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主讲: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方胜芳
一、考点解读
话题作文就是用所提供的某个“话题”来引出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带有写作者自己的经历、见识、思想与情感特点的作文。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打开思路而设置的一个“源头”。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比,话题作文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1、自由灵活。话题作文一定有一个“话题”,人们都围绕这个“话题”写文章,或写人叙事,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写作时不得引用话题,不必对话题进行分析,而是要求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所写的文章只要与话题有关,无论写什么,怎样写,都符合题目的要求。
2、选材广泛。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命出的题目,它贴近学生情感,利于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最能写、最易写的内容,充分调动我们的想象,开拓思路,以表达出我们对人、事、物所能有的爱与憎、褒与贬,写出我们的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话题作文不限文体,利于我们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自如地写作,或者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文体,以发挥自己的实际写作水平。
4、鼓励创新。创新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作文的评分也有了创新分。而且话题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此要求学生的作文有创新,是话题作文的本质。
材料作文就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大体分为以下四类:
1、寓言型,就是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一则寓言故事组成,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大的范围。
2、联想型,即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一首诗或几句诗组成,给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对比型,就是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两则构成,并且两则材料事例构成对比。
4、评论型,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对某现象的评论组成。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简单地说,话题作文是一个材料,一个话题;材料作文是一个材料,多个话题。
1、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话题作文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而材料作文相反,它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2、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考生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有“求同”意识,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材料作文一般应写成议论文。
3、运用材料的结果不同
话题作文中引用的材料是“丰富多彩”的,材料作文引用的材料则“千篇一律”,即所给出的材料。
二、复习策略
(一)话题作文
审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首先要确定文题是不是话题作文,这是比较好把握的。因为“话题作文”往往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直接在题目上表明“以„„为话题”,如:请以“考题”为话题,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在说明或提示语中,点明了这是—篇话题作文:内容只要与该话题有关就行,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③在提示语中尽量让你明白要写话题作文,如“写法可多种多样。自选一个角度,比如编故事、介绍说明、发表见解、展望前景、进行想象等等。其内容只要与之有关就行”。
④有时出题者只划出一个范围,题目的表述往往是“以„„为写作范围”,同时说明你想在这个范围内写什么都行,题目自拟,文体也不限制。
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因此,它是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既合乎材料,又合乎“话题”的文章内容,才没有超出题意的范围。如果考生仅仅局限在材料提供的内容本身来写“话题”,就束缚了表达自由;如果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考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偏题、跑题。 确定文体
“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但不等于不讲文体。只是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给考生创造了宽松选体的自由。如果你擅长写记叙文,在记人叙事中必须体现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如果你擅长写议论文,在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中,要有鲜明、正确的论点,要有充分有力的论据;如果你擅长写说明文,就要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准确使用语言;如果你擅长写诗歌,要有鲜明的形象,要有充沛的感情,要讲究语言的精练,还要大体押韵。 有的考生将文章写成了“四不像”。开头针对话题发表一些议论,接着以“我最近就遇到过一件这样的事”作为过渡,再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有的开头模仿话题作文中的提示语,用散文的笔法去抒写,接着又提出个观点、看法,然后再用论据来证明这个论点。这种无体的作文岂能成为考场中的上乘之作?
确定选什么文体作文,一定要从自己的写作实际出发,努力展示自己的特长,不能强写硬凑。不过,对考场作文来说,考生应尽量选写记叙文(包括小小说、散文) ,因为写记叙文,便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便于编制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便于描绘逼真的画面,抒发真挚的感情。
拟题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拟一个好的题目,对写好“话题作文”尤其重要。要根据自己确定的材料紧扣“话题”拟题。拟题一定要选好角度。角度大,范围广,在特定的考试时间里放得开却收不拢,难于写出结构完整的考场佳作;角度小,更集中,更能找准紧扣“话题”的切入点,既方便于迅速构思成文,又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二)材料作文
写好材料作文,一定要反复阅读,整体把握材料内涵。审读的内容,一是材料,二是作文要求。
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要善于抓住其关键。对寓言型材料,关键是要理清情节的发生、发展与结局,且紧扣结局寻根究底;对联想型、评论型材料,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其哲理;对梗概片段型材料,关键是要选准扩充或续写的角度;对组合型材料,关键是在材料的共性上做文章。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可写的角度很多,最佳立意不止一个。审读材料时,首先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其次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把问题作反向思考,会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都应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文章的开头、主体以及结尾部分都有所体现。若写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能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若写议论文,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
(三)打造中考高分作文
卷面
考场作文,是阅卷老师读了你的作文后打分的。卷面的整洁、写字的工整、段落结构的协调,都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视力感觉,对阅卷老师的打分心理产生冲击。一个好的卷面,即使作文不怎么出色,分数也不会少。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同学们在平时就要养成好习惯。
文体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准备记叙文一种体裁。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重点阅读优秀的记叙文范文,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标题
如果是命题作文,我们自然不用考虑拟标题。如果是半命题或其他形式,我们要精心拟题,尽力求新。一个不同凡响的标题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立意
作文不可信马由缰地乱写,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对于有争议的内容,不要太大胆。譬如,你要求中日开战夺回钓鱼岛,中菲海军在黄岩岛摆战场,你骂朝鲜独裁,等等类似的内容,只能降低你的分数。
立意的范畴基本分为八类。一是生命意义,写生活中感悟的滋味。二是自然景物,写对周遭世界的感悟。三是情感体验,写你珍藏在内心的人和事。四是享受幸福,写那些给我们温暖和智慧的情节。五是成功成长,写花季中的酸甜苦辣。六是道德修养,写生活中宝贵的品质如诚信、真诚、勇敢、善良等。七是哲理品悟,写自己从生活细节中提炼的规律性认识。八、告别往昔,写对生活中值得珍藏的片段。上面几个方面,有侧重也有交叉,同学们要根据作文题目,明确不同的立意。
题材
每次中考,司马迁、李白、屈原、陶渊明、林则徐等,都会当做材料出现在作文里,老师们已经看腻了,大家要避免这个误区了。
建议同学们把上述的八个立意的范畴,各准备一个比较典型的题材。也就是说,准备好八件生动的事儿,以备中考作文采用。
无论同学们写什么题材,强烈建议用第一人称,写你自身经历的事儿,写你生活中真实的感悟。一般来说,在考场上瞎编乱造,多数会出现纰漏,导致减分。 结构
作文的结构无非是“总分总”、“分总”、“总分”。就考文而言,前两者比较适用。作文的开头不要很长,要快速入题。可以 “一句话开头”,直接交待你想说的话和想说的事儿,第一句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结尾就是抒情和扣题的。在结尾必须抒情,归纳你想表达什么,而且扣题,出现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
六七百字的作文,要有六七段,千万不要出现“大肚子作文”、“大头作文”,“大尾巴作文”,这样结构不协调,视觉也不够顺眼。
语言
学生作文的语言不生动,常常是作文老师最头疼的难题。
提几点建议:
一是遇到你喜欢的句子和段落,你干脆背下来,也许能用在考场上,即使没产生作用,也不会扣分。
二是要有描写。写人要有动作心理和语言等描写,写事注意细节和环境描写。 三是句子最好短一些,不要一逗到底,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都有了,就用句号。
四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三、典例透析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声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回忆?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文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道材料作文题中的组合材料举了三个古人的例子,分三段排列。每段表述的方式相同——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经验归纳。三则材料分别告诉我们“观察、体验”“思考、领悟”“质疑、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其落脚点都在赞美这种学习是富于“智慧的”。构思时,只要围绕某种“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是“充满智慧”的就紧扣题意。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主讲: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方胜芳
一、考点解读
话题作文就是用所提供的某个“话题”来引出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带有写作者自己的经历、见识、思想与情感特点的作文。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打开思路而设置的一个“源头”。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比,话题作文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1、自由灵活。话题作文一定有一个“话题”,人们都围绕这个“话题”写文章,或写人叙事,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写作时不得引用话题,不必对话题进行分析,而是要求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所写的文章只要与话题有关,无论写什么,怎样写,都符合题目的要求。
2、选材广泛。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命出的题目,它贴近学生情感,利于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最能写、最易写的内容,充分调动我们的想象,开拓思路,以表达出我们对人、事、物所能有的爱与憎、褒与贬,写出我们的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话题作文不限文体,利于我们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自如地写作,或者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文体,以发挥自己的实际写作水平。
4、鼓励创新。创新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作文的评分也有了创新分。而且话题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此要求学生的作文有创新,是话题作文的本质。
材料作文就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大体分为以下四类:
1、寓言型,就是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一则寓言故事组成,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大的范围。
2、联想型,即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一首诗或几句诗组成,给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对比型,就是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两则构成,并且两则材料事例构成对比。
4、评论型,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对某现象的评论组成。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简单地说,话题作文是一个材料,一个话题;材料作文是一个材料,多个话题。
1、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话题作文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而材料作文相反,它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2、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考生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有“求同”意识,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材料作文一般应写成议论文。
3、运用材料的结果不同
话题作文中引用的材料是“丰富多彩”的,材料作文引用的材料则“千篇一律”,即所给出的材料。
二、复习策略
(一)话题作文
审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首先要确定文题是不是话题作文,这是比较好把握的。因为“话题作文”往往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直接在题目上表明“以„„为话题”,如:请以“考题”为话题,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在说明或提示语中,点明了这是—篇话题作文:内容只要与该话题有关就行,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③在提示语中尽量让你明白要写话题作文,如“写法可多种多样。自选一个角度,比如编故事、介绍说明、发表见解、展望前景、进行想象等等。其内容只要与之有关就行”。
④有时出题者只划出一个范围,题目的表述往往是“以„„为写作范围”,同时说明你想在这个范围内写什么都行,题目自拟,文体也不限制。
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因此,它是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既合乎材料,又合乎“话题”的文章内容,才没有超出题意的范围。如果考生仅仅局限在材料提供的内容本身来写“话题”,就束缚了表达自由;如果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考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偏题、跑题。 确定文体
“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但不等于不讲文体。只是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给考生创造了宽松选体的自由。如果你擅长写记叙文,在记人叙事中必须体现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如果你擅长写议论文,在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中,要有鲜明、正确的论点,要有充分有力的论据;如果你擅长写说明文,就要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准确使用语言;如果你擅长写诗歌,要有鲜明的形象,要有充沛的感情,要讲究语言的精练,还要大体押韵。 有的考生将文章写成了“四不像”。开头针对话题发表一些议论,接着以“我最近就遇到过一件这样的事”作为过渡,再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有的开头模仿话题作文中的提示语,用散文的笔法去抒写,接着又提出个观点、看法,然后再用论据来证明这个论点。这种无体的作文岂能成为考场中的上乘之作?
确定选什么文体作文,一定要从自己的写作实际出发,努力展示自己的特长,不能强写硬凑。不过,对考场作文来说,考生应尽量选写记叙文(包括小小说、散文) ,因为写记叙文,便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便于编制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便于描绘逼真的画面,抒发真挚的感情。
拟题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拟一个好的题目,对写好“话题作文”尤其重要。要根据自己确定的材料紧扣“话题”拟题。拟题一定要选好角度。角度大,范围广,在特定的考试时间里放得开却收不拢,难于写出结构完整的考场佳作;角度小,更集中,更能找准紧扣“话题”的切入点,既方便于迅速构思成文,又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二)材料作文
写好材料作文,一定要反复阅读,整体把握材料内涵。审读的内容,一是材料,二是作文要求。
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要善于抓住其关键。对寓言型材料,关键是要理清情节的发生、发展与结局,且紧扣结局寻根究底;对联想型、评论型材料,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其哲理;对梗概片段型材料,关键是要选准扩充或续写的角度;对组合型材料,关键是在材料的共性上做文章。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可写的角度很多,最佳立意不止一个。审读材料时,首先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其次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把问题作反向思考,会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都应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文章的开头、主体以及结尾部分都有所体现。若写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能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若写议论文,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
(三)打造中考高分作文
卷面
考场作文,是阅卷老师读了你的作文后打分的。卷面的整洁、写字的工整、段落结构的协调,都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视力感觉,对阅卷老师的打分心理产生冲击。一个好的卷面,即使作文不怎么出色,分数也不会少。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同学们在平时就要养成好习惯。
文体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准备记叙文一种体裁。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重点阅读优秀的记叙文范文,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标题
如果是命题作文,我们自然不用考虑拟标题。如果是半命题或其他形式,我们要精心拟题,尽力求新。一个不同凡响的标题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立意
作文不可信马由缰地乱写,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对于有争议的内容,不要太大胆。譬如,你要求中日开战夺回钓鱼岛,中菲海军在黄岩岛摆战场,你骂朝鲜独裁,等等类似的内容,只能降低你的分数。
立意的范畴基本分为八类。一是生命意义,写生活中感悟的滋味。二是自然景物,写对周遭世界的感悟。三是情感体验,写你珍藏在内心的人和事。四是享受幸福,写那些给我们温暖和智慧的情节。五是成功成长,写花季中的酸甜苦辣。六是道德修养,写生活中宝贵的品质如诚信、真诚、勇敢、善良等。七是哲理品悟,写自己从生活细节中提炼的规律性认识。八、告别往昔,写对生活中值得珍藏的片段。上面几个方面,有侧重也有交叉,同学们要根据作文题目,明确不同的立意。
题材
每次中考,司马迁、李白、屈原、陶渊明、林则徐等,都会当做材料出现在作文里,老师们已经看腻了,大家要避免这个误区了。
建议同学们把上述的八个立意的范畴,各准备一个比较典型的题材。也就是说,准备好八件生动的事儿,以备中考作文采用。
无论同学们写什么题材,强烈建议用第一人称,写你自身经历的事儿,写你生活中真实的感悟。一般来说,在考场上瞎编乱造,多数会出现纰漏,导致减分。 结构
作文的结构无非是“总分总”、“分总”、“总分”。就考文而言,前两者比较适用。作文的开头不要很长,要快速入题。可以 “一句话开头”,直接交待你想说的话和想说的事儿,第一句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结尾就是抒情和扣题的。在结尾必须抒情,归纳你想表达什么,而且扣题,出现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
六七百字的作文,要有六七段,千万不要出现“大肚子作文”、“大头作文”,“大尾巴作文”,这样结构不协调,视觉也不够顺眼。
语言
学生作文的语言不生动,常常是作文老师最头疼的难题。
提几点建议:
一是遇到你喜欢的句子和段落,你干脆背下来,也许能用在考场上,即使没产生作用,也不会扣分。
二是要有描写。写人要有动作心理和语言等描写,写事注意细节和环境描写。 三是句子最好短一些,不要一逗到底,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都有了,就用句号。
四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三、典例透析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声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回忆?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文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道材料作文题中的组合材料举了三个古人的例子,分三段排列。每段表述的方式相同——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经验归纳。三则材料分别告诉我们“观察、体验”“思考、领悟”“质疑、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其落脚点都在赞美这种学习是富于“智慧的”。构思时,只要围绕某种“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是“充满智慧”的就紧扣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