每隔一段都会去买;平常要是
有了压力,她依旧会去运动、泡澡、按摩、找朋友哭诉、发一顿牢骚,或者躲在厕所里大叫、骂脏话。
感情的事情却一直明晦不清,在刘若英的MV 中,永远都没有和她配戏的男主角。新专辑《听说?》虽然有了新尝试,MV 中首次启用男主角,但他依旧不是一个真实的人,只是一个黑影,看不见面孔。“每个爱过的人心里都会留下一个黑影,随着年华的漫漫老去,渐渐销影遁形。”小时候刘若英希望他是身高1.80,骑白马带把刀,左手一束鲜花。“可是你越大就越发现那是一个梦想,尤其我看看自己曾经交过的男朋友,长得都不怎么样。开始面对现实,有时你看对眼的那个人就是了,我不会刻意想他必须是什么样的长相,什么样的职业。”
“我知道现在许多女孩子的择偶观,她们追求外在的东西太多。身高、学历、海外关系、经济背景、住房条件,然后才是人的自身。人为物活着,成了物的奴隶。于是有了老夫少妻现象。有的人谋求出国,不惜牺牲青春嫁给自己不爱的人;有的人在物欲的驱使下,当了富婆,孤伶伶守着几间豪华的房子,任凭老公漫游世界,每月回来团聚几天。那深一脚浅一脚的婚姻故事,我见的、听的太多了。爱情是没法选择的,我随时随地准备轰轰烈烈的去恋爱,甚至可以为了爱情放弃今天已经拥有的成功,但我不会选择刚才说到的那些世俗的方式。”
奶茶醉人刘若英
我没有什么追星的爱好,对于刘若英我总是怀着一种敬意,认识她到喜欢她,是一本书《下楼谈恋爱》,刘若英的书和她的歌一样吸引人,因为她是在用心写,也是在用心唱,看她在《天下无贼》里的女贼王丽,突出的是一个“情”,爱情、友情、同情、真情,而这些“情”之
所以能够扣人心眩、引人入胜是刘若英凄美淡然的表达方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那是人性的真、善、美。喜欢一个真实的刘若英主要是看她的文字有如听她的歌一样,淡淡的哀伤透着淡淡的幽怨。这是一个女人,一个美丽女人的孤独心情的表白。刘若英她婉然地飘洒出一种清香,带着思念、带着祝福、带着无限的憧景,同时也带着无奈和失落。第一次听到刘若英的歌是办公同事电脑里传来一个很安静的歌声,我不由地驻足细听。一曲终了,我激动地大声问同事这是谁的歌,平常我说话都是细声慢气,猛然间大声说话同事被我吓着耍? 从《一个人的KTV 》到《下楼谈恋爱》,我知道刘若英不是在摆弄她的文字,而是在摆弄自己的心情,为的只是把心里的孤独与伤感化成一道长着翅膀的笔,离去时画着美丽的符号。不知道是谁把刘若英比成了奶茶,刘若英、奶茶真的是很贴切,一杯奶茶、一首歌、一个夜晚。听过她所有的歌,最喜欢《光》那是一首用感情而编织的歌,凄美而忧伤,听着我的泪落了下来。刘若英说:“我从来都知道自己是一个不会唱歌的人,但有人告诉我,歌不是唱出来的,而是用生命和回忆编织起来的,所以我决定唱下去”。喜欢刘若英是因为她的灵气,惹人爱怜。刘若英《后来》《一辈子的孤单》《原来你也在这里》《很爱很爱你》这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歌,我怎么听都有一种邻家大姐的感觉,刘若英可以说是个很普通的小女人,说她是邻家大姐很贴切她,她用音乐的旋律,唱出了我们羡慕却无法企图的爱情,她沧桑的声音里有种寂寞和迷茫、一种淡薄,往事的记忆、幻想的抚摸、诺言的美丽、失望的忧伤、总是不其然之间就带你走进了那种亲切的忧伤中,是那么的苍凉,却又有那么多的希望。
独一无二的刘若英,总是用她恬静的歌声,清秀的脸庞,我人一种贴心的感觉,简简单单,却能拨人心弦,让人体验到一种最真实的美。正如她唱的《后来》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当爱在眼前不珍惜,等失去了才知道自己也拥有过”。我从没想追星,可刘若英唯美的歌和她独特的嗓音仍至她那朴实高贵的气质深深吸引着我,喜欢她歌声中给我带来的宁静,我喜欢她很自然而然的去买刘若英的专辑,我电脑里经常流淌出的也是刘若英的歌,我习惯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在家里听得多了,妈妈听熟悉后说:不要再听这些歌了,她的歌太忧郁,多听没好处。我会笑笑和妈妈说:我喜欢她的忧郁,喜欢她的干净。不算标准美女的刘若英,就像杯温暖的奶茶,没有红酒的高贵典雅,没有咖啡的精致摩登,却自有一种温润香浓的芬芳,所以,喜欢她的人叫她奶茶,巧的是,我也很喜欢喝奶茶。
我不会去特意打听她的消息,严格说来,我算不上个标准的奶茶迷。但是我喜欢她,有时候下班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听着MP4里刘若英的《蝴蝶》,看着西下的夕阳,抬头看天,
无尽的落寞,不过不要紧,因为我喜欢。喜欢刘若英这几年拍的电影和电视剧。我不会刻意去电影院看,但我会从网上下载下来,一遍一遍的看,有时候看的很心疼,心疼她,也心疼我自己。虽然她拍了《粉红女郎》的漫画剧,又在《艺术人生》里说自己不是忧郁的人,但是,我还是执着的认为她忧郁,她的歌声和她的电影里都透着这个小女子的寂寞。
刘若英,无论你红不红,我都一样的喜欢你。大家耐心听听我唱的刘若英的《光》好吗 在百合上看到一篇关于刘若英的文章,很感动,很真实,一直很喜欢奶茶——一个执著的追求着自己的梦想,真诚而率真的表现自己的感情的女子。
二十的女人正青春娇娆,四十的女人风韵尤存,而三十的女人, 正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三十岁女人有着二十岁女人没有的风雅,同样,四十岁的女人也不具备三十岁女人的那种果断。或许,这就是而立时期的风情。
有这样一个女子,30岁,干净的脸庞,温柔而平淡。很少在杂志封面上看到她,大概是她长得不是那么的漂亮。一次在等车的时候,回眸间发现她就那样双手插腰的站在封面上。于是,就买了。
她演张爱玲应该有几分的神似,一样是聪明的女人,一样有着独立气质的女人。临水照花的女子。似水流年间渡过青春。
她就是刘若英,一个人如其名,奶茶悠香的女子。
年轻时,她很大气,因为她跟着陈升唱歌。陈升是个很有魅力的男人,至少在我的眼里。他的歌女人们应该少听,男人们听了以后不应联想到自己,毕竟平凡是歌最能打动人,它就是一面镜子,男人在里面扮演着自己,女人在里面独自欣赏孤独。而她也或许在潜移默化中变化。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
她是张艾嘉一手挖掘的新人。因为张艾嘉的慧眼,她的处女电影之作就获得了大奖,自己也成了亚太影后。看《少女小渔》,坚强的少女在异国,大步的走在路上。独自面对失败的女人很独立,坚固的磐石还是会有青苔的衍生,坚强的女人并不是没有选择,只是不想再错,或许她要的爱他给不了。当一把火烧了那些令人留恋的东西,她真的可以放下一切。这部电影,她演绎起来无畏无惧,是的,女人的坚强应该是给自己看的。
从《少女小渔》到《征婚启事》,从《粉红女郎》到《似水年华》《人间四月天》,这个女子永远在不同的角色里,演绎着年华渐逝的自己。那张从不曾令人惊艳的脸,随着岁月流转,透出一丝青春枯萎韶华不再的凄美,却也酝酿着一种因生命日益丰盈带来的淡淡喜悦。在我的印象里,她一直是那个安静的站在角落里默默等候的红衣少女,等待有一天,心目中那个人的到来,拍拍她的肩她就会听他的安排。 而镜头之外注视着她的我们,也在这等待中日渐苍老,曾经是懵懂的唱着爱情的年纪并不能理解旋律之外传达出的隐隐辛酸和失落,要等到自己经历了之后,才会感同身受心有戚戚--关于等待,关于放弃,关于她的淡淡美丽,还有我们的轻轻哀愁。 一般来说,女人会喜欢的女星,常常就是理想中自己的样子,或者是在她们身上一个自己注定无法完成的梦想,比如周迅的飘逸轻灵,张曼玉的优雅高贵,或者章子怡的妩媚娇嫩。而对于刘若英的喜欢则稍稍有些不同,她不是超然物外的,不是美艳妖娆的,更不是遥不可及的--很多时候,她就是生活中的我们自己,永远站在离心灵最近的地方,替我们说出深深压抑的悲喜,替我们流下百感交集的眼泪,替我们表达对爱情的执着与坚持。于是很多女人对她的欣赏与喜爱,与其说是向往,不如说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懂得,一种感
动而又感慨的心领神会。
最近看她接受采访,直言不讳的说自己很想谈恋爱,甚至可以为了爱情放弃今天已经拥有的
成功,看着报道,心里也渐渐明亮起来--不管等待多久,经历多少,这个女子都乐观积极的对待生活,也依然有勇气和信心,去寻找并守护一份完整而长久的爱情。
是的,我们都不要一辈子的孤单。
年华似水,而她,我,我们,都还在等,繁花似锦的春天。
刘若英 爱上不能爱的爱情
刘若英: 台湾著
名演员,作家,歌手,1970年6月1日生,昵称:奶茶。1991年出道,曾任唱片公司助理、歌手, 1996年获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97年获东京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98年获台北金马影展评审团特别奖。出版有散文集《下楼谈恋爱》、《我想跟你走》。影视作品有电影《少女小渔》(台湾,1994年) 、《我的美丽与哀愁》(台湾,1995年) 、《征婚启示》、《夜奔》(台湾,1999年) 、《20 30 40》(香港,2004年) 、《天下无贼》(大陆,2004年) ;电视剧有《人间四月天》(2000年) 、《粉红女郎》(2001年) 、《似水年华》(2003年) 、《她自海上来》(2004年) 、《双
响炮》(2005年) 。唱片有《到处乱走》(1996年) 、《很爱很爱你》(1998年) 、《我等你》(2000年) 、《我的失败与伟大》(2003年) 、《听说》(2004年) 、《一整夜》(2005年) 。《生日快乐》(2006)等。
刘若英语录:
1.30岁的时候你会学会与自己的习惯和平相处,而不像20岁的时候——我就喜欢,我就是要这样,处处要与自己为难。
2. 我喜欢的人生就像心电图一样,如果一个人老往上走,高峰也有到顶的一天,那一天你怎么下来?人生有起起伏伏,你只有知道现在站的位臵在什么地方,然后才能认清哪些是朋友哪些是敌人。
3. 我觉得如果你把给自己洗澡都看成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你的人生就会很快乐。
4. 我觉得同性之间的爱情和异性之间的爱情一样不可取代。男人能给我的,女人肯定不能;女人能给我的,男人也肯定不行。我很享受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关系。
5. 安全感其实来自于看那个男人有多爱你,但是那个男人有多爱你,还是取决于你自己有多爱你自己。如果你站在男人面前是很自信的话,你就会觉得男人是不会走的,这个时候你就有了安全感。与其去想这个男人有多爱你,不如去想,你自己能够做到多好,让这个男人更爱你。
6. 我觉得其实邋遢就是在呵护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舒服的同时就是在呵护自己。
7. 所能享受到的世界,看到某样东西是自己喜欢的,就尽量告诉自己说这是最适合自己的,这就是我想要的,这样的满足感会让自己活得更快乐。
8. 我很愿意去接受自己的没自信,它已经成为了我不断努力的一个动力。因为觉得自己不是最漂亮、最好的,我就会更加努力。
很多人都爱刘若英,她像一个标杆,是每个单身女子都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她并非不漂亮也并非漂亮,她并非温柔也并非不温柔,她并非活泼也并非不活泼,她并非不像明星也并非像明-星。
她介于两者之间,她是中性的。
就像张艾嘉想要把她塑造成为巨星,拎了高跟鞋和时装摆到她面前,她却总是穿着她的黑T 恤,呆个四五天就逃回台湾,上《艺术人生》栏目,朱军使尽招数要她哭,可她一滴眼泪也没有流。她刚强,是底子里的刚强。
她没有俗世的压迫,所以只适合远远地想念。
又或许,她的错误在于,她永远爱上不能爱的爱情。
她总是笑嘻嘻的,没有多大脾气,对待记者总是客客气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是智慧圆润,通晓世事的,时常如你所愿扮做13点兮兮的恨嫁女子,演唱会上被男舞蹈者举起时就开始笑着调侃“原来我也是有猛男的。”
她站得不高不低,就是在我们这些平常女性的前面,依然能够抬头可见,伸手可触。她唱我们的心事,“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地爱你,像我这样为爱痴狂。”
她同我们一样在这爱欲轮回里颠沛流离,欲爱不能,欲罢难停,欲语还休。 每个人都爱奶茶,无他。因为,她就是我们。
女人到了30岁的时候,就会慢慢知道自己的生活习惯了,你也更加知道自己的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你会学会与自己的习惯和平相处。 今天看了一篇关于刘若英的文章, 就象文章里说的一样, 她就是那种让你永远也记得不是那么深刻, 但是想忘也忘不掉的 那种女生.
其实好多时候总觉得自己和她有着几分的相似, 尤其是她的歌曲, 好象总是在描述自己, 每个时期的自己, 就是这样的.
她的声音里有种橙子色的清澈, 有种金百合般的纯洁, 让歌声里的故事, 有着如花一样惊人的美丽与无尽的叹息.
如果以世俗的标准来衡量的话, 刘若英不是漂亮的, 但是却是美丽的那是由心灵衍生的一种气质, 带有灵性的光辉, 温馨, 舒适而典雅, 愈久愈有韵味. 虽经沧桑, 却能固执地留着一抹坚定和纯洁的坚持.
还记得还记得歌里有这样的一句
‘ 想要问你敢不敢 象你说过的那样爱你 想要问你敢不敢 象我这样为爱痴狂’这样的一个女子, 敢爱敢狠的女子
刘若英回首往事
刘若英回首往事
一提起刘若英,首先便想到她的影后头衔,确实,刘若英戏好,可是,具体好在哪里,又很难评说,只是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刘若英是高傲的?是温和的?是认真的?是搞笑的?还是缺憾的?
刘若英的确是都市女子的最佳代言人,风光无比,温婉纤细,倔强而坚强,有自己全力以赴的事业,也在心中的某一个角落,固执的珍藏着关于爱情的梦想和期待。别人问起的时候,也会嘴硬说很享受单身,一个人的日子也没有什么缺憾;但总会有某一个脆弱的时刻,孤单如同宿命一般,汹涌而来,如影随形。
被问到任何一个问题,她都会停下来思索片刻,然后流畅的回答,字斟句酌,虽然语言简练,却蕴含深意,几乎所有采访过她的记者都会暗暗点头,这的确是个有内容的女人。口才好在圈内有口皆碑,她却说,小时候我有自闭症,我是被媒体采访逼会说话的。父母离婚了,做船长的父亲带走了唯一的姐姐,那个时候刘若英两岁,被送到阿姨家,常挨打骂。爷爷奶奶去看孙女,看到了正舔着鼻涕吃棒冰的刘若英,爷爷决定带她回家,给她一个真正的家。
祖父母家里家道森严,爷爷刘咏尧曾与蒋经国一起留学俄国,是蒋介石身边的得力助手,甚至六年级同学小时候念过的“新生活运动”,他就是发起人之一。奶奶也是大家闺秀,连出去开个门都会穿上丝袜。他们对刘若英要求十分严格,从小就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有次她差点不小心在电视上说了“妈X ”开头的脏话,尽管没说出口,还是被奶奶发
现,回家被骂了2个小时。尽管家人疼爱有加,恩威并施,但毕竟家里每个人都比刘若英大六七十岁,没人和她沟通,在童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她只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幻想。这静静的生活成就了她看得多、想得多却三缄其口的秉性。邻居男孩子欺负人,她会冲过去猛踹他一脚然后飞也似地拔腿跑开,却绝不敢当面与他对质。以至于上初中的时候,别人问她在想什么她不知道怎么说,甚至连饿不饿都说不出来。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女孩有自闭症或者表达障碍。
回过头来想童年的岁月,刘若英说很像她曾经在歌曲《蒲公英》中
写到的情节“我是个勇敢的蒲公英,我要到一个有爱的地方,飘过伤心的恋人破碎的心得到安宁,飘过受伤的大地涂上绿色的美丽……”单纯得毫无心事,认为自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直到有一天,奶奶对她说,你一定要学会一些东西,如果以后男人不要你了,你还有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这是她生命中最早对于人力不可抗拒事物的认知——万事都可以争取,除了感情。有的时候你无法改变别人对你的感情,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一个人活的很好。于是在她还不明白“男人”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她就开始学习弹钢琴,为以后没有男子依靠的日子做准备。 刘若英给钢琴的取名为“流浪”,为了这个“流浪”,奶奶花掉了自己几乎全部私房钱。练琴的日子很辛苦,小小的刘若英也变得愈发不爱说话,日日闷在家里。10岁时上台参加钢琴演奏会,一时紧张左眉心竟撞上钢琴的尖角,当下血流如注,她自己却浑然不觉地弹毕一曲,鞠躬下台。“学琴、念音乐班后,我就一直以为,将来婚后的生活是一边在家教小朋友弹琴一边带自己的孩子。”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时至今日刘若英依然孑然一身,才学让她出名,却也让欣赏她的人止步,让俗世的幸福与她渐行渐远。不知道当年眼神温柔注视着孙女弹奏钢琴的奶奶,如果想到了多年以后,才气居然也会成为孙女一直单身的负累,她是否会气急之下砸掉“流浪”?
在20来岁的年纪里,可能会因为很简单的理由就爱上一个人,并且奋不顾身,爱了,痛了,伤了,然后一拍两散,相忘于江湖。
高中时的刘若英曾经幻想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作家,一如她喜爱的三毛和琼瑶,或者张曼娟和张荟菁。她发现自己起笔时选择的词句总是那样精准,永远可以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性——与此同时她也悲哀地发现,她的语言机能退化了,她的嘴永远赶不及她的笔,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变成了一个孤僻、忧郁的人。和所有患上“青春期忧郁症”的人一样,她曾经一度极端厌世,甚至想到过自杀。好在最后一刻突然想到姐姐,想到她们已经失去全世界,不能再失去彼此。这种被需要的感
觉,让她决定好好活下去。
高中毕业,她去了洛杉矶,继续学习音乐。在接下来的3年中,她去过很多国家和城市,经历了一段3个月的恋爱。回想起这短暂的爱情,她就会提到《少女小渔》和《为爱痴狂》——“可能是因为寂寞,可能只是因为他来自旧金山,那是我最喜欢的城市,每一条街道都有自己的味道,雨下起来像一层薄薄的雾气,所有的景物在其中,就像放在柔焦镜下看,那些总爱穿着黑大衣的居民撑着伞在雨中走,是我见过最美的景致。”
终于在碧波荡漾的游泳池边遇见了陈升,从此她变成了他的制作助理,成了帮他背吉他的那个小姑娘,跑前跑后,端茶递水,只为有机会学习,可以为他唱和声,“流浪”也送给了陈升,因为他的儿子要学琴,后来陈升把别人的琴弄坏,“流浪”便被陪到PUB 中去。陈升和刘若英,似乎一直就没有平等过,在她眼中,她是父权的象征,他强悍,他说一不二,他可以给她取名字,他一挥手她便会缩一下头——可是他说得总是对的,让她始终仰望。陈升的跨年演唱会连办多年,刘若英永远出场。遗憾的是二人最终还是分手了。
“快乐最重要,还给婆婆、妈妈一个完整的奶茶,还有……很好的归宿,唱片卖的好不好,真的没那么重要。”升哥的话始终记在她心中,隔段时间就要拿出来温习一下。终于纽承泽请她帮忙试镜,进而开始演戏。张艾嘉亲睐她良久,签下经纪约。“她当时要拍一个戏叫《少女小鱼》,要找一个台湾演员。一般来说,台湾演员的国语都带有台湾腔,但张艾嘉觉得我国语讲得不错。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我长得土。那时候
差不多是10年前,台湾女生比大陆的要时髦很多,她一看我,就觉得我很土,所以她就找我去演。”相识的机缘被刘若英说的轻描淡写,但张艾嘉在她生命中的分量却是举足轻重,对在逆境中拯救自己继而加以点拨的张艾嘉,刘若英恭敬有加,一直尊称师傅,后来干脆请她担任自己的经纪人,她接不接片子均由师傅慧眼定夺。她和师傅在一起什么都可以聊。她是她的师长、畏友、同事、手足,甚至——传说中的“同志”。 女人单身久了,就会有许多闲人跳出来编派她的不是,虽然她的生活状态没有伤及任何人,她却无辜的成了众矢之的,身边的一切也都成了中伤她的介质。早年间,每天追随着陈升,被说成师徒之爱;其后多年的孑然一身,又被说成和张艾嘉有同性之爱。诸多传闻她全然不理会,依然故我,毫不凑或。拍《人间四月天》时,刘若英曾因又冷又累又寂寞,告诉自己,这时只要有人求婚,她会马上跟他走,遗憾的是并没有任何人出现。
更遗憾的是如今六年过去,那个人依然没有出现。
三十多岁的女人知道自己正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年代,可是常常笑得很无奈。生活的模式渐渐成型,多了几分从容,少了一点勇敢。入行十多年,刘若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变。依旧会偶尔爆粗口,喜欢开越野车;依旧最喜欢呆在家里,拆掉门铃,因为不愿被人打扰,独自一人的时候,穿得很少,真丝睡衣让她感觉不适,总觉得像有人在摸自己;依旧在平常的日子里素面朝天,连护肤品都少用,一年四季穿裤子,无论拍戏或者旅游时,都爱写随笔;依旧很节省,只在有需求的时候才去逛街,最多的钱是花家里:台灯,沙发……每隔一段都会去买;平常要是
有了压力,她依旧会去运动、泡澡、按摩、找朋友哭诉、发一顿牢骚,或者躲在厕所里大叫、骂脏话。
感情的事情却一直明晦不清,在刘若英的MV 中,永远都没有和她配戏的男主角。新专辑《听说?》虽然有了新尝试,MV 中首次启用男主角,但他依旧不是一个真实的人,只是一个黑影,看不见面孔。“每个爱过的人心里都会留下一个黑影,随着年华的漫漫老去,渐渐销影遁形。”小时候刘若英希望他是身高1.80,骑白马带把刀,左手一束鲜花。“可是你越大就越发现那是一个梦想,尤其我看看自己曾经交过的男朋友,长得都不怎么样。开始面对现实,有时你看对眼的那个人就是了,我不会刻意想他必须是什么样的长相,什么样的职业。”
“我知道现在许多女孩子的择偶观,她们追求外在的东西太多。身高、学历、海外关系、经济背景、住房条件,然后才是人的自身。人为物活着,成了物的奴隶。于是有了老夫少妻现象。有的人谋求出国,不惜牺牲青春嫁给自己不爱的人;有的人在物欲的驱使下,当了富婆,孤伶伶守着几间豪华的房子,任凭老公漫游世界,每月回来团聚几天。那深一脚浅一脚的婚姻故事,我见的、听的太多了。爱情是没法选择的,我随时随地准备轰轰烈烈的去恋爱,甚至可以为了爱情放弃今天已经拥有的成功,但我不会选择刚才说到的那些世俗的方式。”
奶茶醉人刘若英
我没有什么追星的爱好,对于刘若英我总是怀着一种敬意,认识她到喜欢她,是一本书《下楼谈恋爱》,刘若英的书和她的歌一样吸引人,因为她是在用心写,也是在用心唱,看她在《天下无贼》里的女贼王丽,突出的是一个“情”,爱情、友情、同情、真情,而这些“情”之
所以能够扣人心眩、引人入胜是刘若英凄美淡然的表达方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那是人性的真、善、美。喜欢一个真实的刘若英主要是看她的文字有如听她的歌一样,淡淡的哀伤透着淡淡的幽怨。这是一个女人,一个美丽女人的孤独心情的表白。刘若英她婉然地飘洒出一种清香,带着思念、带着祝福、带着无限的憧景,同时也带着无奈和失落。第一次听到刘若英的歌是办公同事电脑里传来一个很安静的歌声,我不由地驻足细听。一曲终了,我激动地大声问同事这是谁的歌,平常我说话都是细声慢气,猛然间大声说话同事被我吓着耍? 从《一个人的KTV 》到《下楼谈恋爱》,我知道刘若英不是在摆弄她的文字,而是在摆弄自己的心情,为的只是把心里的孤独与伤感化成一道长着翅膀的笔,离去时画着美丽的符号。不知道是谁把刘若英比成了奶茶,刘若英、奶茶真的是很贴切,一杯奶茶、一首歌、一个夜晚。听过她所有的歌,最喜欢《光》那是一首用感情而编织的歌,凄美而忧伤,听着我的泪落了下来。刘若英说:“我从来都知道自己是一个不会唱歌的人,但有人告诉我,歌不是唱出来的,而是用生命和回忆编织起来的,所以我决定唱下去”。喜欢刘若英是因为她的灵气,惹人爱怜。刘若英《后来》《一辈子的孤单》《原来你也在这里》《很爱很爱你》这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歌,我怎么听都有一种邻家大姐的感觉,刘若英可以说是个很普通的小女人,说她是邻家大姐很贴切她,她用音乐的旋律,唱出了我们羡慕却无法企图的爱情,她沧桑的声音里有种寂寞和迷茫、一种淡薄,往事的记忆、幻想的抚摸、诺言的美丽、失望的忧伤、总是不其然之间就带你走进了那种亲切的忧伤中,是那么的苍凉,却又有那么多的希望。
独一无二的刘若英,总是用她恬静的歌声,清秀的脸庞,我人一种贴心的感觉,简简单单,却能拨人心弦,让人体验到一种最真实的美。正如她唱的《后来》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当爱在眼前不珍惜,等失去了才知道自己也拥有过”。我从没想追星,可刘若英唯美的歌和她独特的嗓音仍至她那朴实高贵的气质深深吸引着我,喜欢她歌声中给我带来的宁静,我喜欢她很自然而然的去买刘若英的专辑,我电脑里经常流淌出的也是刘若英的歌,我习惯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在家里听得多了,妈妈听熟悉后说:不要再听这些歌了,她的歌太忧郁,多听没好处。我会笑笑和妈妈说:我喜欢她的忧郁,喜欢她的干净。不算标准美女的刘若英,就像杯温暖的奶茶,没有红酒的高贵典雅,没有咖啡的精致摩登,却自有一种温润香浓的芬芳,所以,喜欢她的人叫她奶茶,巧的是,我也很喜欢喝奶茶。
我不会去特意打听她的消息,严格说来,我算不上个标准的奶茶迷。但是我喜欢她,有时候下班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听着MP4里刘若英的《蝴蝶》,看着西下的夕阳,抬头看天,
无尽的落寞,不过不要紧,因为我喜欢。喜欢刘若英这几年拍的电影和电视剧。我不会刻意去电影院看,但我会从网上下载下来,一遍一遍的看,有时候看的很心疼,心疼她,也心疼我自己。虽然她拍了《粉红女郎》的漫画剧,又在《艺术人生》里说自己不是忧郁的人,但是,我还是执着的认为她忧郁,她的歌声和她的电影里都透着这个小女子的寂寞。
刘若英,无论你红不红,我都一样的喜欢你。大家耐心听听我唱的刘若英的《光》好吗 在百合上看到一篇关于刘若英的文章,很感动,很真实,一直很喜欢奶茶——一个执著的追求着自己的梦想,真诚而率真的表现自己的感情的女子。
二十的女人正青春娇娆,四十的女人风韵尤存,而三十的女人, 正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三十岁女人有着二十岁女人没有的风雅,同样,四十岁的女人也不具备三十岁女人的那种果断。或许,这就是而立时期的风情。
有这样一个女子,30岁,干净的脸庞,温柔而平淡。很少在杂志封面上看到她,大概是她长得不是那么的漂亮。一次在等车的时候,回眸间发现她就那样双手插腰的站在封面上。于是,就买了。
她演张爱玲应该有几分的神似,一样是聪明的女人,一样有着独立气质的女人。临水照花的女子。似水流年间渡过青春。
她就是刘若英,一个人如其名,奶茶悠香的女子。
年轻时,她很大气,因为她跟着陈升唱歌。陈升是个很有魅力的男人,至少在我的眼里。他的歌女人们应该少听,男人们听了以后不应联想到自己,毕竟平凡是歌最能打动人,它就是一面镜子,男人在里面扮演着自己,女人在里面独自欣赏孤独。而她也或许在潜移默化中变化。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
她是张艾嘉一手挖掘的新人。因为张艾嘉的慧眼,她的处女电影之作就获得了大奖,自己也成了亚太影后。看《少女小渔》,坚强的少女在异国,大步的走在路上。独自面对失败的女人很独立,坚固的磐石还是会有青苔的衍生,坚强的女人并不是没有选择,只是不想再错,或许她要的爱他给不了。当一把火烧了那些令人留恋的东西,她真的可以放下一切。这部电影,她演绎起来无畏无惧,是的,女人的坚强应该是给自己看的。
从《少女小渔》到《征婚启事》,从《粉红女郎》到《似水年华》《人间四月天》,这个女子永远在不同的角色里,演绎着年华渐逝的自己。那张从不曾令人惊艳的脸,随着岁月流转,透出一丝青春枯萎韶华不再的凄美,却也酝酿着一种因生命日益丰盈带来的淡淡喜悦。在我的印象里,她一直是那个安静的站在角落里默默等候的红衣少女,等待有一天,心目中那个人的到来,拍拍她的肩她就会听他的安排。 而镜头之外注视着她的我们,也在这等待中日渐苍老,曾经是懵懂的唱着爱情的年纪并不能理解旋律之外传达出的隐隐辛酸和失落,要等到自己经历了之后,才会感同身受心有戚戚--关于等待,关于放弃,关于她的淡淡美丽,还有我们的轻轻哀愁。 一般来说,女人会喜欢的女星,常常就是理想中自己的样子,或者是在她们身上一个自己注定无法完成的梦想,比如周迅的飘逸轻灵,张曼玉的优雅高贵,或者章子怡的妩媚娇嫩。而对于刘若英的喜欢则稍稍有些不同,她不是超然物外的,不是美艳妖娆的,更不是遥不可及的--很多时候,她就是生活中的我们自己,永远站在离心灵最近的地方,替我们说出深深压抑的悲喜,替我们流下百感交集的眼泪,替我们表达对爱情的执着与坚持。于是很多女人对她的欣赏与喜爱,与其说是向往,不如说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懂得,一种感
动而又感慨的心领神会。
最近看她接受采访,直言不讳的说自己很想谈恋爱,甚至可以为了爱情放弃今天已经拥有的
成功,看着报道,心里也渐渐明亮起来--不管等待多久,经历多少,这个女子都乐观积极的对待生活,也依然有勇气和信心,去寻找并守护一份完整而长久的爱情。
是的,我们都不要一辈子的孤单。
年华似水,而她,我,我们,都还在等,繁花似锦的春天。
刘若英 爱上不能爱的爱情
刘若英: 台湾著
名演员,作家,歌手,1970年6月1日生,昵称:奶茶。1991年出道,曾任唱片公司助理、歌手, 1996年获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97年获东京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98年获台北金马影展评审团特别奖。出版有散文集《下楼谈恋爱》、《我想跟你走》。影视作品有电影《少女小渔》(台湾,1994年) 、《我的美丽与哀愁》(台湾,1995年) 、《征婚启示》、《夜奔》(台湾,1999年) 、《20 30 40》(香港,2004年) 、《天下无贼》(大陆,2004年) ;电视剧有《人间四月天》(2000年) 、《粉红女郎》(2001年) 、《似水年华》(2003年) 、《她自海上来》(2004年) 、《双
响炮》(2005年) 。唱片有《到处乱走》(1996年) 、《很爱很爱你》(1998年) 、《我等你》(2000年) 、《我的失败与伟大》(2003年) 、《听说》(2004年) 、《一整夜》(2005年) 。《生日快乐》(2006)等。
刘若英语录:
1.30岁的时候你会学会与自己的习惯和平相处,而不像20岁的时候——我就喜欢,我就是要这样,处处要与自己为难。
2. 我喜欢的人生就像心电图一样,如果一个人老往上走,高峰也有到顶的一天,那一天你怎么下来?人生有起起伏伏,你只有知道现在站的位臵在什么地方,然后才能认清哪些是朋友哪些是敌人。
3. 我觉得如果你把给自己洗澡都看成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你的人生就会很快乐。
4. 我觉得同性之间的爱情和异性之间的爱情一样不可取代。男人能给我的,女人肯定不能;女人能给我的,男人也肯定不行。我很享受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关系。
5. 安全感其实来自于看那个男人有多爱你,但是那个男人有多爱你,还是取决于你自己有多爱你自己。如果你站在男人面前是很自信的话,你就会觉得男人是不会走的,这个时候你就有了安全感。与其去想这个男人有多爱你,不如去想,你自己能够做到多好,让这个男人更爱你。
6. 我觉得其实邋遢就是在呵护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舒服的同时就是在呵护自己。
7. 所能享受到的世界,看到某样东西是自己喜欢的,就尽量告诉自己说这是最适合自己的,这就是我想要的,这样的满足感会让自己活得更快乐。
8. 我很愿意去接受自己的没自信,它已经成为了我不断努力的一个动力。因为觉得自己不是最漂亮、最好的,我就会更加努力。
很多人都爱刘若英,她像一个标杆,是每个单身女子都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她并非不漂亮也并非漂亮,她并非温柔也并非不温柔,她并非活泼也并非不活泼,她并非不像明星也并非像明-星。
她介于两者之间,她是中性的。
就像张艾嘉想要把她塑造成为巨星,拎了高跟鞋和时装摆到她面前,她却总是穿着她的黑T 恤,呆个四五天就逃回台湾,上《艺术人生》栏目,朱军使尽招数要她哭,可她一滴眼泪也没有流。她刚强,是底子里的刚强。
她没有俗世的压迫,所以只适合远远地想念。
又或许,她的错误在于,她永远爱上不能爱的爱情。
她总是笑嘻嘻的,没有多大脾气,对待记者总是客客气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是智慧圆润,通晓世事的,时常如你所愿扮做13点兮兮的恨嫁女子,演唱会上被男舞蹈者举起时就开始笑着调侃“原来我也是有猛男的。”
她站得不高不低,就是在我们这些平常女性的前面,依然能够抬头可见,伸手可触。她唱我们的心事,“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地爱你,像我这样为爱痴狂。”
她同我们一样在这爱欲轮回里颠沛流离,欲爱不能,欲罢难停,欲语还休。 每个人都爱奶茶,无他。因为,她就是我们。
女人到了30岁的时候,就会慢慢知道自己的生活习惯了,你也更加知道自己的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你会学会与自己的习惯和平相处。 今天看了一篇关于刘若英的文章, 就象文章里说的一样, 她就是那种让你永远也记得不是那么深刻, 但是想忘也忘不掉的 那种女生.
其实好多时候总觉得自己和她有着几分的相似, 尤其是她的歌曲, 好象总是在描述自己, 每个时期的自己, 就是这样的.
她的声音里有种橙子色的清澈, 有种金百合般的纯洁, 让歌声里的故事, 有着如花一样惊人的美丽与无尽的叹息.
如果以世俗的标准来衡量的话, 刘若英不是漂亮的, 但是却是美丽的那是由心灵衍生的一种气质, 带有灵性的光辉, 温馨, 舒适而典雅, 愈久愈有韵味. 虽经沧桑, 却能固执地留着一抹坚定和纯洁的坚持.
还记得还记得歌里有这样的一句
‘ 想要问你敢不敢 象你说过的那样爱你 想要问你敢不敢 象我这样为爱痴狂’这样的一个女子, 敢爱敢狠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