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编越剧《蝴蝶梦》看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陈聪
(系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对外汉语,学号:100505011120)
摘 要 :中国传统戏剧起源于上古时期而形成于宋元,特征十分鲜明,自成体 系,与西方传统戏剧有着明显的差别。国学大师王国维有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中国戏曲史上也是一代有一代之革新,追溯到上古歌舞戏初露端倪到明清杂剧的繁盛,最后发展到清代地方戏的崛起、近代文明戏引进和新剧种的兴起,本篇文章主要是从新生剧种越剧的发展历程来探讨戏曲在当下的传承和革新风貌,从越剧新的舞台表演形式、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新解构重组以及对时代元素的吸收等方面总结戏曲在当代的发展优势,并利用这一些新的优势唤起更多青年人对戏曲的关注和重视,给下一代的年轻人多留一份戏曲风韵的回忆。
关键词 :越剧, 蝴蝶梦, 传承, 创新
一、关于新编越剧《蝴蝶梦》
《蝴蝶梦》这一剧名最早出自元代关汉卿所编杂剧《蝴蝶梦》,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内容大概写皇亲葛彪无故打死王老汉,王氏兄弟三人为报父仇也打死葛彪,因而被捕入狱。包拯梦见蝴蝶受到启发,释放三子。这一版本《蝴蝶梦》全名《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现存版本有:《新续古名家杂剧》宫集本、明万历四十
四年(1616)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丁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而越剧新编《蝴蝶梦》则是根据庄周试妻这一典故而创作的,庄周试妻的故事较早见于明人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二卷,名字叫做“庄子鼓盆成大道”。其实这个故事早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与冯氏同时代的另一个剧作家谢国就写过 以这个故事为蓝本的剧本《蝴蝶梦》,说的也是庄子诈死试妻是否忠贞的故事。后来的京剧《大劈棺》、现代李六乙导演的话剧《庄周试妻》都在从不同的 角度演绎这个故事,他们各自要说明的问题很多,而观众接受的认识却各不相同。 还是先从冯氏的原始资料说起。在这篇六千多字的短篇小说里,冯氏要通过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是“割断迷情,逍遥自在”,他认为关系最好的应该是夫妻了, 如果连这种关系也不可靠的话,那么人间还有什么好留恋的呢。他就是要通过这个故事来证明夫妻关系的不可靠,哪怕是貌似牢不可破的夫妻关系,一旦到了合适的时机,也会“夫妻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
新编越剧《蝴蝶梦》讲的虽也是著名的“庄周试妻”的故事,但编剧吴兆芬在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的舞台演出本基础上重新开掘,庄周以圣贤姿态出场,但错误理念导致荒谬行为,愚蠢的“试妻”行为造成可悲结果,因此虽有高出常人的才智,最后也犯了比常人还蠢还大的错误。庄周之妻田秀,对庄周绝对的崇拜信任,却在庄周导演的感情游戏中受到惨重伤害。由此她悟出,凡人对圣贤无需仰视,她最后告别梦幻,去寻找应有的自重、自信。
这是对传统文化一种全新的理解和架构,并且以优美婉约的越剧唱腔来演绎这个全新的故事,让所有的观众都耳目一新,研究这一出带有强烈时代气息的剧目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越剧《蝴蝶梦》之创新篇
(一)、雅与俗的融合
文学艺术意义上的雅和俗,它们的界限是相对的,往往俗中有雅,雅中有俗。所有的文学活动都有其两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歌诗词曲,我原以为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的变成僵石,他们就又去取一样,又来慢慢的绞死它。”①一旦文学作品脱离了群众,越来越高雅,最后只成为文人的东西,那么这个文学作品则易趋于死亡。例如宋词在宋朝是妓女所作,为百姓所不齿,而今却成为高雅化的象征。
现当代的戏曲便是如此,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不喜欢那些好像配放在画里的东西,人们觉得戏曲依依呀呀慢慢悠悠很不能接受,戏曲也逐渐
由民间演出转向少数剧院演出,所以戏曲在当下的出路是在于怎样更好地回归民间。②新编越剧《蝴蝶梦》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成功。
1、流行与古典的完美结合
首先,在舞台展示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分别从服装行头、化妆、舞台表演三方面来讲。
其一,服装行头;新编《蝴蝶梦》演员服装在配色上,突破衣箱常用的“上
五色”和“下五色”的规范,增加了大量的中间色,具有淡雅、柔美、简洁、清新 ① 鲁迅:《致姚客》(1934年2月20日),《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②朱恒夫:《戏曲的出路在于回归民间》,《大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的特色,加强了优美、柔和的感觉。在衣料上,不再用传统服装反光较强的软缎,而主要用无反光的绉缎作面料,兼用丝绒、乔其纱、珠罗纱等,水袖则用无光纺。服装的款式和佩饰,从中国传统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民间美术中借鉴,创造了自己的新式样,然后按人物不同需要,配上云肩、项链、飘带、丝绦、玉佩等,使服装变化丰富起来,并且带有历史时代感,但以明代款式居多。在舞台上,最令人难忘的便是那一套红艳艳的蝴蝶嫁衣,设计风格即贴合情节又极具江南韵味,这也是让越剧跟随时代步伐的重大举措。
其二,在化妆技巧方面也汲取时代气息;越剧界在上海电影界、话剧界化妆
师们的大力支持下,不断研究与实践,于50年代初期基本形成具有剧种风格的化妆特点,这就是吸收传统的水粉化妆法色彩鲜明的优点和电影、话剧化妆柔和自然的长处,形成了色彩明快柔和、线条清新、五官分明,既符合生活又有艺术 夸张的特色,给观众以柔美抒情的美感。这便让越剧人物更显真实,拉短了戏曲 与观众的距离。《蝴蝶梦》的化妆师是88届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毛戈平,星光大 道06届年度季军李玉刚就是学习了他所采取的化妆技巧,才演绎出那么美丽的舞台形象,这也正说明了流行和古典完美搭档的成功。在剧中,田秀身穿红嫁衣,头别蝴蝶钗,眉眼流波,双目似含一汪秋水,化妆效果十分高超。
其三,舞台表演;“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戏曲原考》)中
国戏剧特别注重演员的当场表演。与西洋传统戏剧注重剧作家“案头”创作相比,中国戏剧更注重“场上”扮演。这就常常是演员表演处于整个艺术创造的核心。《蝴蝶梦》演出加强了故事性,并且利用活泼的表演形式加强给观众的冲击力,外加上舞台灯光色彩强弱的变化,音乐的起伏协助使得戏曲整体的效果提升。这出戏的舞美、灯光、造型、编舞都力求唯美而别致。舆论界热情褒扬该剧以浪漫的舞台设计和唯美的表演风格让观众叹为观止;其精心设计的二十余套色彩斑斓的服饰让人美不胜收,这是越剧借鉴昆曲表演形式和西方话剧的表演形式的绝佳之作。例如《蝴蝶梦》这一段,庄周在帮助了小寡妇回来后因怀疑田秀心意不实而故意冷落她,田秀是心中不舍,面上又佯装笑意。此时花旦就通过细微的动作将田秀复杂的心理活动完全展示在人前,音乐低沉,灯光变暗并聚焦到田秀一人
身上,让观众切身直观地感受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再者,整出戏添加进来了许多现代歌舞元素;例如庄周假借饮酒试妻时,配合着“鼓盆相欢兮醉里同舞,十年重聚兮考你旧赋。记否记否兮枕上私语,两情相悦兮洞房之初”的唱腔,花旦翩翩起舞,这舞便是由现代歌舞改编而成。
2、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统一
新编越剧《蝴蝶梦》成功地将雅与俗相互融合,也同时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以前越剧的粉丝只是一些上世纪的老观众和学者,现在许多年轻人也开始接触越剧喜欢越剧,这使得越剧的存在有了新世纪的意义。越剧第一女小生茅威涛说过,“其实我有的时候觉得干我们这行挺悲壮的,假如说,我去迎合这些老观众,我会走进一个死胡同里,这是一个陷阱。”不仅越剧,任何剧种如果缺少年轻的血液,那么最后势必只会成为历史书本上的一排字,没有任何残骸。而越剧的革新,使很多剧种也开始尝试迎合时代的审美观,让戏曲的枝叶在新世纪茁壮繁盛。
(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架构
1、对传统人物性格的再理解------田秀性格的分析
在传统庄周戏妻的文章中,田秀是一个不守妇道、薄情寡义的女人,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是圣贤老庄证明其理论的一个依据罢了,是一个不能辩驳,毫无血肉感的平面人物。但是新编越剧《蝴蝶梦》却完完全全颠覆了这一种观念。它赋予田秀鲜活的生命,丰富的情感,理性的思维,使《蝴蝶梦》有了真正的意义。田秀性格突破之处大概有以下几点:
(1)、多情真情痴情 在开篇之初便唱到,“我所思兮远在天涯,欲往相从兮似隔万重烟霞,似隔万重烟霞。我所盼兮游仙归家,欲往相依兮碎了梦中图画,梦中图画”,写尽田秀之深情。“年年伴竹做针黹,绣成蝴蝶寄心事。欲知无限酷相思,尽在这浓浓密密、针针线线、缕缕丝丝。雁归人未归,无怨只有痴”,十年的等待又将田秀痴情的一面展露无余,王志萍更是将田秀的小女儿家的心态演绎得十分逼真感人。多少次破绽,多少次败露,田秀视之过眼烟云,维持着心中的蝶梦,恋着蝶梦。希望用痴心换来丈夫的回心转意。就是这美好的蝴蝶梦,给结果的“碎了梦
中图画”留下了凄婉动人而曲折离奇的情感世界。
(2)、理智聪颖 在新编越剧《蝴蝶梦》中,女主人公田秀无时无刻不透漏着一种蕙质兰心的气质,从开始楚王孙的来访她以女主人的方式接见,“劳公子怀诚意亲到南华,请容我代夫君面谢答话。先生他不求闻达遁迹天涯,一向视功名富贵如浮云尘沙。屡拒卿相辞高聘,这千金礼也万难收下。夫效鹏鸟自在翱翔,寒舍是清静无为淡泊人家。曲径深涧走累贵客,违慢处歉敬一杯云雾茶。”到最后识破庄周的试妻阴谋,“萍聚萍散已看透,自尊自重当坚守。情长情短平常事,何去何从随缘酬。该分手时当分手,留难住处莫强留。”田秀始终不卑不亢,颇有主见,善解人意,温文尔雅。
(3)、自尊自强、追求人格独立 《蝴蝶梦》是悲剧也是喜剧,若归类为悲剧,它仅仅是婚姻的悲剧,而非人生的悲剧。是庄周的性格导致的悲剧,他把一段神仙眷侣的姻缘摧毁了,他使一个美丽纯情的姑娘伤透了心。说它是喜剧,因为女性千百年来委曲求全,痴情不舍,以至毁灭一生。而此剧则给女性新的启示:悲剧婚姻也能成为人生美好的转折,只要肯放开。
浙江《戏文》也为该剧发表过十来篇专评。称道它“独辟蹊径,让过去在其他戏剧中只能被逼自尽或被感化修道的女主人公,变被动为主动,把‘试妻’巧妙地变成‘试夫’。而她之“管他庄周与王孙”“将错就错凭真爱”的选择,则是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女性追求自由的人性表现”。“不仅摒弃了以往男尊女卑、女人是祸水的封建思想,而且把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巧妙而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注入了许多的女性人文关怀,强烈地突出了以田秀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女子自尊自强、追求人格独立的精神。” 这种对人物的全新理解并不是带有某种企图而去瞎编瞎造,他是当代人对历史人物性格还原的一次伟大尝试。评论家认为“新编越剧《蝴蝶梦》,原来的有关动作要素都在,大关节目不变,照样使情节大大出新,有了崭新的人文指向,这种做法,既突破窠臼,又尊重传统,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这是很值得学习的。”
2、庄子“哲学”------“逍遥”的反面 庄子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这是战国时代诸侯之间战争特别残酷的时候,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在激烈阵痛中分化重组的时代。传统的田园诗一样的生活方式被残酷的仇杀彻底打碎了,一切高尚的趣味都被现实利益所取代。在这个时代中存活的庄子是绝望的,然而他又从这种让人窒息的黑暗中萌生了一些信仰------大道顺乎自然。 庄子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无待无累的逍遥境界,揖让自我储存在能够处于绝对自由的至乐天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庄子. 齐物论》)便是庄子理想的写照。 《蝴蝶梦》用“庄周诈死”这一幕略带戏剧性地批驳了庄子“逍遥”的不现实性。由老仆人的反问“不食五谷,还西风迎路,这不是荒唐吗?”庄子大笑老仆人的无知,到“桐叶青转黄,山枫红更深。灵堂上她一潭清泉心似水,廊檐下我三更风雨彻骨寒冷。楚田瓜葛疑,真是子虚情。啊呀呀!这冤枉苦头我自讨寻。”庄子自食苦果的哀叹,间接揭露“大道顺乎自然”的反面荒诞性,这是新时代对传统圣贤的思想的另一层面的解读和质疑。
三、新编越剧《蝴蝶梦》之传承篇
越剧又称绍兴戏,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州(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越剧作为一个剧种本身而言,它的根系是盘扎在传统文化之中并逐渐茁壮发展的,这也决定了越剧的浓厚的传统意味。
(一)、唱本的传统风味---经典戏词赏析
1、多运用古人典故,多化用古文人诗词;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选自《庄子. 齐物论》
“方垒垒冢丘,风送来哭声悠悠。白衣女手执纨扇扇坟头,这荒唐举倒别出
心裁去问缘由。”
原文:庄子郊游,见少妇扇新坟,问之答曰,夫亡时遗言,待坟土干时方
可改嫁。故扇之,欲其速干耳。
------- 《庄子•至乐》
“蓦地里梦蝶追蝶梦绕”
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
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
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 齐物论》
2、诗化的语言形式;
(1)“兮”字的运用恰到好处
“我所思兮远在天涯,欲往相从兮似隔万重烟霞,似隔万重烟霞。我所盼兮
游仙归家,欲往相依兮碎了梦中图画,梦中图画。”
“一夜春风到瀛瀛,一夜春风到瀛瀛,我是庄周兮,他是庄周兮,王孙呀。
飘飘荡荡,朦朦胧胧似忘却。”
这些“兮”字的用法,借鉴了楚辞的风格模式,让整个唱本充满了诗意韵
味,也有利于曲目创作,达到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的效果。
(2)多用韵脚,对仗;
“白云深处野渡头,身影常共月轮流。超然物外多自在,无欲无为也无求,
也无求。不喜做者不劳神,不愿看着眼不瞅。堪叹世人难悟道,离不开哀死哀生、
争名争利、爱爱恨恨是非沟,是非沟。”
“头”、“流”、“求”、“瞅”、“沟”皆同一韵,句式严谨,富于情趣。
(二)、唱腔韵味隽永浓厚
其一,《蝴蝶梦》全剧主要唱腔流派是徐派和王派,因小生和花旦皆一饰多
角,小生兼唱尹派,花旦兼唱傅派,且因越剧生旦都为女子所饰,比较其他剧种
就更多出几分妩媚缠绵。徐派小生郑国凤不仅将徐派的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
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发挥到极致,更将尹派的深沉隽永,缠绵柔和华彩俊逸的特色演绎的十分出色。而王派花旦王志萍也是同时将傅派的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和王派的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演绎得淋漓尽致。
其二,方言传统的一脉相承,越剧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所用的音腔是吴方言,虽然越剧是吸收昆曲和话剧的新生儿,但它却坚持了吴方言的特色。中国戏曲协会主任吴孝慈曾说一个剧种要想在新社会中即传承又发展,最重要最灵魂所在的便是保留这个剧种的语言。保留吴方言,是越剧长九屹立文化之林的根系所在,源头所在。
参考文献
1. 著作
[1]陈宁宁等. 庄子十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2]叶长海,张福海. 中国戏剧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 .
[3]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4]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 古典文献
文中“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1] (《庄子. 齐物论》)
文中“庄子郊游,见少妇扇新坟,问之答曰,夫亡时遗言,待坟土干时方可改嫁。故扇之,欲其速干耳。”[1] (《庄子. 至乐》)
3. 期刊文章
[1] 赵玎玎.谢天谢地——《蝴蝶梦》 [J].《戏文》,2004, (03).
4. 报纸文章
[1]陈竹.景语即情语——越剧电视剧新作《蝴蝶梦》赏析[N].新民晚报,2003-08-19(2).
从新编越剧《蝴蝶梦》看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陈聪
(系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对外汉语,学号:100505011120)
摘 要 :中国传统戏剧起源于上古时期而形成于宋元,特征十分鲜明,自成体 系,与西方传统戏剧有着明显的差别。国学大师王国维有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中国戏曲史上也是一代有一代之革新,追溯到上古歌舞戏初露端倪到明清杂剧的繁盛,最后发展到清代地方戏的崛起、近代文明戏引进和新剧种的兴起,本篇文章主要是从新生剧种越剧的发展历程来探讨戏曲在当下的传承和革新风貌,从越剧新的舞台表演形式、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新解构重组以及对时代元素的吸收等方面总结戏曲在当代的发展优势,并利用这一些新的优势唤起更多青年人对戏曲的关注和重视,给下一代的年轻人多留一份戏曲风韵的回忆。
关键词 :越剧, 蝴蝶梦, 传承, 创新
一、关于新编越剧《蝴蝶梦》
《蝴蝶梦》这一剧名最早出自元代关汉卿所编杂剧《蝴蝶梦》,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内容大概写皇亲葛彪无故打死王老汉,王氏兄弟三人为报父仇也打死葛彪,因而被捕入狱。包拯梦见蝴蝶受到启发,释放三子。这一版本《蝴蝶梦》全名《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现存版本有:《新续古名家杂剧》宫集本、明万历四十
四年(1616)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丁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而越剧新编《蝴蝶梦》则是根据庄周试妻这一典故而创作的,庄周试妻的故事较早见于明人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二卷,名字叫做“庄子鼓盆成大道”。其实这个故事早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与冯氏同时代的另一个剧作家谢国就写过 以这个故事为蓝本的剧本《蝴蝶梦》,说的也是庄子诈死试妻是否忠贞的故事。后来的京剧《大劈棺》、现代李六乙导演的话剧《庄周试妻》都在从不同的 角度演绎这个故事,他们各自要说明的问题很多,而观众接受的认识却各不相同。 还是先从冯氏的原始资料说起。在这篇六千多字的短篇小说里,冯氏要通过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是“割断迷情,逍遥自在”,他认为关系最好的应该是夫妻了, 如果连这种关系也不可靠的话,那么人间还有什么好留恋的呢。他就是要通过这个故事来证明夫妻关系的不可靠,哪怕是貌似牢不可破的夫妻关系,一旦到了合适的时机,也会“夫妻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
新编越剧《蝴蝶梦》讲的虽也是著名的“庄周试妻”的故事,但编剧吴兆芬在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的舞台演出本基础上重新开掘,庄周以圣贤姿态出场,但错误理念导致荒谬行为,愚蠢的“试妻”行为造成可悲结果,因此虽有高出常人的才智,最后也犯了比常人还蠢还大的错误。庄周之妻田秀,对庄周绝对的崇拜信任,却在庄周导演的感情游戏中受到惨重伤害。由此她悟出,凡人对圣贤无需仰视,她最后告别梦幻,去寻找应有的自重、自信。
这是对传统文化一种全新的理解和架构,并且以优美婉约的越剧唱腔来演绎这个全新的故事,让所有的观众都耳目一新,研究这一出带有强烈时代气息的剧目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越剧《蝴蝶梦》之创新篇
(一)、雅与俗的融合
文学艺术意义上的雅和俗,它们的界限是相对的,往往俗中有雅,雅中有俗。所有的文学活动都有其两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歌诗词曲,我原以为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的变成僵石,他们就又去取一样,又来慢慢的绞死它。”①一旦文学作品脱离了群众,越来越高雅,最后只成为文人的东西,那么这个文学作品则易趋于死亡。例如宋词在宋朝是妓女所作,为百姓所不齿,而今却成为高雅化的象征。
现当代的戏曲便是如此,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不喜欢那些好像配放在画里的东西,人们觉得戏曲依依呀呀慢慢悠悠很不能接受,戏曲也逐渐
由民间演出转向少数剧院演出,所以戏曲在当下的出路是在于怎样更好地回归民间。②新编越剧《蝴蝶梦》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成功。
1、流行与古典的完美结合
首先,在舞台展示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分别从服装行头、化妆、舞台表演三方面来讲。
其一,服装行头;新编《蝴蝶梦》演员服装在配色上,突破衣箱常用的“上
五色”和“下五色”的规范,增加了大量的中间色,具有淡雅、柔美、简洁、清新 ① 鲁迅:《致姚客》(1934年2月20日),《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②朱恒夫:《戏曲的出路在于回归民间》,《大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的特色,加强了优美、柔和的感觉。在衣料上,不再用传统服装反光较强的软缎,而主要用无反光的绉缎作面料,兼用丝绒、乔其纱、珠罗纱等,水袖则用无光纺。服装的款式和佩饰,从中国传统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民间美术中借鉴,创造了自己的新式样,然后按人物不同需要,配上云肩、项链、飘带、丝绦、玉佩等,使服装变化丰富起来,并且带有历史时代感,但以明代款式居多。在舞台上,最令人难忘的便是那一套红艳艳的蝴蝶嫁衣,设计风格即贴合情节又极具江南韵味,这也是让越剧跟随时代步伐的重大举措。
其二,在化妆技巧方面也汲取时代气息;越剧界在上海电影界、话剧界化妆
师们的大力支持下,不断研究与实践,于50年代初期基本形成具有剧种风格的化妆特点,这就是吸收传统的水粉化妆法色彩鲜明的优点和电影、话剧化妆柔和自然的长处,形成了色彩明快柔和、线条清新、五官分明,既符合生活又有艺术 夸张的特色,给观众以柔美抒情的美感。这便让越剧人物更显真实,拉短了戏曲 与观众的距离。《蝴蝶梦》的化妆师是88届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毛戈平,星光大 道06届年度季军李玉刚就是学习了他所采取的化妆技巧,才演绎出那么美丽的舞台形象,这也正说明了流行和古典完美搭档的成功。在剧中,田秀身穿红嫁衣,头别蝴蝶钗,眉眼流波,双目似含一汪秋水,化妆效果十分高超。
其三,舞台表演;“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戏曲原考》)中
国戏剧特别注重演员的当场表演。与西洋传统戏剧注重剧作家“案头”创作相比,中国戏剧更注重“场上”扮演。这就常常是演员表演处于整个艺术创造的核心。《蝴蝶梦》演出加强了故事性,并且利用活泼的表演形式加强给观众的冲击力,外加上舞台灯光色彩强弱的变化,音乐的起伏协助使得戏曲整体的效果提升。这出戏的舞美、灯光、造型、编舞都力求唯美而别致。舆论界热情褒扬该剧以浪漫的舞台设计和唯美的表演风格让观众叹为观止;其精心设计的二十余套色彩斑斓的服饰让人美不胜收,这是越剧借鉴昆曲表演形式和西方话剧的表演形式的绝佳之作。例如《蝴蝶梦》这一段,庄周在帮助了小寡妇回来后因怀疑田秀心意不实而故意冷落她,田秀是心中不舍,面上又佯装笑意。此时花旦就通过细微的动作将田秀复杂的心理活动完全展示在人前,音乐低沉,灯光变暗并聚焦到田秀一人
身上,让观众切身直观地感受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再者,整出戏添加进来了许多现代歌舞元素;例如庄周假借饮酒试妻时,配合着“鼓盆相欢兮醉里同舞,十年重聚兮考你旧赋。记否记否兮枕上私语,两情相悦兮洞房之初”的唱腔,花旦翩翩起舞,这舞便是由现代歌舞改编而成。
2、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统一
新编越剧《蝴蝶梦》成功地将雅与俗相互融合,也同时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以前越剧的粉丝只是一些上世纪的老观众和学者,现在许多年轻人也开始接触越剧喜欢越剧,这使得越剧的存在有了新世纪的意义。越剧第一女小生茅威涛说过,“其实我有的时候觉得干我们这行挺悲壮的,假如说,我去迎合这些老观众,我会走进一个死胡同里,这是一个陷阱。”不仅越剧,任何剧种如果缺少年轻的血液,那么最后势必只会成为历史书本上的一排字,没有任何残骸。而越剧的革新,使很多剧种也开始尝试迎合时代的审美观,让戏曲的枝叶在新世纪茁壮繁盛。
(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架构
1、对传统人物性格的再理解------田秀性格的分析
在传统庄周戏妻的文章中,田秀是一个不守妇道、薄情寡义的女人,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是圣贤老庄证明其理论的一个依据罢了,是一个不能辩驳,毫无血肉感的平面人物。但是新编越剧《蝴蝶梦》却完完全全颠覆了这一种观念。它赋予田秀鲜活的生命,丰富的情感,理性的思维,使《蝴蝶梦》有了真正的意义。田秀性格突破之处大概有以下几点:
(1)、多情真情痴情 在开篇之初便唱到,“我所思兮远在天涯,欲往相从兮似隔万重烟霞,似隔万重烟霞。我所盼兮游仙归家,欲往相依兮碎了梦中图画,梦中图画”,写尽田秀之深情。“年年伴竹做针黹,绣成蝴蝶寄心事。欲知无限酷相思,尽在这浓浓密密、针针线线、缕缕丝丝。雁归人未归,无怨只有痴”,十年的等待又将田秀痴情的一面展露无余,王志萍更是将田秀的小女儿家的心态演绎得十分逼真感人。多少次破绽,多少次败露,田秀视之过眼烟云,维持着心中的蝶梦,恋着蝶梦。希望用痴心换来丈夫的回心转意。就是这美好的蝴蝶梦,给结果的“碎了梦
中图画”留下了凄婉动人而曲折离奇的情感世界。
(2)、理智聪颖 在新编越剧《蝴蝶梦》中,女主人公田秀无时无刻不透漏着一种蕙质兰心的气质,从开始楚王孙的来访她以女主人的方式接见,“劳公子怀诚意亲到南华,请容我代夫君面谢答话。先生他不求闻达遁迹天涯,一向视功名富贵如浮云尘沙。屡拒卿相辞高聘,这千金礼也万难收下。夫效鹏鸟自在翱翔,寒舍是清静无为淡泊人家。曲径深涧走累贵客,违慢处歉敬一杯云雾茶。”到最后识破庄周的试妻阴谋,“萍聚萍散已看透,自尊自重当坚守。情长情短平常事,何去何从随缘酬。该分手时当分手,留难住处莫强留。”田秀始终不卑不亢,颇有主见,善解人意,温文尔雅。
(3)、自尊自强、追求人格独立 《蝴蝶梦》是悲剧也是喜剧,若归类为悲剧,它仅仅是婚姻的悲剧,而非人生的悲剧。是庄周的性格导致的悲剧,他把一段神仙眷侣的姻缘摧毁了,他使一个美丽纯情的姑娘伤透了心。说它是喜剧,因为女性千百年来委曲求全,痴情不舍,以至毁灭一生。而此剧则给女性新的启示:悲剧婚姻也能成为人生美好的转折,只要肯放开。
浙江《戏文》也为该剧发表过十来篇专评。称道它“独辟蹊径,让过去在其他戏剧中只能被逼自尽或被感化修道的女主人公,变被动为主动,把‘试妻’巧妙地变成‘试夫’。而她之“管他庄周与王孙”“将错就错凭真爱”的选择,则是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女性追求自由的人性表现”。“不仅摒弃了以往男尊女卑、女人是祸水的封建思想,而且把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巧妙而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注入了许多的女性人文关怀,强烈地突出了以田秀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女子自尊自强、追求人格独立的精神。” 这种对人物的全新理解并不是带有某种企图而去瞎编瞎造,他是当代人对历史人物性格还原的一次伟大尝试。评论家认为“新编越剧《蝴蝶梦》,原来的有关动作要素都在,大关节目不变,照样使情节大大出新,有了崭新的人文指向,这种做法,既突破窠臼,又尊重传统,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这是很值得学习的。”
2、庄子“哲学”------“逍遥”的反面 庄子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这是战国时代诸侯之间战争特别残酷的时候,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在激烈阵痛中分化重组的时代。传统的田园诗一样的生活方式被残酷的仇杀彻底打碎了,一切高尚的趣味都被现实利益所取代。在这个时代中存活的庄子是绝望的,然而他又从这种让人窒息的黑暗中萌生了一些信仰------大道顺乎自然。 庄子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无待无累的逍遥境界,揖让自我储存在能够处于绝对自由的至乐天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庄子. 齐物论》)便是庄子理想的写照。 《蝴蝶梦》用“庄周诈死”这一幕略带戏剧性地批驳了庄子“逍遥”的不现实性。由老仆人的反问“不食五谷,还西风迎路,这不是荒唐吗?”庄子大笑老仆人的无知,到“桐叶青转黄,山枫红更深。灵堂上她一潭清泉心似水,廊檐下我三更风雨彻骨寒冷。楚田瓜葛疑,真是子虚情。啊呀呀!这冤枉苦头我自讨寻。”庄子自食苦果的哀叹,间接揭露“大道顺乎自然”的反面荒诞性,这是新时代对传统圣贤的思想的另一层面的解读和质疑。
三、新编越剧《蝴蝶梦》之传承篇
越剧又称绍兴戏,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州(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越剧作为一个剧种本身而言,它的根系是盘扎在传统文化之中并逐渐茁壮发展的,这也决定了越剧的浓厚的传统意味。
(一)、唱本的传统风味---经典戏词赏析
1、多运用古人典故,多化用古文人诗词;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选自《庄子. 齐物论》
“方垒垒冢丘,风送来哭声悠悠。白衣女手执纨扇扇坟头,这荒唐举倒别出
心裁去问缘由。”
原文:庄子郊游,见少妇扇新坟,问之答曰,夫亡时遗言,待坟土干时方
可改嫁。故扇之,欲其速干耳。
------- 《庄子•至乐》
“蓦地里梦蝶追蝶梦绕”
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
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
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 齐物论》
2、诗化的语言形式;
(1)“兮”字的运用恰到好处
“我所思兮远在天涯,欲往相从兮似隔万重烟霞,似隔万重烟霞。我所盼兮
游仙归家,欲往相依兮碎了梦中图画,梦中图画。”
“一夜春风到瀛瀛,一夜春风到瀛瀛,我是庄周兮,他是庄周兮,王孙呀。
飘飘荡荡,朦朦胧胧似忘却。”
这些“兮”字的用法,借鉴了楚辞的风格模式,让整个唱本充满了诗意韵
味,也有利于曲目创作,达到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的效果。
(2)多用韵脚,对仗;
“白云深处野渡头,身影常共月轮流。超然物外多自在,无欲无为也无求,
也无求。不喜做者不劳神,不愿看着眼不瞅。堪叹世人难悟道,离不开哀死哀生、
争名争利、爱爱恨恨是非沟,是非沟。”
“头”、“流”、“求”、“瞅”、“沟”皆同一韵,句式严谨,富于情趣。
(二)、唱腔韵味隽永浓厚
其一,《蝴蝶梦》全剧主要唱腔流派是徐派和王派,因小生和花旦皆一饰多
角,小生兼唱尹派,花旦兼唱傅派,且因越剧生旦都为女子所饰,比较其他剧种
就更多出几分妩媚缠绵。徐派小生郑国凤不仅将徐派的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
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发挥到极致,更将尹派的深沉隽永,缠绵柔和华彩俊逸的特色演绎的十分出色。而王派花旦王志萍也是同时将傅派的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和王派的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演绎得淋漓尽致。
其二,方言传统的一脉相承,越剧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所用的音腔是吴方言,虽然越剧是吸收昆曲和话剧的新生儿,但它却坚持了吴方言的特色。中国戏曲协会主任吴孝慈曾说一个剧种要想在新社会中即传承又发展,最重要最灵魂所在的便是保留这个剧种的语言。保留吴方言,是越剧长九屹立文化之林的根系所在,源头所在。
参考文献
1. 著作
[1]陈宁宁等. 庄子十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2]叶长海,张福海. 中国戏剧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 .
[3]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4]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 古典文献
文中“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1] (《庄子. 齐物论》)
文中“庄子郊游,见少妇扇新坟,问之答曰,夫亡时遗言,待坟土干时方可改嫁。故扇之,欲其速干耳。”[1] (《庄子. 至乐》)
3. 期刊文章
[1] 赵玎玎.谢天谢地——《蝴蝶梦》 [J].《戏文》,2004, (03).
4. 报纸文章
[1]陈竹.景语即情语——越剧电视剧新作《蝴蝶梦》赏析[N].新民晚报,2003-08-19(2).